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漳州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3题;共8分)
1. (2分)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 黝(yōu)黑按(àn)揭擘画(pò)风尘仆仆(pú)
B . 撇(piē)开剽(biāo)悍当(dàng)真封妻荫(yìn)子
C . 挫(cuō)折胼胝(zhī)媾(gòu)和负隅(yú)顽抗
D . 黥(qíng)刑锁钥(yuè)摭(zhí)拾损兵折(zhé)将
2. (4分) (2019高三下·遵义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2019年春节档票房大战正________地进行着,《流浪地球》不仅在国内连创票房新高,在国外也备受好评。
________,这部电影以其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富有中国特色的叙事手法,为世界提供了观察中国文化和中国发展的独特视角。
不仅制作科幻电影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还需要科学素养的支撑,反映的是国家乃至电影工业的综合实力。
《流浪地球》看似________,实则厚积薄发,它正是诞生于中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
《纽约时报》发现了《流浪地球》与嫦娥四号着陆在时间上的“巧合”,联想到中国在太空实现里程碑式跨越的时代背景,指出“中国在太空探索领域和科幻片领域都是后来者,但现在这种局面就要改变了”。
《流浪地球》并非可以简单地________,其包含的内容不仅有英雄情怀、奉献精神,还有中国亲情观念、故土情结和国际合作理念。
国外影评人注意到,这部影片“不再是超级英雄拯救世界,而是人类共同改变自己的命运”,是对于好莱坞科幻电影叙事套路的突破。
对《流浪地球》来说,(),拓展了人类憧憬美好未来的视野。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如火如荼毋庸置疑异军突起一概而论
B . 如火如荼无可厚非独树一帜混为一谈
C . 热火朝天毋庸置疑独树一帜一概而论
D . 热火朝天无可厚非异军突起混为一谈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不仅制作科幻电影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还需要科学素养的支撑,反映的是电影工业乃至国家的综合实力。
B . 不仅制作科幻电影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还需要科学素养的支撑,反映的是国家乃至电影工业的综合实力。
C . 制作科幻电影不仅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还需要科学素养的支撑,反映的是电影工业乃至国家的综合实力。
D . 制作科幻电影不仅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还需要科学素养的支撑,反映的是国家乃至电影工业的综合实力。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人类未来的畅想与探讨融入了中国独特的思想和价值观念
B . 它将中国独特的思想和价值观念融入人类未来的畅想与探讨
C . 人类未来的畅想与探讨将中国独特的思想和价值观念融入
D . 它被中国独特的思想和价值观念融入人类未来的畅想与探讨
3. (2分) (2016高一上·南昌期末)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南昌大学江风益教授带领的研究队伍,创造性地发展了新LED照明技术路线及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改变了日、美等国垄断LED照明核心技术的局面。
B . “新歌唱新疆”活动是新疆近年来倾力打造、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活动以音乐文化为载体,推出了一批深受各族群众喜爱的优秀歌曲。
C . 参与研讨会的专家认为,通过多部系列电视剧在海外的火爆播出,让海外观众形象生动地了解到中国的历史、文化,形成一种新的文化国际传播现象。
D . 自债务危机爆发以来,希腊已经将养老金削减近半,但由于制度建设不完善以及社会化程度不足等因素,导致养老金占财政支出比例至今仍居高不下。
二、语言表达 (共2题;共15分)
