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与被领导的辨证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领导与被领导的辨证关系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一个干部都面临着一个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问题。
准确认识领导与被领导的辨证关系,对于我们做好工作,实现领导效应,全面推进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领导与被领导具有矛盾的统一性
按照唯物辨证法的观点,领导与被领导本身就是一对矛盾;同时一切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种矛盾的两个方面,不是孤立地存在,而是以和它对立着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矛盾的统一体中。
在社会分工的关系结构中,没有领导,就不存在被领导,没有被领导,领导也同样不存在等等,矛盾的双方总是相伴而生的,所以我们说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具有矛盾的统一性。
领导与被领导,只是一种矛盾的现象,而本质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怎样有机地结合起来,去搞好工作的协调,思想的统一,达到工作目标的一致,并在矛盾的发展中推动工作、推动经济、推动社会进步。
作为被领导者,是领导者工作的延伸,是领导意志的体现,是把具体工作付诸实践的具体操作者和落实者;作为领导者,是同被领导的合作,是被领导者智慧的集中,是把主观能力与客观实际相结合的决策。
这就是我们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目标的一致性和矛盾统一性的本质所在。
在实际工作中,无论领导与被领导,不管是否自觉,每时每刻都在做着两者的调整与适应工作。
我们的领导者,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应该使自己的思想、意志首先适应于干部和群众、适应于环境、适应于工作,团结干部和群众把工作做好做扎实。
二、领导与被领导具有角色的多样性
为什么说领导与被领导关系是具有角色多样性呢?因为,在社会生活、工作、学习实践中,无论领导者或被领导者,在社会结构的整体框架中,都有自己的一个岗位,对上是被领导者,对下是领导者,对外身份是国家干部,对人民是服务公仆,就如同在家庭空间里,在父母面前,充当着儿女的角色;在夫妻面前,充当着丈夫或妻子的角色,在同胞面前,充当着哥弟姐妹的角色,在孩子面前充当着父亲或母亲的角色。
这就是我们每一个领导者或被领导者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不同对象面前所扮角色多样性的根据。
然而,了解"多样性"并不是我们的目的,而是为了引导我们每一个领导和被领导者在社会实践的空间里要找准自己工作、学习的位置,"唱"好自己所演绎的角色,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定位。
作为领导者的角色,自己的位置就是要站在本单位全盘工作的高度,按照党委的分工,认真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处事公道,率先垂范,体谅下级,为人师表,团结被领导者,共同搞好经济建设,有力地担负起党和人民交给的重任。
作为被领导者的角色,自己的位置就是要立足本职岗位,以主人翁的姿态,创造性地做好本职工作;尊重领导,多一些换位思考,团结同志,多一些互相理解和帮助;特别是要在关系自己前途升迁等问题上更要胸怀宽广。
只有这样,才能安心于自己的位置,留恋自己的位置。
只有安心于自己的位置,周围的一切就会以我们为中心,或是离我们而去,或是冲我们而来,或是绕我们旋转,或是对我们静默。
当我们的被领导者如果为了上升为领导者而惶惶不可终日,就会感到没有一个合适的位置,周围的一切就会变成主人,我们就得跑前跑后地伺候,忽左忽右地奉承、上窜下跳地迎合、内揣外度地恭维。
这样,就很难使自己在领导、同级、下级的心目中有一个合适的位置。
因此,我们说,无论领导者或是被领导者,在角色的多样性中,处在什么位置,就得在什么位置上寻找自己的意义。
只有这样找准位置,搞好调适,以已变应万变,才能使自己在"多样性"中唱好自己的角色。
三、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具有可变的动态性
我们知道:组织人事工作本身就是时刻处在动态状态,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随着科技、经济、文化、形势、时间的变化,对领导与被领导的个体素质和系统的构成要求是不断更新的,这就决定了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一直处于可变的动态状。
因此我们每一个干部的岗位不是一成不变的,今天是被领导者,明天可能就是领导者;今天是领导者,由于事业的需要,明天可能成为更高级的领导或退居二线
,或成为被领导者,或因个人主观不努力,被事业所淘汰。
我们平常说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工作也是这样,任何一个领导,不思进取,在思想、工作、学习上就会"滑坡",就会从领导位置上掉下去,成为被领导者;而被领导者在工作实践中,只要努力进取,执著的对待事业,也将会成为不同的领导者。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变化的、是绝对的,而不变则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同时也取决于参照系,这是自然规律。
我们每一个领导者或被领导者都不应违背这个规律,而应从这一规律中找到适应自己的发展点。
作为领导者,要竭诚地担负起自己的责任,把工作做好做实的同时,还要勇于欢迎别人超过自己,切不可以为这次换届中自己当选为领导者,就可以认为达到主观愿望了,可以歇息一阵子了,或以位置炫耀自己,这就违背了自然规律,就要犯错误。
作为被领导者,尤其是那些原有很大希望成为领导者的同志,客观发展未以主观意志而转移,在换届中未成为领导者,就更应端正对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可变的动态性的认识。
自己处于被领导的位置虽未变化,但随着今后的实践,工作水平、政策水平、认识问题、解决问题能力,预测未来市场和承担市场风险的能力却一直在向着领导者的方向变化,只要自己的内在素质提高了,在组织的作用下,自己的位置就会出现跨越,就会由被领导者变为领导者。
四、领导与领导关系具有先后的顺序性
