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十二中高三(下)月考化学试卷(2月份)(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十二中高三(下)月考化学试卷(2月份)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5分)
1.如图的装置中,干燥烧瓶中盛有某种气体,烧杯和滴管内盛放某种溶液.挤压滴管的胶头,下列与试验事实不相符的是()
A.CO2(NaHCO3溶液)无色喷泉B.NH3(H2O含酚酞)红色喷泉
C.Cl2(NaOH溶液)无色喷泉D.HCl(AgNO3溶液)白色喷泉
2.储存浓H2SO4的铁罐外口常会出现严重的腐蚀现象,这体现了()
A.浓H2SO4的吸水性和酸性
B.浓H2SO4的脱水性和吸水性
C.浓H2SO4的强氧化性和吸水性
D.浓H2SO4的吸水性和稀H2SO4的通性(酸性)
3.“预防污染”要求我们利用各种手段减少各种污染物的排放,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绿色化学是“预防污染”的基本手段,下列各项中属于绿色化学的是()
A.处理废弃物B.治理污染点
C.减少有毒物排放D.杜绝污染源
4.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硅单质既不能与酸反应又不能与碱反应
B.晶体硅中每个硅原子与另外四个硅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
C.硅与NaOH溶液的反应中NaOH作氧化剂
D.硅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居第一位
5.向浑浊的水中加入适量的FeCl36H2O并搅拌以后,水由浑浊变得澄清.在此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A.是纯化学变化
B.是纯物理变化
C.既发生物理变化又发生化学变化
D.不能确定
6.已知:强酸和强碱在稀溶液中发生反应时的中和热为57.3kJmol﹣1,101k Pa时辛烷的燃烧热为5518kJmol﹣1.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H++OH﹣═H2O△H=﹣57.3kJmol﹣1
B.2NaOH(aq)+H2SO4(aq)═Na2SO4(aq)+2H2O(l)△H=﹣114.6kJmol﹣1
C.2C8H18(l)+25O2(g)═16CO2(g)+18H2O(g)△H=﹣11036kJmol﹣1
D.2C8H18(l)+25O2(g)═16CO2(g)+18H2O(l)△H=﹣5518kJmol﹣1
7.科学的实验方法为我们探索物质的世界提供了一把金钥匙.下列实验方法及叙述正确的是()
A.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如汽油和水,不可通过分液方法分离
B.因为碘易溶于酒精,所以常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
C.必须在通电时,熔融氢氧化钠才能发生电离
D.能用丁达尔效应鉴别Fe(OH)3胶体和CuSO4溶液
8.在一定条件下,氯气与碘单质以等物质的量进行反应,可得到一种红棕色液体ICl,ICl 有很强的氧化性,ICl跟Zn、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2ICl+2Zn═ZnCl2+ZnI2
ICl+H2O═HCl+HIO
下列关于ICl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ZnCl2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B.ZnI2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C.ICl跟H2O的反应,ICl是氧化剂,H2O是还原剂
D.ICl跟H2O的反应,是自身氧化还原反应
9.X、Y、Z和W代表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4种短周期元素.X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2;Z与Y相邻,Z比Y的电子数多8;W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电子层数的2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W元素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一定是强酸
B.Y、Z和W三种元素位于同一周期
C.X、Y、Z和W均为非金属元素
D.X和Y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Y
10.下列离子方程式中,不正确的是()
A.浓烧碱溶液中加入铝片:A1+2OH﹣+2H2O═[A1(OH)4]﹣+H2↑
B.澄清石灰水与少量小苏打溶液混合:Ca2++OH﹣+HCO3一═CaCO3↓+H2O
C.食醋和小苏打溶液混合;CH3COOH+HCO3一═CH3COO﹣十H2O+CO2↑
D.敞开体系,向FeC12溶液滴加NaOH溶液:4Fe2++8OH﹣+O2+2H2O═4Fe (OH)3↓
11.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向NaHCO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HCO3﹣+OH﹣═CO2↑+H2O
B.盛放烧碱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SiO2+2NaOH═Na2SiO3+H2O
C.为减少煤燃烧产生SO2,用CaCO3脱硫:2CaCO3+O2+2SO22CaSO4+2CO2 D.向AgCl悬浊液中加入Na2S溶液:2AgCl+S2﹣═Ag2S+2Cl﹣
12.下列物质中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
A.NaNO3B.MgCl2C.SiO2D.C2H4
