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理理财规划师基础知识-14页文档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理财规划基础
第一节理财规划概述
理财规划:运用科学的方法和特定的程序为客户(主要是个人和中小企业)制定切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规划:现金规划、消费支出规划、教育规划、风险管理与保险规划、税收筹划、投资规划、退休养老规划和财产分配传承规划,提高客户生活品质,最终达到终生的财务安全、自主和自由的过程。

一、理财规划目标
目标层次:财务安全和财务自由
首要问题-财务安全,达到人生各阶段收支平衡
最终目标-财务自由,投资收入完全覆盖各项支出
财务安全
个人或家庭对自己财务状况有充分信心,认为现有财富足以应对未来的财务支出和其他生活目标出现,不会出现太大财务危机。

衡量标准:是否有充足稳定收入个人是否有发展潜力是否有充足的现金准备
是否有适当的住房是否购买了适当的财产和人身保险
是否有适当、收益稳定的投资是否享受社会保障
是否有额外的养老保障计划
财务自由
个人或家庭的收入主要来源于主动投资而非被动工作,个人或家庭的生活目标比财务安全更有保障
主要体现:投资收入完全覆盖各项支出
个人从被迫工作压力中解放
已有财富成为创造更多财富工具
财务安全与财务自由的区别还可以通过几何图形表示:
财务安全:总收入﹥总支出﹥投资收入
财务自由:总收入﹥投资收入﹥总支出
练习:在财务安全模式下,总收入线一直在总支出线的()
A上方B下方C平行D右方
某家庭支出已可由投资收入来支撑,则该家庭总支出曲线在投资收入曲线的上方()
理财规划目标的具体内容
必要的资产流动性:持有现金动机(预防、交易和投机)
合理的消费支出:住房、车和信用卡消费
实现教育期望:有能力合理支付自己及子女教育费用
完备的风险保障:保险规划将意外事件带来的损失降到最小
合理的纳税安排:税收筹划减少或延缓税负支出
积累财富:投资规划,增加收入,最终实现财务自由
安享晚年:退休规划“老有所养,老有所终,老有所乐”
有效的财产分配与传承:减少财产分配支出,制定遗产分配方案等。

二、理财规划的原则
(一)通观全盘,整体规划
综合性规划:现金、消费、投资、税收、退休、风险管理、遗产等整体性解决方案
(二)客户家庭类型不同,核心策略不同
青年家庭风险承受力强--进攻型策略
中年家庭风险承受能力中等--攻守兼备
老年家庭风险承受能力较低--防守型
(三)建立现金保障
日常生活覆盖储备:失去劳动能力或失业或失去收入来源,保障家庭生活
意外现金储备:为应对客户疾病、灾难、犯罪、突发事件等的准备
家族支援现金储备:家族亲友的重大紧急支援准备
(四)风险管理优先于追求收益
理财规划首先应考虑的因素是风险,而非收益
保值是增值的前提
(五)消费、投资与收入相匹配
消费和投资规模与收入相匹配
投资和消费支出安排与现金流状况相匹配
(六)开源与节流并举开展第二职业赚取投资收益
(七)未雨绸缪,早作规划
第二节理财规划的内容与流程
理财规划师应根据客户所处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来分析其不同的财务状况和理财目标,有效的进行个人理财规划设计。

