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实验综合运用
高中数理化生综合实践活动
高中数理化生综合实践活动
高中数理化生综合实践活动可以是一个非常有趣和有益的学习经历。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活动建议:
1. 科学实验:进行物理、化学或生物实验,例如探究平抛运动、化学反应速率或生物细胞结构。
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
2. 数学建模:选择一个实际问题,如人口增长模型、交通流量预测等,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建立模型并进行分析。
3. 科技创新项目:鼓励学生组队参与科技创新比赛,如发明创造、机器人制作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实地考察:参观科技馆、博物馆、工厂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 研究性学习: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数理化生领域的课题,进行自主研究,撰写研究报告。
6. 学术讲座:邀请专家或学者来校进行相关领域的讲座,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7.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数理化生中的难题或热点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合作学习。
8. 科普文章写作:要求学生撰写科普文章,介绍数理化生的知识点或科学现象,提高学生的科学表达能力。
9. 知识竞赛:举办数理化生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10. 跨学科项目:开展跨学科的综合实践项目,如结合物理和化学知识设计环保方案等。
这些活动可以根据学校的资源和学生的兴趣进行选择和组织。
通过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数理化生知识,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综合素质。
同时,这样的活动也能够增加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在活动实施过程中,要确保安全,并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反馈,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高中化学理论与实践融合课堂
高中化学理论与实践融合课堂引言学习化学是高中生必修的科目之一,它涉及了大量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
然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只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而忽略了实践操作的重要性。
因此,高中化学课堂的理论与实践融合成为了当下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本文将会深入探讨高中化学理论与实践融合课堂的意义、方法以及优势等相关问题。
为什么要融合理论与实践化学作为一门实验性强的科学学科,理论与实践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融合理论与实践的课堂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化学的原理,并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实践能力。
此外,还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1.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理论知识的灌输,而融合理论与实践的课堂可以为学生提供亲身参与的机会,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增加了学习的乐趣。
2.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融合理论与实践的课堂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实践能力。
通过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学生能够锻炼自己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水平。
这对于他们未来从事化学相关工作或者深入研究化学领域都是非常有益的。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融合理论与实践的课堂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在实践操作中,学生不仅需要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还需要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数据、总结规律,从而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提高他们的综合分析与判断能力。
这对于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实现化学理论与实践融合的方法要实现高中化学理论与实践融合课堂,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 实验引导式教学实验引导式教学是指通过实验来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理论。
教师在课堂上先引导学生进行一系列的实验操作,然后再通过实验现象和数据与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探究化学原理,从而理解和掌握化学理论知识。
这种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高中化学平衡原理的综合应用
高中化学平衡原理的综合应用1. 简介高中化学的平衡原理是理解和掌握化学反应平衡的基础,它涉及到化学反应速率、平衡常数、化学平衡位置等内容。
本文将通过列举几个具体的应用案例,来展示高中化学平衡原理的综合应用。
2. 酸碱中和反应的平衡位置控制酸碱中和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它们通常发生在溶液中。
根据酸碱中和反应的平衡方程,可以根据化学平衡原理控制平衡位置。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应用案例:•控制pH值: pH值是描述溶液酸碱性的指标,通常使用-1到14的数值来表示。
通过酸碱中和反应可以调节溶液的pH值。
例如,在水处理过程中,如果水的pH值过高,可以加入适量的酸性物质来降低pH值,使其达到理想的范围。
•控制药物释放: 在制药工业中,酸碱中和反应可以被用来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
例如,用于缓慢释放药物的控释剂通常以酸性环境为初始状态,当进入机体后,由于体液的酸碱度不同,控释剂内的酸碱中和反应会导致药物的缓慢释放,从而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3. 控制工业反应的平衡位置许多工业反应都是可逆反应,平衡位置的控制对于提高产率和改善产品质量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相关案例:•氨的合成: 氨的合成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反应,通过控制反应物浓度和温度可以调节反应的平衡位置。