13.具有一个羟基的化合物A 10g,与乙酸反应生成乙酸某酯11.85g,并回收了未反应的A 1.3g,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98 B.116 C.158 D.278
15.将有机物A 6g,装入元素分析装置,通入足量的O2使它充分完全燃烧,将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氯化钙干燥管B和碱石灰干燥管C.测得B管质量增加了3.6g,C管增加了8.8g.且此化合物的质谱图及核磁共振氢谱如图.则对A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H2O B.结构简式为CH3COOH
C.结构简式可能为CH2(OH)CHO D.摩尔质量为60
16.下列相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浓盐酸与铁屑反应:2Fe+6H+=2Fe3++3H2
B.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2Na+Cu2+=Cu+2Na+
C.向硫酸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3OH﹣=Al(OH)3
D.将铜片放入足量稀硝酸中:3Cu+8H++2NO=3Cu2++2NO↑+4H2O
二、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44分)
17.(2015春双流县校级期中)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回答有关问题: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2 ①②③
3 ④⑤⑥⑦⑧
4 ⑨⑩
(1)表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元素是,最活泼的金属元素是,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是.
(2)表中能形成两性氧化物的元素是,写出该元素的单质与⑨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③⑥⑦三种元素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4)用电子式表示由元素⑨⑦形成化合物的过程:.
(5)③元素与⑩元素两者核电荷数之差是.
(6)设计实验方案:比较⑦与⑩单质氧化性的强弱,请将方案填入下表.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与结论
19.为测定NaOH、Na2C03混合物中Na2C03的质量分数,甲同学拟采用图(1)所示装置来测定.乙同学拟采用图(2)所示装置来测定.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同学用图(1)装置来测定,在没有放样品前,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之一是从酸式滴定管向烧瓶中加入一定量的水,观察到现象,证明此装量不漏气.实验时称得样品的质量为mg,酸式滴定管的起始读数为amL,终了读数为bmL,注射器测定排出的气体为c mL(已折算成标准状况),该样品中Na2C03的质量分数为(用含a、b、c、m 的代数式表示).
(2)本实验选用稀H2S04而未选用稀盐酸的原因是.
(3)乙同学观察了甲同学的实验后很受启发,并发现自己的图(2)原实验设计方案会造成误差.其原因之一可能是C02在水中溶解度较大,引起测量气体体积减小.丙同学经思考后.建议乙同学将图(2)中某部分稍作改进,就可避免此种误差,写出你的改进方
案.
(4)丁同学提出将图(2)装置中量气装置去掉,只用反应装置和天平也能较准确地测出样品中Na2C03的质量分数,请你分析丁同学方案中,除了测定样品的质量,还需测定的另两个数据是、.
(5)还可以用其他实验方法测定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请简述一种与上述各方法不同的实验方法.
20.氯化亚铜(CuCl)常用作有机合成工业中的催化剂,是一种白色粉末;微溶于水、不溶于乙醇及稀硫酸;在空气中迅速被氧化成绿色;见光则分解,变成褐色;下图是工业上以制作印刷电路的废液(含Fe3+、Cu2+、Fe2+、Cl﹣)生产CuCl的流程如下:
(1)工业生产硫酸的第一步反应如下,请配平该化学方程式并用单线桥法标注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FeS2+O2SO2+Fe2O3
(2)写出生产过程中X,Y(填化学式).
(3)产生CuCl的化学方程式.
(4)氯化亚铜的定量分析:
①称取样品0.25g 置于预先放入10mL过量的eCl3溶液250mL的锥形瓶中,不断摇动;
②待样品溶解后,加水50mL,邻菲罗啉指示剂2滴;
③立即用0.10 molL﹣1硫酸铈Ce(SO4)2标准溶液滴至绿色出现为终点.如此再重复二次测得数据如下:
(已知:CuCl+FeCl3 ══CuCl2 +FeCl2Fe2++Ce4+══Fe3++Ce3+)
1 2 3
0.25克样品消耗硫酸铈标准溶液的体积(mL)23.85 24.35 23.95
④数据处理:计算得CuCl的纯度为.(2016春信阳校级月考)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学习了过氧化钠性质后,进一步研究其与SO2反应情况,查阅相关资料知:过氧化钠与CO2反应有气体生成,而将SO2通入过氧化钠粉末中也有气体生成.有同学认为:CO2、SO2虽然都是酸性氧化物,但SO2具有较强的还原性,CO2无还原性,反应原理应该不相同,并设计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1)[提出假设]向一定量的过氧化钠固体中通入足量的SO2,对反应后的固体产物成分及反应原理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一:反应后固体中只有Na2SO3,证明SO2未被氧化;
假设二:反应后固体中只有Na2SO4,证明SO2完全被氧化;
假设三:反应后固体中,证明.
