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几个概念的区别 “抛来”
——把无用的东西抛弃掉,或者无代价地送人或施舍。是随 意的,中性的,无轻蔑侮辱的意味;
“抛给” ——有目的、带恶意地输出。是有意的,意味着轻蔑、侮辱;
“送来” ——是特意的。
特点
原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概括
闭 关 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 自我封闭, 拒绝外
主义 来
来的一切
反映出 作者态度 的心态 盲目自大 历史证明了这
为本文结尾部分补写一段文字。
要求: ①选择“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中的一个词,和“拿来主 义”组成一句话,作为这段文字的观点。如:拿来主义者需以沉着的态 度来挑选、占有。 ②延续“大宅子”的比喻,可以选用第9段中出现的四类事物,也可 以自选一个适合出现在大宅里的事物。 ③比喻合理:通过适当的描述,准确建立本体和喻体的联系。联系 自然贴切,既符合生活中这一事物的特点也能恰到好处地说明被论证道 理的特征。
实行“拿来主义”有什么重要性和迫切性? 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
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概括“拿来主义”的含义 。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即批判地继承。这种态度 和方法同样适合于本国的文化遗产。
从中外历史发展的角度举例分析什么是“拿来”和“送 来”,并说明其产生的后果。
当时代的列车开到21世纪的今天,对中国人来说,好莱坞 大片、日本动画片、NBA、麦当劳、肯德基等已成为妇孺皆知的 名词,托福、英语考级也成大学生的必然和时尚,而我们的母语— —汉语反而被淡化,现状促我们思考:我们应怎样看待“外来文化 和本土文化”?
这段的五句话分别能回答什么问题?
我们究竟应当怎样对待文化遗产呢? 总之,我们要拿来。
拿来之后应当怎样区别对待呢?
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正确对待文化遗产有什么积极作用? 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
成为新宅子。
怎样才能做到正确对待文化遗产? 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
别,不自私。
一主义的问题
写作 手法 下定义 法
送 去 送古董、画、活人,自 盲目自大,一味输 被打败之 没有根据“礼尚 例证法
主义 诩丰富、大度。会使 出,会使国力衰微。后的“自 往来”的仪节, 类比法
子孙拿不出东西
大”
应该“拿来”
送 来 这种奖赏……这是“抛 施舍性的 (只能被 主义 给”的,说得冠冕些, 动接受) ,是帝国
阅读1-6段,梳理“提出观点”的论证过程,并填写以下表格
闭关主义 送去主义 送来主义
特点
反映出的 作者态度 写作手法
原文 概括 心态
“送去主义”的表现有很多,为什么只把锋芒指向学艺方面的 几件小事?
论述的中心是如何对待文化遗产问题 批判的重点更集中 选材更准确 与中心一致
上联 下联
朝无相,边无将,不得已,玉帛相将,将来怎样? 天难度,地难量,这才是,帝王度量,量亦无妨。
论述对象:“沉着”→拆分成具体行为:不慌乱、不动摇、不改变 喻体:大宅子中的姨太太→引发“慌乱、动摇、改变” 合理吗?
特征:①代表腐朽的事物,“各自走散为是”(毁灭)→会反抗 ②人→能反抗
示例: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以沉着 的态度占有、挑选,就能不受到外物的诱惑,坚持自己的选择、 判断。就如大宅子里的姨太太,本是要遣散的。但若她们不愿接 受遣散的方式,虽自身也是一夫多妻的受害者,但长期的生活方 式使她们甘于在争斗中享受现有的红利。于是难免会使出浑身解 数,迫使继承大宅的人留下她们。对继承大宅子的人而言,若留 下她们只会表示自己对旧有制度的妥协。这就需要这位新主人沉 着冷静地应对她们的种种伎俩,坚持请她们各自走散才好。
“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创造的词语。 该命题包含“为什么要‘拿来’和什么是‘拿 来’”(即“怎样才是拿来”)两部分。 “拿来”是一种形象的说法,“主义”指一种重大的 原则或主张。
杂文,现代散文的一种,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偏重于 议论,也可以叙事。(《现代汉语辞典》)
杂文,是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会事变或社会倾向的文艺 性论文。以短小精悍、活泼锋利为主要特点。内容广泛,形 式多样,有关社会生活、文化动态、政治事件的杂感、杂谈、 随笔都可以归入这一类。
阅读8-10段,分析“比喻”,梳理观点展开的论述过程 如何执行“拿来主义”?
——“占有,挑选。” 作者认为应该如“何占有”?结合第8段,填写表格。
“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喻体 表现
特点
本体
大宅子
文化遗产和外国文化
孱头
怕被污染,徘徊不 一味躲避, 害怕继承、拒绝借鉴的逃
敢走进门
懦弱胆怯 避主义者
通读全文,勾画文中表达作者观点的语句 第2段:但我们没有人根据“礼尚往来”的礼仪,说道:拿来! 第5段: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 “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第7段: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第10段: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阅读1-6段,梳理“提出观点”的论证过程 • 文中作者提到了几个“主义”? • ——①闭关主义 ②送去主义 ③送来主义

