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治疗慢性胆囊炎良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医治疗慢性胆囊炎良方
【概述】
慢性胆囊炎是胆囊的慢性炎症性病变。

多为慢性起病,也可由急性胆囊炎反复迁延发作而来。

长期反复的炎症过程致胆囊纤维组织增生、囊壁增厚,囊腔变小或胆囊萎缩,与周围组织粘连。

本病常与胆道结石并存在。

根据有无结石可分为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和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其发病率前者占85%~95%,仅少数为后者。

其流行病学与胆石症大体相同。

慢性胆囊炎属中医“胆胀”、“胁痛”等病证范畴。

其病位在肝胆,与脾、胃、肾关系密切。

其基本病机是气郁和湿热痰瘀阻滞肝胆,致疏泄失常。

慢性胆囊炎病程长、病情复杂,中医药治疗取得较好疗效。

【病因病理】
一、西医病因病理
胆囊结石是引起慢性胆囊炎的主要病因。

结石可直接造成胆囊排空受阻、胆汁淤滞;又可通过长期压迫黏膜,造成局部损伤、溃疡、组织增生、瘢痕修复致胆囊颈狭窄而影响胆囊胆汁排空。

而这种损害与胆汁淤滞,均有助细菌的生长繁殖。

慢性胆囊炎既是结石发生的基础,也是结石形成后的
结果。

其主要致病因素除此外,还有细菌感染、寄生虫感染、病毒感染、胆固醇代谢障碍等,常为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或先表现为急性炎症,后发展成慢性炎症。

二、中医病因病机
情志不畅、饮食不节、虫邪扰胆、六淫内侵等因素,致肝胆气机郁滞不舒、湿热痰瘀或结石阻滞于肝胆,出现胁肋疼痛胀满,及由于肝木逆脾犯胃,运化失司的症状;脾胃受损生湿酿热,与肝胆气郁化火相蕴,而发展成湿热证。

“久病人络”,气滞导致血瘀,以及久病伤阴,失治误治,均可致肝失营养肝阴不足、以至出现肾虚等症状。

【临床表现】
一、症状
(一)反复发作性上腹痛疼痛多发生于右上腹或中上腹部,少数可发生于胸骨后或左上腹部,并向右肩胛下区放射。

常于晚上及饱餐后发作。

(二)胆绞痛当胆囊管或胆总管发生胆石嵌顿时,可产生胆绞痛。

可伴有反射性恶心、呕吐等症状,但发热、黄疸不常见。

(三)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或胆囊内浓缩粘液或结石时入胆囊管或胆总管而引起梗阻时,可呈急性胆囊炎的典型症状。

(四)间歇期可无症状,或有右上腹胀闷不适、嗳气、
泛酸、厌油腻等消化道症状。

二、体征
(一)右上腹部压痛,或可扪及囊性包块。

(二)Murphy征阳性。

(三)急性发作时,可有急性胆囊炎的典型体征。

【实验室及其它检查】
一、B型超声检查
可发现胆囊结石、胆囊壁增厚、缩小或变形,对胆石的诊断尤为正确可靠。

二、X线检查
(一)腹部X线平片可显示阳性结石及胆囊钙化、胆囊膨胀的征象。

(二)胆囊造影可发现胆石及胆囊缩小、变形,胆囊浓缩与收缩功能不良,胆囊显影淡薄等慢性胆囊炎征象。

三、十二指肠引流
收集胆汁进行检查。

可发现胆汁内有胆固醇结晶,胆红素钙沉淀,被胆汁黄染的脓细胞、华枝睾吸虫卵、梨形鞭毛虫滋养体等。

胆汁细菌培养可发现致病菌。

如不能得到胆囊胆汁,提示胆囊收缩功能不良或囊管梗阻。

四、纤维腹腔镜检查
可发现胆囊失去光滑、透亮和天蓝色的外观,变为灰白色,并有胆囊缩小和明显粘连,以及胆囊变形等。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标准
(一)临床诊断依据
1.右上腹痛,Murphy征阳性。