俗话说:长江后浪推前浪。
党的事业也是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干部来接班,谁来接班,只要是为党为人民工作的同志都有这个可能,只是有一个先后顺序的问题。
这个先后顺序问题,并不是论资排辈,不是工龄的长短或年龄的大小来排交椅,而是依据党的干部路线和选拔领导干部原则及不同的领导岗位而应具备的不同素质来确定领导干部选配的梯次。
当然,客观上也常常存在一个领导岗位,而有诸个适用人选的情况,这就需要每个适用人选正确对待问题,只能由组织来挑,而不能把自己作为唯一的人选,不能齐步走、同上一条船、同赶一趟车;不能认为用了他人而没有用自己是一种不公平、不公正。
我们试想:若用了自己没用他人,对他人也未必就是公平、公正的。
公平、公正,只是相对的,是一个历史和空间的概念,老的问题公平、公正了,又会出现新的不公平、不公正,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出现了,这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
应当明确,我们每一个被领导者都有实现当领导者的愿望和可能,这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值得鼓励的,因为"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个好士兵",这虽带有片面性,但毕竟有一种内驱力,有一种激励。
致于尽快实现这种愿意,只能用积极的办法,而不能用消极的办法,只能用努力工作的姿态,而不能用牢骚和懈怠,只能用支持的办法,而不能用排挤的办法。
只有共同发展,才能共同进步,才会加快速度,各得其所。
否则,欲速则不达。
在和平建设时期,领导者的活动周期相比战争年代要长得多,只要身体好、能力强、年龄不到红线,胜任工作,又无意外发生,就很难出现领导职位空缺,这就要用做好本职工作的实际行动来支持领导者把工作做好。
同时,对特别优秀或比较优秀的干部,大家都往上推一把,使其尽快上去,我们自己的发展也就往前跟进了一步;如果大家都互不服气。
互相捣来捣去,我上不去你也别想上去,结果与人与已互为不利,共止不前。
这在现实中是有许多例子的。
如以往的个别单位,工作成绩也比较明显,有一些素质比较好的干部,但为什么难以生长起来,原因在于单位内部没有一个良好的人事环境,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内耗上,影响了单位建设,影响了干部发展。
而有的单位条件差、底子薄,但风气正,上下齐心,内聚力强,结果单位内出战斗力、出效益、出干部。
五、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具有一定的机遇性
机遇不是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而是一事物转化为他事物的关键或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转折点,是在一定的时空区域内广泛存在的人类物质文化生活中的一种社会现象,也是能被我们认识与把握的哲学范畴,是人们成就事业的重要外在因素。
能准确地抓住机遇,原因在于智慧者遇平凡物象,就能触类旁通。
正所谓常言所说的"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对待机遇除了个人基础条件的限制,很大程度上在于是否通过自己的努力抓住机遇,只要主观努力,全面提高素质,一旦机遇来临,是不会让机遇从身边轻易地溜掉;甚至会出现没有机遇也会创造机遇。
刘备对于诸葛亮,通常被认为"知遇之恩",然而,如果诸葛亮不在茅庐中苦读数载,精研学术,积累准备治国平天下的本领和学问,即便请他出山,也成不了气候。
对于许多学有所成,创造了辉煌业绩的人来说,机遇既是外在环境的产物,更是数年如一日,持之以恒奋斗追求的结果。
这就是机遇对我们的原则和我们对机遇的态度。
我们每个干部,在被领导转变为领导的问题上,客观上确实存在着机遇。
怎样正确认识、对待机遇,却有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
一种是面对机遇注意加强个人思想品德修养,提高自己的领导水平和工作能力,努力创造出大家满意的政绩。
另一方面对机遇不是努力地提高自己的德才素质,而是靠拉关系走后门,跑官,要官,甚至违法乱纪,拉选票,送礼行贿,诬告陷害,通过非组织、非正常甚至非法活动达到个人目的。
我们赞成第一种态度。
面对领导职位的空缺所出现的个人要求进步的机遇,往往是"粥少僧多",对于每一个竞争者来说,可能是近期机遇,也可能是中期机遇,还可能是远期机遇,应当审时度势认清自己的位置,积极主动地做好自己的工作。
若处在近期位置,就应在公众的监督下,在纪律规定范围内积极争取,努力使可能变为现实。
若处在中期位置,就应当毫不犹豫地让比自己更符合条件的同志先上。
若在远期位置,那就更应当成人之美,切不可存有嫉妒、忌恨之心,否则,自己所处的位置不仅不能够前移,还有可能向后推。
对于机遇,需要的是战略的眼光,不断进取的精神,实事求是的态度,宽广的视角和多向的思维。
六、领导与被领导具有自然的消失性
万物有生就有灭,有兴就有衰;物极必反,新陈代谢等等,这些宇宙的自然规律,谁也违背不了。
无论是今天的现代化,还是未来智能化、理论化,这一自然规律将是永存的。
遵循这一规律,无论是领导者还是被领导者,到了法定年龄,都得退休回到平民百姓的生活中,工作的时间平均也就是40年左右,在这短暂工作的时间里,我们追求的不应是当多大"领导",而应是对社会所做出的贡献,多留些"遗产"给后人。
面对宇宙间的自然规律,和人生的工作时间,在领导与被领导关系问题上,还是守住一份淡泊为好。
诸葛亮曾在《诫子书》一文中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淡泊"人生,不趋荣利,以积极进取的态度追求高远的志向。
这种人生境界,我们都应推崇,而不应把"淡泊"视作"寒酸"、"窝囊"、"无能",尤其是在领导与被领导关系这个问题上,更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态度。
常言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向往"高处",是人生的共同心理,也是进取精神的体现。
但对"高处"人们往往理解不一样,有的人以为由被领导荣升为领导为"高处"。
我以为这种认识和追求是片面的,只是一种"高"的现象,若是因为工作成绩突出,被党和人民给予褒奖而推向领导位置的"高处"自然值得可喜可贺,若一味地去追求"领导"的"高处",尚不如以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为已任,给社会奉献的愈多,其品格愈高,人生价值愈高。
只有这样才能明志明理,才能在宝贵时间里。
正确定位、尽职尽责,处理好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