例如,在合成氨的哈伯法中,通过增加压力和降低温度,可以提高氨的产率。
•硝酸的制备: 硝酸是许多化学工业中的重要原料,其制备也涉及到可逆反应的平衡控制。
通过控制反应物浓度、温度和压力等因素,可以提高硝酸的生成率和纯度。
4. 控制生物体内平衡反应在生物体内,许多化学反应也是可逆的,平衡位置的调控对于维持生命活动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相关案例:•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内的一种重要代谢反应,通过调节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可以控制呼吸作用向前向后的方向进行。
例如,在人体运动过程中,呼吸增加,供氧增加,而产生的二氧化碳也增加,此时可逆反应向右方向进行,产生更多的能量。
•血液中的酸碱平衡: 血液中的酸碱平衡是人体内一项重要的生理过程,通过调控酸碱平衡反应的平衡位置,维持血液的酸碱平衡,从而保证正常的生理功能。
高中化学实验资源利用教案
高中化学实验资源利用教案一、实验目的:1. 了解资源的重要性2. 学习如何有效利用资源3. 探究资源的再生利用方法二、实验器材和药品:1. 玻璃试管2. 硫酸铜3. 铝箔4. 镊子5. 火柴6. 燃烧器7. 火焰剪8. 瓶塞9. 温度计三、实验步骤:1. 取一个小块铝箔,用镊子夹住放入玻璃试管中2. 向玻璃试管中加入适量硫酸铜,并用瓶塞封闭试管口3. 将试管置于燃烧器上,用火焰剪加热4. 观察试管内的变化,并记录温度变化四、实验内容和要点:1. 实验过程中,铝箔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氧气和铜,反应方程式为:2Al + 3CuSO4 →Al2(SO4)3 + 3Cu + 3O22. 氧气可以被用于燃烧,是一种可再生的资源3. 通过实验,可以了解如何利用废弃的铝箔和硫酸铜来生成氧气,实现资源的再生利用五、实验评价:1. 实验操作简单易懂,能够直观展示资源的再生利用方法2. 实验内容符合高中化学课程要求,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意识3. 实验结果可观,能够引起学生对资源利用问题的思考,并促使他们积极参与环保行动六、延伸实验:1. 尝试使用其他废弃材料进行实验,比如纸张、塑料等,探究它们的再生利用方法2. 进一步研究资源的循环利用过程,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节约能源和减少废弃物的产生七、教师建议:1. 在实验中引导学生思考资源利用的重要性,并提倡绿色生活方式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活动,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实验结束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总结,分享彼此的实验心得和体会,以及对资源利用问题的看法和建议。
希望通过本次实验,能够引起学生对资源利用问题的重视,激发他们为环保事业做出积极贡献的热情。
高中化学综合实践教案
高中化学综合实践教案
主题:化学实验中的酸碱中和反应
教学目标:
1. 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
2. 学会观察并描述中和反应过程;
3. 掌握酸碱指示剂的使用方法;
4.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
1. 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
2. 酸碱指示剂的种类和使用方法;
3. 中和反应实验的操作步骤。
实验材料:
1. 直口烧杯;
2. 紫色菊蓝溶液;
3. 酚酞指示剂;
4. 硫酸、氢氧化钠溶液。
教学过程:
1.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将紫色菊蓝溶液和酚酞指示剂分别倒入两个小烧杯中。
2. 实验操作步骤:
(1)将一定量的硫酸溶液倒入直口烧杯中;
(2)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反应过程;
(3)在观察的过程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颜色发生改变。
3. 实验结论:
根据观察结果,酸碱中和反应中,硫酸与氢氧化钠达到中和状态时,颜色会发生变化,可以用酚酞指示剂观察中和反应的终点。
教学总结和评价: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对酸碱中和反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掌握了酸碱指示剂的使用方法。
同时,实验也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希望学生能在今后的学习中进
一步加深对化学实验的理解和应用。
化学实验在教学中运用
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运用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的今天,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必须从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中摆脱出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与生成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策略;创新精神实验在化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教育教学手段,使他们能够掌握和运用一些化学原理和实验手段,学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学会辩证而客观地认识世界,从而在将来能够独立地、有创造性地进一步深入学习和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一、重视探究性演示实验1. 选择、设计合适的演示探究内容。
并不是所有的演示实验都可以作为演示探究性实验。
演示探究性实验必须具备能确立明确的实验目的和能力目标;教师对此实验要有可参考的实验方案;演示探究性实验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探究量要注意把握,一般应能在 20 分钟左右完成探究任务。
2. 讲究设计问题和提出问题的策略。
教师必须要努力设计出具有较强的思维价值的问题,即能够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
这是能成功地实施探究性演示实验的关键。
问题的设计可以从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迁移能力、比较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创造能力等几个方面入手,使提出的问题具有较好的启发性。
另外,提问还要讲究艺术性。
提出的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要能保证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保证各层次、各类型的学生在课堂上各尽所能,各有所得;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回答,应有充分的估计,并事先想好引导对策。
3. 在实施探究之前让学生大胆猜想。
伟大的科学家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会有伟大的发现”。
猜想的过程是学生思维非常活跃的过程,这一过程容易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发展创造性思维,为学生设计探究方案指明思路和方向。
4.把握探究过程。
