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2课《同题散文两篇》word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题散文两篇》
教学目标:
1.能快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能概括两位母亲的性格特征和教育孩子的方式。
3.掌握“叙述式”、“描写式”两个主要写作特点。
4.能感恩母亲,学以致用。
教学重难点
1.概括两位母亲的性格特征和教育孩子的方式。
2.掌握“叙述式”、“描写式”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主要目标:学习老舍《我的母亲》,体会老舍母亲的性格特征和作者对母亲的热爱、赞颂和感恩之情。
一、导入课文
老舍,巴金称他为“中国知识分子最好的典型”曹禺说他是“中国当代的人杰”,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老舍善于描述普通人的生活经历和行为趣味,下面我们学习老舍自传性的写自己母亲的一篇文章《我的母亲》。
二、速读课文,了解大体内容
1、字词过关
外甥肥美出阁敷衍份礼刮痧
2、理出文章层次结构,看哪些段落在记叙人物品行
明确:
(1——3)母亲的家庭出身
(4——11)母亲的优秀品质及对我的培养
(12——16)母亲对我的爱和我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三、重点研讨,
(一)、深入探究母亲的性格特征。
学生讨论归纳并说出相关事件
点拨:
1、勤劳认真:(1)独立抚养三个子女和寡姐;(2)做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3)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
2、待人热情:(1)给亲友帮忙,她总跑在前面;(2)有客人来,无论怎样窘,也要设法弄一些东西款待
3、朴实善良:(1)默默忍受姑母;(2)吵嘴打架,永远没有她;(3)她宁吃亏不斗气
4、坚强硬性:(1)在刺刀下,饥荒中保护着儿女;(2)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
5、慈爱明理:(1)送我上学,支持儿女;(2)忍痛送女儿出嫁;(3)顺从儿子的婚姻
(二)、母亲对我的影响
1、学到爱花、爱清洁、守秩序
2、养成了好客的习惯
3、形成了软而硬的性格
4、给了我生命的教育
四、鉴赏语言特色(课后作业第二题第一部分)
a)通过语言动作刻画人物形象
b)用白描的手法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c)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表达淳厚的感情
第二课时
主要目标:学习罗曼加里的《我的母亲》,体会西方女性的性格特征
一、作者简介
罗曼·加里是波兰人的后裔,跟随着母亲在立陶宛长大,母亲对他寄予了厚望,从小就到处夸耀他是一个天才,遇到有不识趣的邻居说这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孩子,或者用别的方式侮辱了罗曼·加里是,母亲就会带着罗曼·加里是打上门去,让他们睁大自己的眼睛,看看眼前的天才,他将会接触到当代的所有大人物,“他必将成为驻美国的大使”。
14岁,罗曼·加里是随母亲逃到了法国的尼斯,后来考上巴黎的大学学法律。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罗曼·加里是参军入伍,先是担任射击教练,而后迅速成为法国的王牌飞行员。
在伦敦、非洲和诺曼底战
役中,罗曼·加里是驾驶着战斗机,立下了赫赫功勋。
母亲的话得到了应验,他不但见到了英国女皇、丘吉尔、戴高乐,并且和后两位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在庆祝战争胜利的战地集会上,罗曼·加里是自编自导自演了话剧,将台下的戴高乐等人逗得前仰后合。
1945年,罗曼·加里发表了处女作《欧洲教育》。
二、初读课文,归纳各部分大意
第一部分 ( 第 1-8 段 ), 通过描写母亲前往部队看望儿子的一个场面 , 来展示她张扬的个性。
第二部分 ( 第 9-11 段 ), 通过回忆 " 我刚 13 岁 " 时的家庭生活 , 表现母爱的一个侧面。
第三部分 ( 第 12-21 段 ), 通过回忆母亲的多个预言 , 表现母爱的又一个侧面。
第四部分 ( 第 22-31 段 ), 仍是通过回忆往事 , 来刻画母亲 , 表现母爱。
