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孔子》观后感700字(精选40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孔子》观后感
电影《孔子》观后感700字(精选40篇)
电影《孔子》观后感篇1
孔子,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这部电影讲述公元前七七O年——公元前四七六年,外有戎狄入侵,内有诸侯割据,周天子失去权威,社会动乱、礼崩乐坏;诸侯车间竟相称霸,战火连连,纷争不断,而孔子正是生活在春秋后期的鲁国。

他为社会的混乱情形而忧心忡忡,希望以他超越时代的思想和智慧来影响春秋诸国的历史进程。

他在鲁国以其勇敢和智慧带给鲁国以尊严和强大的希望,但最终政治理念破灭于现实之前。

随后孔子为了理想率领众弟子奔走在列国之间长达十四年之久,传播其思想,想与整个时代抗争,只可惜世间不容其推崇。

他曾多次被乱军围困而身陷绝境,也曾被卷入政治阴谋的旋涡,甚至曾被世人误解……最终年迈之时返回鲁国,在失意中离世,一腔报国热血付诸东流。

时至今日,他的思想在我们现在的21世纪具有很高的评价,对现代社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因材施教”是孔子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首创的一个教育原则,即从学生实际出发,运用启发诱导的方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实现培养目标。

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和实践,不仅对我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今天九年义务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

为此,只有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才能高质量地完成普及义务教育的历史重任。

结合电影《孔子》,我受到如下启示:
1、要深入了解和研究学生,掌握学生的特点,才可能正确实施因材施教。

2、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3、从教育教学上要善于启发诱导。

4、从学生出发,用爱来温暖学生,热爱学生,敬业爱岗,为教学
奠定基础并储备内在动力。

5、提升自身的素质,构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从根本上因材施教,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打造高效课堂。

电影《孔子》观后感篇2
看完电影《孔子》,不仅仅是喜欢里面感人的故事情节,同时也深刻感受到,给观众留下的,是一个形象,一种精神。

电影中孔子出身于鲁国的没落贵族家庭,为社会的混乱情形而忧心忡忡,他期望以他自我超越时代的思想和智慧来影响春秋诸国的历史进程。

然而就像历史上的其他圣贤早年的经历一样,彼时孔子的时代还未到来。

虽曾仕官于鲁国,并以其勇敢和智慧带给鲁国以尊严和强大的期望,但最终政治理念破灭于现实之前。

随后孔子率领众弟子周游列国长达十四年之久,传播其思想,于晚年回到鲁国,他归而不隐,不懈于教育弟子众人及进行文献整理工作。

孔子力主禁止活人献祭的戏,十分精彩。

“给个话啊”,展现了孔子的幽默和智慧。

颜回、子路、冉求,性格各异,但爱师如命,遵循礼仪仁和的精神。

最让人感动的是颜回,反复潜入水中挽救竹简的那一刻,我落泪了,我也相信当孔子一向抱着死去的颜回不肯放手的那个场面,震撼了万千人。

在颜回的眼中,孔子的书简比自我的命都重要,仔细想想,正因为之后有着无数个颜回,我们此刻才能够领悟到孔子的精神。

当我看到孔子抱着颜回的尸体大哭,弟子们劝他:已经三个时辰了,已经缓可是来了。

可是夫子依旧抱着,那个场面真的很悲惨。

还有就是子路之死,子路其实是一个有勇无谋的人,可是他始终记着夫子的教诲,直到死的那一刻,仍记着夫子说过的:“君子正其衣冠”。

夫子得知子路的死后,丧徒如丧子,可是夫子没有让泪流下,夫子依然很欣慰,欣慰的是自我的弟子虽然没有如偿所愿,但已得为仁。

我从电影《孔子》中感受到,我们应当学习孔子钻研学问的严谨态度,以及“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秉承孔子“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的做人格言,在成佛的路上,努力学习,成为一个正直、光明磊落、有担当的人。

电影《孔子》观后感篇3
电影《孔子》是很早之前就有了,为什么今日我还是要写观后感呢?因为我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应当有自我的文化信仰。