探究过程中要注重营造和谐、平等、合作的氛围;激发学生求知、探究的浓厚兴趣;给予不同的学生以表现的机会,以激其情,奋其志,使思维水平和探究能力不断提高;为学生做适当的指导;为其准备必要的仪器和药品;共同选择恰当的活动形式。
高中的各种化学实验教案
高中的各种化学实验教案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让学生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当一种酸和一种碱按化学计量比混合,会发生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相对中性的水和盐。
三、实验材料
1. 盐酸
2. 碳酸钠
3. 酚酞指示剂
4. 蒸馏水
5. 试管
6. 移液管
四、实验步骤
1. 取一只试管,加入适量的盐酸。
2. 在另一只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碳酸钠。
3. 分别加入一滴酚酞指示剂。
4. 使用移液管将碳酸钠溶液滴入盐酸溶液中。
5. 观察溶液变化,并记录下实验现象。
五、实验结果
1. 当碳酸钠溶液滴入盐酸溶液中时,溶液会产生气泡,放出二氧化碳气体,并生成氯化钠和水。
2. 酚酞指示剂会从无色变为粉红色,表明反应产生的溶液呈弱碱性。
六、实验总结
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清楚地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和原理。
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
七、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要小心操作化学试剂,避免发生意外。
2.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实验器材,并按要求处理废弃物。
以上为酸碱中和实验的相关教案范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考化学实验题型有何特点
高考化学实验题型有何特点高考化学作为高中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实验题型一直是其中的重点和难点。
对于广大考生来说,了解高考化学实验题型的特点至关重要,这有助于他们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备考,提高解题能力和应试水平。
高考化学实验题型通常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一、综合性强高考化学实验题往往不是单一知识点的简单考查,而是多个化学知识点的综合运用。
它可能涉及到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实验仪器的使用、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的性质、化学计算等多个方面。
例如,一道实验题可能要求考生根据给定的实验目的和实验步骤,判断实验所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选择合适的实验仪器和试剂,预测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甚至进行相关的化学计算。
这种综合性的考查方式要求考生对化学知识有全面、系统的掌握,能够将不同的知识点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二、注重实验细节在高考化学实验题中,对实验细节的考查非常严格。
这包括实验仪器的规格、使用方法、操作步骤的先后顺序、实验条件的控制等。
比如,在萃取实验中,对萃取剂的选择、分液漏斗的使用方法、振荡的方式和次数等细节都可能成为考点。
考生如果对这些细节不够熟悉,很容易在答题时出现错误。
因此,在平时的学习和实验操作中,考生要养成认真观察、仔细操作的好习惯,注重积累实验细节方面的知识。
三、创新性和探究性为了考查考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能力,高考化学实验题往往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探究性。
题目可能会给出一个新的实验情境或研究课题,要求考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设计实验方案、提出假设、进行实验探究并得出结论。
这种题型不仅考查考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更考查他们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让考生探究某种新型材料的性质,或者设计实验验证某个新的化学反应机理。
四、与实际生活和工业生产联系紧密高考化学实验题越来越注重与实际生活和工业生产的联系。
题目可能以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环境保护、能源利用、新材料研发等为背景,考查考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中化学高考精品备课教案:物质的性质、化学反应原理综合实验探究
化学实验基础(含答案)物质的性质、化学反应原理综合实验探究课标要求核心考点五年考情核心素养对接1.能预测物质的某些性质,并进行实验验证;能根据物质的特征反应和干扰因素选取适当的检验试剂。
2.能观察并如实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进行分析和推理,得出合理的结论。
能说明假设、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用恰当形式表达和展示实验成果物质性质实验探究2021湖北,T18;2020全国Ⅰ,T27;2020全国Ⅲ,T261.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能运用化学反应原理分析影响化学变化的因素,学会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研究化学反应。
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能理解、描述和表示化学中常见的认知模型,指出模型表示的具体含义,并运用理论模型解释或推测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与变化。
3.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能根据文献和实际需要提出综合性的探究课题,根据假设提出多种探究方案,评价和优化方案,能用数据、图表、符号等处理实验信息化学反应原理实验探究2023湖北,T18;2023北京,T19;2022广东,T17;2021北京,T16;2021广东,T17;2021福建,T12;2019北京,T28命题分析预测1.近年来高考中有关物质的性质、化学反应原理的综合探究类实验题不断增多,考查考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难度较大,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
2.预计在2025年高考中有可能还会出现有关物质的性质、化学反应原理的综合探究类实验题,该类试题可能是化学实验题的命题新方向考点1物质性质实验探究1.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和程序(1)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等。
(2)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2.物质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思路(1)验证物质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对物质具备的性质去求证,关键是设计出简洁的实验方案,要求操作简单、现象明显、安全可行。