毁灭)
使用对现在的 人有用的东西, 保存有一定文 物价值或文化 特色的东西。 对当下人、当 今社会无用的 东西坚决毁掉、
姨太太
各自走散(毁灭) 供剥削阶级欣赏享用的腐朽淫 抛弃。
靡的东西(色情文化等)
体会8、9两段比喻的妙处
化抽象为具体,化艰深为浅显,化枯燥为生动,使读者 一读就懂,为之折服。
实行“拿来主义”的条件与意义
其时国民党反动统治集团和帝国主义互相勾结,一个“送去”,一个“送 来”,中国面临着“殖民地化”的严重危机。而当时《文学》月刊正在讨论如 何对待“文学遗产”问题,在讨论中存在着“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两种 错误倾向。同时革命队伍内部在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不一致的 看法。针对这些情况,鲁迅写了《拿来主义》一文,揭露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政 策和反动派的卖国罪行,阐明了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基本观点,回答了 如何对待外国文化遗产(也包括民族文化遗产)的立场、态度和方法问题, 并富有创新意义地命名为“拿来主义”。这与毛泽东同志后来提倡的“古为 今用”“洋为中用”的精神是完全一致的。这一主张后来成为中国无产阶级 对待文化遗产的代名词,普遍采用至今。
接 受 主动去拿 “施舍”
例证法
可以称之为“送来”。主 义 对 中 国 的 毒 的 恐 惧 。
我们被“送来”的吓 害、欺骗、侵略、
怕了。
掠夺
• 先破后立的因果论证方法。
• 闭关主义,实行不通;送去主义,沦为乞丐;送来主义,大受其害。所以,我
们要——自己来拿。
• 由此看来,1—7段论证的是什么问题?
• ——论证为什么要“拿来”。

只是“送去”,有往而无来——有悖于交往原则
• 破 只是“送去”,必沦为乞丐——要正视历史逻辑 错误的做法

听凭“送来”,大受其祸害——应吸取现实教训
• 立 正确的做法——自己来拿
什么是“拿来主义”? 如何理解“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运用脑髓”指用脑筋独立思考,有主见; “放出眼光”指要看得清,有辨别力; “自己来拿”指要有选择,自己拿。
昏蛋 废物
勃然大怒,放一 全 盘 否 定 , 割断历史、盲目排斥
把火烧光
头脑不清 的虚无主义者
因为羡慕,欣欣 全 盘 接 受 ,崇洋媚外、主张“全盘
然接受一切
一事无成 西化”的投降主义者
作者认为应该如何“挑选”?或者说“拿来主义”的原则和方 法是什么?结合第9段,填写表格。
大宅里 的
喻体 特点
态度
鲁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代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表 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 作
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 杂文》等。
本文选自《且介亭杂文》(《鲁迅全集》第六卷),写于1934年6 月4日。
谢 谢!
类比手法
尼采:自诩是太阳
中国:——自诩地大物博
光热无穷
——自诩煤矿丰富
只是给予,不想取得
—— 只送去,不拿来
他发疯而死
—— 亡国灭种
“送来”的都是些什么东西?这种“送来”的本质是什么呢?
——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 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
——本质:这些东西毒害我们的肌体、腐蚀我们的心灵、掠夺我们 的财富、妨害我们的军力。完全无益于国力的增强、民众素质的提升。 本质是帝国主义对中国从经济、军事到文化贪得无厌的侵略、掠夺。 (或:倾销商品和文化侵略)
本体
“占有、挑选” 的标准
鱼翅 有养料 吃掉。但不“宴大 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
宾”(使用)
鸦片 治病 送 到 药 店 , 但 不 精华和糟粕并存的部分
“故弄玄虚”(使
用、存放)
烟 枪 和 形 式 和 送一点去博物馆, 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如八
烟灯 他 国 不 其 余 毁 掉 ( 存 放 、 股文等无用的历史垃圾)
比喻论证:用生动形象、浅显易懂的事物论述复杂、抽象的道理。 例一: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劝学》 例二:只有死板板的几条筋,像瘪三一样,瘦得难看不像一个健康的 人。——《反对党八股》 例三: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到法国访问,在一次欢迎宴会上,外国记者接 二连三地向他提问。其中一位记者问:“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 习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你们就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冯先生回答: “不!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不会变成牛。”他幽默机智的回答, 博得满堂喝彩。 • 冯先生妙在用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的语言说出了深刻的道理。
(“且介”缘自“租界”,因为有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 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的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鲁 迅先生有很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对帝国主义十分憎恨,因此将“租 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憎恨。“且介亭”标明这些 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形象地讽刺了国民党统治下 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