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同步检测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同步检测卷
答案 B
5.1930年,闽西苏区掀起文化建设热潮,有一首红歌《你追我赶实在忙》唱道:“哥哥栽禾妹送秧,横直疏密要适当,但愿今年多产谷,支援红军打胜仗。
”这反映出()
A.苏区的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发展起来
B.苏区农民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根本的改善C.苏区人民期盼结束内战的美好愿望
D.土地革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和革命积极性
答案 D
6.1930年6月李立三说:“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致他的最后的死命。
”这表明() A.中国共产党还没有找到中国革命的新道路B.中国共产党党内对“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认识不一致
C.他认识到农民阶级力量的伟大
D.他认清了当时中国的国情
答案 B
7.中央红军未能打破第五次反革命“围剿”、被迫进行长征的主要原因是()
A.国民党军队实力强大
B.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基础薄弱
C.红军的武器装备落后
D.博古、李德的“左”倾错误指挥
答案 D
8.《红军不怕远征难·突破封锁线》中唱道:“三十昼夜飞行军,突破四道封锁墙……全军想念毛主席,迷雾途中盼太阳。
”这里的“迷雾”是指()
A.右倾机会主义
B.“左”倾错误
C.蒋介石对红军的第五次“围剿”
D.日本对中国的侵略
答案 B
9.“万里征途路不平,‘左’倾错误总横行。
□□□□端航向,确立毛公统率兵。
”与诗中空格部分相关的历史事件应是()
A.南昌起义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D.中共三大
答案 C
10.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兹伯说:“(长征)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长征)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
”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有()
①长征途中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使共产党走向成熟②长征是一次武装宣传,沿途播撒了革命的种子③长征的胜利使中共摆脱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转危为安④在长征精神指引下,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 D
11.1927年9月17日,毛泽东下令各团向浏阳文家市撤退。
9月19日,他在前敌委员会上分析了敌强我弱和工农革命军面临的严重形势,主张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部队沿罗霄山脉南下,在农村实行土地革命,开展游击战争。
这表明()
A.毛泽东准备实施敌后战争
B.毛泽东准备将工作重心放在农村
C.毛泽东准备实施西北战略转移
D.毛泽东依然坚持走城市包围农村的革命道路答案 B
12.下图所示是江西省遂川人民1928年传唱的一首歌谣,歌谣反映了当时遂川()
过新年、过新年,今年不比往常年,,共产党
军来到了,你分谷子我分田。
,过新年、过新年,你拿斧头我拿镰,,高举红旗开大会,打
了土豪分了田。
①红军长征的到来②土地革命的开展③红色政权的建立④人民的喜悦心情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答案 C
13.某学生做了一张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知识复习表,把党的正确探索总结为“三次变化”,表中甲、乙两处空白应为()
三次探索开始于
革命方式
的变化
甲
革命道路的变化毛泽东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中央领导
的变化
乙A.秋收起义、八七会议
B.南昌起义、长征的胜利
C.南昌起义、遵义会议
D.八七会议、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
答案 C
14.1935年10月,陈云在向共产国际的报告中写道:此次会议“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目前,我们党在新的情况下能够自己提出新的任务”。
这说明()
A.中共开始由幼稚走向成熟
B.红军已粉碎国民党的围剿
C.中共建立了完整的领导核心
D.红军完成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
答案 A
15.美国作家哈里森说:“(长征)不是战役,也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的凯歌……是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它终为毛泽东和共产党赢得了中国,在本世纪没有哪一个事件如此地触发世界的想象。
”这表明了长征()
A.翻开中国革命的新篇章
B.传播了中共革命的精神
C.改变了中国革命的性质
D.对世界局势产生了影响
答案 A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观察下列三幅图片,这里曾是中国“革命圣火”燎原之地。
图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旧址
图二井冈山会师毛泽东和朱德会见地址图三南昌起义指挥部旧址
材料二中国的特点……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上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行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毛泽东《战争和战略问题》
(1)将图片按中国革命发展的历程排序(填写图号),并写出与每一幅图片相对应的历史事件的意义。
(2)材料二表明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怎样的正确道路?为什么要走这样一条“相反的道路”?答案(1)排序:图三→图二→图一。
图一:建立了全国性的红色政权。
图二:创建了第一支坚强的红军部队;巩固和扩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图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诞生了。
(2)道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原因: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在城市敌强我弱,以城市暴动为中心的道路(城市中心论)在中国行不通,必须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