(2)探索物质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分析物质结构特点或从所属类型的典型代表物去推测该物质可能具有的一系列性质,而后据此分别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去探索它可能具有的性质。
高中化学教学实践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高中化学是高中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旨在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运用和创新能力。
为了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尝试,以下是对本学期高中化学教学实践的报告。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形成化学概念,建立化学思维。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本学期,我主要教授了以下内容: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实验等。
2. 教学方法(1)讲授法:针对基础知识,采用系统、有序的讲授,使学生掌握化学概念和原理。
(2)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现象,提高实验技能。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化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4)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化学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5)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实践与成效1. 教学实践(1)注重基础知识教学,帮助学生建立化学概念,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2)强化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素养。
(3)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结合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2. 教学成效(1)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得到巩固,对化学概念和原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2)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得到提高,实验素养得到加强。
(3)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4)学生的化学成绩普遍提高,对化学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五、反思与改进1. 反思(1)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化学实验操作不够重视,实验技能有待提高。
(2)在课堂教学中,部分学生的参与度不高,需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在教学评价方面,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较为单一,需要更加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对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训练科学方法具有重要作用。
结合实验教学内容,渗透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等方面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综合素质培养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
化学上的许多理论和定律是从实验中发现、归纳而来的。
同时,化学理论的应用、评价也有赖于实验的探索和检验。
因此,对化学学习来说,实验课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
它不仅能使学生掌握化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发展智力,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灵活地把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而且在育人方面也有着独特的重要作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
它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和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一、通过动手、动脑,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以往的实验教学强调讲清原理,演示好实验,尽管也注意学生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但训练的重点只是放在学生能否看清实验现象,能否弄懂实验原理,实验的难点在何处等等上。
近年来,虽然教学中加大了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但由于实验内容起点过低,单纯验证理论内容实验过多,实验课程完全依附于理论课程,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变成了按教师设计好的方案或课本上的内容“照方抓药”,所以,学生对实验缺乏理性思考和创新,重复内容只看不动手,重结果轻过程,致使学生实验操作技能训练单调、零散、重复、不系统,无需思考即可达到实验要求,做实验后收效甚微。
为此,在实验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每个教学环节都要留有余地。
能由学生动手解决的问题教师不要轻易包办代替,让学生自己演示并解答;能由学生自己分析思考后得出实验结论的问题教师不要急于下结论。
同时,要尽可能多的留给学生动眼、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和时间。
比如,让学生独立地进行实验准备,包括自拟实验步骤,弄清实验原理;独立操作实验仪器,完成实验观察任务;独立处理实验数据;独立分析推证实验结果;独立想办法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等等。
高三化学高中实验操作教案
高三化学高中实验操作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化学方法辨别酸、碱、中性物质,并学会使用酸碱指示剂。
实验原理:利用酸碱指示剂在酸碱中性物质中的变色反应,通过观察颜色的变化来区分酸、碱、中性物质。
实验材料:
1. 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红蓝指示剂
2. 几种酸、碱、中性物质试液
3. 滴定管、试管、试管架、玻璃棒
实验步骤:
1. 按照实验原理,将准备好的酸、碱、中性物质试液倒入不同的试管中。
2. 依次向每个试管中加入红蓝指示剂几滴,观察颜色的变化。
3. 记录每次试验中颜色变化的情况,分析各种物质的特点。
4. 对比实验结果,鉴别出各种酸、碱、中性物质。
实验注意事项:
1. 操作时要小心谨慎,避免将试液溅到皮肤或眼睛中。
2. 试液使用后要尽快清洗干净,保持实验台面整洁。
3. 操作完毕后要记得将试液和实验器材妥善处理。
实验评价与问题:
1. 实验结果是否符合酸碱中性物质的特点?
2. 为什么使用红蓝指示剂可以辨别酸碱中性物质?
