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北五味子种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5-2690(2019)05-0015-02中图分类号:S567.19文献标志码:A
试述北五味子种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赵峻生
(秦皇岛市农业经济作物管理总站,河北秦皇岛066000)
摘要:北五味子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近年来,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导致天然生长的五味子数量逐年减少。
面对这种严峻形势,人工种植五味子技术应运而生,并且种植技术也日渐纯熟。
但是,由于许多种植户急于获得经济收益,使得盲目种植五味子的现象屡见不鲜,种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步呈现出来。
对北五味子种植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北五味子;种植;存在问题;对策
人工种植五味子,如果田间管理不到位、种植方法不科学,就会导致五味子产量下降,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因此也会失去药用价值,给广大种植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1人工种植北五味子存在的问题
1.1土壤选择不科学
野生北五味子喜湿润、疏松、含腐殖质多的土壤,如果在寒冷、干旱、没有遮阴的裸地上种植,五味子将出现严重的枯梢现象,甚至导致绝产。
因此,其大多分布于天然植株丛间,或山间灌木丛处。
但是一些五味子种植户在种植前未充分考虑适合五味子生长的土壤环境,将五味子的种植区域选在洼地处、山坡间或严重缺失养分的土地上,且如果当地干旱少雨或多雨成涝,五味子的植株就会出现严重的病害,影响五味子的正常生长,严重的还会导致五味子植株死亡。
这些种植户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在种植五味子时,也是盲目地在同一地块上种植大量的植株,当植株生长到一定高度时,就会呈现出各种生长病态,此时采取挽救措施已经无法解决实际问题。
1.2选种过程盲目随从
要想提高五味子产量,获得最佳的经济收益,种植户应选择良种进行栽种,但是,部分种植户为了节省时间、成本,在选择种子时,往往听信他人之言,或跟随大部分人选择一些价格低廉的种子或幼苗。
当种子栽植后,出现了种子不发芽、枝条生长不良等情况,导致局部地块的五味子出现绝产现象[1]。
1.3施用肥料不当
北五味子的后期长势较快,植株较高,在此期间,对植株进行施肥比较困难。
一些种植户为了避免这些困扰,宁愿一次性追肥,也不愿分次进行施肥。
尤其在生长后期,五味子植株由于缺少足够的有机肥养分,而出现枝条干枯、生长缓慢的现象,严重的还会导致各种病害。
当五味子定植后,种植户并未咨询专业人士相关的施肥步骤,使得施肥过程与五味子对肥料的需求完全脱节,从而直接影响到第二年的产量。
在施肥过程中,种植户往往重视氮肥,很少使用农家肥或有机肥。
因此,五味子植株也缺少相应的磷钾肥与一些必要的微量元素,养分比例严重失调,植株生长也慢慢变得畸形。
此外,还会大大降低北五味子的抗逆性,使一些病虫害趁机侵入植株,造成品质、产量下降,甚至颗粒无收。
1.4忽略整形与修剪
北五味子在生长过程中,随着长势加快,枝叶间的密实度也慢慢增大,使得植株的生长受到限制。
因此,每年必须对五味子植株进行修剪与整形。
但是,一些种植户为了图一时方便,完全忽略了剪枝过程,导致出现一些枯枝、黄枝及滥枝,严重的还会突发各种病害。
尤其对于五味子植株的藤蔓,其在生长中后期会相互缠绕在一起,使种植户无法分清主次与从属关系,给剪枝带来诸多困扰。
种植户在感觉修剪难度加大时,就会产生放弃修剪的想法,久而久之,五味子的产量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1.5疏于田间管理
五味子定植后,田间管理是一项重要工作,尤其是日常的巡视和检查尤为重要。
但是一些种植户为了省时、省力、省工,在管理上采取放任式的管理方法,对田间疏于管理。
如田间的除草处理,如果除草不及时,杂草就会影响五味子的长势,严重的还会导致五味子长期接触不到光照而死亡[2]。
1.6病虫害防治环节薄弱
北五味子常见的病害有白粉病与根茎腐烂病,而且针对这两种病害,也有相应的处理措施和应对策略。
但是,由于种植人员疏于管理,使得病虫害发现不及时,当病虫害恶化到一定程度时,五味子植株就会死亡。
这主要是由于种植户通常采取后防后治的方法,在日常管理中,对病虫害的认识度不高,即便在田间巡视,也是走走过场,并未关注主要病症,当发现病虫害时再对其进行诊治,已经错过了最佳的防治期,导致北五味子落花、落叶、落果,本身的药用价值也大打折扣。
2应对策略
2.1转变观念,加强管理
种植户应及时剔除侥幸心理,因为北五味子的成活率相比于其他农作物而言偏低,加之气候、自然、土壤环境的影响,使得北五味子对生长环境的要求特别高。
因此,种植户必须转变思想观念,改变错误的认知,在种植过程中对五味子实行科学管理、精心组织,每日做好田间巡查工作,并针对北五味子长势情况进行数据记录,以准确判定五味子植株的正常生长态势。
种植户应借助互联网等平台,学习种植五味子的相关技术,不能仅凭借自身的种植经验而盲目地进行栽种,这样会直接影响五味子的正常生长。
2.2科学选择种植地块
在选择北五味子的种植地块时,应充分考虑当地的土层厚度,土壤活性、通透性、排水性,五味子的生长区域内
应保持充足的水源供应,且周围没有建筑、
生活垃圾以及固体废弃物的堆积。