4. (5分) (2017高二下·涞水期中) 汉字蕴含着我们老祖宗的深刻智慧以及丰富的人生哲理,有时换个角度,常见的汉字也能让人领略到别样的意趣。
请依照所给示例仿写,每条不超过20个字。
劣:差人一等,是因为比别人少出了力
舒:________
路:________
5. (10分) (2019高一下·重庆期末) 下面一段话是抗战时期张大爷表达的取信线路信息,假如你是接头人,请将这个信息用书面文字转述给我党情报员,以便他顺利取信。
要求:信息准确,文字简明,字数不超过 25 字。
你从这里出发,就要走过一座桥,过桥后呢,你就到了桥那头,然后呢,你就看到一堵墙了,你就从墙根下走,一直走,一直走,走到墙根尽头,这个时候呀,你要向你的右手边看,就会看到远处有一个亭子,你就走到亭子里去歇气,那儿有一条石凳子,倒在地上的,你要取的那封信嘛,就在那个凳子底下藏起的。
三、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5分)
6. (5分) (2018高二上·大庆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书法的气质就是中国人的气质气质原本指人的生理、心理等素质,是相对稳定的个性特点,也指风度、模样。
借用到书法上来,
讲的也是其稳定的个性特点。
书法的气质便是在色彩、布局、笔墨、线条中展现。
那么,除了表现之外,书法的气质来源于哪里呢?一个人的气质是一个人内在涵养和修养的外在体现,是内心平衡及文化修养的结合,是持之以恒的结果。
同样,书法的气质也是数千年中华文明的结晶。
书法的气质首先来源于法度,书法的“法”就是方法和尺度。
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字由篆而隶,进而有楷、草,在书写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法度。
从单字结构到章法布局,再到笔墨精神,都有一整套行为规则,不同的书写者如何拿捏运用这些规则,便是“度”。
面对同一规则,每个人运用的度不同,所以形成了风格迥异而又内在统一的书法作品。
书法的气质,更重要的是来源于中国历代文人的心灵累积。
这种累积,不仅是总和,更多的是特质。
文人,是笔墨里生出来的魂灵,这样的魂灵,源于笔墨,而又付于笔墨。
书法是他们的心迹,如果说“迹”是书写,由心而生的迹则是书法。
书法最讲心迹。
“退笔成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讲的便是这个道理。
中国文人的气质成就了书法的气质,从这个意义上讲,书法的气质也代表了中国文人的气质,更是代表了中国传统文人的气质。
讲书法,最具特点的两句话是:结构严谨,法度庄严。
两个“严”字,体现了中国传统文人和书法的高度自律精神。
法籍华人哲学家熊秉明说:“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
”这是从哲学的角度来讲书法的地位和意义。
书法既是抽象的,又是具体的。
汉字最初多是象形文字,每一个字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
而随着时代变迁与社会发展,书写要求更加简便、快捷,汉字越来越抽象,越来越符号化。
而书法把这种生活的具体和符号的抽象统一起来,用真、草、隶、篆各种书体,各种书写风格,把这种黑白、动静、虚实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不仅体现了“极高明而道
中庸”,而且很好地体现了中国哲学的精髓: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思维、情感与生活的统一。
从《兰亭序》“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的欣喜、《祭侄文稿》“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的悲痛,到弘一法师临终写的“悲欣交集”,无不表现出活生生的灵魂与现实的对话。
中国哲学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书法便是这种结晶的表现形式之一。
所以说,书法的气质就是中国人的气质。
(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气质原本指人的生理、心理等素质,也指风度、模样,是内在稳定不变的个性特点。
B . 书法的气质是数千年中华文明的结晶,书法的气质来源于法度,即方法和尺度。
C . 中华文字在长期的书写中经历了篆、隶,楷、草的阶段,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法度。
