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教学案:第五专题 第14课 家里的灶头 Word版含答案推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课家里的灶头
对应学生用书P57
一、字音辨读
1.饭镬.(hu ò) 2.饭粢.(z ī) 3.逊.
色(x ùn) 4.螃蜞.(q í) 5.茭.白(ji āo) 6.盥.
洗(gu àn) 7.砧.板(zh ēn) 8.汏.脚(d à) 9.壁龛.
(k ān) 10.垂涎.(xi án) 11.煨.山芋(w ēi) 12.砻.
糠(l óng) 二、字形辨识
1.⎩⎪⎨⎪⎧ xiān 镶拼而成rǎn 攘夺瓜rán 瓤
2.⎩⎪⎨⎪⎧ 胸tán 膛tán 镗床tán 螳螂 3.⎩⎪⎨⎪⎧ 饭
粢资本姿态恣肆4.⎩⎪⎨⎪⎧ 纸dìn 锭起dìn 碇绽放淀粉 三、词语辨析
1.大致·大抵·大概
辨析⎩⎪⎨⎪⎧ 三者都表示推测语气。“大致”在表示推测语气时,比“大概”偏重于肯定不是偏重于猜测;“大抵”在表示推测语气时,比“大概”偏重肯定不是偏重猜测;“大概”只表示推测语气,但比“大抵”“大致”多偏重于猜测不是偏重于肯定,表示有很大的可能性。
例句⎩⎪⎨⎪⎧
①灶台的横截面大致上是个腰子形,而纵截面则无法名状。
②到苏州的人,大抵要去观前街逛逛。
③世界上大概很少全职的丈夫,男人忙于外务,做这件事不过是兼差。
2.消失·消逝
辨析⎩⎪⎨⎪⎧ 两者都有失去的意思。“消失”着重指失去,多是逐渐的,对象常是一般的事物,如声音、光亮、精力、本领、心情等;“消逝”有时比“消失”程度重,强调永远失去了,或很快失去了。
例句⎩⎪⎨⎪⎧ ①灶头在我们的生活中消逝了,可我不时还会想起它。②他像彗星那样在大气层的剧烈摩擦中倏忽消失,如一粒微尘遗落于恒沙瀚海。
四、熟语释义
1.无法名状:无法形容,描述。
2.大张旗鼓:比喻声势和规模很大。
3.蒸蒸日上:比喻事业天天向上发展。
4.神神道道:形容言谈举止失常的样子。
5.郑重其事:形容说话、做事的态度非常认真严肃。
6.临时抱佛脚:比喻事到临头才匆忙做准备。
7.红光满面:形容人的脸色红润,有光泽。
8.神采飞扬:形容精神抖擞,神情昂扬。
对应学生用书
P57
一、走近作者
金曾豪,1946年生,江苏常熟人,中国现代作家。在小说、散文、戏剧诸领域均有建树,主要文学成就在儿童文学。其中《迷人的追捕》获全国新时期优秀少儿文艺读物一等奖;长篇小说《狼的故事》、《青春口哨》和《苍狼》连续获得中国作协第二、三、四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散文集《蓝调江南》曾获全国儿童文学奖,是一本记叙江南一带农村风土人情与日常生活的作品。
二、相关背景
《家里的灶头》是儿童文学作家金曾豪的散文,选自其散文集《蓝调江南》。散文集《蓝调江南》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幅充满生活气息的江南小镇风情画,老街、茶馆、中药店、剃头铺、电影船等等。因为其叙述生动,用文字保留了江南水乡正在逝去和已经逝去的生活场景,
具有浓厚的文化韵味和常有的诗情画意,曾获全国儿童文学奖。
三、主旨把握
文章通过对家里寻常的灶头的回忆,详细地叙述了灶头的结构以及关于灶头的传说,更突出了围绕灶头发生的一些充满浓郁生活气息的片段描写,朴素的语言中散发着浓浓的亲情味道,抒发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挚的思念,朴实的语言里传出了作者对亲情的热烈呼唤。
四、结构图示
家
里
的
灶头⎩⎪
⎨
⎪⎧灶头——总体介绍1段
灶台——大铁锅、小铁锅、汤罐~7段灶壁~11段
灶塘——格子、灶画、壁龛~18段
总结~21段
1.本文围绕灶头叙写了哪些童年往事?这些往事的描写中有很多细节描写,说说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明确:往事:①逼饭粢;②蒸糕;③蒸菜(红烧肉、拼盘、“一品锅”);④妈妈做的家常菜(黄豆芽炒咸菜、螃蜞豆腐);⑤送灶及母亲在灶间的教育;⑥发生在灶壁边的故事(母亲在灶上忙碌、姐妹烧火、姐姐的模仿、煨山芋、“填脚炉”、爆黄豆)。
表达效果:这些细节的描写将物与人有机地联系了起来,同时构成了一种家常的、世俗的、温馨的、亲情的、诗意的氛围,表现了人间烟火味和温馨的家庭气氛。
2.文章最后三段有何作用?你能体会作者对灶头和母亲的情感吗?
