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天津五十五中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答案解析(附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2023学年天津五十五中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1. 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了著名诗词:“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诗人在诗词中前后两次对山的运动进行描述,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
A. 风和水
B. 船和地面
C. 山和船
D. 风和地面
2. 以下对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北方冬季外面冰冻的衣物也能晾干,属于凝固现象
B. 浴室的镜子变模糊,属于液化现象
C. 人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冷,属于升华现象
D. 烧坏的日光灯管两端变黑,属于汽化现象
3. 下列演示实验中,实验现象与结论一致的是( )
A. 闹钟放在玻璃种罩里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B. 拨动直尺振动实验说明钢尺振动的频率越高,响度越大
C. 音叉振动推开泡沫球实验说明音叉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D. 扬声器的蜡的火焰在晃动实验说明声波不能传递能量
4. 关于做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实验中所成的像可用光屏承接
B. 实验中所成像的大小会随物体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C. 该实验需要选择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
D. 多次进行实验,主要是为了减小测量误差
5. 光的世界丰富多彩,光学器件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应用。

下列说法中不符合实际的是( )
A. 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
B. 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距镜头二倍焦距以外
C. 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
D. 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是利用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
6. 下列有关测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测量时,一定要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起
②由于测量工具和测量人的不同,误差是难以避免的
③测量技术现在已经被人们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及科学研究
④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必须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③④
D. ②③④
7. 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课桌的高度约75dm
B. 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
C. 一个鸡蛋的重力约50N
D. 做完整套眼保健操用时约50s
8.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下列现象中没有利用这一原理的是( )
A. 人在游泳时要用力向后划水
B. 人向前跑步时,要向后下方蹬地
C. 火箭起飞时,要向下喷气
D. 头球攻门时,要向球门方向用力顶球
9. 如图所示,甲乙两只完全相同的试管内装有质量相等的不同
液体,甲试管竖直放置,乙试管倾斜放置,两试管液面相平。


液体对试管底部的压强为和,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B. C. D.
无法确定
10. 下列单位换算的写法中正确的是。

( )
A.
B.
C.
D.
11. 下列关于实验仪器使用方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B. 可以使用寒暑表测量水沸腾时的温度
C. 百米赛跑时,使用停表测量时间
D. 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
12. 小林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
置如图所示,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像未在图中画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光屏上形成的是烛焰倒立、放大的实像
B. 图中成像特点与照相机成像特点完全相同
C. 将蜡烛移到光具座10 cm刻度线处,保持凸透镜和光屏不动,光屏上仍可成清晰的烛焰像
D. 将蜡烛移到光具座40 cm刻度线处,保持凸透镜不动,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它上面都得不到清晰的烛焰像
13. 甲、乙是两个由同种材料制成的金属球,它们的质量分别为128g、80g,体积分别为、,如果这两个金属球中,有一个是实心的,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是实心的
B. 乙是实心的
C.
空心部分体积是
D.
空心球的空心部分注满水后总质量为
14. 如图甲所示,圆形物体的直径是______,如图乙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______。

15. 中国最年轻的兵种——特种兵如图所示被称为“陆地猛虎、海底蛟龙、空中雄鹰”,他们装备着黑色特种作战消音靴,最拿手的是穿消音靴上天、入地、下海。

消音靴能够在______
处减弱噪声,这样做主要是防止______选填“音调”或“响度”过大而暴露目标。

16. 检查视力时,人眼要与视力表保持5m的距离。

如图所示,
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后上方,则被测者要面向平面镜且距离平
面镜______m才能进行视力的检查。

当人靠近平面镜时,镜中视
力表的像的大小将______。

17. 甲、乙两物体的密度比是2:3,体积之比是8:5,则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是
______;如果将甲物体切去,将乙物体切去,则剩下的甲、乙两物体的密度比是______。

18. 小明利用手机进行扫码支付时,用手机摄像头扫描商家的收款二维码,手机摄像头相
当于一个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摄像头靠近二维码时,所成的像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9. 在平整地面上有一层厚度均匀的积雪,小明用力向下
踩,形成了一个下凹的脚印,如图所示。

脚印下的雪由于受
他用刻度尺分别测出雪的厚度H和
外力挤压可近似看成冰层,
得到冰的密度,最后得出积雪
冰的厚度h,然后通过查密度表
密度的的表达式______用所测物理量和已知量表
达;考虑到脚印下的雪并未完全结成冰,用上述表达式得到积雪密度与真实值相比______
偏大/偏小。

20. 一束光射向一块玻璃砖。

画出这束光线进入玻璃和离开玻璃
后的径迹。

21. 如图所示,是S经凸透镜成的像,请作出有S发出的两条入射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路。