3. 如何正确使用酸碱指示剂,避免误判实验结果?。
高中化学实验全总结(操作+方法+现象)
高中化学实验全总结(操作+方法+现象)掌握下列七个有关操作顺序的原则,就可以正确解答“实验程序判断题”。
1.“从下往上”原则。
以Cl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从左到右”原则。
装配复杂装置遵循从左到右顺序。
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3.先“塞”后“定”原则。
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
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
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液体后加”原则。
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
如上例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6.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7.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二.中学化学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分哪三种情况以及哪些实验需要温度计1.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温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物中间。
①测物质溶解度。
②实验室制乙烯。
2.测蒸气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气的温度相同,所以只要测蒸气的温度。
①实验室蒸馏石油。
②测定乙醇的沸点。
3.测水浴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往往只要使反应物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热,温度计则插入水浴中。
①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反应。
②苯的硝化反应。
三.常见的需要塞入棉花的实验有哪些需要塞入少量棉花的实验:加热KMnO4制氧气制乙炔和收集NH3其作用分别是:防止KMnO4粉末进入导管;防止实验中产生的泡沫涌入导管;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以缩短收集NH3的时间。
四.常见物质分离提纯的10种方法1.结晶和重结晶:利用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KNO3。
2.蒸馏冷却法:在沸点上差值大。
乙醇中(水):加入新制的CaO吸收大部分水再蒸馏。
高中化学创新实验的设计与教学应用研究
-032-2020年第47期(总第247期)摘 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最基本特征。
随着高中课程教学的不断改革,教材中将一些验证性实验改为创新性实验。
高中化学实验正朝着探究型、生活化、微型化、绿色化的方向发展。
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力也是新形势下的化学教育的重大课题。
对高中化学新教材中的一些实验进行创新设计,并在实验教学中进行探讨,检验其可行性,提出改进方法,就是一种很好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方法。
化学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功能,通过创新实验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化学;创新实验;设计应用中图分类号:G633.8文章编号:2095-624X(2020)47-0032-02《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能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化学问题,能依据探究目的设计并优化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操作,能对观察记录的实验信息进行加工并获得结论;能和同学交流实验探究的成果,提出进一步探究或改进的设想;能尊重事实和证据,破除迷信,反对伪科学;养成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学科核心素养也明确提出“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
现以第五届全国高中化学实验创新说课大赛几个实验为例,分析“创新实验”的创新价值。
一、实验装置(器材)的创新教材中出现的实验装置都是经过专家设计,并经实验反复验证过的科学的有效的装置,但在实际教学当中,它不一定完全满足教师教学需要。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启发学生对一些实验装置进行探究改进。
加强化学实验的探究化设计,变以往为“教”设计实验为为“学”设计实验,使实验更好地配合学生的学习,这对于更好发挥化学实验的功能,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高中化学(试验修订本 必修)第一册第四章第一节中有关CI2的实验室制法中,其装置图就相对简单,它没有除杂和干燥装置。
我们可以启发、引导学生,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分析,找出杂质气体HCI和H2O,用装有饱和食盐水、浓H2SO4试剂的大试管,为该装置添上除杂及干燥装置。
新高考下的化学教学实践(3篇)
第1篇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深入推进,化学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新高考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考查学生的化学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因此,化学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以适应新高考的要求。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新高考下的化学教学实践。
一、更新教学观念1. 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在新高考背景下,教师应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注重化学素养的培养化学素养是化学教学的核心目标,包括化学知识、化学思维、化学方法、化学价值观等方面。
教师要关注学生化学素养的培养,将化学知识融入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化学与社会的联系。
3. 强化实践能力培养新高考强调实践能力,化学教师应注重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化学知识,提高化学素养。
二、创新教学方法1. 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载体,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
化学教师可以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化学案例,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
2. 项目式学习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的教学方法。
化学教师可以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项目,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掌握化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3. 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一种以情境为载体,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
化学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4. 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任务的教学方法。