因此,生命周期理论是整个理财规划的基础!
一、生命周期理论与家庭模型概述
一)生命周期理论
单身期:参加工作-结婚,2~8年,收入多花销大,家庭资金原始积累期,努力工作,广开财源
家庭与事业形成期:结婚到新生儿诞生,1~3年,经济负担加重,收入增加,生活稳定,财力蒸蒸日上
家庭与事业成长期:子女出生到完成大学教育,18~22年,收入增加,支出增加,生活稳定
退休前期:子女参加工作到个人退休前,10~15年,子女经济独立,家庭资产增加负债减少,事业巅峰,身体不行退休期:退休后,享受夕阳红,安排身后事
(二)家庭模型
根据家庭收入主导者的生命周期来划分
青年家庭:35周岁以下
中年家庭:35~55周岁之间
老年家庭:55周岁以上
二、不同生命周期、不同家庭模型下的理财规划
青年家庭
中年家庭
三、理财规划的主要内容
(一)现金规划
基本内容:对客户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管理
核心:建立应急基金,保障生活质量和状态的持续性稳定
(二)消费支出规划
规划家庭消费水平和结构,以达到适度消费、稳步提高生活质量目标
住房消费、汽车消费、子女教育规划及信用卡与个人信贷消费规划等
(三)教育规划
收集教育需求信息,分析教育费用,选择适当准备方式和工具,制定方案
(四)风险管理与保险规划
通过识别分析风险,选择风险管理技术,有效控制风险,争取把损失降到最低
(五)税收筹划
事先安排纳税主体的经济活动,充分利用税收优惠和差别待遇,使整体税后利润最大
(六)投资规划
根据客户理财目标和风险承受力,制定资产配置方案和投资组合,不能承诺投资回报率
(七)退休养老规划
保障退休后生活品质
(八)财产分配与传承规划
将家庭财产在成员间进行合理分配
四、理财规划的流程
(一)建立客户关系
直接决定理财规划业务能否开展沟通方式:电话、互联网、书面、面对面
沟通技巧:语言技巧和非语言技巧
(二)收集客户信息
理财方案是否切合实际,关键是对客户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和客户期望目标充分了解
(三)分析客户财务状况
分析客户家庭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和财务比率(结余比率、清偿比率等)
(四)制定理财方案
(五)执行理财方案制定详细实施计划,确定匹配资金来源,列出实施时间表
(六)持续理财服务根据情况变动不断调整方案,适应环境,达到目标
第三节理财规划与理财规划职业
第一单元理财规划业发展概况
初创期:理财规划思想早在欧洲的贵族私人银行就有所体现,但现代理财规划源于20世纪30年代美国保险业扩张期
成熟、稳定发展期
国外主要理财规划师职业资格介绍
特许人寿理财师-CHARTERED LOFE UNDERWRITER(CLU),美国寿险业最高资格认证
特许理财顾问师-CHARTERED FINANCIAL CONSULTANT(CHFC),美国认可度最高的理财资格证
注册理财规划师-CERTIFIED FINANCIAL PLANNER(CFP),在美广受认可
独立财务顾问师-IFA,英国理财规划师
宏观经济分析
既往考点(8-10分)
GDP理解财政货币政策工具失业率劳动力计算AD曲线移动
GDP折算系数经济增长目标产业政策体系行业生命周期
GDP概念奥肯定律CPI 影响AD曲线移动因素
经济周期理论自动稳压器失业种类决定总供给曲线因素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之间关系
主要内容
宏观经济分析的意义和内容:GDP的计算CPI和失业
总需求和总供给:解释经济波动
宏观经济政策:财政和货币政策工具
经济周期理论:理论解释及投资策略
产业政策和行业分析:行业发展与投资策略
第一节宏观经济分析的意义和内容
第一单元宏观经济分析的意义
结合居民、企业、政府和对外四部门的运行来揭示一国的总产出、价格水平、就业水平和利率等宏观变量的变动理财规划师既能分析现行的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又要判断未来宏观政策趋势,作出合理的投资或其他规划
第二单元宏观经济分析的内容
一、GDP--宏观经济运行规模最重要指标★
一国在某一时期(1年)所产生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市场价值:价格×产量
最终产品价值,中间产品不算一定时期所生产的而不是卖掉
流量: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
市场活动所导致价值,非市场式活动不计入(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生产)
分类(为衡量实际产出)
名义GDP:用生产产品和劳务当年价格计算GDP
实际GDP:用基年(之前的某一年)产品和劳务的价格计算
名义GDP与实际GDP(以1993为基期)
计算方法
生产法:全部产品和劳务价值-中间产品价值
收入法:生产要素的收入(产出-要素收入)
支出法:需求者购买最终产品的支出(产品和劳务卖给了消费者)
注意:理论上,这三种方法计算结果应一致
支出法: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的最终产品的总支出来核算GDP GDP=C+I+G+(X-M)
C——消费支出,本国居民对最终产品的购买I ——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新厂房、新设备、新商业用房及新住宅增加
存货投资:库存(已生产未卖出)的增减(年末存货-年初存货)
G ——政府购买
政府支出=政府购买+转移支付+公债利息等消费支出
X-M ——净出口=出口额-进口额区分GDP和GNP
GNP: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国土原则—凡在本国领土上创造的收入,不管是否为本国公民制造,都计入
GNP:国民原则-凡是本国国民所创造的收入,不管要素是否在国内,都计入本国
注意:一国企业在国外子公司的利润收入应计入该国的GNP,外国公司在该国子公司的利润收入不计入该国GNP. GDP练习
1GDP 是衡量一国宏观经济运行规模最重要指标,是存量而非流量()
2下列关于GDP的理解正确的是()
A衡量某一时点市场价值B依据国民原则计算
C非市场交换活动也计入D依据国土原则计算
3用全部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减去中间产品价值核算GDP的方法是收入法()
4用支出法核算GDP时,G是指政府支出。

