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通的高职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以大气污染治理技术课程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教融通的高职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
—以大气污染治理技术课程为例张
栖
(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广东佛山528216)
作者简介:张栖(1983—),女,汉族,陕西西安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教学、环境工程技术。
[摘
要]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生产和服务一线的技术技能人才,目前,职业教育发展仍面临一些挑
战,如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有待提升,学生能力与企业需求存在错位等。
以高职生态环保类专业核心课程大气污染治理技术为例,介绍在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紧跟生态环保行业产业发展新动向、新要求,提高人才培养的供需耦合程度,服务区域行业产业发展,践行产教融合,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的供给质量。
[关键词]产教融合;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03(2024)01-0149-04
一、引言
当下,我国的职业教育正处于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机遇期和改革攻坚、爬坡过坎的关键期。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推进改革的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国家先后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发改社会〔2019〕1558号)等文件,以及《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等十余个配套落实文件,文件中指出“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
职业院校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主动与具备条件的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合作。
学校积极为企业提供所需的课程、师资等资源,企业应当依法履行实施职业教育的义务,利用资本、技术、知识、设施、设备和管理等要素参与校企合作,促进人力资源开发。
厚植企业承担职业教育责任的社会环境,推动职业院校和
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
”
[1-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
2023年6月8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这个
行动方案的提出,需统筹推动教育和产业协调发展,创新搭建产教融合平台载体,接续推进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完善落实组合式激励赋能政策体系,将产教融合进一步引向深入。
[4]
在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党的二十大后,党中央、国务
院部署教育改革工作的首个指导性文件。
《意见》以建立部省协同推进机制为核心,提出构建央地互动、区域联动,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协同的发展机制,着力营造制度供给充分、条件保障有力、产教深度融合的新生态。
教育部陈子季将《意见》提出的新阶段职业教育改
革系列举措,概括为“一体、两翼、五重点”。
其中,“两翼”,即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一方面,省级政府以产业园区为基础,打造兼具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促进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功能的市域产教联合体;另一方面,优先选择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支持龙头企业和高水平高校、职业学校牵头,组建学校、科研机构、上下游企业等共同参与的跨区域产教融合共同体,汇聚产教资源,开展委托培养、订单培养和学徒制培养,面向行业企业员工开展岗前培训、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建设技术创新中心,为行业提供稳定的人力资源和技术支撑。
立足职业教育的类型教育特色,产教融合是现代
149--
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优势,但也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难点与重点。
二、职业教育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职业教育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如职业教育社会的认可度有待提升、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能力与企业需求存在错位、企业参与办学的积极性不高等。
存在这些问题的根源,则主要是当前职业教育水平仍有上升空间,传统的课堂教学难以满足新时期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求。
尤其是高职生态环保类专业的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专业服务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环保产业。
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政策、环境管理制度及环境保护投资的协同带动,“碳达峰碳中和”行动促进生态环保产业的提质增效,生态环保产业总体上保持着较快速的发展态势。
当前,“智慧环保”“数字环保”已成为产业发展的新名词,生态环保产业与新兴技术相融合,将会带来更加智慧化、绿色低碳的新业态与新发展模式,未来的生态环保产业将持续释放更多机会,产业发展也将不断升级。
面对产业的发展,新技术、新模式的不断涌现,梳理介绍职业教育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课程教学内容滞后,与行业产业发展新动向脱节
课程教学内容与行业产业发展脱节,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1)所选教学内容滞后,教学内容陈旧。
