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粤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下册《二十章 能源与能量守恒定律 20.4 能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优质课PPT课件_0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难点:了解常规能源在利用中对环境的影响 。
自学
阅读课本86—90页的内容,并对以下问题进行交流讨论:
1.什么是温室效应?请你设想一下,全球变暖会产生什么样 的后果?
2.酸雨是怎样形成的?酸雨现象和大气中的铅尘增加,给人 类带来的后果是什么?
3.今天的天气预报跟传统天气预报相比,增加了哪些内容, 增加这些内容说明了什么?
4.你对发展核电工业的态度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5.你认为怎样正确处理“能源与环境”这对矛盾?我国提出
“可持续发展”是否是处理这一矛盾的正确思路? 6.你认为怎样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仅靠我们一个国家这样
做行吗?为什么? 7.你打算怎样从自身做起来保护我们的环境?
一、能源与环境
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离不开能源的使用, 每一次能源革命都给人类社会带来了重大的变 革。
学习目标
1. 知道能源不仅给人类社会文明作出巨大贡献,同时也给环 境造成不可忽视的污染和破坏。
2. 知道温室效应和酸雨现象形成的原因,知道铅尘的危害。 3.了解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能源的合理
利用与环境保护对可持续发展的重在利用中对环境的影响 。
全球变暖的后果
(3)温室效应的危害
(3)改善温室效应
为减少大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碳,一方面需要人 们尽量节约用电(因为发电烧煤),少开汽车; 地球上可以吸收大量二氧化碳的是海洋中的浮游 生物和陆地上的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所以, 另一方面我们要保护好森林和海洋,比如不乱砍 滥伐森林,不让海洋受到污染以保护浮游生物的 生存。
我们还可以通过植树造林,减少使用一次性筷 子,节约纸张(造纸用木材),不践踏草坪等行 动来保护绿色植物,使它们多吸收二氧化碳来帮 助减缓温室效应。
2、酸雨
(1)概念:被大气中存在的酸性气体污 染,pH值小于5.6的降水叫酸雨。酸雨 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 质造成的。
什么是酸?
纯水是中性的,没有味道; 柠檬水,橙汁有酸味,醋的酸味较大, 它们都是弱酸; 小苏打水有略涩的碱性,而苛性钠水 就涩涩的,碱味较大,苛性钠是碱, 小苏打虽显碱性但属于盐类。
“绿色能源”有两层含义
一是利用现代技术开发干净、无污 染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
二是化害为利,同改善环境相结合, 充分利用城市垃圾淤泥等废物中所蕴藏 的能源。与此同时,大量普及自动化控 制技术和设备提高能源利用率。
未来的理想能源必须满足的条件:
第一,必须足够丰富,可以保证长期使 用;
A.风能、煤、电能
B.太阳能、煤、潮汐能
C.石油、核能、草木燃料
D.太阳能、风能、水能
作业
1.《学考精练》 2.复习本章内容
过量的二氧化碳、氟氯烃等气体排放到大气 中后,会聚集成一个温室气体层,将地面 向空间散发的热量放射回地面。
(2)影响:如果大气不存在 这种效应,那么地表温度将 会下降约 3℃或更多。
反之,若温室效应不断加强, 全球温度也必将逐年持续升 高。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 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 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 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 已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 列严重问题,引起了全世界 各国的关注。
第二,必须足够便宜,可以保证多数人 用得起;
第三,相关的技术必须成熟,可以保证 大规模使用;
第四,必须足够安全、清洁,可以保证 不会严重影响环境。
太阳能汽车
小结
1、温室效应、酸雨、铅尘的成因和危害。 2、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1、关于煤的叙述中,下列正确的是( D )
A. 煤是一种纯净物
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利用,使 人类获得大量的内能,给人类文明带来进步, 但同时给人类带来环境污染,造成危害。如这 些燃料在燃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有害气体, 造成了大气污染,不但直接有害人体健康,而 且会影响动植物的正常生长。