明确:作用:一是对全文内容的概括与提升,点出了灶头的逝去,点出了灶头的作用,它的贫穷与荒凉也充盈了温暖。二是全文线索的总结,那就是母亲,灶头与母亲分不开,是母亲使家庭充满了温馨,也是母亲教会了孩子如何明白事理,学会做人,哪怕是灶头,也是孩子成长的地方。
情感:表达了作者对往日的怀念,对母亲的思念,对往日不再重现的遗憾与怀旧的情调。
3.黄豆芽炒咸菜是一道平常的传统菜,为什么在文章中作者反复提到?
明确:(1)因为这是母亲最拿手的菜,在这篇回忆性的散文中,它已成为思念母亲的载体。
(2)反复提到这道菜,体现了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思念,时过境迁,在作者心中却难以抹去,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1.状物的线索非常清楚
基本上是按空间布局来描写的,所以,农家的灶头虽然有灶台、灶壁、灶塘,每个部分又有许多的工具与什物,但作者依次写去毫不凌乱,移步换形,给人以非常完整的印象,仿佛置身其中。
2.注意将物与人联系起来写
有形象,有语言,有行动,而这一切又都是由物而起,在物(也就是灶头)所构筑的特殊场景里,物与人密不可分,丝毫不给人生拉硬扯的感觉。由于人的介入,由于生活场景的描绘,构成了一种家常的、世俗的、温馨的、亲情的、诗意的氛围,这种氛围反过来影响了读者对物的感觉,使其变得更加美好起来。
3.注意提升,赋予物以文化的蕴味
作者在状物时总是穿插对地域特征、物产、民风民俗以及传统文化的介绍,这就使灶头具有了文化的含义,使它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得到了揭示。
4.语言朴素、自然
(1)大部分用白描的手法,语言朴素,很少用华丽的词藻。例如:“灶台的横截面大致上是个腰子形,而纵截面则无法名状”“整个灶头几乎没有直线,那么多即兴式的弧线使灶头既端庄又秀气,像一位穿着蓝印花布的农家少妇”——比喻亲切朴素。
(2)方言的运用增添了地方色彩和文化韵味。例如:“某汤罐”“灶界老爷”“孵灶塘”等。
(3)谚语、俗语、歌谣、童谣,也使文章清新自然。
对应学生用书P58
阅读《家里的灶头》选段,完成1~4题。
①将灶壁称做“壁”,不准确,灶壁更像砖砌的格子橱。下部的格子是放油盐酱醋瓶瓶罐罐的,上部的大片空白处绘有灶画——无非是灵芝双燕、喜鹊登梅、五谷丰登之类的吉祥主题。烟突旁有个小小的壁龛,就是灶王爷的办事处,称为“灶山”。灶王爷在吴地被唤做“灶界老爷”,用宣纸套色印成,折成砖块那样的版本,供在灶山上。壁龛前挂有竹编的小帘子,称做灶帘。当年上映动画片《大闹天宫》,江南的老辈人都觉得里头的玉皇大帝好生面熟,后来才知道,上海美术电影厂的大画家万氏兄弟在设计玉帝形象时正是参考了民间的灶界老爷相貌。
②不知什么年代,出了一个馋痨州官,上任伊始就告示乡民,要轮着到辖区的每个家庭吃一顿酒席,若是不请或招待不够水平,就要受到他的惩罚。这州官把老百姓吃得苦透,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