22. 在图中作出投出的实心球在空中飞行时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空气阻
力忽略不计
23. 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学校的自来水密度进行了测定:
某同学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到标尺左侧的零刻度线,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然后向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
实验正确操作,测出自来水和杯子总质量为,将部分水倒入量筒,如图乙所示。

测出剩余自来水和杯子的质量,如图丙所示;设计表格,并将数据及计算结果填入到表格中;
在向量筒倒入自来水时,如果不慎有水溅出,则测出的自来水密度会______填“偏
大”“偏小”或“不变”。

24.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如图1所示,调节烛焰、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使之______。

试验时,蜡烛随着燃烧而变短,光屏上的像向______选填“上”或“下”移动。

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a、b、c、d四个不同位置,如图2所示,其中蜡烛放在______处
所得到的实像最小;放在______处得到的正立的虚像;在______处的成像规律是放大镜的原理。

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如图3是我国海监人员正在用一台可变焦的相机拍摄
的钓鱼岛,如果要让像更大一些,镜头焦距应该调得______选填“较大”或“较小”
25. “坐上动车去台湾,就在那2035年”,京台高铁是国家规划建设的一条国家级高铁主干线,北起北京,途经合肥等地,至台北。

已经建成通车的商合杭高铁是其中的一段路线,一列长200m的动车与07:56从合肥西站发车,上午11:36到达杭州站。

全程约924km。

则该列动车从合肥到杭州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途中以这个速度匀速经过一长度为1000m的山洞,则这列动车完全通过山洞的时间是多少?
26. 在学习了测量物质的密度之后,小东想知道苹果的密度是多少?有以下器材:天平
含砝码、量筒、水、溢水杯、细针。

请你利用上述器材帮助小东设计实验并计算出苹果的
密度,水的密度为已知。

请你完成下列要求:
写出主要实验步骤;
写出测量结果密度的表达式。

小贴士:
苹果体积较大,装不进量筒、量杯中。

27. 如图所示,底面积为、高为的薄壁柱形容器甲和边长为的实
心均匀正方体乙放在水平地面上,甲容器内盛有深的水。

,。

求甲容器内水的质量。

将实心均匀正方体乙浸没在甲容器的水中乙不吸水,求溢出水的体积。

若沿正方体乙的上表面向内部挖去一底面积为、高为h的长方体丙,并在乙中加满水,是否有可能使加满水后乙的质量与长方体丙的质量相等?若有可能,算出h的值,若不可能,请通过计算说明原因。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以船为参照物,山与船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山是运动的,所以会感觉到“看山恰似走来迎”;
以地面为参照物,山与地面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山是静止的,所以会有“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感觉。

故选:B。

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状态是不同。

本题在判断的时候应先找出行为动词“迎”和“行”的主体山和船,然后选择与行为主体不同的物体,观察它们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2.【答案】B
【解析】解:
A、北方冬季外面冰冻的衣物也能晾干,是冰吸热直接变成了水蒸气,属于升华现象,故A错误;
B、浴室的镜子变模糊,是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故B正确;
C、人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冷是人身上的水蒸发吸热造成的,属于汽化蒸发现象,故C错误;
D、烧坏的日光灯管两端会发黑,是钨丝先升华后凝华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B。

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

3.【答案】A
【解析】解:A、真空不能传声,逆向思维就是传声不能真空,即传声需要介质,故A正确;
B、尺子振动越快听到声音越高,说明音调和振动的快慢即频率有关,故B错误;
C、敲鼓的力越大听到声音越大,说明响度和振幅有关,故C错误;
D、纸筒振动发声的声波传递给蜡烛的火焰,使火焰摇动,说明声可以传递能量,故D错误。

故选:A。

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B、尺子露出桌边距离越短,振动越快,听到的声音音调越高;
C、用力敲鼓,鼓面的振幅大,听到的声音响度越大;
D、敲击纸筒,可以看到烛焰在摇动。

掌握声现象的基础知识,把小实验与识点要联系起来。

4.【答案】C
【解析】解:A、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故A错误;
B、平面镜成像与成像物体大小相等,像的大小不会随物体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故B错误;
C、选择相同的两个蜡烛,这是为了便于比较物像的大小关系,故C正确;
D、为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得出具有普遍性的结论,要进行多次实验。

故D错误;
故选:C。

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平面镜成像与成像物体大小相等;
选择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多次实验的目的有二个:一是得到普遍规律或“减小实验误差,根据本实验目的回答。

本题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会根据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此类题目在近几年中考中频繁出现,备受出题人青睐,其实解答此类题目往往有规律可循,牢记并紧扣平面镜成像特点可进行解答。

