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植物的一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植物的一生
1、果实和种子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在预测的基础上对植物的种子进行细心解剖、细致观察,并用画图的方式描述观察结果。
2、能够针对“种子萌发”提出自己可以研究的问题,探究种子在萌发时需要的条件。
3、开始种植一株植物,经历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观察、测量、收集、积累植物生长周期的资料。
科学知识
1、认识果实和种子。
2、了解种子旅行的多种方式。
3、知道种子的内部构造。
4、知道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到要细致观察才能得到更准确的信息。
2、愿意开展长周期的种植活动,坚持做观察记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植物的种子进行细心解剖、细致观察,并用画图的方式描述观察结果。
难点:针对“种子萌发”提出自己可以研究的问题,探究种子在萌发时需要的条件。
三、教学准备
一些带种子的植物、浸泡过的蚕豆等种子、镊子、放大镜
四、教学过程
一、认识种子和果实
1、讲述: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知道植物对我们人类的贡献是非常大的,那你知道植物宝宝藏在哪里吗?
2、你见过哪些植物的种子?它长在哪里呢?今天老师请大家把自己认为是种子的连同它的家一起带来,让我们一起找一找种子在哪里。
3、小组实验、交流。
4、分组汇报。
(猕猴桃、香蕉的种子都退化了,变的很小,很难察觉。
如学生说不出来,教师需提醒。
)
讲述:同学们发现植物的种子一般长在果实里,果实就是种子的家。
二、认识种子的各种旅行方式。
1、讲述:同学们都知道人们种植植物时,一般是先把它的种子埋在土里让它生根发芽,但也有很多植物不需要人们帮它们播种,而是自己有一种特殊的传播种子的方法。
比如蒲公英,你知道它是如何传播种子的吗?
2、讲述:蒲公英的种子借助风力来传播的,你还知道其他种子的旅行方式吗?
3、小组讨论、交流,试着填写活动记录表格。
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进行适当补充。
三、认识种子的构造
1、讲述:植物繁衍后代离不开种子,那种子里有些什么能让它长成一株完整的植物呢?
2、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用水浸泡过的蚕豆种子,发给学生每人一颗种子,用手摸一摸,你能想想这颗种子里会有些什么吗?请你画下来。
3、学生说说自己的猜想,并把画展示给大家看。
4、究竟同学们想的对不对,下面我们就来解剖种子。
谁来说说解剖时我们要注意哪些呢?
5、教师示范解剖种子。
强调:用镊子剥开种皮时要轻,不要伤到里面幼嫩的部分,然后从蚕豆开口的那一边小心的掰开。
6、学生解剖种子,用放大镜观察种子里面有什么,并画下来。
7、说说你看到种子里面有什么?
8、学生再用花生的种子进行实验,要求按照预测——画图——解剖——观察——画图——表达的过程。
让学生比较每组前后两组的记录图,有什么不同?说明观察有什么作用?
四、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1、当我们把种子种到土里后,怎样才能让它生根发芽呢?你认为种子的萌发需要哪些条件?
2、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吗?小组讨论,可以参考书上的实验。
3、交流实验方案。
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回家做或者在班上集中做。
五、学生提出与种子萌发有关的问题。
1、第二课时上,看几号瓶的种子发芽了,为什么其余瓶里的种子没有长出小芽?
2、讨论:种子的萌发需要哪些条件?
3、提问:你还能提出哪些和种子萌发有关的,又是自己能通过实验解决的问题吗?
4、小组讨论,可以参考书上的问题。
5、各小组汇报,选择一个研究问题。
6、小组讨论:怎么去研究这个问题?