谈到文化信仰我们想到的那首当其冲的就是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因其母祷告于你丘山而得名。

电影中孔子的出场已经是一个大夫的身份了。

可是孔子的身世是不幸的,早失双亲,所以孔子对下层百姓的疾苦异常的关注,回到电影上来。

电影中的周润发给我们很好的诠释了孔子的许多东西,让你不得不佩服他的演技。

电影《孔子》里面有很多与史书记载不一样的地方,首先就是前面的孔子擂鼓为战士壮威,之后是孔子与鲁公一齐出面说服齐王收复失地然后就是孔子最喜欢的弟子颜回的死,都与历史不符。

史书上没有记载孔子与鲁公一齐去谈判的,而记载的是孔子从天而降前来护驾的,这样一改似乎让人觉得更加真实!历史上也没有类似于有沉书入水然后颜回去捞的事情。

颜回史书里面的记载是穷死的,不免有些窝囊,这样一改反倒显得他对书籍与教师的热爱,真正热爱书的人确实会不顾自我的性命去救书的,没有什么迂腐之处!
电影中孔子会见南子的绯闻也被大肆渲染,让人觉得孔子不再是一个高不可碰的圣人而是一个有感情有思想的凡人,孔子也有七情六欲,有一句台词是“吾未见如此好色如好德者”,这是我觉得全片中最妙的台词,应对一个风情万种母仪天下的女子,就算是孔子也会动容的吧!
全篇最感人的一幕我觉得是孔子与一群弟子一起回到鲁国以后,孔子跪在城门下,磕头行礼口中反复念叨着:“我的祖国,我最终回来了!”这个时候孔子已经年过半百了,可是还是不能忘记自我的祖国,尽管以往别人赶他走,可是当祖国需要他时他还是选择了回国。

这种胸襟不愧是我们的圣人,那里看得出孔子的伟大!
看电影孔子,我们用平常心看他的可爱,用恭敬心看他的伟大:原先这就是我们的圣人孔子传奇的一生!
电影《孔子》观后感篇4
被热炒了很久的《孔子》终于在1月22日正式上映。