大气污染物主要是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 物、碳的氧化物等,其中有些污染物可以分为 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2)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因大量燃烧含硫 量高的煤而形成的,此外,各种机动车 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 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已经成为酸雨多 发区,酸雨污染的范围和程度已经引起 人们的密切关注。
酸雨的危害
酸雨的危害
•影响人体健康,诱发各种呼吸道疾病 •破坏生态系统,使土壤酸化,森林遭受 破坏,以及河水湖水酸化影响鱼儿生长 •对建筑物有腐蚀作用
B. 煤燃烧后的产物只有CO2 C. 煤燃烧容易引起污染,在我国只能把它作为二次能
源
D. 煤中的化学能是由太阳能转化而来的
2、下列能源中与太阳能无关的是( C ) A. 水能和风能 B. 煤和石油
C. 潮汐能
D. 干木材
3.科学家应用现代技术预测,如果大气中的 二氧化碳浓度由0.028%增加到0.056%。全 球平均气温可能上升1.5~4℃。为减少大气中 二氧化碳的浓度,我们应提倡使用的能源是 ( D)
大气中气体污染物分类
污染物
一次污染物
二次污染物
含硫化合物
SO2、H2S
SO3、H2SO4 等
碳的氧化物
CO2、CO
无
含氮化合物
NO、NH3
NO2、HNO3 等
碳氧化合物
C1~C5 化合物
醛、酮、过氧化酰硝酸脂
以上四类污染物主要来自煤、石油等化 石燃料及其炼制品的燃烧过程。
1、温室效应
(1)概念: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 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 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 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 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 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
科学家发现酸味大小与水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有 关;而碱味与水溶液中羟基离子浓度有关;然 后建立了一个指标:氢离子浓度对数的负值, 叫pH值。
于是,纯水(蒸馏水)的pH值为7;酸性越大, pH值越低;碱性越大,pH值越高。(PH值一 般为0-14之间)未被污染的雨雪是中性的,pH 值近于7;当它为大气中二氧化碳饱和时,略 呈酸性(水和二氧化碳结合为碳酸),pH值 为5.6。pH值小于5.6的雨叫酸雨;pH值小于 5.6的雪叫酸雪;在高空或高山(如峨眉山)上弥 漫的雾,pH值小于5.6时叫酸雾。
3、铅尘增加
空气中铅的含量增加,将导致儿童智 商下降和成年人患高血压、心脏病、 中风等恶性疾病。
二、让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
可持续发展
要做到可持续发展,首先世界各国必须合作, 严格遵守联合国制定的环境保护公约;其次,各 国都要不断改进传统利用能源的技术,制定“三 废”排放的严格管理法规和政策,积极开发和利 用无污染的“绿色能源”;再次,要提高公民的 环境保护意识,每个人都要从自身做起,用实际 行动来保护我们的环境,实现“天更蓝、水更清、 地更绿”的环保目标!
自学
阅读课本86—90页的内容,并对以下问题进行交流讨论:
1.什么是温室效应?请你设想一下,全球变暖会产生什么样 的后果?
2.酸雨是怎样形成的?酸雨现象和大气中的铅尘增加,给人 类带来的后果是什么?
3.今天的天气预报跟传统天气预报相比,增加了哪些内容, 增加这些内容说明了什么?
4.你对发展核电工业的态度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5.你认为怎样正确处理“能源与环境”这对矛盾?我国提出
“可持续发展”是否是处理这一矛盾的正确思路? 6.你认为怎样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仅靠我们一个国家这样
做行吗?为什么? 7.你打算怎样从自身做起来保护我们的环境?
一、能源与环境
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离不开能源的使用, 每一次能源革命都给人类社会带来了重大的变 革。
学习目标
1. 知道能源不仅给人类社会文明作出巨大贡献,同时也给环 境造成不可忽视的污染和破坏。
2. 知道温室效应和酸雨现象形成的原因,知道铅尘的危害。 3.了解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能源的合理
利用与环境保护对可持续发展的重在利用中对环境的影响 。
全球变暖的后果
(3)温室效应的危害
(3)改善温室效应
为减少大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碳,一方面需要人 们尽量节约用电(因为发电烧煤),少开汽车; 地球上可以吸收大量二氧化碳的是海洋中的浮游 生物和陆地上的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所以, 另一方面我们要保护好森林和海洋,比如不乱砍 滥伐森林,不让海洋受到污染以保护浮游生物的 生存。
我们还可以通过植树造林,减少使用一次性筷 子,节约纸张(造纸用木材),不践踏草坪等行 动来保护绿色植物,使它们多吸收二氧化碳来帮 助减缓温室效应。
2、酸雨
(1)概念:被大气中存在的酸性气体污 染,pH值小于5.6的降水叫酸雨。酸雨 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 质造成的。
什么是酸?
