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填海工程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措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型填海工程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措施
郭江泓(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 杭州 311122)
摘要:填海造地可解决部分沿海地区拓展城市发展的需求,满足港口码头、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需要。

大型填海工程对滩涂植被、
鸟类、海洋生物和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将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建设过程中应采取合理选址、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与修复、监督管理等环境保护措施,减缓对海洋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大型填海工程;海洋生态环境;生态保护措施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土地资源需求越来越强烈,尤其在沿海地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群的逐渐形成,土地短缺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因此,填海造地成为沿海地区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的重要手段,其中港口码头、机场、产业园区建设等往往需要采用大型填海工程来解决。

相比于小规模填海造地项目,大型填海工程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更为明显,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减缓不利影响更为必要。

1 大型填海工程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1.1 对植被和鸟类的影响
大型填海工程占用了大面积的近岸海域滩涂资源,对滩涂地区生长的植被将会造成直接破坏;而在南方部分地区还分布有红树林等特殊植被生境,填海同样可能造成部分红树林特殊植被的破坏。

大型填海工程对鸟类的影响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施工期间噪声、灯光、人类活动等对鸟类栖息、觅食等产生干扰影响,另一方面是填海占用了滩涂生境,将造成鸟类部分栖息觅食地的减少。

1.2 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包括对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潮间带生物、渔业资源和珍稀海洋生物等的影响。

大型填海工程施工期间清淤、抛石、吹填排水等工序均会产生悬浮泥沙影响,悬浮泥沙将降低水体透光率,进而造成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的损失;高浓度悬浮泥沙会堵塞游泳生物的鳃部,造成渔业资源损失。

填海永久占用海域也将导致活动能力较差的潮间带生物、底栖生物死亡。

工程施工期间打桩、爆破等作业产生的噪声也可能对石首鱼科、海洋哺乳动物等产生不利影响。

填海施工产生的污废水、固废等污染物如若直接排海,对海洋生物也将产生不利影响。

另外,填海占用海域也会压缩海洋生物的生存空间。

1.3 对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
大型填海工程占用了大面积的海岸滩涂湿地,对滩涂湿地
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影响不容忽视,包括对供给功能(物质生产、生物能源)、调节功能(气候调节、气体调节、废弃物处理、干扰调节等)、支持功能(物种多样性维持、生态系统多样性维持)与文化功能(科研教育、休闲娱乐)等方面产生不利影响。

另一方面,填海造地后通过绿化、湿地建设等也可形成新的陆地、湿地生态系统。

1.4 对海洋生态敏感目标的影响
根据工程评价范围内海洋保护区、鱼类繁育场保护区、珍
稀保护生物、主要经济鱼类“三场一通道”等海洋生态敏感目标分布情况,结合海洋水文动力、冲淤和悬浮物数模影响预测结果,评价大型填海工程建设对海洋生态敏感目标的环境影响范围和程度。

2 大型填海工程生态保护措施
2.1 科学选址、合理布局
科学选址是减缓大型填海工程对海洋生态环境影响的首要措施。

工程选址时应避开海洋自然保护区、特别保护区、生态红线区、珍稀保护生物集中分布区等海洋生态环境敏感区,选址还应考虑与海洋功能区划和海洋生态红线的符合性、与区域和行业规划符合性、与海域开发利用协调性、环境影响和环境风险可接受性等因素。

通过工程的合理布置也可有效减缓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包括合理进行填海布置、施工布置和用海布置;工程布置时尽量避开和远离环境敏感目标,避免由于布置产生流场、冲淤环境的明显变化,进而对海洋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另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适当布置生态湿地、水域等,利于后期生态保护与恢复。

2.2 污染防治
施工期的污染防治措施主要包括水污染防治措施、噪声和大气防治措施、固体废物处置措施。

对海域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固体废物应运至岸上,与岸上污废水、固体废物统一集中处置或处理后回用,避免直接排海;应采取噪声和大气防治措施,避免对环境敏感目标产生不利影响。

运行期污染防治措施主要包括水污染防治措施、固体废物处置措施,污废水可采用纳管排放、建设污水处理厂、委托有资质单位等方式处理,固体废物可委托清运处置。

2.3 生态保护与修复
对于施工期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措施,首先应做好施工方案优化,包括先围堤再吹填的施工工序、对产生悬浮泥沙影响较明显的施工环节采取落潮施工方式、合理布置溢流口、施工期避开保护期、合理布置施工场地、合理选择物料来源及运输路线等。

其次,应做好施工管理,包括严格控制施工作业范围、加强施工设备维修与养护、做好施工现场管理、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宣传工作等。