()
5投资只包括固定资产投资()
6某企业在06年生产了10000件产品,但一件也未卖出,07年才卖出,所以10000件产品市场价值应计入07年GDP . ()
7一国的GDP小于GNP,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大于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8( )是指一个国家在某一时期内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A)GDP (B)GNP (C)国民收入(D)工农业生产总值
二、失业
定义符合工作条件、有工作愿望并愿意接受现行工资的没有找到工作
注意:失业者是符合工作条件的人未找工作或不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不是失业者
失业率——衡量社会失业状况失业率=失业人数/劳动力
劳动力:年龄在16岁以上正在工作或正在失业的人的全体=就业者数+失业者数
自然失业率:经济社会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
潜在就业量:现有激励条件下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参加生产时所达到的就业量,与自然失业率相对应的就业量-充分就业
注意:当就业量=潜在就业量,失业率为自然失业率,不为0。

GDP 是站在总产出角度研究一国总体经济活动,短期内由于资本和技术条件变化不大,所以就业人数就成为主要决定因素
潜在产量:现有资本和技术条件下,经济社会的潜在就业量所能生产的产量
GDP缺口:实际GDP偏离潜在GDP的百分比
GDP缺口=实际GDP-潜在GDP/潜在GDP
实际GDP下降,则产出减少,劳动投入下降
奥肯定律:★
如果失业率高于自然失业率1%,则实际产出低于潜在产出3%,
更一般说法:高产出增长与失业率的减少相联系,低的产出增长与失业率的增加相联系
失业练习
1当就业量=潜在就业量,说明已实现充分就业,失业率为0()
2自然失业率为6%,说明充分就业时实际失业率为5%()
3下列对奥肯定律理解正确的是()
A描述产出与利率之间关系B一国高产出增长与低失业率相联系
C如果失业率高于自然失业率1%,实际产出低于潜在产出3%
D描述产出与就业之间关系
4如果一国人口2000万,就业人数900万,失业人数100万,那么该国劳动力为3000万,失业率20%()
5短期内由于资本和技术条件变化不大,所以就业人数就成为实际GDP主要决定因素( )
6根据奥肯定律。

如果失业率高于自然失业率1%。

则实际产出将低于潜在产出( )。

(A)2.5%(B)3%
(C)3.5%(D)4%
三、价格水平
实际GDP为了反映一国经济的总产出水平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影响,那么该如何考虑价格的变动?——价格指数GDP折算数=名义GDP/实际GDP 用于衡量考察期价格水平相对基期变动
CPI:用来衡量城市居民购买一定的有代表性的商品和劳务组合的成本,反映消费者生活成本的变动情况,反映通货膨胀的主要指标
PPI:用来衡量生产成本变化的指数
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反映一定时期内生产者出售农产品价格水平变动趋势及幅度的相对数。

1以1982年为基年,某国2019年名义GDP400亿元,2019年实际GDP200亿元,则2019GDP折算系数是()A200%B100%C250%D150%
2这表明,从82年到06年该国价格水平上涨了150%()
3我国从2000年起,采用国际通用做法,逐季编制并公布以99年价格水平为基期的PPI来反映我国的通货膨胀或紧缩的程度。

()
4( )是用来衡量城市居民购买一定的有代表性的商品和劳务组合的成本.(A)GDP (B)CPI (C)PPI (D)PPP 5( )用来衡量生产成本变化的指数(A)GDP (B)CPI (C)PPI (D)PPP
第二节总需求和总供给
第一单元总需求的一般说明
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物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的有效需求。

影响总需求的因素很多,但我们仅研究价格对总需求的影响。

总需求函数:研究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
由于总需求=总支出=总产出,总需求函数描述了在每一价格水平下,经济社会需要多高总产出
总需求曲线:以几何图形表示的总需求量与价格反方向变动关系,
向右下方倾斜,价格水平越高,需求总量越小。

第二节总需求和总供给
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原因
名义货币供给量不变,价格水平上升实际货币供应量减少,出现超额货币需求利率提高,投资支出减少总产出下降
名义货币供给量不变,价格水平下降实际货币供应量增加,出现超额货币供给利率降低,投资支出增加总产出提高
第一单元总需求的一般说明
影响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多选)★
货币供给量:其他不变,货币供给量增加使AD右移,减少左移
政府购买:其他因素不变,增加政府购买使AD右移,减少左移
税收:其他因素不便,增加政府税收使AD左移,减少税收右移。

总需求曲线表明随着物价水平下降,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增加()
封闭经济条件下,总需求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政府需求。

