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2章第1节第2课时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生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A.①上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一致
B.⑥作B用于⑦必然导致细胞B膜电位出现反转
C.释放到内环境中的⑥不应持续作用于细胞B
D.信号仅能从A向B传递而不会逆向传递
解析:①上的兴奋部位电位为内正外负,所以在细胞膜内的局部电流的传导方向是由兴 奋部位传向未兴奋部位,A正确;⑥是神经递质,它分为两种类型,兴奋类和抑制类,当抑制 类神经递质作用于⑦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时,⑦处膜上的电位不发生(fāshēng)反转,B错 误;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正常情况下是失活或被分解,C正确;信号在突触 间是单向传递的,只能由突触前膜传向突触后膜,D正确。
12/11/2021
第十五页,共三十页。
2.如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bù fen)结构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 当在A点给予一定的电流刺激,则甲、乙电流表指针发生的变化是( )D A.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转
C.甲不偏转,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12/11/2021
第十八页,共三十页。
答案:(1)方法和现象:刺激电位计 与骨骼肌之间的传出神经。观 察到电位计 有电位波动和左后肢屈腿,电位计 未出现电位波 动。 (2)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不能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 结合 突触前膜不能释放神经递质
12/11/2021
第十九页,共三十页。
探究(tànjiū) 神经系统的分级(fēn jí)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二【典例2】 下列关于各级神经中枢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答案(dá àn):A
12/11/2021
第十二页,共三十页。
易错辨析 突触小体≠突触
(1)组成不同:突触小体是上一个神经元轴突末端膨大部分,其上的膜构成突触前 膜,是突触的一部分;突触由两个神经元构成,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jiàn xì)和 突触后膜。
(2)信号转变不同:在突触小体上的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化学信号;在突触间 完成的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12/11/2021
第二十三页,共三十页。
图说教材(jiàocái):兴奋的产生与传导(递)
(1)神经细胞内K+浓度高于膜外,而神经细胞外Na+浓度高于膜内。此状态时,细胞膜主要 对K+有通透性,K+大量外流,细胞膜阳离子浓度增大,膜电位为内负外正,该电位为静息(jìnɡ xī)电 位。如图中a、b点电位。受刺激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加,Na+内流,膜电位为内正外负,该电位
( 重复),才能不遗忘。
yì)
12/11/2021
第八页,共三十页。
〚选择〛 下列实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的是( )
A.针刺D 指尖引起(yǐnqǐ)缩手反射
B.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
C.大脑皮层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
D.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制
(2)若在灌注液中添加某种药物,将蛙左后肢趾尖浸入 0.5%硫酸溶液后,电位计 有波动,
电位计 未出现波动,左后肢未出现屈反射,其原因可能有:①
;


12/11/2021
第十七页,共三十页。
解析:(1)该实验的目的有两个:一是验证兴奋能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 导 ,二是验证兴奋在整个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递。用 0.5%的硫酸溶液 刺激电位计 与骨骼肌之间的某个点,可以观察到左后肢屈腿,电位计
12/11/2021
第十三页,共三十页。
备选(bèi xuǎn)例
题止痛药(如“杜冷丁”)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在阻断神经冲动传导的过程中,检测到突触间
隙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量不变。试推测(tuīcè)它的作用机制是(
)
A.与突触后膜的受体A 结合
B.与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结合
C.抑制突触前膜神经递质的释放
A.一般成年人可以“憋尿”,这说明高级中枢可以控制低级中枢 B.“植物人”的脑干和脊髓的中枢仍然能发挥调控作用 C.大脑皮层H区发生障碍的患者不能听懂(tīnɡ dǒnɡ)别人谈话
D.学习和记忆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解析:排尿反射的初级中枢位于脊髓,而一般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
脊髓的排尿反射中枢受大脑皮层的控制,A正确;“植物人”具有呼吸和心跳,也能 排尿、排便,呼吸中枢在脑干,排尿、排便反射中枢在脊髓,B正确;大脑皮层H区是 听觉性语言中枢,发生障碍的患者不能听懂别人谈话,C正确;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 的高级功能,D错误。
提示:胞吐,需要。
(2)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一定引起突触后膜兴奋吗?为什么?