如,当前,国家及地方大气污染防控的重点是臭氧污染防控、“双碳”战略等,而传统的大气污染治理技术课程体系未能融入新形势下大气污染防控的需求,亦或是未能深度融合,课程结构设计有待优化。
(2)授课所选的配套参考教材侧重理论知识讲解、内容抽象,缺乏职业教育特色,企业案例相对较少,理解较困难。
这些将导致教学过程与行业产业发展脱节,课堂所学内容与行业企业岗位需求不对接,无法达到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教学模式仍以讲授为主,教学效果不佳
目前,高职学校课堂教学仍以讲授为主、灌输为主,师生互动较少,学生缺乏自主思考、自主创新意识,没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教学过程学生玩手机、睡觉等现象较多,教学效果较差,最终导致学生的专业性、独立性、主动性、学习能力均无法达到企业用人需求。
(三)实训条件有限,实训过程存在“三难三高”,学生实践技能培养不足
生态环保专业中污染治理类实训设施通常体积庞大,设备资金投入高,实训过程存在有毒、有害物质危害的潜在高风险,实训实操困难,废气治理设施需要密闭,难观摩,实验情况难再现等痛点和难点问题。
学校所用到的实训实验设备相对落后、工位数量少,大多数的实训以参观、演示类为主,学生能自主动手实践的机会较少,技能训练达不到行业产业发展所学的职业技能要求,导致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存在差异。
(四)课程考核评价模式单一
在教学过程中,课程教学大都以“过程性评价”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为主,过程性评价通常包括学生的考勤、作业等,结果考核则常常采取线上或线下理论试卷考试的方式进行。
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未能关注育人成效,未能体现素养的达成评价,未能对学生技术技能水平进行评判。
[5-7]
三、大气污染治理技术产教融合教学改革实践
本文以生态环保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大气污染治理技术为例,探索践行产教融合的教学改革。
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大气污染防控的基础知识,能完成大气污染防控典型工作岗位任务,培养大气污染防控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一)创新产教融合模式,校、行、企多主体合作开发课程
1.创新产教融合模式
探索职业教育类型教育改革,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我们采取以下方式践行产教融合新模式:(1)开展校—行—企联合申报、联合招生,根据用人需求开展“私人定制”模式,践行行业、企业委托培养、订单培养和学徒制培养等联合培养育人模式,打造共建、共管、共享的校—行—企合作模式培养。
(2)建设行业企业学生实践基地、教师实践基地,利用企业场地、先进实训条件和设备等优势,助力教师、学生开展技术研发、实习实训,提升学校实践基地建设。
(3)教师发挥技术优势,面向行业企业员工开展岗前培训、在岗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等服务,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撑,服务行业企业技术改造、工艺改进、协助解决企业难点和痛点。
(4)校企合作开展对外社会服务项目,将教科研项目转化为课堂教学模块,以地区紧缺型人才、职业岗位技能需求为引领,深入开展产教融合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150--
2.探索“岗—课—赛—证”相融通的综合育人模式
以行—校—企多主体联合的方式,共同研制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完善教学条件和教学资源。
按照认知规律,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围绕“生态文明中国梦”建设任务,融入生态环保产业发展新趋势、新工艺、新技术,突出产业实际需求,以学生为中心,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打造校企合作课程。
行—校—企联合开展职业岗位能力分析与研讨,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分层递进模块化重构,设置了六大教学任务,内容涵盖政策法规、污染源特性、废气治理工艺、工艺设计步骤等“大气污染防控全生命周期”历程,具体见文末表1所示。
(二)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多措并举地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推动校内专任教师和企业高技能人才的双向流动,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1)选派教师参加教育教学、职业技能提升等培训,组织教师参加企业顶岗锻炼或实训基地实训,主动承担企业人员职业技能提升培训或环保科普宣传等工作,开展职业能力继续教育。
(2)学校教师、学生针对行业、企业的技术难题及痛点,深度参与企业技术研发项目,提供技术服务支撑。
(3)学校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及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来校授课或参与线上互动,深入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颁发兼职教师证书,并给予一定的劳务报酬。
(三)以学生为中心,以文化人,以技立身
1.以文化人,德技兼修
秉承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以文化人,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践行“三全育人”,发挥课堂育人作用,将技能培养与思政教育相融通,如盐于水、沁润心田。
(1)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认真研读、调查、梳理、提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气污染防治相结合的内容,展现中华文化的永久魅力,通过传承传统文化价值理念,讲授目前我们国家所面临的大气污染问题,将传统文化价值引入课堂,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如在进行“中国大气污染防治历程”学习时,介绍我国古代在烧制陶瓷的陶窑上安装烟囱,以便于烟气排出。
借用老子的名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将传统文化、生态文明理念等融入教学过程中。
(2)坚定政治认同,服务国家战略,强化生态环保专业定位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和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性,切身领会与祖国、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增强服务生态环保产业的职业使命。