在上映前的
宣传活动中,愈发老来俏的主演周润发扬言看了不哭的不是人,这番话让本次评审团的成员们不禁诚惶诚恐。

我却只感觉到欣赏了一场冗长的百家讲坛,而且很显然,胡玫导演讲故事的能力,远远不及于丹老师。

据观察,影院里《孔子》的人气还算不错,影迷们对电影如何展现孔圣人的一生更感兴趣,也不乏慕发哥之名来观影的粉丝。

我想从散场之后大家的反应来看,《孔子》这部电影给了怀揣这两大期待的观众一个交代,但是,没人想到,过程却是如此枯燥沉闷。

CCTV—6电影频道有一句著名的广告语:打开电视看电影,套用在《孔子》身上,恐怕用打开电影看电视则更为恰当。

电影故事从孔子得到鲁公赏识担任大司寇开始,前半段主要讲述了孔子在鲁国意欲用自己的方式治理国家,然而处处受掣肘,只得远离故土,与弟子踏上周游列国的路途。

后半段则集中讲述孔子在周游列国的路上遇到的种种困境,欲寻明主而不得,历经受辱、被困、高徒子路、颜回死于非命等坎坷,最后叶落归根回到鲁国传道授业了此余生。

如此复杂的内容想要用一部电影表现出来,原本就是个艰难的任务。

而擅长拍历史题材电视剧的胡玫导演,也显然并没有拿捏好尺寸,于是,观众们便在电影院里花费了两个半小时欣赏到了一场电视剧。

平心而论,电影前半段尚有完整的剧情,通过保护小童、齐鲁会盟、平息公山狃叛乱等段落,集中表现了孔子的仁爱、智谋和军事上的才华。

尤其是孔子仕途受挫,不得不从鲁国出走,众弟子赶来追随等一组戏,起承转合之间颇为流畅,算是片中的亮点。

但后半段孔子周游列国的历程却成为了一场支离破碎的桥段集锦,影迷们均认为这一部分毫无主线可言,零散且琐碎,直看得叫人昏昏欲睡。

迟迟不见高潮出现,也总是看不见电影将要结束的征兆,期间有几位观众陆续离场,一去不复返。

我想有相当一部分的影迷认为电影最大的败笔就是苍白无聊的剧情。

电影《孔子》观后感篇5
当你被迫离开鲁国时,磅礴大雨敲打你的身躯时,你在想什么呢?是在怨恨吗?你似乎知道这是大司徒的阴谋,可又似乎不知道。

看着手中的‘决玉’,你是否心酸不已?大雨中的大笑声,是你的心声么?
努力,不让眼泪流下,你的心,也变的沉沦了么?是否后悔当初说的那句:“我的道,在人间。

”……
你在想什么呢?孔子。

望着茫茫无尽的沙漠,你额前的几缕发丝轻轻的在飞舞。

此时的你,在想什么呢?是在思念远方的亲人么?是在诅咒那姓季的么?还是在担忧自己的未来……颜回来了,你却不愿他跟随与你,你望着无垠的沙漠,说:“前面的路不平坦,也没有荣华富贵,你怎能走呢?”殊不知,颜回的的话,却让你改变了主意,“如果改变不了世界,那就改变自己的内心吧。

”这,曾是你对颜回说过的话……
你在想什么呢?孔子。

你弹琴数日夜,不吃不喝不眠不休。

弹琴,成了你唯一的事情——在这荒凉的山谷里。

指尖抚琴,一个个音符飞舞出来,这是否是你想说的话,你那紧锁的眉头,是在思考吗?在抱怨命运的不公,在伤心自己的遭遇,还是在……就像南子说的:“人们都只是领悟了孔丘那痛苦,却未真正体会他那痛苦的境界……”
你在想什么呢?孔子。

抱着颜回那冰凉的身体,听着子路战死的消息,你,落泪了。

你曾经面对齐国几百乘战车,没落泪;在武子台上面对血流成河,你没落泪;自己被迫离开鲁国,你没落泪……可如今,你却落泪了。

你在想着颜回拼命救回你的书的样子吧,在想子路浴血奋战的样子吧。

他们在你的教导下,是那么的善良,勇敢……
你在想什么呢?孔子。

重回到鲁国已数年的你,已满头白发。

靠在门柱上,清风吹起你那白发,望着门外那座山,你是否会忆起你年轻时候的事情?你身边的《春秋》静静的看着你,你也望着它。

终于,你说出了你心中所想:“后人理解我,都因此书;后人误解我,也因此书……”
电影《孔子》观后感篇6
他,是鲁国人仰慕的国相,也是游历各国的乞丐,更是东方的智者。

这是孔子。

在战乱年代,孔子的才干为各国所推崇,但他却一直保持不变,
一直为国家效力,直到今天。

很遗憾,孔子被奸人所害,被迫离开鲁国,开始了一次十四载的游历。

看着这里,我不禁感叹上天竟如此不公正,如此对待这位圣人。

孔子是一个平凡的人。

孔子四处奔走,途经卫国,见到南子,说了一句:“我从未见过如斯好德如好色之人。

”孔子对南子也很欣赏,但她始终是用理智来控制自己的。

最后南子一改跪拜孔子的轻浮态度,孔子也拘谨地回礼。

孔子一生奔波十四载,饱尝人情冷暖,经历离别之痛。

寒冷的一天,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一行人在冰面上行走,突然,冰块裂开,竹子掉进湖中,孔子的弟子颜回奋力跳下湖中去捞竹子。

