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廓仪操作指导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件名称:表面粗糙度轮廓形状复合测量机操作指导书 版次 A 总页数 2 文件编号:MX/J7601-08-30 第 1次修订 页次 1
一、操作说明:
1、闭合控制柜开关,同时启动电脑,检测轮廓形状时,将驱动器的电源打开。

2、根据检测要求,选择安装对应的检测器,并将检测器存放台的切换开关(SW )切换到相应的位
置。

3、摘下测针保护套,测量机自检完毕后,打开ACCT 测量软件,使测量机进行检测准备阶段。

4、将显示画面切换到测量界面。

5、清洁工件,然后选择对应的工装装夹工件。

6、测量完成,进入分析界面分析检测结果并填写检测报告单,手动返回测针,从工装上取下工件。

二、标准块校正: 1、粗糙度检测校正
1.1在粗糙度测量画面中,单击菜单的“校正”并选择其中的“校正”,按校正步骤进行校正。

1.2选择探针为“通常使用的探针”→ 选择校正方法为“利用标准片校正”→ 校正条件的标准值
设定为标准片上的值3.21um ,校正倍率选±128um → 将标准片放置在水平调整台上 → 执行校正测量条件的设定:单击“编辑”,选择“基本条件”,测量速度选0.300mm/s ,移动返回速度6.000mm/s ,测量长度5λ,单击滤波器,勾选“使λs 有效”,“比”设300,波长设0.8mm ,单击去除形状,选择最小二乘直线,确定并执行测量。

1.3移动测针至图2位置,点击测量,将测量值与标准块标识的值进行对比,差值在±5%之内即
为测针可用。

如果大于±5%,需分析测量出的曲线图(纵横放大倍率分别为2万和2千倍),观察波峰波、谷是否清楚,波峰是否尖锐,否则表示测针磨损或损坏。

图1 校正驱动器标准块的摆放及与测针位置 图2 校正测针标准块的摆放及与测针的位置
2、轮廓形状检测校正
2.1在轮廓形状测量画面中,单击菜单的“校正”并选择其中的“校正”,按校正步骤进行校正。

2.2选择探针中单击变更,探针设定为“通常使用的探针” 单击属性对校正参数进行设置:
LH=348.5,LV=0,K=1,R1=0.025,单击“R1对应值”→ 选择校正方法为“球段差成批校正” 标准球校正装置为“E-MC-S34A/65A ”→ 设定校正条件为“标准球半径为6.35mm ”段差量=16mm,退避量=20mm → 设置校正装置:将16mm 的块规与标准球校正装置组合连接,并水平放置(如图3所示),将探针停在标准球的顶点上方(如图4所示),单击“工具”菜单中的“峰&谷检测”,选择X 轴,轨迹范围=4mm,测量速度=0.3,检测方法= 圆计算移动速度=3,执行检测,系统自动找准X 方向最高点。

单击“顶点/谷底(MANUAL)”,选择Y 轴及最大点检测,单击 “轨迹开始”转动校正装置的调整旋钮,使探针在球的顶点 往返,单击“轨迹停止”,然后单击下方的图标,转动调整旋
钮,使检测器值(Z 值)对准检测坐标(Z 值),发出嘟嘟声 → 图3 图4 “执行校正”,标准球的测量条件设定:测量长度=10.4,测量间距=1,抽样方法=轴恒定,测量速
驱动部分
驱动部分手动旋钮 粗糙度检测器 检测器存放台
操作杆
轮廓形状检测器
文件名称:表面粗糙度轮廓形状复合测量机操作指导书版次A总页数2
文件编号:MX/J7601-08-30 第1次修订页次2度=0.3,移动速度=3.0;段差量的测量条件设定:测量长度=8,测量间距=1,抽样方法=轴恒定,测量速度=0.3,移动速度=3.0,单击执行测量。

2.3校正结束后,显示校正画面,探针尖端半径在25±5um内,标准球半径在6.35±5%内即合格,
否则再次校正若出现同样的结果,则检查探针是否磨损。

2.4再次验证测针,手动转动转轮,使测针向左移动至标准球左边缘,设置测量长度=10.4,执行
测量。

2.5进入分析画面,分析计算结果等于6.35±5%,即为合格。

三、测量产品:
1、粗糙度检测:
1.1根据被测件的粗糙度技术要求,在粗糙度测量画面中,单击“测量”及“测量条件”,“计算规
格”的选择有ISO、JIS等标准,测量Ry时,选择JIS标准,“测量类型”选粗糙度测量,测量速度根据测量长度选择,一般选0.3,去除形状同校正。

“滤波类型”选高斯滤波器,测量长度及滤波波长参照下表选择。

确认并开始测量。

技术要求滤波波长λc
测量长度
3λc ≥ L > λc
测量长度
5λc ≥ L > 3λc
测量长度
L >5λc
Ra≤0.1µm0.25mm 0.25×1 0.25×3 0.25×5
0.1µm<Ra≤2.0µm0.8mm 0.8×1 0.8×3 0.8×5
2.0µm<Ra≤10.0µm 2.5mm 2.5×1 2.5×3 2.5×5
10.0µm<Ra≤80.0µm8.0mm 8.0×1 8.0×3 8.0×5
1.2在分析画面中编辑需要的布局后,将数据保存为文件。

2、轮廓形状检测
2.1将工件固定在工作台上,并使工件的轴线与测针轴线平行,Y方向的顶点选择同校正时Y方向
的顶点检测。

2.2在轮廓形状测量画面中,从菜单栏中选择“测量”并设置“测量条件”,测量方向=右方向,
抽样方法=X轴一定,测量长度根据实际要求而定,测量速度=0.3,移动速度=6,测量间隙=1,勾上“设定开始位置”和“设定结束位置”,测针
移动到工件检测结束的位置,单击“获取”,再将
测针移动到工件检测的开始位置,单击“获取”,
确定并单击“测量”。

2.3计算测量要素。

测量完后数据分析,打印检测报告。

2.4测量完毕后,测针需返回至安全位置。

四.注意事项:粗糙度的检测轮廓形状的检测
1、测量环境应保持:度20℃±2℃,湿度30%-65%。

2、移动测针时应小心,避免撞针。

3、测针及驱动器下方禁止放置任何物品。

安装测头时,不能对测头用力过度,装好后将测头轻轻地作上下移动,确认在行程内是否能顺利移动。

4、检测轮廓形状更换测针或杆时,务必对测量力进行调整(将砝码左边缘与轴的第4条刻线对齐,转动轴,左右方向移动,在锁紧固定螺钉时,目测支臂与检测器罩盖保持平衡。

再将砝码向左移动一条刻线)。

5、更换支臂或探针后,必须进行校正。

五、定期保养
1、测量前应核准该检测设备是否在效期内。

2、每周分别进行一次校正(当检测值异常时,立即校正,以判断测针是否磨损),校正完后对块
规及标准球进行防锈保养。

3、作外观清洁时,只用干净的毛巾擦拭。

4、每月对轮廓仪驱动装置上方的2个孔各加一滴专用润滑油。

5、每年(或搬动后)对精度进行校准一次。

编制:审核:审定:批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