()
政府购买支出增加会引起总需求曲线左移()
下列对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的理解正确的是()
A在名义货币供给量不变时,价格水平上升使实际货币供给量增加,利率下降
B随着利率提高,投资支出下降,总产出下降
C较低的价格水平导致超额货币供给,利率下降、
D伴随利率下降,投资支出增加,总产出增加
在总需求模型中,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 )可以使AD曲线向右移动。

(A)提高税率(B)提高利率(C)增加货币供给(D)增加进口
第二单元总供给的一般说明
一、决定总供给的主要因素及宏观生产函数
总供给:经济社会的基本资源用于生产时可能的产出量,由一社会的生产要素和技术水平决定
(一)决定总供给的主要因素
人力资源: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
自然资源
资本存量:一社会在某一时点所拥有的厂房、机器、设备和其他资本数量,是投资的结果,投资时间越长,变化越显著,短期变化不大。

技术水平:投入与产出之间的转换关系,用宏观生产函数来反映
(二)宏观生产函数
一国总投入与总产出之间的关系
总投入:投入生产的总就业量、自然资源和资本存量(常数)
总产出:GDP
Y=F(N,K) —自然资源既定条件下,经济社会总产出取决于就业量和资本存量
由于一国资本存量一定时期内不会有太大变动,宏观生产函数常被表示为:
Y=F(N,K) —在自然资源和资本存量既定条件下,总产量是总就业量的函数
意义:总产出随总就业量的增加而增加
随着总就业量增加,总产出按递减的比率增加。

二、总供给曲线
总供给曲线是总供给函数的几何表示
对总供给曲线的形状,西方学者认识不一,形成了三条有代表性的总供给曲线:
凯恩斯的总供给曲线:水平线,说明在现行价格水平下,企业愿意提供任何有需求的产品数量
隐含假设,由于存在失业,企业可以在现行工资下获得他们需要的任意数量的劳动力。

大萧条的背景:粘性工资和价格
当产量或国民收入增加时,价格和货币工资均不变
长期的总供给曲线(古典总供给曲线)
位于充分就业产量水平(潜在产量)上的垂线,
认为货币工资完全伸缩性,随劳动供求变化而改变。

存在超额劳动供给时,工资下降
存在超额劳动需求时,工资上升-维持充分就业
无论价格怎么变,总产量=潜在产量。

古典学派鼓吹市场机制的完善,主张政府不干预经济,市场调节能实现充分就业
短期的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通过加总每一行业的总供给曲线得到
三、总供给曲线的移动(多选)
自然的和人为的灾祸:AS左移
技术变动:技术进步AS右移
工资率变化:降低工资AS右移
生产能力变动:生产能力增加,AS右移
古典总供给曲线是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说明总供给量随价格上升而增加。

()
技术进步引起AS左移()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与价格无关的与潜在产量对应的垂线()
宏观生产函数反映的是一国总投入与总产出之间的关系()
在自然资源和资本存量既定的条件下,总产出取决于总就业量()
物价水平变动会引起总供给曲线的左移或右移()
凯恩斯在推到总供给曲线时有一假设为:货币工资完全伸缩性,随劳动供求变化而改变()
第三单元凯恩斯主义对经济波动的解释
AS与AD交点决定了均衡状态
利用AD和AS既可以解释萧条、高涨和滞胀时期短期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也可以用来解释充分就业状态时长期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

萧条:AD与短期AS交点在潜在产量的左边,Y和P都较低
高涨:AD右移与短期AS交于潜在产量右边,Y和P都较高
滞胀:短期AS左移与AD交于潜在产量左边,Y较低P较高
长期:AD与垂直的LAS相交,此时如AD增加(右移),只提高价格水平,不改变产量或收入
AD与短期AS交点在潜在产量的左边时处于经济的繁荣阶段()
短期AS左移与AD交于潜在产量左边能解释高通胀现象()
AD与垂直的LAS相交,此时如AD增加会提高产量或收入()
第三节宏观经济政策
第一单元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一、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一)充分就业★
一切生产要素都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与生产,失业率衡量
摩擦性失业:生产过程中难以避免摩擦(劳动力流动性不足、工种转换困难等)造成
自愿性失业:不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
非自愿性性失业: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但仍找不到工作
结构性失业:经济结构变化造成失业,失业与职位空缺并存(摩擦)
周期性失业:经济周期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造成的失业
注意:除了摩擦性失业和自愿性失业以外,所有愿意参加工作的人都能按他们愿意接受的工资找到职业,并非100%就业,一般人为4%~6%正常失业率
(二)物价稳定价格总水平的相对稳定,保持低而稳定的通胀率
(三)经济稳定持续增长
经济增长是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产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用实际GNP年均增长率衡量,保持稳定持续增长,并非越高越好
(四)国际收支平衡一定时期发生在居民与非居民之间自主性交易的平衡,借方总额=贷方总额
二、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之间关系
经济政策目标并不总是一致,存在矛盾★
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充分就业以通胀为代价,物价稳定以存在失业为代价
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资源未充分利用,经济增长不会引起严重通胀;接近充分利用或受资源瓶颈的影响时,可能导致通胀
国际收支平衡与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工资与收入上升,商品需求增长,国际收支恶化;国际收支改善,外汇增加,国内货币量多,不利物价稳定。