遗憾的是,颜回最终与世长辞。

在颜回被其他弟子抬走之前,孔子只是一声不吭地抱着他的尸体呆了好几个小时。

孔子对颜回的爱远大于对儿子的爱,因为儿子只能继承他的血脉,而颜回可以继承他的大道。

最后,以前在鲁国陷害孔子的人,把孔子送回鲁国。

孔子在回鲁国之前说过:“我可以回去,但是我只能专心讲学,不要用政治来打扰我。


今天,在没有战乱的年代,像孔子这样有高尚品德的人可说是寥寥无几。

要达到孔子这一境界实在不容易,如果你心无旁骛,坚决不做“礼”的事,遵从礼义仁和。

要做一个高尚的人。

华夏文明的创造者——孔子中华文化的伟大英雄。

像一杯美酒,越饮越醇厚,像一轮明月,越久越清;像一缕火光,照亮整个华夏。

孔子,一身衣裳成名传奇,一部《论语》流传千年。

那是孔子。

谈到儒学,人们无不想到孔子。

中华文化之所以能在今天辉煌,是因为孔子;中华文化之所以能在今天辉煌,是因为孔子;中华文化之所以能在今天辉煌。

天不生仲尼,古往今来都是如此。

我读过《孔子》,深思许久…
电影《孔子》观后感篇7
昨天,我听妈妈说银谷影城正在热播电影《孔子》,我立刻手舞足蹈起来。

妈妈见我这么兴高采烈,便答应带我去看这个电影。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

出生于公元前五世纪。

他学问渊博,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整个电影讲述的是孔子周游列国的故事。

孔子在周游列国时先后去过卫国、蔡国、齐国、郑国等国家。

孔子本来在他的家乡鲁国享有很高的官职—司寇,他倡导用礼仪治国,让国家富强,不同意连绵的战乱,耗费钱粮,这样才能使天下太平,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美好生活。

可是他这种理念当时并没有被鲁国国君采纳。

虽然这样,孔子还是在鲁国废除了一种不文明的行为——“殉葬”。

古代,每个有钱的主人,手下都会有一些奴隶,而主人去世后,他的奴隶就会一个不剩的拉去陪葬,看到这残忍的一幕,令人心惊胆颤。

有一次,一个大臣的父亲死了,他的一个小奴逃到了孔子家中,哆哆嗦嗦地说了实情。

第二天上朝,孔子带来了了这个小奴,国君愤愤地说:“你怎么能不告知我,私自收下这个小奴呢?”这时,一位朝中大臣对孔子说:“奴隶陪葬是一种礼节,你是不能收留的。

”孔子不慌不忙地说:“死去的人也是你最要好的朋友,那你为什么不去陪葬呢?”一下子说得这位大臣哑口无言。

但孔子最后还是被鲁君赶出了鲁国。

孔子离开鲁国后,先后周游了很多国家,都没有得到重用。

这时,鲁君派人请孔子回国,孔子经三思后同意了。

但在返程的路上,令人感动的一幕发生了。

当他们的马车行驶在冰冻河面上时,冰面突然崩裂了,书简掉到了河水里,孔子最喜欢的学生颜回知道这些书简是孔子的全部心血,所以不顾自身安危跳进冰水,救出了这些书,而他却被冰冷的河水冻死了。

看到这时,我差点眼泪夺眶而出。

孔子周游列国14年,终于在68岁时回到了鲁国,专心讲学,最终在73岁时因病去世。

孔子的精神影响了世世代代的中国人,他那不因艰难而退缩的的品格深受人们敬佩,我们应该时时刻刻怀念他,时时刻刻学习他。

电影《孔子》观后感篇8
孔子,说起这个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就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堪称万世师表的孔子,今天我看了《文化圣人孔子》
颇有感悟。

孔子讲了做人的道理,一个人生下来最重要的就是了解如何做人,要做一个人就是要提高人的自觉,孔子的贡献就是在春秋末期,对人类社会体现了一种关切,他力求制定一个关于人类共同生活,人类和谐共处的理念与方法,准则与规范,这个就是她对人类所作的重要的思想贡献,对于人的自觉提出了许多观念来。

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人们认识到孔子的“和为贵”的思想,是我国建立团结、和睦、多民族国家的基石,人们还认识到,孔子的“和而不同”的思想,成为处理儒家思想和其他各种思想共同发展的重要的原则。

人们又认识到孔子的“仁者爱人”的思想,成为正确的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极有价值的精神财富。

