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科综合仿真试题(四).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文科综合仿真试题(四)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考试结束,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卷上。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根据北京的气候特征,2008年奥运会应选择在什么季节举行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读图4—1等高线地形图,完成2~4题。
图4—1
2.图中地势最高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若要修建一个水库,坝址最适宜选在
A.⑥
B.⑤
C.③
D.⑦
4.沿XY一线所作的剖面,最有可能的是
图4—2
读图4—3,完成5~6题。
图4—3
5.在图中的四点中,正午直立物体的日影有时朝南的是
A.①
B.②④
C.②③
D.④
6.元旦这一天,最先见到日出的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读某地降水量(实线)与蒸发量(虚线)的季节变化曲线示意图(图4—4),据图完成7~10题。
图4—4
7.该地区是我国的
A.东北地区
B.江南地区
C.华北地区
D.新疆
8.图中两条曲线变化趋势不同的原因不是
A.太阳高度角的原因
B.锋面雨带推移的原因
C.地面储存热量的原因
D.该地区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的原因
9.甲时段内,该地区常受
A.极地大陆气团控制
B.赤道气团控制
C.准静止锋影响
D.亚洲低压控制
10.乙时段内,该地区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水稻播种
B.水稻收割
C.伏旱
D.白昼时间渐长
历史上的三次技术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变化。
据此回答11~15题。
11.100年前,人类可利用的最新交通工具是
A.汽船
B.飞机
C.汽车
D.宇宙飞船
12.2001年12月举行了第100次诺贝尔奖颁奖典礼。
诺贝尔的突出成就是在
A.第一次工业革命时发明蒸汽机B.第二次工业革命时发明炸药
C.第二次工业革命时发明电车,电炉D.第三次技术革命时发明了原子弹
13.下列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有坚实的科学基础②侧重于工业、化学业、基础工业、能源工业等③几个先进国同时并进④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出现了垄断组织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14.第三次科技革命同前两次工业革命相比,明显的区别有
①科学、技术、生产呈现一体化趋势②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发展③信息技术成为核心、
龙头④社会发展需要的推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③
15.第三次科技革命为第三世界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其原因不包括
A.有利于打破发达国家的高新技术垄断,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B.有利于第三世界国家采用新生产技术,实现经济跳跃式发展
C.有利于第三世界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社会经济的现代化
D.有利于第三世界国家加强国际经济联系,促进经济发展
人类社会从彼此隔离,到世界逐步连成一体,形成了所谓“地球村”。
据此回答16~20题。
16.下列哪些历史现象体现成促进了世界联系的加强
①三次技术革命②新航路的开辟③“9·11”事件的影响④世界殖民体系形成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④
17.20世纪八九十年代形成的大的区域集团中联合水平最高的是
A.欧洲联盟B.北美自由贸易
C.亚太经合组织D.石油输出国组织
18.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趋势迅速加强的根本原因是
A.两极格局解体
B.各国经济发展排他性在加强
C.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
D.联合国职能的加强
19.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世界经济领域的主要矛盾有
①经济财富增加与社会分配的矛盾②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滞胀的矛盾③发达国家不断加强计划与发展中国家发展市场经济的矛盾④国家间经济竞争加剧与合作加强的矛盾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①②④
D.②③
20.20世纪80年代以来,富国设立的贸易壁垒使发展中国家解决损失5000亿美元,相当于发展中国家所获外援的10倍,这一数字主要说明
A.南南合作陷入困境
B.发展中国家损失惨重
C.国际经济旧秩序依然牢固 C.西方国家发生了严重危机
中国近代史是中华民族的屈辱史、抗争史、探索史。
请回答21~23题。
21.对近代中国侵略规模最大,手段最野蛮,造成危害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日本
22.与中国的戊戌变法相比,日本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一个显著的原因是
A.自上而下地改革B.国际环境相对宽松
C.维新力量强D.受西方资本主义影响
23.中共成立80年来,纠正工作中的“左”倾错误的两次重要会议是
A.“八七”会议,遵义会议
B.遵义会议,中共“七大”
C.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三大”“七大”
综合国力竞争要抓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这个核心。
据此回答24~26题。
24.从政治上看,是因为
A.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日益激烈
B.各国综合国力都在增强
C.科技是综合国力的基础之一
D.综合国力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
25.从哲学上看,是因为
A.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B.矛盾的主要方面不可忽视
C.办事情要善于抓主要矛盾
D.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26.从经济上看,是因为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C.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之一
D.国有企业要增强控制力和竞争力
2001年11月25日,北京“法轮功”痴迷者博怡彬制造了残杀父母、妻子的悲剧。
血的事实告诫我们:邪教“法轮功”仍在害人,彻底根除邪教,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社会工程。
据此回答27~28题。
27.从傅怡彬残杀父母、妻子的事件中,我们受到的重要启示是
A.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是统一的
B.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C.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要自觉地改造主观世界
D.履行政府职能始终是我国的主要任务
28.党和政府同“法轮功”的斗争是一场严重的政治斗争,这说明
①为解决“法轮功”问题,我国应发动一场大规模的群众运动②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治问题③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与“法轮功”邪教组织的斗争是阶级斗争的表现④阶级矛盾已上升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布什上台后,声称要“提升”日本,日本也将加入“反恐怖”斗争作为强化美日安保协定的主要机会,日本欲“借船出海”,将为大国之间的互动增添新的复杂因素。
据此回答29~30题。
29.积极支持美国打击恐怖主义,是为了使日本自卫队可以进入其他国家的领土、领海和领空开展活动,这是日本
A.为了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决定的
B.争霸世界的图谋决定的
C.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决定的
D.为了其他国家进行全方位的友好合作决定的
30.美日之间相互利用,这说明
A.任何事物都是发展的
B.看问题要善于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C.内因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D.事物之间因果联系的客观性
2001年11月,国务院做出统一部署,全国从11月到明年底,开展一场史无前例的地图市场全面执法检查。
据此回答31~33题。
31.对带有政治性错误的地图,国家高度重视,严厉查处。
从哲学上看,这主要是因为
A.错误的意识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B.事物之间的联系不能改变
C.矛盾的次要方面有时决定事物的性质
D.假象不能表现事物的本质
32.一些企事业单位,个体经营侵权盗版,粗制滥造,非法编制出版地图,其行为
①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②损害了合法地图生产经营者的利益③破坏了市场经济的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④造成国家税收的流失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3.国务院部署地图市场统一整治行动,表明国家
①组织和领导经济建设②组织和领导精神文明建设③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④实施依法治国方略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十五届六中全会指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据此回答34~35题。
34.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坚持群众观点就能解决一切问题
B.只有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人们才能认识和改造世界
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实践的主体
D.人民群众是指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的先进阶级
35.材料说法是因为
①我们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②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③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④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高考文科综合仿真试题(四)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60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题卷上。
2.