2.有反复发作的胆绞痛史。

(二)超声检查
可发现结石、胆囊壁增厚、缩小或变形。

(三)X线检查
1.腹部X线平片可显示结石、膨大的胆囊、胆囊钙化和胆囊乳状不透明阴影等。

2.胆囊造影时胆囊不显影,可显示结石、胆囊缩小或变形和收缩与浓缩功能不良。

(四)腹腔镜检查
色泽为灰白色,胆囊缩小和明显粘连以及胆囊变形。

二、鉴别诊断
(一)消化性溃疡表现为慢性过程、周期性发作、节律性疼痛。

节律性疼痛主要和进餐有密切关系。

胃溃疡疼痛部位多在上腹正中或偏左,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多位于上腹偏右或正中。

疼痛性质多为饥饿样不适、绞痛、灼痛。

发作期在中上腹可有轻度压痛。

胃肠X线钡餐检查常显示胃或十二指肠球部龛影;纤维胃镜检查可明确诊断。

(二)慢性肝炎可见肝区隐痛不适、食欲减退、腹胀、乏力等。

多有肝、脾肿大,肝区压痛与叩击痛,或见肝掌、
蜘蛛痣等。

实验室检查可提示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肝功能异常、血清白蛋白减低、白球比例倒置等。

肝穿刺活组织检查有确诊价值。

(三)慢性胰腺炎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间歇性或持续性腹痛,多位于剑突下及上腹,而左上腹痛更具有诊断意义。

疼痛时取膝胸位可获减轻。

可有上腹压痛、腹肌紧张,或可扪及包块。

有明确的组织学改变,符合慢性胰腺炎的诊断。

X线检查可发现胰管结石或胰腺钙化,胰腺外分泌功能检查有明显损害。

【治疗】
一、西医治疗
(一)内科治疗
1.-般治疗宜选用低脂易消化食物,戒烟忌酒。

2.利胆药物50%硫酸镁,每次10ml,每日3次,口服;或去氢胆酸片,每次0.25g,每日3次,口服。

如有结石可给予熊去氧胆酸或鹅去氧胆酸。

3.驱虫治疗如十二指肠引流液中发现有华枝睾吸虫或梨形鞭毛虫等寄生虫感染,应进行驱虫治疗。

4.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时,应注意控制感染,并应用解痉止痛药物。

具体方法参考“胆石病”。

(二)手术治疗
慢性胆囊一旦明确诊断,唯一的根除方法为胆囊切除。

这样不但消除了病灶,还可避免一系列的并症。

二、中医辨证论治
(一)肝胆气滞证症状:右胁腹隐痛或胀痛,随情志变化时作时止,脘腹胀满,口苦恶心,嗳气频作,胃纳减少,舌苔薄而脉弦。

治法:疏肝利胆,健脾和胃。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柴胡、白芍、香附、枳壳、广木香、川芎、陈皮、甘草等。

痛甚者加延胡索、川楝子以增强理气止痛作用;腹胀纳呆呕恶者加茯苓、姜半夏以健脾和胃;兼瘀血者加桃仁、丹参以活血化瘀;合并胆石者加金钱草、海金沙、大黄以利胆排石。

备选方:六郁汤加减,药用:陈皮、半夏、苍术、川芎、茯苓、栀子、香附、柴胡、茵陈。

肝胆气滞,势必横逆脾胃,病属虚(脾胃)实(肝胆)夹杂,应始终注意疏肝利胆与健脾和胃相结合,在疏肝利胆的同时,根据辨证配以健脾和胃之品。

(二)肝胆湿热证
症状:胁肋疼痛,腹胀纳呆,口苦咽干或身目发黄,嗳腐吞酸,或大使泌结,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脉弦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疏肝利胆。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草、车前子、生地、当归、
黄芩、栀子、泽泻、木通、柴胡、大黄等。

痛甚加延胡索、川楝子、郁金以理气止痛;恶心呕吐加竹茹、姜半夏、旋覆花以和胃降逆;热偏盛者加金银花、蒲公英以增强清热泻火之功;兼有胆石而黄疸者,加茵陈、金钱草、海金沙及硝石矾石散以利胆排石退黄。

