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赋》同步练习和拓展练习(附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房宫赋》同步练习和拓展练习(附答案)
一、基础达标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解析】选B。
B项中“复”是“一层一层”的意思。
2.下列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解析】选D。
D项,“于”都为“比”。
A项,形容词词尾,……的样子;相当于“于何”,译为“在哪里”“从哪里”等。
B项,前一个“而”连接两个动作行为;后一个“而”表转折。
C项,前一个“之”是动词,到,去;后一个“之”是结构助词,的。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
A.二川溶溶
..,流入宫墙
B.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
C.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
..不齐
D.楚人一炬,可怜
..焦土
【解析】选A。
溶溶:水盛的样子,古今同义。
B项,钩心斗角,古义:指宫室结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今义:比喻各自费尽心机,互相排挤。
C项,气候,古义:天气冷暖;今义: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括。
D项,可怜,古义:可惜;今义:怜悯。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鼎铛玉石,金块珠砾,________________,秦人视
之,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3)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
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
之,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弃掷逦迤亦不甚惜(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3)独夫之心日益骄固(4)秦人不暇自哀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二、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3、4段,回答问题。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掠其人,倚叠如山。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多于在庾.之粟粒庾:屋外贮积的谷仓
B.直栏横槛.槛:门槛
C.而后人哀.之哀:为……悲伤
D.族.秦者,秦也族:灭族
【解析】选B。
槛:栏杆。
6.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首段用了六组“……多于……”的句子构成排比,深刻地揭露了秦王朝的奢靡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B.作者先以“嗟乎”发出感叹,对比人心事理,指出“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进而质问“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C.作者在第二段一开始就提出论点,阐明兴亡自取的道理,指出奢侈浪费祸害之重,委婉地提出了节俭持国的观点。
D.文章最后,用“后人”的委婉称谓,提醒唐朝统治者不要重蹈亡秦的覆辙,借古讽今,可谓意味深长。
【解析】选C。
“指出奢侈浪费祸害之重,委婉地提出了节俭持国的观点”错,应是指出仁政与统治者的长治久安息息相关。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译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译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答案:(1)参差不齐的瓦缝,比人们身上穿的丝缕还多。
(2)如果秦取得天下后也能爱惜六国的百姓,那就可以传位到三世以至传到万世做皇帝,谁能够把他们灭族呢?
课时提升作业九
阿房宫赋
(45分钟4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