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收入核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支出法 支出法又称为最终产品法、产品支出法或产品流动法。 (1)从产品使用的角度 从产品使用的角度出发,支出法是把一年内购买最终产 品(产品和劳务)所支出的货币加总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如果用Q1,Q2,Q3,…,Qn表示购买的各种产品和劳 务的数量,用P1,P2,P3,…,Pn表示购买的各种产品和劳 务的价值,则国内生产总值为:
由此可得:C+I+G+(X-M)=C+S+T+Kr
进一步得到:I=S+(T-G)+(M-X+Kr)
在这里,(M-X+Kr)可看做外国对本国的储蓄,由 此,四部门经济中总储蓄(私人储蓄、政府储蓄和国外对 本国的储蓄之和)和投资恒等。
在市场经济运行中,商品、劳务、货币要连续不断地 循环流动,好像“水”在环型管道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动一样。在下图的 例子中,整个社会经济保持“总产出=总收入=总支出”, 或者说“总供给=总需求”。
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
二、国民收入核算的方法
(一)名义GDP与实际GDP
名义GDP是用产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 产品的市场价值。实际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 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名义GDP÷GDP平减指数(也称物价指数)
(二)GDP的核算方法
(三)“投资=储蓄”恒等式
1.两部门经济中的恒等关系
两部门经济即假设一个经济社会里只有消费者和企业 两个部门。
从支出的角度看,由于把企业库存的变动作为存货投 资,因此,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加投资。若用Y表示国内 生产总值,用C表示消费,用I表示投资,则有:
Y=C+I
从收入的角度看,由于把利润看做是最终产品卖价超 过工资、利息和租金的余额,因此,国内生产总值就等于 总收入,总收入一部分用作消费,其余部分则当作储蓄。 用S表示储蓄,则有:
三、GDP的积极意义及缺陷
1.GDP的积极意义
(1)GDP可作为官方经济稳健的主要参考依据。
(2)GDP可作为表明国家经济周期变化的指标。
(3)GDP可作为衡量国家经济力量大小的指标,并据 以进行国际间的比较。
(4)GDP可作为政府、企业、学术机构和报刊等进行 经济活动和预测的依据。
(5)国民收入资料作为经济学的分析重点,称为经济 学家和政府推行经济稳定政策之间的桥梁。
(2)职工得到收入后,要拿出一部分缴纳个人所得税 和社会保险费,剩余的部分为个人收入。
(3)政府会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把一部分财政收入转 化成个人收入。
个人收入=国民收入-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政府转移支付
(三)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个人可支配收入(Disposable Personal Income,简称 DPI)是指税后的个人收入,即个人可以随意用于消费或储 蓄的收入。用公式表示如下:
经济法
一、国民收入核算的变量
(一)国内生产总值(GDP)
1.价值增值 一件最终产品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的价值增值,就等于 该最终产品的价值。
2.GDP的定义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 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指 一年)运用地区内的生产要素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产品 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④ 净出口。净出口是指出口与进口之间的差额。
GDP的公式为:
GDP=C+I+G+(X-M)
2.收入法
收入法又称要素收入法或成本流量法,它是从收入的角 度出发,把生产要素报酬(工资、地租、利息和利润)进行 加总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1)工资、利息和租金等生产要素的报酬。 (2)利润。包括公司利润和非公司利润,均指税前利润。 (3)企业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 (4)资本折旧。 按收入法核算GDP的公式为: GDP=工资+利息+租金+利润+企业间接税和转移支付+资本折旧
克服GDP指标的不足,一是要用社会指标作补充,二 是要引入绿色GDP概念,三是要制定单位GDP耗能标准, 四是要建立反映人们生活质量的考核指标体系。
经济法
Y=C+S 由“C+I=C+S” 可得:I=S
2.三部门经济中的恒等关系
在三部门经济中,把政府部门引了进来。
从支出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和政府 购买的总和,即Y=C+I+G。
从收入方面看,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储蓄和政府 收入的总和,即Y=C+S+T。
由此可得
I=S+(T-G)
在这里,(T-G)可看作政府储蓄,由此,三部门经 济中储蓄(私人储蓄和政府储蓄之和)和投资恒等。
(二)个人收入(PI)
个人收入(Personal Income,简称PI)是指一个国家 或地区的所有个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得全部 收入的总和。
个人收入的来源主要有三个,分别是企业、职工和政府。
(1)企业在得到利润收入后,要拿出一部分缴纳公司 所得税,还要留下一部分作为投资,只有一部分利润才会 以红利和股息形式分给个人,成为个人收入。
3.四部门经济中的恒等关系
四部门经济中有了对外贸易,本国从其他国家购买商 品和劳务,形成国家收入(M,即进口)。另一方面,其他 国家从本国购买商品和劳务,形成国家支出(X,即出口)。
从支出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政府 购买和净出口的总和,即Y=C+I+G+(X-M)。
从收入方面看,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储蓄、政府 收入和净进口总和,即Y=C+S+T+Kr。
2.GDP的不足及改善
(1)GDP不能反映社会成本。GDP反映的是新创造的 总价值,而不能反映所花费的成本。
(2)GDP不能反映经济增长所付出的代价,如能耗、 污染等。
(3)GDP不能反映实际国民财富。
(4)GDP不能反映人们的生活质量,因为只要人们天 天加班,就能生产更多的物品和劳务,GDP就在增长。
(1)GDP是一个地域的概念。 (2)GDP是流量的概念,而不是存量的概念。 (3)GDP测度的是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产品,而不是 所售卖掉的产品。
(4)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而不是中间产品。 (5)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 (6)GDP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不包括非市场交 易(如家务劳动)和非生产性交易(指纯粹金融市场交易, 如购买债券)带来的价值。
(2)从社会经济的角度
从社会经济的角度出发,支出法是把社会经济中各部 门对最终产品的支出进行加总,即把消费、投资、政府购 买和净出口这四个部分进行加总。
① 消费(用C表示)。消费是指本国居民购买最终产 品(产品和劳务)。
② 投资(用I表示)。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 资两部分。
③ 政府购买(用G表示)。政府购买是指政府在商品 和劳务上的支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