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巧妙融入电类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教育”巧妙融入电类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2-11-07T01:48:39.499Z 来源:《中国教师》2022年13期7月作者:崔隽[导读] 新时代技工教育必须将劳动教育作为专业教育的重要内容
崔隽
南京技师学院
【摘要】新时代技工教育必须将劳动教育作为专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专业课教学中,紧紧围绕劳动铸魂育人这一中心,实现“专业课程讲授”和“劳动价值引领”全过程、全方位融合。
本文以《电子产品组装与调试》课程为例,对专业课程中的劳动教育教学内容进行了探索,以适当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作为实现手段,探索将劳动教育融入电类课程的完整教学过程实践途径。
【关键词】劳动教育电类课程巧妙融入专业教育 2020年7月,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规定在大中小学独立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在学科专业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
当前,技工院校开展劳动教育光靠开设一门专门的劳动教育课程并不能满足劳动教育的要求,学校应该拓宽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
那么,对于主要要求学生掌握技术方法、操作流程,并注重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电类专业课程,如何将劳动教育融入进来呢?本文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电子产品组装与调试》为例,探讨专业课程中的劳动教育。
一、有机融入劳动教育,确定课程总体框架
《电子产品组装与调试》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掌握电子产品生产工艺,电子产品生产过程质量检测及调试等方面的知识,在企业生产过程中,涉及岗位工序、技能点、知识点最多,技术难度大,应用面宽,因此需要通过适当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引导将劳动教育有机融入教学过程中来。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从情感上激发学生的劳动认同感,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依托电子产品组装与调试一体化教学,参与真实的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增强职业认同感和劳动自豪感,逐步实现专业技能培养与劳动意识、劳动能力、劳动感悟的同步、同向,总体框架如图1 所示。
图1 劳动教育融入《电子产品组装与调试》课程总体框架二、立足岗位劳动需求,确立课程培养目标
将劳动教育的培养目标科学的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及教学目标中,结合应用电子类专业特点,立足企业岗位劳动需求,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熟练掌握应用电子类领域专业操作技能,并具有正确劳动价值观和劳动习惯,遵守劳动纪律的较高素养的高技能型人才。
将课程标准中的素质目标明确为劳动素养的要求,思想认识方面要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情感态度方面要深刻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劳动习惯方面要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将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分解在每次课堂教学中,在每堂课的教案设计中明确每次课程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素养目标。
三、深挖劳动教育元素,巧妙设计教学方案
结合专业特点,通过深入挖掘课程劳动教育元素,先将课程内容划分为七个项目,再梳理形成每个项目的劳动教育知识体系,最后经过打磨形成每次课的劳动育人教学设计方案,表1为《电子产品组装与调试》课程项目三“简易光控寻迹小车的安装与调试”的劳动教育设计案例。
表1 劳动教育融入《电子产品组装与调试》课程案例
为保证劳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过程通畅、提升融入效果和教学水平,在教学方案的构建中,以专业知识基本的知识点、技能点为契合点,有机嵌入劳动教育元素,有效的融入劳动教育思想内涵和行为要求。
本案例中采取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线上线下相混合式教学模式推进,课前线上自主学,教师发布劳动教育相关的视频和资源,引导学生收集相应的专业素材,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劳动教育的认同感。
课中以一体化教学模式推进,实现学生在岗位分工、小组合作中主动思考、探究和创新,培养学生在劳动中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劳动实操中体会劳动、逐步培养劳动能力,强化劳动纪律和劳动习惯,为今后的职业岗位需要打好坚实的基础,在展示评价中,学生通过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结合点评,感悟劳动。
学生在整个学习推进过程中,实现劳动教育的意识到劳动能力再到劳动感悟的培养,取得内润于心、外形于行的育人功能。
课后拓展实践采用线上线下双推进模式,学生分享交流,拓展劳动实践任务,学以致用,在感悟劳动之美的同时提升学生精益求精、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
四、培养学生劳动能力,多为拓展教学方法
为了改善劳动教育与专业课程融合的过程中,理论宣讲单调、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得劳动教育自然有效的融入教学环节中,教学方法在在学实践中可进行多维度拓展,在教学过程中常采用如下教学方法:1.一体化教学法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以任务为载体进行推进,可按照明确任务、制定计划、审定计划、实施计划、检查控制、验收总结这一流程推进,在教学实施中通过主动探究、讨论思考、岗位分工、反复劳动操作,引导学生在劳动中强化劳动认知,培养劳动能力,逐步培养精益求精、爱岗敬业的工匠精神。
2.情境教学法
通过创设劳动教育情景,如劳动教育短视频、微课、案例、模拟企业真实工作任务等,激发学生对劳动教育情感共鸣,激发劳动内动力,从情感上化为劳动行动,课后,通过校企合作,学生顶岗实习,真正实际的企业岗位劳动实践中,真切感受和体验劳动的价值,感悟劳动的美,在精神洗礼中自觉付诸于劳动行动。
3.问题探索教学法
教师通过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例如在简易光控寻迹小车的安装与调试项目中,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小车为什么会沿着轨迹前进?是如何定位的?激发学生积极探索问题的欲望,增强学生在劳动中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电子产品调试和排故这一环节,教师通过引导性问题启发学生反复实操,排除故障,在劳动中培育逻辑分析能力。
4.同伴教学法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小组合作,充分发挥学生创造性和团队协作精神,以小组的形式积极思考讨论,并根据同伴之间的岗位分工,取长补短,完成任务,在合作劳动中融入劳动价值观教育,同时培养了科学思维和逻辑能力。
五、检验劳动教育成果,科学融入课程评价
劳动教育目标是否达成,需要构建可考核的指标,科学有效地进行劳动育人效果的评价,是保证劳动教育有效融入专业课教学效果的关键和有效途径。
评价重点是全方位、多角度考察学生劳动教育的培养效果,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在《电子产品组装与调试》课程考核中,增加了对劳动教育实施效果的考核,包括良好的集体观念,劳动意识等。
在评价表中增加了产品的规范性、工艺性、综合分析能力,与小组成员合作情况、岗位安全、劳动实操纪律等,以此考查学生是否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是否遵守劳动纪律和岗位规范,是否具有团队合作意识等。
同时,引入多方评价体系,采用问卷、现场评分、面对面访谈、个人评价数据分析记录跟踪等多种手段方法辅助进行补充评价。
劳动教育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方面,技工院校在劳动教育方面具有优势,教师要积极进行教学设计,利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将劳动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的融合起来,充分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作用,提升学生的劳动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Z].2020-07-07.
[2]黄靖.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机制构建路径探析[J].劳动保障世界,2020,(17):71.
[3]邹丹,张锶.高职院校开展学生劳动教育的意义和对策解析[J].辽宁高职学报,2020,(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