第五部分 ( 第 32-42 段 ), 写 " 我 " 探望病重的母亲。
第六部分 ( 第 43-56 段〉 , 是全文的高潮。
写尔后的三年多的时间里 , 是母亲死前写下的近 250 封信 , 给了儿子战斗到胜利那一天所需要的力量和勇气。
三、再读课文,重点研讨母亲的性格特征
1、乐观:(1)对儿子获取巨大成就的种种预言;(2)对战争必胜的坚定信念
2、独立:(1)自己将儿子抚养成人;(2)独自承受病痛的折磨从不抱怨;(3)活到老,忙到老,独身到老
3、慈爱:(1)自称素食者,把肉让给儿子吃;(2)多种情况下想办法鼓励儿子;(3)精心设计的母子别理
4、张扬:(1)前往部队看望儿子的场面;(2)把皇军取得的每一个胜利都归功于儿子。
四、归纳本文特点
作为记人散文 , 作者主要是通过言行描写来展示人物的思想性格。
受篇幅限制 , 不可能事元巨细 , 把母亲的一生都写进去。
所以 , 又精心选择了日常生活中的若干片段。
这样 , 一个片段表现母亲的一个方面 , 合在一起 , 就完
成了母亲整体形象的塑造 : 不仅在物质生活上克己无私地关爱儿子 , 更注重意志品质、爱国情操、树立自信方面的培养 , 而且还方法得当。
此文是由儿子来记叙母亲 , 所以 , 自始至终都穿插着儿子对母亲的各种感受。
比如 : 受到鼓舞 , 增强了勇气等。
其作用之一 , 仍是烘托母亲 , 突出了母爱的伟大与影响力 ; 作用之二 , 则是借直接抒情 , 把母子之间的骨肉亲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文章开篇就推出母亲大声预言的特写镜头 , 使母亲的张扬个性与独特表现方式展露无遗。
中间部分又预设伏笔 , 层层铺垫。
至结尾 , 与伏笔照应 , 给读者以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心灵震撼。
这种追求戏剧性效果的写法 , 带有小说化的特征。
第三课时
主要目标:比较两篇课文中母亲形象的异同
一、比较阅读,探索品味。
1.再次速读课文。
(分组读文)
2.教给速读方法:一目五行,抓住关键词。
3.展开讨论,并派代表(1 人或多人)上黑板填写对应的表格。
看看哪一组填写得最好。
(不要求答案统一、标准)
表发言,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和纠正)
5.评价、鼓励。
(老师)
〔这一步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表演),“以最轻松的形式”,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理解、体验和感悟,让学生在互动中增长了认知,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
二、重点归纳,整体感悟。
俗话说:“养子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
”每一位母亲在抚养自己孩子的同时,必然施以一定的教育。
课文中的两位母亲无一例外。
在老舍文中,我们虽然看不到母亲如何教育他的孩子,但“这点软而硬的个性,也传给了我”,“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可见,母亲给“我”的教育,不是言传,而是身教。
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积淀和传承下来的最传统最有效的教育方式。
这一教育方式贯穿于全文始终、贯穿于作者对故事的叙述(在表格“写作特点”栏板书“叙述”)之中。
而罗曼·加里的母亲又是怎样教育他的孩子的呢?课文中写了母亲很多鼓励我的语言,有嘴巴说的,有信里写的。
因此,鼓励是教育的一种最佳方式。
同时还有行为。
〔该环节是教育难点,不能一步到位,由老师先完成一部分,“授之以渔”,学生仿做,触类旁通,教与学达到有机结合。
〕
明确:
老舍的母亲——重身教——中华传统含蓄谦让,宽厚待人理念的体现
罗曼加里的母亲——言行并重——西方文明积极进取,张扬个性精神的体现
三、课外拓展。
1.每个人都有母亲,是母亲给了我们生命,给了我们今天的幸福。
我们应该感谢母亲。
请回忆你的母亲的两三件事,看看你的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体会母亲对你的爱和教育。
以《我的母亲》为题写一篇作文。
2.查找其他写“母亲”的文章,选出你最喜欢的一篇在课堂上朗诵。
3.查找一首关于“母亲”的歌曲。
唱给大家听。
4.查找收集有关母亲的中国古典诗词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