(2)[定性研究]
为验证假设三是否成立,兴趣小组进行如下研究,请你完成下表中内容
实验步骤(不要求写出具体操作过程)预期的实验现象和结论
取反应后的固体放入试管中,…
(3)[定量研究]通过测量气体的体积判断发生的化学反应,实验装置如下:
①装置D的作用是.
②实验测得装置C中过氧化钠质量增加了m1g,装置D质量增加了m2g,装置E中收集到的气体为VL(已换算成标准状况下),用上述有关测量数据进行判断
SO2被氧化的程度V与m1或m2的关系
完全被氧化V=0
部分被氧化
未被氧化
22.原合金中Mg、A1质量各多少?
(2)HCl的浓度C(HCl)=?
三.[化学-选修2:有机化学基础]
23.化合物G是一种医药中间体,常用于制备抗凝血药.可以通过下图所示的路线合成:
已知:RCOOH RCOCl;D与FeCl3溶液能发生显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C的转化所加的试剂可能是,CH3COCl+E→F的反应类型
是.
(2)有关G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芳香烃
B.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C.可以发生水解、加成、氧化、酯化等反应
D.1mol G最多可以跟4mol H2反应
(3)E的结构简式为.
(4)F与足量NaOH溶液充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写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E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①能发生水解反应
②与FeCl3溶液能发生显色反应
③苯环上有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24..
(1)若X是强氧化性气体单质,则A可能是(填序号).
a.C b.Al c.Na d.Mg
(2)若X是金属单质,向C的水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产生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X在A中燃烧产生棕黄色的烟.B的化学式为;C溶液在贮存时应加入少量X,理由是(用必要的文字和离子方程式表示);检验此C溶液中金属元素的操作方法是;向C的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现象是;请写出此过程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若A、B、C均为含有同种金属元素的化合物,X是强酸或强碱,则B的化学式
为,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为或.
25.物质A~J均由短周期元素组成,并有如下图转化关系,A是常见液体,D、F为组成元素相同的无色气体,B、E、G、H是单质,且E是常见光太阳电池中的半导体材料,G、H呈气态,且H呈黄绿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电子式为.
(2)I的化学式为.
(3)B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H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015-2016学年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十二中高三(下)月考化学试卷(2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5分)
1.如图的装置中,干燥烧瓶中盛有某种气体,烧杯和滴管内盛放某种溶液.挤压滴管的胶头,下列与试验事实不相符的是()
A.CO2(NaHCO3溶液)无色喷泉B.NH3(H2O含酚酞)红色喷泉
C.Cl2(NaOH溶液)无色喷泉D.HCl(AgNO3溶液)白色喷泉
【考点】氯气的化学性质;氨的物理性质.
【分析】能形成喷泉,圆底烧瓶中的气体应易溶或能烧杯中的液体发生反应,结合选项中对应物质的性质解答.
【解答】解:A.因NaHCO3溶液抑制CO2的溶解,则挤压胶管的胶头,气压变化不明显,则不会形成喷泉,故A错误;
B.因氨气极易溶于水,则挤压胶管的胶头,使烧瓶中的气压减小,且小于外界大气压,则形成喷泉,又因氨水溶液显碱性,酚酞遇碱变红,故形成红色喷泉,故B正确;
C.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可形成喷泉,故C正确;
D.因HCl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的AgCl沉淀,则挤压胶管的胶头,使烧瓶中的气压减小,且小于外界大气压,则形成喷泉,又因溶液中有白色的AgCl,溶液变白,故形成白色喷泉,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高考常见题型,难度大不大,注意把握相关物质的性质以及形成喷泉的条件.
