气管切开术后两种不同换药方法的效果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管切开术后两种不同换药方法的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后两种不同换药方法的效果。

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将3例气管切开术后患者总换药次数600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0次,对照组采用将纱布剪成“Y”字形方法,观察组采用将纱布剪成“1”字形至纱布中间,进行气管切开处伤口换药。

结果:两组换药方法,就纱布线头脱落,纱布松散,对患者局部皮肤的刺激及换药时间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

结论:采用“1”字形纱布进行局部伤口换药可减少纱布松散,线头脱落少,减轻了对患者皮肤的刺激,并可节省换药时间。

标签:气管切开;换药方法
气管切开,在临床上应用很广泛,它是某些疾病中抢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术,为患者各生命脏器功能恢复创造了条件。

气管切开术后伤口的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它能有效地预防术后并发症。

气管切开术后换药方法常规是将纱布剪成倒“Y”字形,根据此种方法换药后,常出现纱布易松动、散开,线头脱落较多[1],如不及时再次换药,套管柄直接摩擦皮肤,可出现局部皮肤红肿。

鉴此,我科于2005年6月~2007年6月对3例气管切开术后患者换药600次采用倒“Y”字形和“1”字形两种换药方法进行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3例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病情稳定2周后换成金属套管,患者均成植物状态,男2例,采用8号金属套管,女1例,采用7号金属套管,总换药次数600 次。

单日用倒“Y”字形纱布换药为对照组,双日用“1”字形纱布换药为观察组。

两组均符合下列条件:纱布6 cm×8 cm,均从套管柄下方往上铺纱布(即纱布的开口向上)。

1.2 方法
1.2.1 换药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法即“Y”字形纱布换药,观察组采用将采用“1”字形纱布换药,开口错合拉紧。

1.2.2评价方法观察纱布有无松散,线头脱落,造瘘口周围皮肤有无红肿以及换药时间。

1.2.3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

2结果
两组方法换药后效果比较见表1。

3 讨论
气管切开后,每日的换药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使创面清洁,清除造瘘口周围的分泌物,减少细菌及分泌物对皮肤的刺激,促进创面愈合,使患者舒适。

我科这3例气管切开患者均呈植物状态,需要经常翻身、叩背,由于呼吸道分泌物较多,还需要经常吸痰,常刺激患者剧烈咳嗽,导致造瘘口的“Y”字形纱布由于剪切口大而易被气流冲开、冲散,使患者的气管套管柄直接接触皮肤,摩擦皮肤,而使皮肤容易红肿、破溃,增加了感染机会。

“Y”字形纱布还因剪切面较多,而易使线头脱落,脱落的线头附着于造瘘口附近,不易清理,增加了换药时间。

如果脱落的线头堆在套管柄盘下或随着患者咳嗽产生的气流冲击进入内套管,将会造成感染危及到患者的生命。

而采用将纱布剪成“1”字型的方法换药,因剪切口较小,纱布可较紧地包裹住套管,不易散开,减少了套管柄摩擦皮肤的机会,从而减少了感染几率。

还由于剪切面少,不容易导致线头脱落,尽可能的避免了线头落入内套管而造成的危险。

还不用费时、费力地清理造瘘口周围的散落线头,从而缩短了换药时间,减少了对患者的刺激,减少呛咳,有利于创面愈合,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改进了换药方法后,保持了造瘘口周围的清洁,有效地预防了并发症,方便操作,缩短了护理周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工作效率,效果显著[2]。

另外,正确做好气管切开术后病人的护理,正确使用气管套管,对保证呼吸道的通畅十分重要[3]。

[参考文献]
[1]韩维红.气管切开术后护理现状[J].护理学杂志,2001,16(4):254-256.
[2]王平,郑卫平,欧阳霞.气管切开后换药方法的改進[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0,23(1):32.
[3]伍虹云.气管切开术后病人的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07,4(24):72-73.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