如在进行“任务1-1识别大气污染”学习时,为了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大气污染治理历史,我国工业进程中也经历了西方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困境,在高污染粗放型发展模式下,大气环境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
到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结合起来,让学生理解中国社会发展的时代意义以及渗透其中的生态文明理念,根植对生态文明思想的政治认同。
(3)开展价值塑造,培养工程德育,注重实践育人
通过“环保铁军”事迹、“最美环保工作者”事迹等讲好中国大气污染防控故事。
如在学习“任务1-3大气环境管理要求”时,“从古到今”“从外到内”,采取纵横交错的方式认识中国大气环境管理要求。
介绍我国古代大气环境管理状况,从古人在烧制陶瓷的陶窑上安装烟囱,到新时期,我国工业进程中也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困境,再到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结合起来。
2.以技立身,强化实践技能提升
育人为本,质量为先。
强化以学生为中心,工学结合、知行合一。
以大气污染治理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为例,在提升教学成效过程中,采取以废气治理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知识、技能、素养要求为教学内容,以企业真实案例创设教学情境,以学生为中心,启发学生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头脑风暴、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虚拟仿真验证等教学方法开展教学过程。
按照学生认知规律,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采取虚实结合、分层递进的教学,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升其获得满足感,提高学习效果,达成废气治理岗位递进式工作任务。
(四)优化课程评价体系,探索增值评价
基于成果导向,依据国家教学标准、对标废气治理岗位职业技能要求,根据学情特点,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开展教与学行为评价,精准分析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习成效,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
151--
结合,对课程学习的成效采取“多主体—多维度—全过程”综合评价。
采取学生、教师、企业工程师、考评员、学习平台等“多主体”评价;对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成效采取“全过程”评价;按线上课程学习进度完成情况、职业素养达成情况、职业技能提升水平、专业知识考核结果等“多维度”评价。
探索增值评价,评价学生对知识、技能和素养的实时评分,形成学习前、学习后的成绩对比,进行等级评定,形成增值评价。
持续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诊断学生综合能力增值成效,关注育人成效,将评价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改进评价手段与方式。
四、结束语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更是职业教育的独特优势。
大气污染治理技术课程,通过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师资队伍专业素养,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理论的同时,获得实践训练的机会,通过企业真实案例、岗位职业技能实践,秉承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生为中心,重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避免了“会说不会做”“有知识没技术”的短板,增强了学
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改革,坚持知行合一、工学结合,提高了供需耦合程度,致力于打造生态环保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
[2]《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发改社会〔2019〕1558号).
[3]《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
[4]《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发改社会〔2023〕699号).
[5]郭仁甲,卞月根,仇成群,等.基于“SPOC教学—虚拟仿真—产教融合”结合的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创新改革[J].科技风,2022(9):124-126.
[6]何丽莉,蒋绍妍,段婷婷,等.产教融合理念下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以辽宁生态工程职业学院环境保护专业群建设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22,24(8):78-80,97.
[7]毕韬韬,吴广辉,张倩,等.《食品感官评定》产教融合课程建设与实践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5(16):17-19,59.
因编辑王亚青
原课程教学内容重构后课程教学内容
章节教学内容任务名称教学内容
第一章
大气污染基础知识第一节大气污染基本概念
任务一
企业废气
环境管理
任务1-1识别大气污染
任务1-2典型企业废气排放分析
第二节大气污染相关法律法规
任务1-3大气环境管理要求
任务1-4编制企业废气环境管理文件
第二章
燃料燃烧过程大气污染的发生第一节燃料燃烧过程任务二
工业企业大气
污染物排放分析
任务2-1燃料燃烧大气污染物排放分析
第二节烟气体积及污染物排放量计算任务2-2典型生产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分析
第三章
颗粒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
任务三
典型行业颗粒物
治理技术
任务3-1水泥行业袋式除尘器选型设计
任务3-2工业锅炉袋式除尘器选型设计
任务3-3燃煤电厂电除尘器选型设计
任务3-4燃煤电厂湿式电除尘器
第四章净化装置的分类和性能第一节大气污染物的一般净化方法
任务四
工业企业VOCs
废气治理
任务4-1工业VOCs治理技术政策解读第二节净化装置的分类任务4-2VOCs产排污环节分析
第三节净化装置的性能任务4-3工业VOCs治理技术比选
第一节颗粒物的特性
第二节粉尘的物理性质
第三节颗粒物捕集的理论基础
表1大气污染治理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重构(节选)
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