化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优化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新高考强调过程性评价,化学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操作、作业完成情况等。
通过过程性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整教学策略。
探究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探究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1. 引言1.1 探究实验的定义探究实验是指通过实践和实验,让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知识的过程。
在探究实验中,学生不仅仅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思考来建构知识,从而实现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探究实验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对化学原理和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通过探究实验,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化学变化的规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验技能和实验设计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
探究实验是一种基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是现代化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探究实验,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探究实验的重要性探究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
通过参与探究实验,学生需要自己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方法,并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这样的实践性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原理,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探究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相比于传统的教师指导式实验,探究实验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独立思考,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科学的乐趣和挑战,激发他们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探究实验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探究实验中,学生通常需要面对各种实验现象和数据,思考问题并尝试解决。
这样的实践过程能够促使学生培养出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科研打下坚实基础。
探究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还能激发他们对化学学科的热情和探究欲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 正文2.1 探究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探究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非常广泛。
通过探究实验,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化学原理,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高三化学实验综合题教学建议
高三化学实验综合题教学建议高三化学实验综合题一直是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难点,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大考验,考查了他们对化学实验基本技能的掌握和化学原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本文将针对高三化学实验综合题教学建议进行探讨和提出建议。
I. 建议加强学生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为了使高三化学实验综合题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建议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加强学生化学实验基本技能的训练,比如化学物质的称量,常见实验装置的组装方法,化学试剂的正确取用方法,实验时注意事项等。
只有掌握了这些基本技能,才能对化学实验操作更加熟练,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II. 建议教师在授课中重视实验原理的讲解和作用的解释在上课阶段,教师不仅要讲解实验步骤和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还要对实验的原理和作用进行深入的解释和讲解。
通过对实验原理的解释和作用的讲解,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实验过程和实验数据的来源,从而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和化学原理的应用,为高三化学实验综合题的掌握奠定良好的基础。
III. 建议加强化学实验过程的模拟和训练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高三化学实验综合题的技巧,建议加强对化学实验过程的模拟和训练。
这包括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对实验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法的讲解等。
通过加强这些实验过程的模拟和训练,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的过程和数据的来源,从而掌握更多的实验技能和技巧,为高三化学实验综合题的顺利完成提供有力的保障。
IV. 建议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中应尽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板书讲解、实验操作演示、案例分析、互动式教学等,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鼓励学生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帮助学生发现和解决实验过程中的难点问题,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V. 总结高三化学实验综合题是高中化学教学中难度比较大的一个方面,对于学生的实验基本技能掌握和对化学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验水平和促进他们对高中化学的深入理解,教师需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重点加强实验基本技能的训练,注重实验原理的讲解和作用的解释,加强化学实验过程的模拟和训练,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教授化学实验综合题相关知识,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我的高中化学实验总结教案
我的高中化学实验总结教案
实验名称:酸碱中和实验
实验目的: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会利用试剂比色法确定中和点,加深对化学反应的理解。
实验仪器与试剂:酸(盐酸)、碱(氢氧化钠)、苯酚指示剂
实验步骤:
1. 取两只试管,分别加入少量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2. 在试管中滴加苯酚指示剂,注意观察颜色变化。