提示:不一定,递质有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
12/11/2021
第五页,共三十页。
二、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阅读教材( jiàocái)P19~P20,完成以下问题。 1.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2.低级中枢(zhōngshū)和高级中枢(zhōngshū)的关系
有波动,电位计 无波动,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 但在整个反射弧上只能是单向传递(题干中已经有硫酸刺激左后肢趾尖, 电位计 和 有波动的信息)。 (2)通过题中电位计 有波动,电位计 未出现波动,说明问题出现在
和 之间的环节,进一步推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没问题,在突触 处传递出现问题,那么就有两种可能性: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不能 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突触前膜不能释放神经递质。
12/11/2021
第二十二页,共三十页。
2.(2016黑龙江大庆铁人中学月考)下列有关人脑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语言B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B.大脑皮层V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
C.脑中高级中枢可对脊髓中相应低级中枢进行调控
D.由短期记忆(jìyì)到长期记忆(jìyì)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解析: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大脑皮层V区受损患者不能阅读;脑 中高级中枢可对脊髓(jǐ suǐ)中相应低级中枢进行调控;由短期记忆到长期记 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答案:D
12/11/2021
第二十页,共三十页。
易错辨析 视觉性语言中枢不能和视觉中枢混淆,视觉性语言中枢是把看到的文字 (wénzì)进行逻辑分析,从而了解文字(wénzì)表达的意思,受损后不是看不见事物,而是不 能对看到的文字(wénzì)做出分析,读不懂文字(wénzì)的意思了。其他言语区的受损病症 也是这个道理。
12/11/2021
第九页,共三十页。
课堂探究
探究(tànjiū兴)一奋(xīngfèn)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教师参考 问题引领: 1.兴奋传递至两个神经元之间时,是如何进行的? 2.突触中信号的类型是如何转换的? 3.兴奋在通过突触时,能否双向传导?为什么?
解疑难(yí nán)·提能力
12/11/2021
一般来说,位于
脊髓(j的ǐ s低uǐ级) 中枢受
中脑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
12/11/2021
第六页,共三十页。
三、人脑的高级功能
阅读教材( jiàocái)P20~P21,完成以下问题。 1.大脑皮层言语区
12/11/2021
第七页,共三十页。
2.学习(xuéxí)与记忆
通过该图我们知道,学习中除了要上课专心(zhuānxīn)听讲( 注意(z)h,ù还要课后认真复习
D.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
解析:当刺激A点,产生(chǎnshēng)兴奋在相应神经纤维上进行双向传导,则甲 电流表的左侧电极所在的膜电荷分布为外负内正时,右侧电极所在的另一神经 纤维的膜电荷分布为外正内负,有电位差导致甲发生一次偏转;但兴奋不能由突 触后膜向突触前膜传递,所以右边的神经元不兴奋,乙电流表的两侧电极的膜外 均是正电荷,无电位差,乙不发生偏转。
第十页,共三十页。
1.神经递质概念剖析 (1)分类: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 (2)化学本质:化学成分种类较多,常见的兴奋性递质为乙酰胆碱。
(3)作用(zuòyòng):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4)运输方式:胞吐。与之相关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和高尔基体。 2.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的异常情况分析
为动作电位,如图中A处电位。
12/11/2021
第二十四页,共三十页。
(2)A点受刺激产生的兴奋可以电信号(局部电流)的形式沿神经纤维双向传导。刺激A 点,图中电流计指针偏转2次,方向相反。当兴奋传导至b点时,指针偏转一次,当兴奋传 导至a点时,指针向相反方向偏转一次。 (3)轴突末梢每小分枝末端的突触小体与其他神经元可形成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 隙、突触后膜构成,分别为图中⑥⑦⑧。在突触处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 于突触后膜的受体(如图中④),因此突触处兴奋只能单向传递,突触处的信号(xìnhào)转 换是:电信号(xìnhào)→化学信号(xìnhào)→电信号(xìnhào)。 (4)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下一神经元兴奋或抑制。神经递质 的释放是通过胞吐作用,需突触小体中的线粒体供能。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迅速被分 解或重吸收到突触小体,以免引起突触后膜所在神经元持续兴奋或抑制。
