衬托手法的常见类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衬托手法的常见类型
“衬托”指用事物间相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主体事物的手法。
具体来说,“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
“正衬”是指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条件来衬主体事物,比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灭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这里诗人并没有直接说天姥山怎样高,而是用以高峻著称的五岳、天台来衬托天姥山,从而把天姥山写得耸立天外,直插云霄,壮丽非凡。
“反衬”是指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主体事物,通常有以乐景反衬哀情,哀景衬乐情,以动衬静等等。
为了使大家有章可依,现将古诗词中常见的衬托手法归纳如下:
一、用哀景衬托愁苦之情
诗人借用衰败、萧条冷落、色彩暗淡之景烘托人的愁苦、伤感之情。
如唐代著名诗人韦应物的《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
前舟已眇眇,欲渡谁相待?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
风波离思满,宿昔容鬓改。
独鸟下东南,广陵何处在?
这首诗写了诗人到了渡口,天已晚,只有暮色中空荡荡的淮河,诗人欲行而踟蹰的情态,给人一种空旷孤寂之感。
秋日远山传来寺庙悠长的暮钟,茫茫楚天挂上了霏霏雨幕,沧凉黯淡的傍晚景色衬托出诗人思家念远的孤寂凄怆之情;最后诗人用了反衬手法,写一只失群的伶仃小鸟飞往家乡的方向归巢了,鸟飞东南,离巢越近;而诗人离家愈远,这更引起他满腹思乡的离思哀愁。
二、用乐景衬托欣喜之情
乐景,指美好之景,它通常给人愉悦的感受,诗词中也常用美好的景物来烘托美好的心情,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
这首诗写了钱塘湖早春之景。
西湖水涨,春水满湖、水色天光,白云和湖面的波澜连成一片。
黄莺抢着向阳的暖树来一展它圆润的歌喉,燕子啄泥衔草筑新巢。
西湖边到处是绿毯似的嫩草,平坦修长的白沙堤两边垂杨
拂堤。
人们在大好春光中骑马游玩。
当时作者在杭州任刺史做了一些足以自慰的政绩,在政事之余常到西湖一带游赏,面对早春的西湖,作者的欣喜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
西湖勃勃生机之景从正面衬托出诗人的欣喜之情。
以上两种情况都是正衬手法,正衬也称烘托。
它是以周围的景物烘托渲染中心事物,这是以次景托主体的方法;或者是以周围的环境气氛烘托渲染诗中主人公的情思,这是一种以景托情的方法。
三、用哀景反衬人的昂扬、欣喜之情
衰败之景通常引起人的愁苦之情,但诗词中也时常有写面对这样的景引起与愁苦相反的心情,通过景情的反差来达到强化昂扬、欣喜之情的目的的诗词。
如陈羽的《从军行》:
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这是一首写风雪中行军的诗。
前两句写从军的将士面对的极为恶劣的环境。
莽莽的天山脚下寒风劲吹,湖边冻泥纷纷裂开了,梧桐树上的叶子已经刮光,树梢被狂风折断。
后两句写在这样恶劣的风雪中行军将士不但没有退缩,而且举着成行的红旗,吹着横笛正在向山峰行进。
环境越是恶劣,越能反衬出士兵们高昂的士气,无所畏惧、一往直前的精神。
如果是风和日丽、山清水秀的环境便难现行军将士昂扬的士气和无畏的精神。
四、用乐景反衬人的离别愁苦哀情
诗词中为了突出人的痛苦、哀愁,有时也用令人愉悦的情景来作衬托,借助情景的不协调形成鲜明的反差,达到强化人的愁苦之情的意图,以欢悦之景写愁苦之情更加凸显人之愁苦。
我们来看下面的诗: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古离别
韦庄
晴烟漠漠柳毵毵,不那离情酒半酣。
更把玉鞭云外指,断肠春色在江南。
①毵毵:柳叶枝条下垂貌。
②不那:同“不奈”,即无奈。
刘诗用“猿哀啼”“暮色江头”“孤舟”一系列意象构成了一幅悲凄的画面,以哀景写哀情,表达诗人对朋友被贬的同情,及依依不舍之情。
韦诗用“晴烟”“垂柳”“江南春色”等意象构成了一幅色调鲜明、诗意盎然的美景,以此来反衬离愁别绪,即以乐景写哀情。
五、以景物的动(静)反衬环境的静(动)。
杜甫的《漫成一首》:“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刺呜。
”其中“船尾跳鱼拨刺鸣”一句就用了反衬。
诗的前三句着力刻画一个静字,此句却写动、写声,似乎打破了静谧之境。
但给读者的实际感受恰好相反,以动写静,愈见其静,以声衬静,愈见其静。
诗句“蝉躁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以上的三至六都用了反衬手法,其特点是为了使人物或景物的特色突出,用另外一些相反或相对的人物或景物放在一起对照还有以丑衬美、以闲衬忙等,需要我们学会举一反三,活学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