纯水是中性的,没有味道; 柠檬水,橙汁有酸味,醋的酸味较大, 它们都是弱酸; 小苏打水有略涩的碱性,而苛性钠水 就涩涩的,碱味较大,苛性钠是碱, 小苏打虽显碱性但属于盐类。
“绿色能源”有两层含义
一是利用现代技术开发干净、无污 染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
二是化害为利,同改善环境相结合, 充分利用城市垃圾淤泥等废物中所蕴藏 的能源。与此同时,大量普及自动化控 制技术和设备提高能源利用率。
未来的理想能源必须满足的条件:
第一,必须足够丰富,可以保证长期使 用;
A.风能、煤、电能
B.太阳能、煤、潮汐能
C.石油、核能、草木燃料
D.太阳能、风能、水能
作业
1.《学考精练》 2.复习本章内容
过量的二氧化碳、氟氯烃等气体排放到大气 中后,会聚集成一个温室气体层,将地面 向空间散发的热量放射回地面。
(2)影响:如果大气不存在 这种效应,那么地表温度将 会下降约 3℃或更多。
反之,若温室效应不断加强, 全球温度也必将逐年持续升 高。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 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 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 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 已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 列严重问题,引起了全世界 各国的关注。
第二,必须足够便宜,可以保证多数人 用得起;
第三,相关的技术必须成熟,可以保证 大规模使用;
第四,必须足够安全、清洁,可以保证 不会严重影响环境。
太阳能汽车
小结
1、温室效应、酸雨、铅尘的成因和危害。 2、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1、关于煤的叙述中,下列正确的是( D )
A. 煤是一种纯净物
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利用,使 人类获得大量的内能,给人类文明带来进步, 但同时给人类带来环境污染,造成危害。如这 些燃料在燃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有害气体, 造成了大气污染,不但直接有害人体健康,而 且会影响动植物的正常生长。
大气污染物主要是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 物、碳的氧化物等,其中有些污染物可以分为 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2)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因大量燃烧含硫 量高的煤而形成的,此外,各种机动车 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 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已经成为酸雨多 发区,酸雨污染的范围和程度已经引起 人们的密切关注。
酸雨的危害
酸雨的危害
•影响人体健康,诱发各种呼吸道疾病 •破坏生态系统,使土壤酸化,森林遭受 破坏,以及河水湖水酸化影响鱼儿生长 •对建筑物有腐蚀作用
B. 煤燃烧后的产物只有CO2 C. 煤燃烧容易引起污染,在我国只能把它作为二次能
源
D. 煤中的化学能是由太阳能转化而来的
2、下列能源中与太阳能无关的是( C ) A. 水能和风能 B. 煤和石油
C. 潮汐能
D. 干木材
3.科学家应用现代技术预测,如果大气中的 二氧化碳浓度由0.028%增加到0.056%。全 球平均气温可能上升1.5~4℃。为减少大气中 二氧化碳的浓度,我们应提倡使用的能源是 ( D)
大气中气体污染物分类
污染物
一次污染物
二次污染物
含硫化合物
SO2、H2S
SO3、H2SO4 等
碳的氧化物
CO2、CO
无
含氮化合物
NO、NH3
NO2、HNO3 等
碳氧化合物
C1~C5 化合物
醛、酮、过氧化酰硝酸脂
以上四类污染物主要来自煤、石油等化 石燃料及其炼制品的燃烧过程。
1、温室效应
(1)概念: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 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 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 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 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 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
科学家发现酸味大小与水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有 关;而碱味与水溶液中羟基离子浓度有关;然 后建立了一个指标:氢离子浓度对数的负值, 叫pH值。
于是,纯水(蒸馏水)的pH值为7;酸性越大, pH值越低;碱性越大,pH值越高。(PH值一 般为0-14之间)未被污染的雨雪是中性的,pH 值近于7;当它为大气中二氧化碳饱和时,略 呈酸性(水和二氧化碳结合为碳酸),pH值 为5.6。pH值小于5.6的雨叫酸雨;pH值小于 5.6的雪叫酸雪;在高空或高山(如峨眉山)上弥 漫的雾,pH值小于5.6时叫酸雾。
3、铅尘增加
空气中铅的含量增加,将导致儿童智 商下降和成年人患高血压、心脏病、 中风等恶性疾病。
二、让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
可持续发展
要做到可持续发展,首先世界各国必须合作, 严格遵守联合国制定的环境保护公约;其次,各 国都要不断改进传统利用能源的技术,制定“三 废”排放的严格管理法规和政策,积极开发和利 用无污染的“绿色能源”;再次,要提高公民的 环境保护意识,每个人都要从自身做起,用实际 行动来保护我们的环境,实现“天更蓝、水更清、 地更绿”的环保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