12/11/2021
第二十一页,共三十页。
【题组演练】
1.某人因意外(yìwài)受伤而成为“植物人”,处于完全昏迷状态,饮食只能靠“鼻饲”,人工向胃内
注流食,呼吸和心跳正常。请问他的中枢神经系统中,仍能保持正常功能的部位是(
)
A.脑干和脊髓 B.小脑和脊髓
C.小脑和脑干
D.A只有脊髓
解析:“植物人”的呼吸和心跳正常且能完成基本(低级)的反射(fǎnshè),呼吸、 心跳中枢位于脑干,脊髓中的神经中枢控制人体的基本(低级)反射(fǎnshè)活动。
(1)正常情况下,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后, 立即被相应酶分解而失活。
(2)异常情况1:若某种有毒有害物质将分解神经递质的相应酶变性失活,则突触后膜会持续 兴奋。
(3)异常情况2:若突触后膜上受体位置被某种有毒物质占据或神经递质被某种药 物争夺,则神经递质不能与受体结合,突触后膜不兴奋。
解析:由图中神经节可以判断,Ⅱ位于传出神经上,a位于传入神经上,传 出神经受到刺激产生的兴奋不能传到传入神经,所以刺激Ⅱ处,a处检测 不到电信号,A错误;图中b处为突触结构,兴奋在突触处传递时,信号转换 (zhuǎnhuàn)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B正确;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 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其发挥作用后立即被酶降解,C正确; 反射活动需要有完整的反射弧参与,在Ⅱ处施加有效刺激虽然能引起屈 肌收缩,但由于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所以不属于反射,D正确。
D.抑制突触小体中神经递质的合成
解析:由题可知止痛药在阻断神经冲动传导的过程中,检测到突触间隙中 神经递质的量不变,因此可以排除B、C、D三项,推测其作用机制可能 是其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因而阻断兴奋(xīngfèn)的传导,起到止痛的作 用。
12/11/2021
第十四页,共三十页。
【题组演练】
1.下图为A、B两细胞(xìbāo)间突触的亚显微结构。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12/11/2021
第十六页,共三十页。
3.将蛙脑破坏,保留脊髓,做蛙心静脉灌注,以维持蛙的基本生命活动。暴露蛙左后肢屈反
射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分别连接电位计 和 。将蛙左后肢趾尖浸入 0.5%硫酸溶
液后,电位计 和 有电位波动,出现屈反射。如图为该反射弧结构示意图。
(1)用简单的实验验证兴奋能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而在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递。
第2课时 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chuándì)
神第一页,共三十页。
【学习目标】 1.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2.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 人脑的高级(gāojí)功能。
12/11/2021
第二页,共三十页。
自主(zìzhǔ)学习
课堂 探究 (kètáng)
12/11/2021
第三页,共三十页。
自主学习
一、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阅读教材P18~P19,完成以下问题(wèntí)。
1.突触结构
读教材(jiàocái)·学基础
突触前膜是一个(yī ɡè)神经元突触小体 细胞体或树突 膜,突触间隙的液体是
的膜,突触后膜是下一个神经元的 组。织液
12/11/2021
第四页,共三十页。
2.传递过程
兴奋 突触小泡 经元兴奋或 抑制(yìzhì。)
突触间隙(jiàn xì) 突触后膜 下一个神
3.传递方向
单向传递 。其原因是: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
突触小泡内,只能由突
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
突。触后膜
〚思考(sīkǎo)〛 (1)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属于哪种运输方式?需要能量吗?
12/11/2021
第十一页,共三十页。
【典例1】 如图为某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在Ⅱ处给予(jǐyǔ)足够强的有效刺激,则在a处可检测到电信号 B.在b处发生的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C.在b处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会被酶分解
D.在Ⅱ处施加有效刺激引起的屈肌收缩不属于反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