所有孔子这些思想都是我们今天应该很好继承和发挥的宝贵财富。

孔子在学习上,他提倡独立思考,叫学思结合;更注重实践,所以又叫做学行结合。

学和思结合,学和行结合,这是他教育的特点,孔子对弟子们既严格要求又关心爱护,他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弟子面前做出榜样,孔子的一生培养了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逐渐就形成了一个以他为首的儒家学派,儒家学派对中国两千年的历史以及思想史、教育史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论语可以说是,我们中华民族做人做事的丰富的哲理的百科全书。

孔子的这个“仁”字,就是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如说:对君、父、老师、上级应该是忠、孝、恭、敬;对平级、兄弟、夫妇、朋友、同事,应该是诚、信、敦、睦;对下级、自己的儿女、臣子、下属,应该是宽厚、厚慈、惠。

这上中下都处理好了,人际关系就协调了。

看完后,我感到了深深的震撼,孔子的思想言行,及他响亮的名字让我们永远地记住,更要让将来的后代子孙都体会孔子教育文化的内涵。

电影《孔子》观后感篇9
近些天,我阅读了《孔子的故事》一书,感受颇深。

《孔子的故事》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从孔子出生到他初入仕途、问
道求政、辗转仕途、周游列国到孔子逝世的经历。

孔子的一生颠沛流离、跌宕起伏,但我最敬佩的并不是他面对困难毫不退缩的意志,而是他做事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精神。

在“四出求学”这一章中,孔子跟随乐师师襄子学习周礼中的“乐”。

一天,师襄子传授了孔子一首乐曲,孔子练习了四天,师襄子觉得孔子练习的很好,便想继续传授孔子下一首曲子,孔子却说自己想再练习几天。

几天后,师襄子来找孔子,孔子说自己还要再练几天。

数日后,师襄子经过孔子屋门口,立即被那动人的乐声所吸引,令他不能自拔,许久才缓过神来。

进屋后,却发现疲倦的孔子刚刚睡着。

师囊拿了一件外衣给孔子披上,孔子猛然惊醒,告诉了师襄子作曲人的心境,令师襄子惊叹不已。

孔子学习音乐,不仅仅是学会,更重要的是,他想弄懂作曲人的意图,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弹奏境界,而这种境界,绝对不是一天两天能弄清的,为了这一天,孔子刻苦练习,反复用心体会,凭着这种追求卓越的精神,弹奏出了真正能打动人心的曲子,令人赞叹不已!
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正是需要这种执着和坚持吗?但事实上,有些人做一件事,总是只要做了就行了,从来没有想过把一件事做精、做细,完全不去思考与挖掘事物的深层含意。

生活中,缺少的就是能把一件事做精、做巧、做细的人,不论是大事还是小事,都能从中看出一个人将来的成功与否。

如果一个人,对待任何事都能一丝不苟地完成,认真地对待每一件小事。

这样的人,何愁不会成功呢?
《孔子的故事》这本书给了我一次灵魂的洗礼,我永远不会忘记这本书给予我的教诲:“把小事做到极致,把小事做成经典。

”我们要从身边做起,做好每一件事,成功一定会眷顾我们。

电影《孔子》观后感篇10
有一个问题是: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是谁?我想很多人都会把这一票投给孔夫子。

国人中庸文化所推崇的“仁、义、礼、信”,无不源于春秋时代这样一位智者,尤其在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学文化从上到下一步步深入人心,影响了我们几千年。

是历史选择了儒学,还是儒学带着历史走到今天?我不懂孔子,但我一直
很好奇,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

2010年的1月22日,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影片《孔子》首映,第三团支部抓住了这次机会一起了解这位儒学先师的人生轨迹。