7、小组汇报,确定研究方案。
8、课后进行实验。
六、教师发种子,学生课后种植一种植物。
教学反思: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果实和种子
一、课程标准:
1.知道在探究过程的各个环节,需要探究者之间的互相合作、交流与分享。
2.能提出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能清晰表达自己的问题;能从问题中筛选出自己能够研究的问题。
3.知道生物生存需要水、空气、营养、温度等。
4.学习有毅力,愿意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
二、教学目的:
(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在预测的基础上对植物的种子进行细心解剖、细致观察,并用图画的方式描述观察结果。
2.能够针对“种子萌发”提出自己可以研究的问题,探究种子在萌发时需要的条件。
3.开始种植一株植物,经历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观察、测量、收集、积累植物生长周期的资料。
(二)科学知识
1.认识果实和种子。
2..了解种子“旅行”的多种方式。
3.知道种子的内部构造。
4.知道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到要细致观察才能得到更准确的信息。
2.愿意开展长期的种植活动,坚持做观察记录。
三、学习成果:
预计学生能够:
1.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
2.探究种子在萌发时需要的条件。
3.探讨种子“旅行”的方式。
四、学习成果评价
(一)概念发展
1.认识果实和种子。
2.了解种子“旅行”的多种方式。
3.知道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二)探究能力:
1.能够在预测的基础上对植物的种子进行细心解剖、细致观察,用图画的方式描述观察结果。
2.知道生物生存需要水、空气、营养、温度等。
3.开始种植一株植物,经历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观察、测量、收集、积累植物生长周期的资料。
五、教学材料:
浸泡过的蚕豆等种子、镊子大小一样的透明的瓶子、餐巾纸、植物的种子、种植一种植物、学生把认为是种子的连同它们的“家”一起带来。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二单元植物的一生
果实和种子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在预测的基础上对植物的种子进行细心解剖、细致观察,并用画图的方式描述观察结果。
2.能够针对“种子萌发”提出自己可以研究的问题,探究种子在萌发时需要的条件。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植物的种子进行细心解剖、细致观察,并用画图的方式描述观察结果。
难点:针对“种子萌发”提出自己可以研究的问题,探究种子在萌发时需要的条件。
三、教学准备
一些带种子的植物、浸泡过的蚕豆等种子、镊子、放大镜
四、教学过程
(一)认识种子和果实
讲述: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知道植物对我们人类的贡献是非常大的,那你知道植物宝宝藏在哪里吗?
你见过哪些植物的种子?它长在哪里呢?今天老师请大家把自己认为是种子的连同它的家一起带来,让我们一起找一找种子在哪里。
(二)认识种子的各种旅行方式。
讲述:同学们都知道人们种植植物时,一般是先把它的种子埋在土里让它生根发芽,但也有很多植物不需要人们帮它们播种,而是自己有一种特殊的传播种子的方法。
比如蒲公英,你知道它是如何传播种子的吗?
讲述:蒲公英的种子借助风力来传播的,你还知道其他种子的旅行方式吗?
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进行适当补充。
(三)认识种子的构造
讲述:植物繁衍后代离不开种子,那种子里有些什么能让它长成一株完整的植物呢?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用水浸泡过的蚕豆种子,发给学生每人一颗种子,用手摸一摸,你能想想这颗种子里会有些什么吗?请你画下来。
学生说说自己的猜想,并把画展示给大家看。
(四)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当我们把种子种到土里后,怎样才能让它生根发芽呢?你认为种子的萌发需要哪些条件?
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吗?小组讨论,可以参考书上的实验。
交流实验方案。
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回家做或者在班上集中做。
(五)学生提出与种子萌发有关的问题。
第二课时上,看几号瓶的种子发芽了,为什么其余瓶里的种子没有长出小芽?讨论:种子的萌发需要哪些条件?
(六)教师发种子,学生课后种植一种植物。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根和茎
一、课程标准:
1.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尊重事实,对收集到的证据能做好原始记录,并注意保留且不随便涂改原始数据;能对收集到的证据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来呈现;能根据需要,从更多渠道查阅有关资料。
2.知道生物生存需要水、空气、营养和生活空间。
3.了解一些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如:阳光、水分、空气、温度等。
4.学习有毅力,愿意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
二、教学目的:
(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多种植物的根和茎进行观察,比较根和茎的不用之处。
2.能设计实验来证明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二 )科学知识:
1.认识根和茎的形态。
2.知道根和茎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待科学学习要采取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态度。
2.愿意通过观察、收集证据来探究科学的奥秘。
三、学习成果:
预计学生能够:
1.区别不用形态的茎。
2.区别不用形态的根。
3.观察茎的运输作用。
4.设计并实验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四、学习成果评价
(一)概念发展
1.不能区别不同形态的茎,根。
2.能区别不用形态的茎,不用形态的根。
3.能认识根、茎的作用。
(二)探究能力:
1.对待科学学习能采取想办法解决的态度。
2.能够对多种植物的根和茎进行观察,比较根和茎的不用之处。
3.能设计实验来证明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五、教学材料:一株有根、茎、叶的植物、瓶子、红墨水、菠菜、仙人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