3. 继续滴加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试管中液体颜色发生变化。
4. 记录加入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的滴数,以确定中和点。
实验总结:
1. 在酸碱中和反应中,酸和碱的反应可以生成盐和水。
2.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掌握如何利用试剂比色法确定酸碱中和的中和点。
3. 实验中,苯酚指示剂的颜色变化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反应进程。
4. 实验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避免溅到皮肤和眼睛。
拓展延伸:
1. 进一步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机理和影响因素。
2. 探究其他酸碱中和实验,比如醋酸和氢氧化钠的中和反应。
3. 实验中可以尝试不同浓度的酸碱溶液,观察中和点的变化。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对酸碱中和反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掌握了一种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实验中积累经验,丰富化学知识。
高中化学实验及应用教案
高中化学实验及应用教案教学内容:化学实验及其应用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掌握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和器材;3.掌握实验操作的相关技能;4.能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判断;5.了解化学实验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教学重点:1.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实验操作的技能;3.化学实验在应用中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1.实验的数据分析和判断;2.实验操作的精确性。
教学方法:1.讲授法;2.实验演示法;3.学生实验法;4.讨论法。
教学步骤:一、引入(5分钟)教师介绍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和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讲解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5分钟)讲解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例如物质的性质变化、化学反应的原理等。
三、介绍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和器材(10分钟)介绍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和器材,例如烧杯、试管等。
四、演示实验操作技能(20分钟)教师进行实验演示,展示实验操作的技能和步骤。
五、学生实验操作(30分钟)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提升实验操作的技能。
六、讨论实验结果及应用(1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讨论,了解化学实验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七、总结和反思(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反思学习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八、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资源:1.教学PPT;2.实验器材和试剂;3.化学实验教材。
评估方式:1.实验报告;2.课堂讨论;3.小测验。
高中化学实验报告
高中化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进行一系列化学实验,加深对高中化学知识的理解,并掌握实验操作技巧和观察实验现象的能力。
具体实验目的如下:1.了解酸碱指示剂的特性,学习其在酸碱中的使用方法和变色现象。
2.掌握酸碱中和的概念并通过实验验证其准确性。
3.熟悉化学反应中的气体生成现象,并学习使用实验设备收集气体。
4.了解金属的活动性,学习金属与酸反应的规律,并观察实验现象。
5.学习综合使用化学知识和实验操作技巧,进行复合实验。
实验器材和试剂1.试管、试管架和试管夹2.酸碱指示剂:如酚酞、甲基橙、溴酚蓝等3.稀盐酸(HCl)4.稀硫酸(H2SO4)5.氢氧化钠(NaOH)6.锌片(Zn)7.磷酸锌(Zn3(PO4)2)8.液体酒石酸(KHC4H4O6)9.水合铜(II)硫酸(CuSO4•5H2O)实验步骤与结果1.实验一:酸碱指示剂的变色现象–将几滴酸碱指示剂滴在酸性和碱性溶液中,观察颜色变化。
结果:酸性溶液中酚酞变成红色、甲基橙变成橙色,碱性溶液中溴酚蓝变成蓝色。
2.实验二:酸碱中和反应–取两个试管分别加入数滴稀盐酸和数滴氢氧化钠溶液,搅拌混合后用酚酞指示剂滴入。
–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重复上述步骤,将稀盐酸换成稀硫酸。
结果:酸性溶液逐渐从橙色变成无色,碱性溶液逐渐从紫色变成无色。
3.实验三:金属与酸的反应–将一小块锌片放入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观察实验现象。
–将锌片换成磷酸锌,重复上述步骤。
结果:锌片与盐酸反应时,产生气体,试管中出现气泡;磷酸锌与盐酸反应时,无明显气体生成。
4.实验四:复合实验–首先将一小块锌片放入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观察气体生成现象。
–将试管取出,倒入摇床中的1mol/LKHC4H4O6溶液中,再将试管置于试管架上。
–另取一小块锌片放入试管中,加入稀硫酸,观察气体生成现象。
–将试管取出,倒入摇床中的0.1mol/L CuSO4溶液中,再将试管置于试管架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十三 化学实验综合应用一、选择题1.在实验室进行物质制备,下列实验设计方案中,理论上正确、操作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是( )A .C ――――――――――→在空气中点燃CO ――――――――→CuO ,△CO 2――————————→NaOH 溶液Na 2CO 3B .Cu ―——————→AgNO 3溶液Cu(NO 3)2溶液―————―→NaOH 溶液Cu(OH)2C .Fe ――→点燃Fe 2O 3――————→H 2SO 4溶液Fe 2(SO 4)3溶液D .CaO ――→H 2O Ca(OH)2溶液――—————→Na 2CO 3溶液NaOH 溶液2.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称取16.25 g FeCl 3,用100 mL 蒸馏水溶解,配制1.0 mol·L -1 FeCl 3溶液 B .为测定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称样时,先称取一定量的晶体,后放入坩埚C .为检验酸性溶液中的Cl -和SO 2-4,先加硝酸银溶液,滤去沉淀后加硝酸钡溶液 D .向乙酸乙酯中加入饱和Na 2CO 3溶液,振荡,分液,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3.下列装置所示的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4.设计下列实验方案鉴别Na 2CO 3和NaHCO 3两种白色粉末,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 .分别向等量的白色粉末中加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比较生成气体的快慢B .分别向等量的白色粉末中加等体积适量的水,比较固体溶解量的多少C .分别将等量的白色粉末配成溶液,然后加入澄清石灰水,比较是否有沉淀生成D .分别将等量的白色粉末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比较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5.下列化学实验事实及其解释都正确的是( )①向碘水中滴加CCl 4,振荡静置后分层,CCl 4层呈紫红色,说明可用CCl 4从碘水中萃取碘②向SO 2水溶液中滴加盐酸酸化的BaCl 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BaSO 3难溶于盐酸③向0.1 mol·L-1FeSO4溶液中滴加少量酸性KMnO4溶液,KMnO4溶液褪色,说明Fe2+具有氧化性④向2.0 mL浓度均为0.1 mol·L-1的KCl、KI混合溶液中滴加1~2滴0.01 mol·L-1 AgNO3溶液,振荡,沉淀呈黄色,说明AgCl的K sp比AgI的K sp大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6.有关下列各装置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装置①可用于吸收实验中多余的Cl2B.装置②可用于收集H2、NH3、Cl2、HCl、NO2等C.装置③中X为苯,可用于吸收氨气或氯化氢D.装置④可用于收集氨气,并吸收多余的氨气7.科学的假设与猜想是科学探究的先导和价值所在。