影片取材于孔子51岁出任中都宰一直到其73岁病逝这段经历,并挑选了最有戏剧性的堕三都、周游列国、陈蔡被围等重要经历进行改编。

影片主演周润发早前在宣传活动中说“看《孔子》如果不流泪,那还是人吗?”。

我看完影片,也是深有感触。

这种大题材的影片,可能是期望值太高,觉得导演应该可以拍得更好,还有就是战争场面动画效果不够精致。

但转过来想,看《孔子》,多是抱着一种缅怀传统的想法,想通过影片,增进对圣人的了解,加深对中华民族几千年博大精深儒学文化的理解。

孔子的儒学思想传承至今,有沉淀的功劳。

孔丘其人,本只是一个血肉之身,他的言论,他的思想,是顺应了历史的发展,符合几千年来的社会制度,所以加上统治阶级的极力弘扬,便代代相传了。

但另一方面,也正是儒学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社会制度。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可进可退。

下至黎民百姓,上至天子藩王,齐家治国无不渗透儒家的思想。

董仲舒为巩固大汉帝国写下铺垫,精通儒学的康熙皇帝带来了康乾盛世。

我想到的是,儒学“入世”的观点造就了一个个时代的发展和辉煌。

观看电影之前,对孔子知之甚少,虽然看完影片,也只是有个大概了解,但至少梳理了一下思路,影片的公映,也许不只是在休闲娱乐,不只在票房,能带给我们一些反思,就够了。

电影《孔子》观后感篇11
岁月不居,时光徙转。

一抬头、一低眉、一刹那、一慌神,你已颠簸了半生的光阴。

——题记
他们是去陪葬的人。

那一个个被捆绑起来的穷苦百姓,他们极其可怜,或许有些人都不清楚那位死去的庸君是谁。

呵!这一回,也不知又有多少孤魂野鬼游荡在人间。

然而,总是会有漏网之鱼的,这回是一名正直舞勺年华的男孩,他灵活的穿梭在林间,身后百万大军。

他跑到孔子家躲起,然而,纸里包不住火。

事情泄露后,孔丘用巧妙的言语保全了男孩。

孔子因才高智广而被重用,与此同时,他也向鲁国君主提议用“仁”去教化人民,反对残杀。

当然治理好一个国家需要漫长的过程,在这期间,孔子因受权贵离间,最终被排挤出朝堂。

鲁国已无立足之地,自此他的艰辛和风尘便在岁月中展露的一发不可收拾。

是日,天光阴沉,云雾聚锁,仿佛注定他这漫长的一生将在阴郁寥落当中挨度。

之后孔子随同他的弟子到宋、卫、蔡、齐、楚等国出游。

但他的政治主张并能得到热衷于血腥与的各国诸侯重视。

这一路途中,他经历了太多的艰辛险阻。

遭受过质疑与冷嘲热讽,甚至还有小孩侮辱他,但他始终平静理性地对待这个社会,他依旧主张以仁政治国远胜于残杀为王的统治。

他的思想并没有因岁月流逝抑或是其他一切而动摇,这是最令人敬佩之处。

在我看来,孔子也是常人。

不仅仅心系他的仁政,他也有细密的情感,当弟子颜回为保全竹简而丢失性命时,是他是有心的,亦是无奈的;他是悲伤的,亦是自知的。

他是鲁国人,虽已在外跋涉,但毕竟它最初的政治寄托还是给了这个父母之邦,所以他从未忘记过她。

在如此短暂又长久的时间里折磨着他内心的指望,仿佛要将他弄的遍体鳞伤。

他是安定的,亦是窘困的。

他之于父母之邦自始至终都是局里人,不然他怎样内心始终渴望又重回故土?
他半生的前程,命运是跌跌撞撞。

好在但并没有辜负了自我一颗赤子之心。

他选择了遵循自我的心,无论一意孤行或是前方疾风骤雨,他独一袭青衫,馨香如故。

电影《孔子》观后感篇12
电影《孔子》是很早之前就有了,为什么今天我还是要写观后感呢?因为我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有自己的文化信仰。

谈到文化信仰我们想到的那首当其冲的就是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因其母祷告于你丘山而得名。

电影中孔子的出场已经是一个大夫的身份了。

但是孔子的身世是不幸的,早失双亲,所以孔子对下层百姓的疾苦特别的关注,回到电影上来。

电影中的周润发给我们很好的诠释了孔子的许多东西,让你不得不佩服他的演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