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的显性和隐性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下面我将从教
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
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是初中生物学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
第三节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以及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等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概念,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以及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对于学生理解遗传规律和人类遗传病的发
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
能力,但对于抽象的遗传学知识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通过多媒体展示、实验探究等方式,帮助学生直
观地理解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
效果。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2)说明近亲结婚的危害。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近亲结婚危害的讨论,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增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运用科学方法解释生命科学的有关问题。
(2)认识近亲结婚的危害,树立正确的婚姻观和生育观。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2)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
2、教学难点
(1)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2)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分析。
五、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讲解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概念,以及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近亲结婚的危害,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直观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相对性状的图片,如双眼皮和单眼皮、有耳垂和无耳垂等,引导学生思考相对性状是如何遗传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2、讲授新课
(1)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通过举例说明,如双眼皮是显性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单眼皮是隐性性状,由隐性基因控制。
当一个人的基因组成为 AA 或 Aa 时,表现为双眼皮;当基因组成为 aa 时,表现为单眼皮。
让学生理解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概念。
(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①介绍孟德尔和他的豌豆杂交实验。
孟德尔选用具有明显相对性状的纯种豌豆进行杂交实验,如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
②讲解孟德尔的实验过程和结果。
将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子一代全部为高茎豌豆;子一代自交,子二代中既有高茎豌豆,又有矮
茎豌豆,且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的比例约为 3:1。
③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有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之分,在相对性状的遗传中,表现为隐性性状的基因组成只有
一种,如矮茎豌豆的基因组成是 dd;表现为显性性状的基因组成有两种,如高茎豌豆的基因组成是 DD 或 Dd。
当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同时
存在时,表现为显性性状。
(3)禁止近亲结婚
①讲解近亲的概念,近亲是指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
②分析近亲结婚的危害。
近亲结婚时,夫妇双方携带的隐性致病基因可能同时传递给子女,大大增加了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
③通过实例,如白化病、先天性聋哑等,让学生了解近亲结婚的危害,树立正确的婚姻观和生育观。
3、课堂小结
(1)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概念、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以及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
(2)强调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是遗传规律的重要内容,近亲结婚的危害不容忽视。
4、课堂练习
布置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如基因组成的判断、遗传图解的绘制等,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布置作业
(1)完成课本上的课后习题。
(2)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人类遗传病的知识。
七、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帮助学生理解了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概念,以及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如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学生理解起来还有一定的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多采用一些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同时,在教学中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