2.储存浓H2SO4的铁罐外口常会出现严重的腐蚀现象,这体现了()
A.浓H2SO4的吸水性和酸性
B.浓H2SO4的脱水性和吸水性
C.浓H2SO4的强氧化性和吸水性
D.浓H2SO4的吸水性和稀H2SO4的通性(酸性)
【考点】浓硫酸的性质.
【专题】元素及其化合物.
【分析】依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和酸性,稀硫酸与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解答.
【解答】解:浓硫酸具有强的氧化性、吸水性、酸性,因为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常温下能够使铁铝发生钝化,阻止铁与浓硫酸继续反应,但是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吸收空气中水分浓度变稀,稀硫酸与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体现硫酸的酸性,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硫酸的性质,熟悉浓硫酸、稀硫酸的性质是解题关键,注意钝化属于化学变化,题目难度不大.
3.“预防污染”要求我们利用各种手段减少各种污染物的排放,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绿色化学是“预防污染”的基本手段,下列各项中属于绿色化学的是()
A.处理废弃物B.治理污染点
C.减少有毒物排放D.杜绝污染源
【考点】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
【专题】化学应用.
【分析】绿色化学就是对环境友好,没有污染的化学.而绿色化学的核心就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灭污染,据此解答.
【解答】解:A.处理废弃物是环境污染物已经排出再处理,不是从源头消除污染,不符合绿色化学含义,故A错误;
B.治理污染点也是环境污染物已经产生再处理,不是从源头消除污染,不符合绿色化学含义,故B错误;
C.减少有毒物并没有彻底消除污染,不符合绿色化学含义,故C错误;
D.杜绝污染源是从源头消除了污染,符合绿色化学含义,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绿色化学的特点,把握绿色化学的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是解答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4.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硅单质既不能与酸反应又不能与碱反应
B.晶体硅中每个硅原子与另外四个硅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
C.硅与NaOH溶液的反应中NaOH作氧化剂
D.硅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居第一位
【考点】硅和二氧化硅.
【专题】碳族元素.
【分析】A、单质硅既能与HF又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B、每个硅原子与4个硅原子结合;
C、硅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氢气,水是氧化剂;
D、硅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氧,位于第二位;
【解答】解:A、单质硅既能与HF又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故A错误;
B、在Si晶体中Si以单键相结合,因此每个硅原子与4个硅原子结合,故B正确;
C、硅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氢气,水是氧化剂,氢氧化钠是碱性介质,故C错误;
D、硅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氧,位于第二位,而不明第一位,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硅元素单质的相关知识,侧重于化学与生活、生产的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提高学习的积极性,难度不大.
5.向浑浊的水中加入适量的FeCl36H2O并搅拌以后,水由浑浊变得澄清.在此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A.是纯化学变化
B.是纯物理变化
C.既发生物理变化又发生化学变化
D.不能确定
【考点】盐类水解的应用.
【专题】盐类的水解专题.
【分析】Fe3+易水解,水解生成Fe(OH)3导致溶液变浑浊,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水中悬浮的颗粒物达到净水的目的;
【解答】解:因为铁离子在水中易水解产生氢氧化铁胶体,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水中悬浮的颗粒物达到净水的目的,所以铁离子水解是化学变化,而氢氧化铁的吸附是物理变化,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盐类水解的原理及应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水解原理和胶体吸附知识的运用,学习中注重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
6.已知:强酸和强碱在稀溶液中发生反应时的中和热为57.3kJmol﹣1,101k Pa时辛烷的燃烧热为5518kJmol﹣1.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H++OH﹣═H2O△H=﹣57.3kJmol﹣1
B.2NaOH(aq)+H2SO4(aq)═Na2SO4(aq)+2H2O(l)△H=﹣114.6kJmol﹣1
C.2C8H18(l)+25O2(g)═16CO2(g)+18H2O(g)△H=﹣11036kJmol﹣1
D.2C8H18(l)+25O2(g)═16CO2(g)+18H2O(l)△H=﹣5518kJmol﹣1
【考点】热化学方程式.