5.【答案】C
【解析】解:A、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照相机照相的原理是将2倍焦距以外的物体成像在胶片上,所以照相时应该站在镜头的二倍
焦距以外,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小于一倍焦距,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
D、因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所以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会聚一点,热量集中,温度较高可以
点燃纸屑,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C。

解决此题要明确以下知识点: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当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时,经过凸透镜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这正是照相机的原理。

当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所成的像是放大正立的虚像;这正是放大镜原理。

此题考查了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难度不大,解答时注意看清题目的要求:选择不符合实际的。

6.【答案】D
【解析】解:①使用刻度尺时,要求零刻线与被测对象的一端对齐,但若用零刻线磨损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清晰的另外的整刻度开始,将能看清楚的一条刻线和被测物体的一端对齐,读出另一端刻度尺上的数值,将前面的值减去,也能测出物体的长度,故①错误;
②由于测量工具和测量人的不同,误差是难以避免的,故②正确;
③测量技术现在已经被人们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及科学研究,故③正确;
④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浸入后要稍待一会儿,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故④正确。

故选:D。

刻度尺的使用规则:刻度尺要与被测部分对齐;让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紧贴被测部分,测量的始端与0刻度线对齐,如果0刻度线磨损,可以与其它整格刻线对齐,测量结果要减去前面的数值;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读数时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记录数据要写单位;
减小测量误差的方法有: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采用科学的测量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都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灭误差;
测量技术现在已经被人们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及科学研究;
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浸入后要稍待一会儿,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刻度尺、温度计的正确使用的认识和了解,是一道基础题;要理解实验中的误差。

7.【答案】B
【解析】解:
A、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左右,故B符合实际;
C、托起两个鸡蛋的力大约为1N,则一个鸡蛋的重力约,故C不符合实际;
D、中学生随着音乐做一套眼保健操用约为,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B。

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

本题考查对常见的一些量要数据、数量级的认识,估测是一种科学的近似计算,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着重要作用。

8.【答案】D
【解析】解:A、人在游泳时,人用力向后划水,人给水一个向后的力,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给人一个向前的推力,推动人前进,故A错误。

B、人向前跑步时,要向后下方蹬地,人给地一个向后的力,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地给人一个向前的推力,推动人前进,故B错误。

C、火箭起飞时,要向下喷气,火箭给气一个向下的力,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气给火箭一个向上的力,推动火箭上升,故C错误。

D、头球攻门时,要向球门方向用力顶球,是力改变球的运动状态,故D正确。

故选:D。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受到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力的作用效果: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使物体发生形状变化。

本题通过生活现象考查了物体间力作用是相互的,还考查了力的作用效果。

9.【答案】A
【解析】解:由题意可知,两试管中所装的液体的质量相等,即,
由图可知,乙管是倾斜的,则乙管中所装的液体体积比较大,即,
由可知,,
因液体的深度相同,所以,由可知,。

故选:A。

根据题意可知甲、乙中液体的质量相等,由图可知乙试管倾斜则液体的体积较大,由密度公式判
断两试管中液体的密度关系,再根据比较液体对两试管底的压强关系。

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和液体压强公式的应用,关键是根据图得出两者的体积关系。

10.【答案】D
【解析】解:,所以,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是:进行换算时,将数值看做倍数,然后依据单位之间的关系进行换算。

物理量单位换算时,注意“先换后算”--先换单位,再算结果。

11.【答案】CD
【解析】解:A、使用天平测质量时,测量过程中不能调节平衡螺母,故A错误;
B 、寒暑表的量程为,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水的沸点远高于寒暑表的量程,故做水的沸腾实验时,不可以用寒暑表代替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故B错误;
C、百米赛跑的时间较短,一般在10s到17s之间,所以要使用停表测量时间,故C正确;
D、使用量筒测液体的体积读数时,视线应该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故D正确。

故选CD。

使用天平测质量时,测量过程中不能调节平衡螺母;
寒暑表的量程为,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据此作答;
停表是比较精确测量时间的工具;
使用量筒读数时,视线要和液面的凹面底部相平,既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

此题考查天平、温度计、停表,以及量筒的正确使用方法,属于基本技能,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

12.【答案】AD
【解析】解:A、由图可知,物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A正确;
B、,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故B错误;
C、将蜡烛移到光具座10cm刻度线处,此时物距增大,像减小,像距减小,光屏向左移动,故
C错误;
D、由图可知,像距,,所以,当将蜡烛移到光具座40cm 刻度线处,此时物距,焦点内不成像,保持凸透镜不动,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它上面都得不到清晰的蜡烛像,故D正确。

