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历史人教版难忘九一八(2)精编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难忘九一八(2)
难忘九一八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通过对九一八事变或西安事变经过的讲述,培养学生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探讨东北迅速沦亡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的能力;通过讨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介绍九一八事变,使学生认识到九一八事变使中华民族陷入严重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从而激发起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的仇恨和对蒋介石“绝对不抵抗”政策的义愤,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学习,向学生进行热爱共产党的教育,同时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的意识。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重点和难点
九一八事变是本节的第一个重点。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为侵占中国制造的借口,是日本帝国主义要把中国变为其独占殖民地的重要步骤。
此后,中日民族矛盾开始向主要矛盾地位上升,日本帝国主义日益成为中华民族的首要敌人;抗日救亡正在成为压倒一切的中心问题,成为一切有良知的中国人的历史使命。
九一八事变后,全国兴起抗日救亡运动,东北人民首先开始了反抗日本侵略的斗争,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国内战争逐步转向民族解放战争。
此目教材主要介绍了九一八事变的经过、蒋介石对待九一八事变的态度及后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等问题。
关于九一八事变的经过,教材特别强调柳条湖事件是日本蓄意制造的,目的是制造战争借口。
面对日军的侵略行径,蒋介石从其阶级利益出发,采取了不抵抗的政策。
这一政策助长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导致了东三省的迅速沦亡,加剧了民族危机。
西安事变既是本课重点,同时又是难点。
西安事变是在日本加紧侵略中国和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的背景下发生的。
它的发生,显示了中国人民团结御侮的强烈愿望,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从此,国共两党由内战走向和平,由分裂对峙走向合作抗日。
因此,西安事变不仅在这一课,而且在第四章中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此目教材介绍了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和平解决及意义。
关于西安事变的背景,教材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
第一,日军进一步侵略华北,这
使得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第二,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第三,张学良、杨虎城出于爱国之情接受了中共主张,停止向红军进攻,并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
第四,蒋介石拒不接受联共抗日的主张,亲临西安督战,致使张、杨处于抗日不能,“剿”共不愿,苦谏无效的境地。
关于西安事变的爆发,教材强调张、杨发动西安事变的目的是为了通蒋联共抗日,不是为了争权夺利,因此它是一次爱国性质的“兵谏”。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其意义是本课的难点。
难在如何引导逻辑思维相对较弱的初中生认识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的政治形象、中共在事变和平解决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以及西安事变的重大历史意义。
事变发生后,中华民族面临着两个前途,一是由此引发新的内战,这会削弱全国抗日力量,推迟全国抗战的发动,从而有利于日本的侵略;二是由此结束10年内战,推动国民政府共同抗日。
共产党从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和抗日大局出发,确定了和平解决事变的方针。
中共派周恩来为首的代表团赴西安调停。
周恩来等人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宣传说服工作。
经过各方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表明了中共以民族大义为重的立场,对当时中国时局的发展,对中华民族的命运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既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又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为两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共赴国难,联合抗日奠定了基础。
所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扭转时局的关键。
二、教法建议
1.教师上课前先播放《松花江上》的音乐,引导大家体会歌曲中蕴含的东北人民对自己富饶家乡的热爱;对日寇野蛮侵占我国东北的愤懑;以及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惨痛。
通过提问“使东北人民脱离家乡、抛弃宝藏的事件是什么”导入本课教学。
2.关于九一八事变的爆发,可以利用小字作叙述,也可以利用影像资料进行介绍,还可以布置学生在事前准备的基础上进行讲述。
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讨论“日本侵略军为什么制造柳条湖事件?”等问题,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日本制造柳条湖事件的目的是要以此为借口,进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
九一八事变的最终目的是侵占整个东北,进而独占中国。
3.讲述蒋介石对九一八事变的态度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引用的蒋介石给张学良的密电概括得出。
教师还可以适当补充当时日本侵略军与东北军的兵力对比,使学生认识到东三省沧亡之快,根源在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从而激起学生对蒋介石卖国政策的义愤,并为讲述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埋下伏笔。
4.关于东三省的沦亡,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教材中《松花江上》的歌词得出: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侵占整个东北三省,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连同蕴藏的宝藏全部落于敌手,三千万东北人民陷入水深火热的亡国惨痛之中。
5.讲述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时,教师应注意介绍背景,九一八事变后,随着中日民族矛盾的上升,富有民族感和爱国心的中国人民不甘作亡国奴,要求停止内战,抵抗日本的侵略。