备选方:茵陈五苓散加减,药用:茵陈、白术、猪苓、茯苓、泽泻、郁金、川楝子、金银花、柴胡、大黄。

在治疗上应谨守病机,因势利导,先清热利湿。

当湿热除而转为气滞证时,应据正气强弱,适当解郁排石为主。

(三)气滞血瘀证
症状:右胁腹部时有刺痛,痛处固定不移,胁下或有积块,面色晦黯,口唇紫黯,舌暗红或有瘀点,脉沉或涩。

治法:活血化瘀,疏肝理气。

方药:膈下逐瘀汤加减。

当归、川芎、桃仁、赤芍、丹皮、延胡索、香附、枳壳、红花、五灵脂、乌药、甘草等。

胁下有痞块加生牡蛎、三棱、莪术以破血消坚;脘胀纳呆者加山楂、白术、茯苓以健脾消滞。

备选方:复元活血汤加减,药用柴胡、当归、枳壳、天花粉、桃仁、红花、炮山甲、酒大黄、甘草。

血瘀有轻重之分,轻者用玫瑰花、凌霄红、红花、桃仁、丹参等即可,重者或胁下有痞块,非三棱、莪术以至水蛭、庶虫之类不能奏效。

在活血化瘀中应注意顾护胃气,健脾和
胃。

(四)肝阴不足证
症状:胁痛隐隐,悠悠不休,遇劳加重,头晕目眩,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治法:养肝柔肝,疏肝利胆。

方药:一贯煎加减。

沙参、麦冬、当归、生地、枸杞子、川楝子、茵陈、虎杖、佛手等。

头目眩晕加熟地、桑椹子、女贞子以增强补益肝肾之功;脾虚腹胀便溏加茯苓、白术、炙甘草以健脾益气。

备选方:滋水清肝饮加减,药用:熟地、山药、山茱萸、牡丹皮、茯苓、泽泻、柴胡、白芍、山栀、当归、酸枣仁、郁金、鸡内金等。

此证临床比较多见,且多有脾虚和肾虚的兼证,总之以本虚为主,疏利要适度,用药量宜轻,以防戕贼脾胃正气。

【其他疗法】
一、中成药
一)肝胆气滞证用沉香舒郁丸。

(二)气滞血瘀证用胆石通或舒胆通片。

(三)肝胆湿热证用利胆排石片或金胆片。

(四)肝阴不足证用六味地黄丸加舒胆通片。

二、针灸治疗
(一)体针
1.肝胆气滞证取肝俞、胆俞、膈俞、行间、阳陵泉。

用泻法,留针20~30分钟,每日1~2次。

2.气滞血瘀证取日月、足三里、阳陵泉、太冲、胆俞。

用平补平泻,留针20~30分钟,每日1~2次。

3.肝胆湿热证取阳陵泉、太冲、合谷、曲池、外关、足三里。

用泻法,留针20~30分钟,每日1~2次。

4.肝阴不足证取肝俞、胆俞、肾俞、脾俞、关元、气海、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

用补法加艾灸,留针20~30分钟,每日1~2次。

(二)电针取穴右胆俞(接阴极)、胆囊穴或日月穴,或中脘或梁门或太冲(接阳极)。

进针得针感后连接针麻仪,用可调波,刺激由弱至强,以能耐受为度,每次20~30分钟,每日1~2次。

(三)耳压疗法以王不留行籽或磁珠作压子,取耳穴肝、胆、脾、胃、十二指肠、神门、皮质下、内分泌、交感,压子胶布固定,每日早、中、晚用食时,拇指相对按压20分钟左右,3天换一次,6次为一疗程。

也可选以上耳穴进行针刺。

【防护】
一、讲究饮食由于胆结石的形成与胆汁胆固醇浓度过饱和有关,而胆结石又是引发胆囊炎的最主要原因,所以要少食含胆固醇较多的脂肪类食物和动物内脏,提倡吃豆类等
富含植物蛋白的食物和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水果、改变长期不吃早餐、偏嗜油腻辛辣、受吃甜食和不注意饮食卫生等不良习惯。

二、锻炼身心经常进行锻炼,以防脂肪在体内过度积存,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注意劳逸结合,不过度疲劳;淡薄名利,陶冶情操,保持乐观心态和健康文明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定期体检每年定期体检和肝胆B超检查,可早发现早治疗胆结石等与胆囊炎相关的一些疾病。

四、根除病因胆结石可诱发急慢性胆囊炎及一系列严重并发症,所以预防宜早、治疗宜及时,以防结石增多、增大以及对胆囊黏膜长期刺激或梗阻而引发胆囊炎;积极预防、治疗蛔虫等肠道、胆道寄生虫病和细菌感染及并发症,去除病因,根除病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