D . 书法的气质影响了中国文人的气质,从这一意义上说书法的气质就是中国人的气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由“气质”这一概念说起,从而引发出后文对“书法的气质”的分析论述。
B . 文章第二段论述了中国历代文人的心灵累积是书法的气质的重要来源这一问题。
C . 文章第三段所举《兰亭序》等例,为书法的书写风格“极高明而道中庸”提供论据。
D . 文章善用引证,大量的经典名言警句,为作者论证其观点提供了充实而有力的论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书法的气质在色彩、布局、笔墨、线条中展现,每一幅书法作品的气质都完全不同。
B . 书法作品的风格迥异而又内在统一,是因为不同的书写者对同一规则拿捏运用的“度”不同。
C . 书法特点中的两个“严”字,体现出中国传统文人和书法的高度自律精神。
D . 汉字最初是象形文字居多,而随着时代变迁、社会发展,汉字越来越抽象和符号化。
7. (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练习题
对于东方科学采取粗暴态度的人,对于西方文明言过其实的人,大概不是科学家。
他们大多数既无知识又不懂科学。
我们有理由为我们的美国文明而骄傲,但是它的历史记载至今还是很短的。
只有300年!和人类经验的整体相比是何等渺小,简直就是一瞬间。
它会持久吗?它将进步,将衰退,抑或灭亡?我们的文明中有许多不健康的因素,如果们想在疾病蔓延起来以前根除它们,必须毫不留情地揭露它们;如果我们希望我们的文明能为自己辩护,我们必须尽最大力量去净化它。
实现这项任务的最好的办法之一是发展不谋私利的科学;热爱真理——像科学家那样热爱真理的全部,包括愉快的和不愉快的、有实际用途的和没有实际用途的;热爱真理而不是害怕真理;憎恨迷信,不管迷信的伪装是多么美丽。
我们文明的寿命至少还没有得到证明,其延续与否,还不一定。
因此,我们必须谦虚。
归根结底,文明要要经过历史的考验而存活下来,这一这一点我们还没有经历过。
新的鼓舞可能仍然,而且确确实实仍然来自东方,如果我们觉察到了这一点,我们会聪明一些。
尽管科学方法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但它也还不是十全十美的。
当科学方法能够被利用,并且是很好地被利用的时候,它是至高无上的。
但是,不能不承认这种利用也会产生两种局限。
第一,这种方法不能永远使用。
有许多思想领域(艺术、宗教、道德)不能使用它,也许永远不能应用于这些领域。
第二,这种方法很容易被错误地应用,而滥用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的可能性是骇人听闻的。
十分清楚,科学不能控制它本身的应用。
首先,科学的应用常常掌握在那些没有任何科学知识的人手中,犹如不经过教育和训练而去驾驶一辆能导致各种破坏的大马力汽车。
而即使是科学家,在一种强烈的感情影响下,也可能滥用他们的知识。
科学应该以各方面不同的力量,如宗教和道德的力量来帮助自己。
无论如何,科学不应傲慢,不应气势汹汹,因为和其他人间事物一样,科学本质上也是不完美的。
(1)“新的鼓舞可能仍然,而且确确实实仍然来自东方,如果我们觉察到了这一点,我们会聪明一些。
”句中“这一点”指什么?“可能”与“确实”是否矛盾?
(2)作者为什么说“科学不能控制它本身的应用”?
(3)作者作为新人文主义的代表,他有哪些新的主张?
四、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6分)
8. (16分)(2019·揭阳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熹字季和,上党铜靼人也。
熹少有高行,博学研精,与北海管宁以贤良征,不行。
累辟三府,不就。
宣帝复辟熹为太傅属,固辞疾,郡县扶舆上道。
时熹母疾笃,乃窃逾泫氏城而徒还,遂遭母丧,论者嘉其志节。
景帝辅政,命熹为大将军从事中郎,熹到,引见,谓熹曰:“昔先公辟君而君不应,夸孤命君而君至,何也?”对曰:先君以礼见待熹得以礼进退明公以法见绳熹畏法而至帝甚重之。
转司马,寻拜右长史,迁御史中丞。
当官正色,不惮强御,百僚震肃焉。
荐乐安孙璞,亦以道德显,时人称为知人。
寻迁大司马,以公事免。
司马侑为宁北将军,镇邺,以熹为军司。
顷之,除凉州刺史,加扬威将军、假节,领护羌校尉,绥御华夷,甚有声绩。
羌虏犯塞,熹因其隙会,不及启闻,辄以便宜出军深入,遂大克获,以功重免谴,时人比之汉朝冯、甘焉。
拜冀州刺史,累迁司隶校尉。
及魏帝告禅于晋,熹以本官行司徒事。
泰始初,封祁侯。
皇太子立,以熹为太子太傅。
自魏明帝以后,久旷东宫,制度废阙,官司不具,詹事、左右率、庶子、中舍人诸官并未置,二傅并摄众事。
熹在位累年,训道尽规。
以年老逊位。
初,熹为仆射时,凉州虏寇边,熹唱义遣军讨之。
朝士谓出兵不易,虏未足为患,竟不从之。
后虏果大纵选,凉州覆没.朝廷深悔焉。
熹自历仕,家无储积,亲旧故人乃至分衣共食,未尝私以王官。