本卷共6小题,共160分。
36.(13分)读图4—5世界著名三角洲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1分,第5问4分)
图4—5
(1)图中所示四条河流,水力资源最丰富的是(填字母)河,只流经一个国家的有(填字母)河;同属于一个大洋水系的是(填字母)河。
(2)图中A河已建成的著名水利工程是,B河已建成的大型水利工程是,最易形成夏涝现象的河流是。
(3)甲、乙、丙、丁图中,气候特征相似的是图。
(4)A、B、D三条河流下游出产的相同的经济作物是,这种作物在甲图中的具体分布地区是。
(5)丙图中所示城市工业的发展,反映了二战后世界工业生产和布局哪些趋势?
37.(12分)读图4—6我国沿32°N所作的地形剖面图回答:
图4—6
(3)A、B、C三地区中,夏季气温最低的是,原因是,该地区发展农牧业的有利条件是。
(3分)
38.(35分)史学家有人认为,中国近代曾出现过三次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机遇,试结合有关史实分别说明这三次机遇出现的过程及其最终命运。
并由此谈谈你的认识。
39.(30分)2001年10月15日至21日,APEC系列会议在上海陆续举行,并获得圆满成功。
(1)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为什么APEC每个成员都十分重视、积极参与这个组织?(8分)
(2)我国政府高度重视APEC会议,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12分)
(3)上海APEC会议的成功举行,体现了政治常识的什么道理?(10分)
40.(30分)材料一:近年来,日本自卫队多次参加联合军事演习,海军也不断出访,频频在国际舞台上亮相,借以扩大自己的军事影响。
与此同时,日本不断调整《日美安全保障》和新《日美防务合作指导方针》对日美军事合作分担的任务,自主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材料二:日本把“战败”改为“终战”,把“侵略”改为“进入”,把太平洋战争说成“自卫”,把侵略亚洲国家说成是“解放”英法殖民地等……几乎历届首相都不敢真正承担战争责任,而是在“检讨”“反省”“遗憾”“道歉”“谢罪”等字眼上下功夫……据《朝日新闻》对2000名日本中学生进行民意调查,70%的学生认为日本是二战中最大的受害者。
材料三:2001年4月3日,日本政府文部省正式宣布,由右翼学者团体主导编写的歪曲侵略历史的初中历史教科书为“合格”,再次激起了亚洲国家及日本国内舆论的强烈谴责。
请结合材料回答:
(1)材料一告诉了我们什么问题?对材料二中日本否定侵略战争的态度你有什么担忧?从中得到什么启示?(6分)
(2)简述日本否认侵略战争的历史原因及实质(8分)
(3)日本一再否认其侵略战争的史实,并急于谋求其政治大国地位,是与其经济的迅速发展分不开的。
试用史地有关知识分析日本二战后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12分) (4)日本否认侵略战争的史实,主要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哪些观点?(4分)
41.(40分)阅读以下材料
中国最早的哲学家老子、墨子、孟子等都曾默想和探究过“天”的道理,这大概不是偶然的。
德国哲学家康德说:世界上最使人惊奇和敬畏的两样东西,就是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
对大自然的惊奇和敬畏,使得人不由自主地震撼于我们头顶的星空:“它是神的居所还是物质的存在?是什么在主宰着世界和人的命运?我们如何才能生活得更好?……”
现代科技的发展把人的距离拉得越来越近,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世界就像个小村庄。
卫星围绕着地球旋转,信息高速公路正在铺就……“地球村”意识,已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
然而我们却真实地感受到,人的心灵的生存空间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变得狭窄了。
我们忙碌于创造,忙碌于工作,忙碌于享乐,几乎没有时间同他人对话,同自己的心灵对话,同自然对话。
思想只向外用功夫,而不向内用功夫。
哲学已被遗忘和封存。
(1)最近,天文学家借助哈勃望远镜,观察到距地球200亿光年的天体,说明人们对宇宙的探索随着的发展而不断深入。
(4分)
(2)太阳系中的主要天体在运动过程中有时会排成“五星连珠”“十字连星”形状,但不会给地球带来“大劫难”。
这是为什么?(7分)
(3)材料中提到的中国哲学家所生活的时代的基本特征是什么?(2分)
(4)在我国的战国时期和唐代,人们对自然的认识有很大的提高;在欧洲14~17世纪,人们对神学桎梏进行猛烈的冲击。
请以史实加以说明,并概括出上述两种情况的共同原因。
(17分)
(5)材料中提到“哲学已被遗忘和封存”。
那么,怎样才能使哲学不被遗忘和封存呢?(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