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E”教学模式中“吸引”环节的实践研究——以高中生物概念教学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E”教学模式中“吸引”环节的实践研究——以高中生物概念教学为例
发布时间:2022-04-21T01:49:09.637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31期作者:薛莉
[导读] 5E是一种建构主义教学模式,这一模式主要包括了五个环节,分别是吸引、探究、解释、迁移和评价。

吸引作为5E模式第一个环节,主要是在特定的生物教学环境中,引出概念中的相关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探究过程中逐渐实现生物思维的发展和碰撞,让学生的前概念暴露出来,以此为学生的深入探究提供内在动力支持。

薛莉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
摘要:5E是一种建构主义教学模式,这一模式主要包括了五个环节,分别是吸引、探究、解释、迁移和评价。

吸引作为5E模式第一个环节,主要是在特定的生物教学环境中,引出概念中的相关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探究过程中逐渐实现生物思维的发展和碰撞,让学生的前概念暴露出来,以此为学生的深入探究提供内在动力支持。

关键词:5E教学吸引环节高中生物
一、挖掘学生前概念,延展理解新概念
研究者研究知识内容通常不是单纯的事实罗列,而更多围绕启发性的观念开展。

在原理性概念的指导下,生物体系逐渐呈结构化发展,使得生物学研究者在面对新出现的生物现象时,能够从生物体系中搜寻并提取相关的概念和观点进行知识的重组。

因此,教师可以在新知导入之前,通过唤醒学生旧知学习的过程,来为学生新知识的理解和新概念的建构提供基础支持。

比如,在学习“染色体组”的概念之前,学生已经在学习“减数分裂”的时候对“同源染色体”形成了一定的前概念。

这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呈现出“雄果蝇体细胞染色体”图解,让学生在知识回顾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染色体组的新概念。

教师通过以旧知识导入新知识学习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在复习已学生物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回忆起知识学习时的认知概念,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引入新概念的学习,能够让教师的教学工作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让学生的生物知识体系呈系统化结构化的方向发展。

二、回溯生物研究史,借鉴归纳新概念
对学科研究历史进行总体把握,是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内涵的重要途径。

只有让学生理清了概念发展的艰难历程,才能够让学生的学习直达本质,让学生彻底理解抽象的生物概念知识。

科学史的存在本身就是为科学服务的。

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引入科学史的发展历程,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更具趣味性,让学生能够快速掌握并理清已经学习的科学理论。

同时,科学史的学习还能对当前学科发展前沿的问题提供可参考信息支持。

因此,科学史凭借其自身的优势,也成为了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用来辅助普及科学知识的一项重要工具。

比如,在学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中的“光合作用”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从光合作用概念的构建历史出发,引导学生按科学家们的脚步进行生物概念发展的回溯。

光合作用概念的形成主要从1648年海尔蒙特的植物生长实验研究开始。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实验条件的改善,1948年卡尔文通过研究,发现了二氧化碳中的碳能够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有机物中的碳。

教师通过生物概念研究历史的引入,能够以充满故事性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科学发展的艰难历程,能够让学生一步一步的沿着历代科学家的脚印,对概念知识产生由浅入深的理解和认知。

除此之外,学生通过梳理前人研究的过程,能够在科学家们的基础上总结概括出全面的生物概念,让学生的生物思维保持活跃性,同时也让学生能够在知识梳理和总结的过程中得到认知能力的发展,让学生的生物知识体系呈结构化方向发展。

三、取材生活化设问,自主构建新概念
生物作为一门来源于生活的自然学科,本身就是对自然世界中的生命现象的研究和表达。

为了提高学生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教师需要挖掘生物学科概念中的生活化元素,在概念知识的教学中渗透生活教学,让学生能够在体验中自主自觉地对生物概念进行探索。

教师可以以生物概念为基础、以生活实际为途径,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取材,在观察并发现生活中的生物问题的前提下,层层深入的对现象和问题进行探究。

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的探究意识和生物思维得到充分调动,而且能够让学生在沉浸式的体验中强化自身的感知能力和认知能力,能够将生物教材中的刻板抽象知识转化为具体形象的内容,让学生能够在知识学习中实现生物新概念体系的构建。

比如,在《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的学习中,老师可以展示一块事先发酵好并包裹保鲜膜的面团,让学生在拆开保鲜膜之后进行肉眼观察和触摸感受。

在学生观察的过程中,老师可以设置问题:(1)这块面团闻起来是什么味道的?(2)为什么面团会产生这样的味道?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逐渐走向课题的重点内容。

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却没有仔细观察过的事物时,可以通过问题吸引学生自主自觉地进入到学习状态,并让学生自主探究或者合作研究以下问题:(1)细胞呼吸和有氧呼吸有什么关系?(2)两者各自的特点和区别是什么?(3)有氧呼吸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分别发生了哪些反应?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设置,让学生能够在探究的过程中逐渐接触到生物概念的本质,让学生的生物思维实现建立、解构、重建,完善学生的生物知识体系。

四、结论
有效的吸引,能够为后续的生物概念教学和知识体系构建打好坚实的基础。

老师应当认识到吸引环节的重要性,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立足于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以学生为主体设计并选择引入方式,以此强化学生在生物概念学习中的自主性,从而为5E教学模式其他环节的有效有序开展提供保证,让学生能够在生物学习的过程中得到素质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赵艳红. "5E"教学模式中"吸引"环节的实践研究——以高中生物概念教学为例[J].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版),2019(4):78-81.
[2] 宋东慧,刘艺园. 初探5E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 现代交际,2020(4):196,195.
[3] 李君. “5E”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学核心概念教学中的实践研究——以《遗传与进化》为例[D]. 江西:江西师范大学,2019.
[4] 邵兰. “5E”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为例[D]. 安徽:安徽师范大学,2018.
[5] 刘欣. 5E教学模式在“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 生物学教学,2016,41(3):37-3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