及卒,追赠太保,谥日成。
(节选自《晋书·李熹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先君以礼见待熹/得以礼进退/明公以法见绳/熹畏法而至/帝甚重之
B . 先君以礼见待熹/得以礼进退/明公以法见绳熹/畏法而至/帝甚重之
C . 先君以礼见待/熹得以礼进退/明公以法见绳/熹畏法而至/帝甚重之
D . 先君以礼见待/熹得以礼进/退明公/以法见绳/熹畏法而至/帝甚重之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贤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科目,由地方长官自下而上地推荐人才给上级或中央,由其试用考核后再任命官职。
B . “禅”,帝王的祭地礼,也指以帝位让人。
相传尧帝是首推禅事之人。
在文中指魏帝让位于晋。
C . “行”,唐宋官制中,大官兼管小官的事叫行某官。
文中指李熹暂时代理司徒的职务。
D . “太子太傅”,古代“二公”之一,又指“东宫三师”之一。
后来逐渐成为虚衔。
结合文意可知,李熹任此职时也属虚衔。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李熹少有品行,以名节自持。
几次被三府征召任职,他都不就任。
后来又以母亲病重为由拒绝出仕,世人都称赞他的志气节操。
B . 李熹居官正直,荐人唯贤。
他被景帝授官后,不畏权贵,朝臣都为他所震慑。
他举荐有德行的孙璞,也为世人所称赞。
C . 李熹治车有方,颇有政绩。
他在凉州安定华夏,抵御蛮夷,力克羌虏,展现了他的车事才能。
D . 李熹清廉节俭,不以权谋私。
他任职期间,家无积蓄,甚至亲友共分衣食,俭朴至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熹因其隙会,不及启闻,辄以便宜出军深入,遂大克获。
②凉州虏寇边,意唱义遣军讨之。
朝士谓出兵不易,虏未足为患,竟不从之。
9. (10分) (2019高三下·长春开学考)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顾和,字君孝,侍中众之族子也。
和二岁丧父,总角便有清操,族叔荣雅重之。
王导为扬州,辟从事。
月旦当朝,未入,停车门外。
周顗遇之,和方择虱,夷然不动。
和尝诣导,导小极,对之疲睡。
和欲叩会之,因谓同坐曰:“昔每闻族叔元公道叶赞中宗,保全江表。
体小不安,令人喘息。
”导觉之,谓和曰:“卿珪璋特达,机警有锋,不徒东南之美,实为海内之俊。
”由是遂知名。
既而导遣八部从事之部,诸从事各言二千石官长得失,和独无言。
导问和:“卿何所闻?”答曰:“明公作辅,何缘采听风闻,以察察为政。
”导咨嗟称善。
初,中兴东迁,旧章多阙,而冕旒饰以翡翠珊瑚及杂珠等。
和奏:“旧冕十有二旒,皆用玉珠,今用杂珠等,非礼。
”迁尚书仆射,以母老固辞,诏书敕喻,特听暮出朝还,其见优遇如此。
顷之,母忧去职,居丧以孝闻。
既练① ,卫将军褚裒上疏荐和,起为尚书令。
和谓所亲曰:“古人或有释其忧服以祗王命,盖以才足干时,吾在常日犹不如人,况今中心荒乱,将何以补于万分?”帝又下诏,和表疏十余上,遂不起,服阕,然后视职。
时谢尚领宣城内史收泾令陈干杀之有司以尚违法纠黜诏原之和重奏曰尚先劾奸赃罪听自首减死而尚内挟小憾肆其威虐。
尚忝外属,宥之有典,至于下吏,宜正刑辟。
”尚,皇太后舅,故寝其奏。
时江夏公卫崇并为庶母制服三年,和乃奏曰:“礼所以轨物成教,故有国家者莫不崇正明本。
江夏公卫崇本由疏属,复行重制,违冒礼度,肆其私情。
若弗纠正,无以齐物。
皆可下太常夺服。
”诏从之。
永和七年,以疾笃辞位。
其年卒,年六十四。
(节选自《晋书·顾和传》,有删改)
【注】①练:是练祭的简称,出自《礼记·曾子问》,为古代亲丧一周年的祭礼。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时谢尚领宣城内史收泾令/陈干杀之/有司以尚违法纠黜/诏原之/和重奏曰/尚先劾奸赃/罪听自首减死/而尚内挟小憾/肆其威虐
B . 时谢尚领宣城内史/收泾令陈干杀之/有司以尚违法纠黜/诏原之/和重奏曰/尚先劾奸赃罪/听自首减死/而
尚内挟小憾/肆其威虐
C . 时谢尚领宣城内史/收泾令/陈干杀之/有司以尚违法纠黜/诏原之/和重奏曰/尚先劾奸赃罪/听自首减死/而尚内挟小憾/肆其威虐
D . 时谢尚领宣城内史/收泾令陈干杀之/有司以尚违法纠黜/诏原之/和重奏曰/尚先劾奸赃/罪听自首减死/而尚内挟小憾/肆其威虐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总角”专指古时男孩子未行加冠礼时的发型。
头发梳成两个发髻,如头顶两角。
B . “表”有“外来”的意思,相对于中原。
古人称长江以南地区为“江表”。
C . “旦”的意思是旭日东升,所以“日旦”指每天早上。
“月旦”就指农历每月初一。