故选:AD。

光屏上能承接到的像是实像。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等于像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物距小于像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

根据物距和焦距,像距和焦距能判断凸透镜成像情况:,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13.【答案】BCD
【解析】解:AB、两个金属球的密度分别为:


因为,且两金属球是由同种材料制成的,
所以乙金属球是实心的、甲金属球是空心的,且金属材料的密度为,故A错误、B
正确;
C、由可得,金属球甲实心部分体积为:

所以小球甲空心部分体积为:,故C正确;
D、空心球的空心部分注满水后水的体积:,
则水的质量,
所以总质量为:,故D正确。

故选:BCD。

已知两金属球的质量和体积,利用密度公式求它们的密度,因为是同种材料制成的,所以密度小的小球是空心的;
求出了金属的密度,可以得到空心球的实心体积,利用空心球的体积减去实心的体积,可得空心部分的体积;
空心球的空心部分注满水后水的体积等于其空心部分体积,利用密度公式求出水的质量,加上空心球的质量,即为总质量。

此题考查空心、混合物质的密度计算,能够根据密度大小判断哪一个金属球是实心的,哪一个金属球是空心的是解决此题的难点。

14.【答案】
【解析】解: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
值为1mm;圆形物体左侧与对齐,右侧对齐,所以圆形物体的直径为

在弹簧测力计上,最大示数是5N,所以其量程为;1N之间有5个小格,一个小格代
表,即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故答案为:;。

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时,首先要明确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然后根据指针位置读数,读数时视线与指针所指刻线相垂直。

读取不同测量工具的示数时,基本方法是一致的,都要先明确测量工具的量程和分度值,确定零刻度线的位置,视线与刻度线垂直。

15.【答案】声源响度
【解析】解:中国最年轻的特种兵所穿的消音靴能够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从声音的三个特征来分析时,这主要是减小声音的响度,即是防止响度过大而暴露目标。

故答案为:声源;响度。

减弱噪声可以从声源处减弱、传播过程中减弱及人耳处减弱这三个环节进行。

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知道减弱噪声的三个途径,并熟悉声音的三个特征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16.【答案】2 不变
【解析】解:由图知:视力表到平面镜的距离是3m,根据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视力表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3m,视力表与像的距离为6m;
检查视力时,人眼要与视力表的像保持5m的距离,故人到平面镜的距离是。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是等大的,当人逐渐靠近平面镜时,视觉上感觉像在变大,但实际上像的大小并没有变,以他在平面镜中像的大小不变。

故答案为:2;不变。

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根据物像到平面镜距离关系判断视力表和视力表像之间的距离,求出人和视力表像之间的距离;像与物大小相等。

用常见的检测视力的方法考查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时,物像到平面镜距离相等,体现了物理和生活的密切关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17.【答案】16:15 2:3
【解析】解:,且::3,::5,
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将甲物体切去,将乙物体切去,则剩下的甲、乙两物体的密度比仍为2:3。

故答案为:16:15;2:3。

知道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和体积之比,根据密度公式求出两者的质量之比;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和密度的特性,计算过程要注意各量之间的关系,不要颠倒。

18.【答案】凸透变大
【解析】解:手机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是利用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规律工作的;摄像头靠近二维码时,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则像变大。

故答案为:凸透;变大。

凸透镜成像时,若物距,则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其应用是照相机。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像变大。

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是一道基础题。

19.【答案】偏大
【解析】解:雪挤压后,质量不变;
设脚印面积为S,
雪的体积:,
冰的体积:,
由,雪压成冰质量不变,
所以,
即:,
雪的密度:。

由于脚印下的雪并未完全结成冰,则冰的厚度h偏大,根据雪的密度知得到积雪密度与真实值相比偏大。

故答案为:;偏大。

积雪压扁后,变成的冰的质量与雪的质量相等,设脚印面积为S,知道积雪原来的厚度,可求雪的体积;知道冰的厚度,可求冰的体积,根据质量相等求雪的密度;
由于脚印下的雪并未完全结成冰,则冰的厚度h偏大,由密度公式得出雪密度的变化;
此题给出了一个情景,要求根据给出的已知条件计算雪的密度。

解决此题的关键是找到隐含的条件:整个过程中雪冰的质量不变,根据质量相等列一个关系式求解。

20.【答案】解:由分析知,先画出法线,然后根据折射规律:
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入射
角大于折射角。

当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时,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入射角小于折射角。

如下图所示:
【解析】先画出法线,根据光的折射规律画出所给光线的折射光线。

光线再由玻璃射出来时,原来的折射光线此时又变成了入射光线,同样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再做折射光线。

光线在空气与玻璃之间发生两次折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