【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分析】热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化学反应与反应热关系的方程式.书写和应用热化学方程式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①明确写出反应的计量方程式,各物质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系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②各物质化学式右侧用圆括弧()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可以用g、l、s分别代表气态、液态、固态.溶液中的反应物质,则须注明其浓度,以aq代表水溶液,(aq)代表无限稀释水溶液.③反应热与反应方程式相互对应.若反应式的书写形式不同,则相应的化学计量系数不同,故反应热亦不同.④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明反应的浓度、温度和压力等条件,若在常温常压时可省略,
A、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注物质的状态.
B、中和热是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计量数和反应热成比例变化.
C、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定义要点: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如C→CO2,H2→H2O(液),S→SO2(气)等
D、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计量数和反应热成比例变化.
【解答】解:A、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注物质的状态,正确的应为:H+(aq)+OH﹣(aq)=H2O(l)△H=﹣57.3kJ/mol,故A错误.
B、中和热是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故当生成2mol 水时要放热114.6 kJ,故B正确.
C、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生成的水必须为液态,故C错误.
D、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由于101KPa时的辛烷的燃烧热为5518kJ/mol,故当2molC8H18燃烧时,反应热为﹣11036kJ/mol,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和热、燃烧热的概念应用,注意概念的内涵理解和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7.科学的实验方法为我们探索物质的世界提供了一把金钥匙.下列实验方法及叙述正确的是()
A.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如汽油和水,不可通过分液方法分离
B.因为碘易溶于酒精,所以常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
C.必须在通电时,熔融氢氧化钠才能发生电离
D.能用丁达尔效应鉴别Fe(OH)3胶体和CuSO4溶液
【考点】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选择与应用;胶体的重要性质.
【专题】实验评价题.
【分析】A.互不相溶的液体可利用分液的方法分离;
B.酒精与水互溶,不能作萃取剂;
C.NaOH溶于水,也能电离;
D.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
【解答】解:A.因互不相溶的液体可利用分液的方法分离,如汽油和水不互溶,可以利用分液法来分离,故A错误;
B.酒精与水互溶,不能作萃取剂,则不能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故B错误;
C.NaOH溶于水,也能电离,则氢氧化钠在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都可电离,故C错误;
D.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而溶液不具有,所以能用丁达尔效应鉴别Fe(OH)3胶体和CuSO4溶液,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混合物的分离、提纯,明确分液、萃取的原理及操作,电解质的电离与胶体的性质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8.在一定条件下,氯气与碘单质以等物质的量进行反应,可得到一种红棕色液体ICl,ICl 有很强的氧化性,ICl跟Zn、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2ICl+2Zn═ZnCl2+ZnI2
ICl+H2O═HCl+HIO
下列关于ICl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ZnCl2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B.ZnI2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C.ICl跟H2O的反应,ICl是氧化剂,H2O是还原剂
D.ICl跟H2O的反应,是自身氧化还原反应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
【专题】氧化还原反应专题.
【分析】2ICl+2Zn═ZnCl2+ZnI2中Zn元素的化合价升高,I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而
ICl+H2O═HCl+HIO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2ICl+2Zn═ZnCl2+ZnI2,中Zn元素的化合价升高,I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而ICl+H2O═HCl+HIO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A.在反应中ZnCl2是氧化产物,故A错误;
B.在反应中ZnI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故B正确;
C.ICl+H2O═HCl+HIO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
D.ICl+H2O═HCl+HIO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明确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ICl中I 为+1价,Cl为﹣1价为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9.X、Y、Z和W代表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4种短周期元素.X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2;Z与Y相邻,Z比Y的电子数多8;W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电子层数的2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W元素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一定是强酸
B.Y、Z和W三种元素位于同一周期
C.X、Y、Z和W均为非金属元素
D.X和Y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Y
【考点】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
【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
【分析】X、Y、Z和W代表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4种短周期元素.X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1,最外层电子数不大于8,则次外层只能是第一电子层,
所以X是B元素;
Z与Y相邻,Z比Y的电子数多8,所以Y和Z属于同一主族元素,Y原子序数大于X,
所以Y属于第二周期元素,Z属于第三周期元素;
W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电子层数的2倍,W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大于8,W原子序数大于Z,处于第三周期,
所以W是S元素;
通过以上分析知,Y和Z可能分别是C和Si或N和P.