D . 官员丧期未满,应诏除去丧服,出任官职,叫“夺服”,与“夺情”意义基本相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顾和机智有方,委婉唤醒王导。
他为了弄醒说着话就打瞌睡的王导,故意对着别人一边称颂王导的功绩,一边担心他的身体,惊醒了王导,获得了好评。
B . 顾和尊章重典,以礼规范事物。
他为人处事恪守相关的礼仪规范和典章制度,小到皇冠上装饰品的使用,大到皇亲国戚犯罪后是否应该得到宽恕。
C . 顾和持守情理,尽孝不惜抗命。
他知道自己的能力与古人无法相提并论,所以坚决不同意在守孝期内应荐复职。
即便皇帝下诏书,他仍连续上表坚辞。
D . 顾和多次进谏,不愿迎合权贵。
他认为江夏公守丧的时间过长,不合礼法的规制,于是就毅然上奏,给皇帝摆事实,讲道理,并要求皇帝下诏予以纠正。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母老固辞,诏书敕喻,特听暮出朝还,其见优遇如此。
②礼所以轨物成教,故有国家者莫不崇正明本。
五、诗歌鉴赏 (共1题;共6分)
10. (6分) (2018高一上·汽开区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谷口春残①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②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③待我归。
【注】①春残:一作“残春”。
②怜:喜爱。
③清阴:形容苍劲葱茏的样子。
(1)本诗描写了几种意象,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是________,它的特点是________。
(用原文词语回答)(2)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六、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
11. (5分) (2019高二下·南宁期中) 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的部分。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性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蜀相》中借对祠堂庭宇景色的描写抒发凭吊情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夜归鹿门歌》中将两种归途进行对比,表现诗人隐逸自得之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阁夜》中借听觉和视觉营造了一种悲壮雄浑意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5)李煜的《虞美人》中运用对比手法,反衬出人生无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七、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2. (5分) (2019高一下·阜新期末)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长辈常说:“零零后的世界我们不懂。
”2018年,零零后逐渐步入成年,回视他们的成长,伴随他们成长的热词有“成人礼、天宫一号、王者荣耀、感动中国人物、QQ空间、抗战胜利70周年、二孩政策、选秀、搜题软件、阿尔法狗、诗词大会、金砖会议等”。
作为零零后的你,请从上述热词中选择一个或几个分析,写一篇文章让长辈更好地了解你们这一代。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3题;共8分)
1-1、
2-1、
2-2、
2-3、
3-1、
二、语言表达 (共2题;共15分)
4-1、
5-1、
三、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5分)
6-1、
6-2、
6-3、
7-1、
7-2、
7-3、
四、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6分)
8-1、
8-2、
8-3、
8-4、
9-1、
9-2、
9-3、
9-4、
五、诗歌鉴赏 (共1题;共6分)
10-1、
10-2、
六、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
11-1、
11-2、
11-3、
11-4、
11-5、
七、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