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一致性较大,但经济增长并不一定能解决就业问题。

实现既定目标,需要各种政策手段配合,协调一致
宏观经济政策寻求()
A消除非自愿失业B使通胀为0 C降低利率
D就业率100% E维持经济持续增长
经济政策目标总是一致的,不存在矛盾()
充分就业,工资与收入上升,商品需求增长,可能导致国际收支恶化。

()
第二单元财政政策
政府对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决策:自动稳压器和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一、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压器功能★
经济系统本身具有的一种减少各种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繁荣是自动抑制通胀,衰退时自动减轻萧条
税收的自动变化
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转移支付
保持弄产品物价稳定的政策
注意:自动稳压器是稳定经济和缓和周期的第一道防线,并不能完全消除波动,对轻微的经济波动起抑制作用二、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总需求过低,经济衰退——扩张型财政政策:
增加政府购买支出增发公债削减税收
总需求过高,经济繁荣——紧缩性财政政策
减少公债发行规模增加税收削减政府支出
注意:财政政策手段:变动政府支出、税收和公债发行规模
政府支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支付
公债发行既可筹集财政资金,还可影响货币供求。

第三单元货币政策
央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影响投资和整体经济以达到政策目标
注意:财政政策直接影响总需求,见效快
货币政策间接影响总需求,通过利率来发挥作用,见效慢
一、货币政策及主要工具★
总需求不足,经济衰退——扩张型货币政策
降低再贴现率降低法定存款准备率增加货币供给降低利率买进政府债券
总需求过剩,经济繁荣——紧缩型货币政策
提高再贴现率降低法定存款准备率减少货币供给提高利率卖出政府债券
货币政策工具比较★
再贴现率政策:对货币供给量影响有限(央行根据市场利率确定贴现率,商行尽量避免,只作紧急求援手段),缺乏主动性
变动法定存款准备率:最简单,不轻易使用,作用猛烈,使货币成倍变化;同时,过于频繁使用不利于监管,干扰商行正常信贷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最重要最常用,控制商行准备金,具有主动性、灵活性和可测性。

我国的公开市场业务
98年建立一级交易商制度,选择实力雄厚商行为交易对象,主要涉及回购交易、现券交易和发行央行票据。

回购交易★
正回购:央行向一级市场交易商卖有价证券,约定未来日期买回,是央行从市场收回流动性,到期是央行向市场投放流动性。

逆回购:央行向市场投放流动性,到期收回流动性
现券交易
现券买断:央行直接从二级市场买入证券,一次性投放基础货币
现券卖断:央行直接卖出持有债券,一次性回笼货币
央行票据
发行:回笼基础货币到期:投放基础货币
我国的特殊货币政策工具
再贷款政策:央行对商行的短期贷款
利率政策
调整基准利率:再贷款利率、再贴现率、存款准备金利率和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
调整金融机构法定存贷款利率
制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浮动范围
制定相关政策对各类利率结构和档次调整
汇率政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货币政策的其他工具
道义劝告
央行利用特殊地位和权威,劝告金融机构,影响其贷款和投资方向,控制信用
经济衰退时鼓励放贷,通胀时劝不要扩大信用
非强有力手段
调整法定保证金限额
购买证券必须支付一定利率现款-法定保证金
越高,所需现款越多,压低证券价格,提高利率
越低,所需现款越少,提高证券价格,降低利率
规定抵押贷款利率的上限和下限
利率提高,限制购买不动产,压低社会有效需求
利率降低,刺激购买不动产,提高社会有效需求
第四单元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搭配
财政和货币政策的特点
猛烈程度不同税收和公开市场业务影响缓和增加支出和调整法定准备率影响猛烈
政策效应时滞不同财政:内在时滞长,外在时滞短货币:内在时滞短,外在时滞长
政策发生影响范围不同政府支出影响面大一些,公开市场业务小一些
政策阻力因素不同财政阻力大,货币阻力小
第四单元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搭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