在灌溉时,应尽量选择水质较好的农田灌溉水,以促进植株的健康生长。
2.3科学选择优良品种
目前,市场上的北五味子种子与苗木供应商数量众多,广大种植户在选择种子供应商时,必须具备慧眼识真的能力,对供应商的资质与诚信度进行考核,应选择口碑好、信誉优的供应商,并将其纳入日后备选库当中。
在选种
前,种植户必须到经销种子的供应商现场,
考察对方是否有北五味子的育苗基地、是否有优质高产的苗木,如果缺
乏基本的专业知识,种植户可以在种植专家的陪同下,
到现场选择良种,以确保所选择的苗木根系发达、芽眼饱满、无病虫害、无机械外伤[3]。
2.4植株的精心抚育
对当年种植的北五味子幼苗应及时进行剪枝处理,以免枝叶密实度增长影响整体长势,同时保证当年枝蔓满
架。
对于两年生及两年以上的植株,
对根部及横走茎产生的根蘖必须及时予以清除,使距离地面30cm 处的架面不能留有侧蔓或叶片。
当夏季到来时,
尤其是7月下旬到8月上旬,种植户对萌发出的新梢,要根据长势情况,先进行30~40cm 的
剪枝处理,以确保枝叶间的缝隙满足植株的生长要求,
使其健康茁壮地生长。
当植株处于休眠期时,种植户应确定好预留的主枝数量与留芽量,然后对多余的枝叶进行修剪,使植株内部的养分达到平衡状态,避免出现大小不一的现象。
2.5水分与肥料管理
北五味子对肥水的要求比较高,根据生长时期的不同,所需要的肥水量也有所不同。
种植户应结合最佳施肥期,调整好施肥次数与施肥量。
在施用肥料时,尽量将有机
肥、无机肥、农家肥相结合,
或交替进行施加。
施肥过程应遵循中间重、两头轻的原则,使氮、磷、钾的营养元素分配
均衡。
种植户不能图一时方便,
而采取一次性施肥的策略,防止出现提前落花、落果的现象。
北五味子属于浅根系植
物,当植株生长到一定高度时,
对水分的需求也很大,尤其是在坐果期与花期,种植户应经常进行补水作业,以使植
株根系能够吸收足够的水分。
当雨季到来时,
必须做好防涝排水工作,防止植株被水浸泡。
3结束语
随着人工种植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近年来,北五
味子的种植面积在逐渐扩大,
在为广大种植户带来丰厚回报的同时,也为社会创造了更多的效益,其实际应用价值也得到了最大化体现。
参考文献:[1]赵时泳,张凤萍.北五味子种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农
业与技术,2018,38(02):148.
[2]王国军.北五味子种植技术要点[J].吉林
农业,2016(16):94.
[3]管兵.北五味子种植技术要点[J].吉林农
业,2017(11):84.
(收稿日期:2019-04-15)扫一扫,看你的观点
(上接14页)
的农业发展已无法满足当下的时代要求。
传统农业的耕作
方式较为粗放,劳动力效率低、
农产品产量低、经济效益差,无法形成规模化的农业生产,只在小型生产中无限循环。
一些地区在发展生态农业时分散发展,无法形成特定的规模,在市场中竞争力不强,这也使得农业的经济效益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导致前期能够接受农业生态化发展的农民的积极性受到很大程度的挫伤,也使一些持观望态度的农民不敢轻易尝试。
这种经营方式缺少农业的规模化
发展,市场认知度不足,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1.7体制建设不完善
农业技术的变革,涉及多个系统与部门,而且这些系
统与部门之间互相穿插、制约及协同。
目前,
与农业有关的职能部门之间互相协调不够完善,一个问题,多方管理,致
使在管理过程中较为混乱。
例如,
在农产品的监管过程中,包括农业、工商、技术监督等多部门的管理,实际管理效果较差,无法真正实现有效监督。
如果农民在发展优质农产品上需要政府一定的经济支持时,由于涉及多个部门,出现贷款难的现象,会打击农民想要改变现状的积极性。
在农产品检验过程中,多部门混乱管理导致增加了一定的经济成本,制约着农业的经济发展。
1.8科研成果转化率低
近年来,我国在农业新技术与新成果的研发过程中,
投入了很大的人力、物力与财力,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纵观整个农业的发展,研究出来的新技术与新成果能真正
运用到农业生产中的屈指可数,
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新技术的应用与实际生产的衔接度不够。
由于广大农民文化程度较低,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差,而且在新技术的推广过程中单纯地注重宣传,导致广大农民并不真正了解新
技术的核心优势,使得无人使用新技术,
造成了技术力量的浪费[3]。
2结束语
现阶段,为了结合市场需求,需要不断进行农业技术的变革与创新,克服其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提高农
产品的产量,摒除农业发展中的制约因素,
切实以科学技术为指导,解决农业发展问题,
为我国农业技术及农业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1]王建波,周文翠.生态农业发展中主要制约因素探析[J].现代
农业科技,2019(03):194,196.[2]景晓卫,林正雨,李晓.四川藏区生态农业发展制约因素及对
策[J].山西农业科学,2017,45(04):639-643.
[3]钱昕黎.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生态农业经
济的发展路径[J].农场经济管理,2018(06):50-51.
(收稿日期:2019-04-15)扫一扫,
看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