【解答】解:X、Y、Z和W代表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4种短周期元素.X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1,最外层电子数不大于8,则次外层只能是第一电子层,
所以X是B元素;
Z与Y相邻,Z比Y的电子数多8,所以Y和Z属于同一主族元素,Y原子序数大于X,
所以Y属于第二周期元素,Z属于第三周期元素;
W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电子层数的2倍,W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大于8,W原子序数大于Z,处于第三周期,
所以W是S元素;
通过以上分析知,Y和Z可能分别是C和Si或N和P,
A.W是S元素,二氧化硫对应的亚硫酸为中强酸,故A错误;
B.Y属于第二周期元素,Z属于第三周期元素,为同主族元素,故B错误;
C.X是B元素,Y和Z可能分别是C和Si或N和P,W是S元素,都属于非金属元素,故C正确;
D.非金属性B<C或N,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氢化物越稳定,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题目侧重于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递变规律的考查,注意根据原子结构特点明确元素的种类为解答该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10.下列离子方程式中,不正确的是()
A.浓烧碱溶液中加入铝片:A1+2OH﹣+2H2O═[A1(OH)4]﹣+H2↑
B.澄清石灰水与少量小苏打溶液混合:Ca2++OH﹣+HCO3一═CaCO3↓+H2O
C.食醋和小苏打溶液混合;CH3COOH+HCO3一═CH3COO﹣十H2O+CO2↑
D.敞开体系,向FeC12溶液滴加NaOH溶液:4Fe2++8OH﹣+O2+2H2O═4Fe (OH)3↓
【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专题】离子反应专题.
【分析】A.电荷不守恒;
B.小苏打少量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和水;
C.二者反应生成醋酸钠和水、二氧化碳;
D.氯化亚铁与氢氧化钠、氧气反应生成氢氧化铁.
【解答】解:A.浓烧碱溶液中加入铝片,离子方程式:2A1+2OH﹣+6H2O=2[A1(OH)4]﹣+3H2↑,故A错误;
B.澄清石灰水与少量小苏打溶液混合,离子方程式:Ca2++OH﹣+HCO3一═CaCO3↓+H2O,故B正确;
C.食醋和小苏打溶液混合,离子方程式;CH3COOH+HCO3一═CH3COO﹣十H2O+CO2↑,故C 正确;
D.敞开体系,向FeC12溶液滴加NaOH溶液,离子方程式:4Fe2++8OH﹣+O2+2H2O═4Fe (OH)3↓,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明确离子方程式书写方法及反应实质是解题关键,注意离子反应遵循客观事实、遵循原子个数、电荷数守恒规律,题目难度不大.
11.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向NaHCO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HCO3﹣+OH﹣═CO2↑+H2O
B.盛放烧碱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SiO2+2NaOH═Na2SiO3+H2O
C.为减少煤燃烧产生SO2,用CaCO3脱硫:2CaCO3+O2+2SO22CaSO4+2CO2 D.向AgCl悬浊液中加入Na2S溶液:2AgCl+S2﹣═Ag2S+2Cl﹣
【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分析】A.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B.反应生成具有粘合性的硅酸钠;
C.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钙、二氧化碳;
D.发生沉淀的转化.
【解答】解:A.向NaHCO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的离子反应为HCO3﹣+OH﹣═CO32﹣+H2O,故A错误;
B.盛放烧碱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是因为发生SiO2+2NaOH═Na2SiO3+H2O,故B正确;
C.为减少煤燃烧产生SO2,用CaCO3脱硫,发生2CaCO3+O2+2SO22CaSO4+2CO2,故C正确;
D.向AgCl悬浊液中加入Na2S溶液的离子反应为2AgCl+S2﹣═Ag2S+2Cl﹣,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的正误判断,为高频考点,把握发生的反应及离子反应的书写方法为解答的关键,侧重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沉淀转化的离子反应考查,选项D为解答的难点,题目难度不大.
12.下列物质中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
A.NaNO3B.MgCl2C.SiO2D.C2H4
【考点】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与性质.
【分析】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共价键,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A.硝酸钠中钠离子和硝酸根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N﹣O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所以离子化合物,故A正确;
B.氯化镁中镁离子和氯离子之间只存在离子键,属于离子化合物,故B错误;
C.二氧化硅中Si﹣O原子之间只存在共价键,属于共价化合物,故C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