运行期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包括进行增殖放流、生境重建、生态损失补偿等。

增殖放流品种一般包括鱼类、虾类、贝类等,应采用本地原种或子一代的苗种或亲体,可选择伏季休渔期放流。

生境重建主要针对破坏的滩涂植被生境、鸟类栖息
地等进行重建,通过生态湿地设计、生态岸线设计、水系布置、
植被种植等恢复生境。

生态损失补偿主要是将工程建设造成的海洋生态损失补偿经费纳入工程投资预算,交由当地海洋渔业部门,严格用于生态修复。

2.4 海洋生态建设方案编制
进行海洋生态建设方案编制,重点从岸线利用与保护、围填海平面布置、污染物排放与控制、生态修复与补偿、跟踪监测及监测能力建设等方面编制海洋生态建设方案,通过采取系统性、综合性的生态用海和生态修复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围填海工程对海洋资源和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最大范围地建设区域生态功能和修复受损生境,实现平面布置生态化,沿岸区域绿植化,水陆界面自然化。

2.5 监督与管理
大型填海工程施工期及运行期应做好环境保护监督与管理,包括环境管理、环境监理和环境跟踪监测。

项目环境管理工作由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共同承担,其中建设单位具体负责和落实从项目施工开始至结束的一系列环境保护管理工作。

项目建设单位应委托环境监理单位承担环境保护监理工作,环境保护监理须贯穿于项目施工全过程。

为了分析、验证和复核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需对工程进行施工期和运行期跟踪监测,由建设单位委托具备CMA 计量认证资质的单位开展,并将监测报告及时提交给海洋环境主管部门。

2.6 验收与后评价
大型填海工程竣工后,项目建设单位应及时向海洋主管部门申请环保竣工验收,重点核查工程建设规模、建设方案、施工方案等与海洋环评报告及其批复的一致性,各项海洋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情况;并对相关环境影响要素进行验收监测。

工程投入运营后,委托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工作,并接受海洋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3 结语
社会经济的发展避免不了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通过大型填海工程建设解决沿海地区港口码头、机场等基础设施的需求,对于部分地区突破经济发展瓶颈、拓展发展空间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大型填海工程对海洋生态环境也将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在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应落实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减缓对海洋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做到经济增长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丽雪.填海工程施工期对海洋生态环境影响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2,(1).
[2]谢丽,张振克,刘惠.广东省围填海对近海生态环境影响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29).
[3]魏婷.连云港围填海工程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及防治对策研究[J].国土资源情报.2014,(6).
作者简介:郭江泓,男,福建泉州人,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注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硕士学历,研究方向:海洋环境影响评价。

浮式液化天然气生产储卸装置(LNG-FPSO)
项目发展动态分析
杨亮(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技术研发中心, 北京 100028)
摘要:常规海上天然气开发,包括海上平台建设、海底天然气输送管道铺设、岸上天然气处理工厂建设以及建造公路、港口等基础设施,投资大、风险高、建造周期长。

浮式液化天然气生产储卸装置(FLNG)是边际气田开发的有效手段, FLNG技术集生产、储存与卸料功能一体化,简化气田的开发过程,降低开发成本,已经被证明是进行LNG开发的有效和经济的方式,该装置便于迁移,可重复使用,结束了海上气田只能采用管道输送上岸的单一模式。

随着FLNG技术开发和应用不断成熟,FLNG概念的工程化已被众多能源公司所接受,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液化天然气;浮式生产储卸装置;边际气田;低温输送;LNG运输船
中图分类号:TE9 文献标志码:A
0 引言
2017年国际能源机构研究报告表明,天然气需求以每年2%的比例增长,从目前至2035年将会增长50%。

天然气短距离输送,高压管道相对有利,而对于长距离输送或是水域较深的环境,LNG船运方案更加经济[1-3]。

随着天然气需求的激增,油气资源开发趋势已由从陆地走向海洋。

为了更加经济高效地开发深海气田,尤其是海洋边际气田、中小型气田,国内外工程公司提出了集生产、储存与卸料功能一体化的浮式液化天然气生产储卸装置(LNG-FPSO,简称FLNG)概念,FLNG技术应运而生[4]。

1 FLNG设计公司
2007年,Flex LNG公司关于FLNG的基本设计工作已获得挪威船级社DNV的原则性批准,目前已顺利完成方案设计。

美国休斯顿工程设计公司KBR获得Hoegh LNG公司两项FLNG前期工程设计工作。

2010年底,挪威BW Offshore和日本三菱重工联合完成Moss型FLNG的基本设计。

2016年,棱柱SPB型FLNG由日本Modec和TEC联合研发,该FLNG能够实现年产200万吨天然气产能,其方案基本设计和工程设计目前已基本完成。

2011年2月,法国Technip获得来自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的LNG-FPSO前期工程设计合同,法国Total 公司完成年产100万~370万吨天然气的薄膜型FLNG设计工作。

2015年,美国Excelerate Energy下属公司Excelerate Liquefaction Solutions(ELS)与三星重工、Black & Veatch、Exmar共同完成1艘年产300万吨天然气的FLNG基本设计和工程设计。

上述传统FLNG设计公司经验的不断成熟以及新型FLNG设计方案的不断涌现,标志着市场对FLNG产业化的认可[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