在下列假设(猜想)引导下的探究肯定没有意义的是()A.探究SO2和Na2O2反应可能有Na2SO4生成B.探究Na与水的反应可能有O2生成C.探究浓硫酸与铜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产生的黑色物质可能是CuOD.探究向滴有酚酞试液的NaOH溶液中通以Cl2,酚酞红色褪去的现象是溶液的酸碱性改变所致,还是HClO的漂白性所致8.某同学用下列装置制备并检验Cl2的性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Ⅰ图中:如果MnO2过量,浓盐酸就可全部被消耗B.Ⅱ图中:湿润的有色布条能褪色,将硫酸溶液滴入烧杯中,至溶液显酸性,结果有Cl2生成C.Ⅲ图中:生成蓝色的烟D.Ⅳ图中:量筒中发生了加成反应二、非选择题9.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填写序号)。
①将0.2 mol·L-1 FeCl3溶液滴加到沸水中,然后继续加热并不断搅拌可制得氢氧化铁胶体。
②将95 g的蒸馏水,倒入盛有5 g氯化钠的烧杯中,搅拌溶解,配制5%的食盐水。
③用苯萃取溴水中的Br2,分液时,苯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
④使用容量瓶、滴定管、分液漏斗时,首先应检验是否漏水。
⑤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饱和Na2CO3溶液的洗气瓶,除去CO2中的HCl。
(2)A、B、C、D四种固体均可溶于水,组成它们的阳离子为Na+、Mg2+、Al3+、Ba2+;阴离子为OH-、Cl-、CO2-3、SO2-4。
分别取它们的水溶液进行实验,结果如下:①A与B、C、D反应均可产生白色沉淀;②B溶液与适量的D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加入过量的D溶液时,沉淀量减少但不消失。
则A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为__________(填写化学式);B溶液与NaHCO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10.在2010年1月11日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温家宝总理指出:我们要紧密跟踪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用二氧化氯(ClO2)、高铁酸钠(Na2FeO4,摩尔质量为166 g·mol-1)等新型净水剂替代传统的净水剂Cl2对淡水进行消毒是城市饮用水处理新技术。
ClO2和Na2FeO4在水处理过程中分别被还原为Cl-和Fe3+。
(1)如果以单位质量的氧化剂所得到的电子数来表示消毒效率,那么,ClO2、Na2FeO4、Cl2三种消毒杀菌剂的消毒效率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高铁酸钠之所以能净水,除它本身具有强氧化性外,另一个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二氧化氯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其熔点为-59 ℃,沸点为11.0 ℃,易溶于水。
ClO2可以看作是亚氯酸(HClO2)和氯酸(HClO3)的混合酸酐。
工业上用稍潮湿的KClO3和草酸在60 ℃时反应制得。
某学生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模拟工业制取及收集ClO2,其中A为ClO2的发生装置,B为ClO2的凝集装置,C为尾气吸收装置。
请问:①A部分还应添加温度控制(如水浴加热)装置,B部分还应补充什么装置:;②C中应装的试剂为。
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11.某厂废水中含5.00×10-3 mol·L-1的Cr2O2-7,其毒性较大。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变废为宝,将废水处理得到磁性材料Cr0.5Fe1.5FeO4(Fe的化合价依次为+3,+2),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1)第①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步中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②步过滤得到的滤渣中主要成分除Cr(OH)3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4)欲使1 L该废水中的Cr2O2-7完全转化为Cr0.5Fe1.5FeO4,理论上需要加入________g FeSO4·7H2O。
12.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为探究铜跟硫酸的反应情况,设计了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有关实验:(1)先关闭活塞a,将6.4 g铜片和12 mL 18 mol·L-1的浓硫酸放在圆底烧瓶中共热至反应完毕,发现烧瓶中还有铜片剩余。
再打开活塞a,将气球中的氧气缓缓挤入圆底烧瓶,最后铜片完全消失。
写出上述过程中烧瓶内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小组的同学对“浓硫酸的浓度小于什么值时就不和铜反应了”这个问题很感兴趣。
为了获得这个知识,你认为他们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事实表明,上述反应全部结束后,硫酸仍有剩余。
为定量测定余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甲、乙两学生进行了如下设计:①甲学生设计的方案:先测定铜与浓硫酸反应产生SO2的量,再通过计算确定余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他认为测定SO2的量的方法有多种,请你写出其中的一种__________________。
②乙学生设计的方案:将反应后的溶液冷却后全部移入100 mL容量瓶中并加蒸馏水定容,取20 mL于锥形瓶中,用酚酞作指示剂,用标准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滴定,求出余酸的物质的量的浓度。
你认为乙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能否准确求得余酸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__(填“能”或“否”),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D2.D3.A4.C5.B6.C7.B8.B9.(1)②④(2)Na 2CO 3 MgCl 2 Al 3++3HCO -3===Al(OH)3↓+3CO 2↑ 10.(1)ClO 2 Cl 2 Na 2FeO 4(2)高铁酸钠的还原产物Fe 3+能水解生成Fe(OH)3胶体,能吸附水中悬浮物净水 (3)①(冰水)冷凝装置 ②NaOH 溶液(其他合理答案也可)2ClO 2+2NaOH===NaClO 2+NaClO 3+H 2O11.(1)Cr 2O 27 +6Fe 2++14H +===2Cr 3++6Fe 3++7H 2O (2)将一小块pH 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在pH 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3)Fe(OH)3、Fe(OH)2 (4)13.912.(1)Cu +2H 2SO 4(浓)=====△CuSO 4+SO 2↑+2H 2O ,2Cu +2H 2SO 4+O 2=====△2CuSO 4+2H 2O(2)做实验、查资料、请教老师和同学等(3)①在通入O 2之前,用排饱和NaHSO 3溶液的方法测出装置A 产生气体的体积②否 用酚酞作指示剂时,Cu 2+的蓝色会干扰滴定终点的准确判断,而且溶液中的 Cu 2+会和NaOH 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