关于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教材介绍了抗日义勇军和中共领导的抗日游击队。
教师应注意两者的异同。
抗日义勇军主要是指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自发组织的抗日武装的总称。
其斗争揭开了东北抗日斗争的序幕,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
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叙述的“嫩江大桥之战”突出抗日义勇军面对强敌,奋勇抵抗,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
东北抗日游击队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随着队伍的壮大,逐渐成为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主力。
教师可以通过安排学生讲述或者利用影像资料介绍杨靖宇或赵一曼的故事。
注意突出共产党人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为民族解放顽强奋战、勇于献身的大无畏精神。
最后,建议教师结合教材中的插图引导学生概括东北义勇军和中共领导的抗日游击队的共同作用,使学生认识到,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是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他们在极为险恶的环境里英勇抗敌,为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从而激发起学生热爱祖国、保卫祖国的历史责任感。
6.关于西安事变,学生通过影视作品等渠道已有所了解,比较有兴趣。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个有利的条件。
在讲授此目时,建议教师尽量采用比较新颖的方式导入,从而进一步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例如,可以引用2001年10月15日江泽民总书记发给张学良亲属的唁电。
提问“作为国家主席,江泽民为什么给予张学良如此高的评价,称他是伟大的爱国者,是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
7.学习西安事变的背景时,教师可以提问“张学良、杨虎城是蒋介石的部下,他们为什么会‘以下犯上’,扣押蒋介石?”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分析时,可以让学生阅读教材的有关内容,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归纳。
教师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到:日军进一步侵略华北,使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灭种的危急关头,民族矛盾的激化是西安事变爆发的根本原因。
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对张学良、杨虎城起到了感召作用。
张学良、杨虎城作为伟大的爱国者能够接受中共的主张,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这是西安事变爆发的个人因素。
蒋介石一意孤行、坚持“剿”共是事变爆发的直接原因。
8.关于西安事变的经过,教师可以请学生朗读教材中的相关资料,也可以由学生讲述,还可以通过影像资料交待。
通过联系背景,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确:西安事变是“兵谏”,目的是逼蒋联共抗日,因而是爱国的,进步的。
9.关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建议教师结合课后的“活动与探究”引导学生讨论“在十年内战中,蒋介石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西安事变捉住了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不仅主张不杀他,反而主张和平解决,释放他。
这是为什么?”结合学生的讨论,教师适当补充西安事变的爆发引发的错综复杂的政治形势,从而突出中国共产党高瞻远瞩、以民族利益为重的光辉形象,突出中国共产党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过程中所起的举足轻重的作用。
10.关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建议教师引导学生比较,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前国共两党的关系如何?中国时局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事变和平解决之后,国共两党的关系以及时局发生了怎样的转变?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伟大历史意义,深刻理解江泽民主席称张学良将军为“中华民族千古功臣”的原因。
11.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课的结构,更清楚地认识本课与前后知识的联系,建议教师利用图示的形式进行小结。
图示如下:
三、学法指导
1.通过指导学生讲述九一八事变或西安事变的爆发,使学生初步掌握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讨论日本侵略军制造柳条湖事件的原因,指导学生初步掌握透过历史现象分析实质的方法。
3.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引用的史料《蒋介石给张学良密电》、西安事变的背景,对学生进行阅读历史资料方法的指导。
4.教师可以补充关于东北人民抗日斗争的相关地图,并结合教材中《东北抗日队伍抗击日军》图片,指导学生初步掌握认识历史地图或图片,从历史地图或图片中获得历史信息的方法。
5.引导学生讨论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原因,指导学生初步掌握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方法,以及清楚简洁地表达自己观点的方法。
6.如果时间允许,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评价张学良、杨虎城,从而指导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四、问题探究
动脑筋
日本侵略者侵略东北,为什么先制造柳条湖事件?
占领中国东北、进而独霸中国,是日本蓄谋已久的国策。
为了给侵略战争制造借口,欺骗世界舆论,
日本精心策划了柳条湖事件。
另外,柳条湖距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东北重镇沈阳很近,便于日军在事件后迅速对这两个战略要地进行攻击。
练一练
活动与探索
讨论:在十年内战中,蒋介石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西安事变捉住了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不仅主张不杀他,反而主张和平解决,释放他。
说说这是为什么?
西安事变后,西安局势极为动荡。
处死蒋介石,中国就有可能陷于纷争四起、群雄割据的局面。
而内战一起,必使虎视眈眈的日本有机可乘,从而利于其进一步独霸中国。
在此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不计宿怨,提出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释放蒋介石的主张,有力地推动了国民党向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方向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