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在小儿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在小儿手术中的应用价值目的探讨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在小儿手术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本院
收治的80例行手术治疗的4~15岁患儿,将其随机平均分为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全静脉麻醉组(A组)和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组(B组)。

记录两组患儿手术过程中血流动力学改变及术后麻醉的恢复情况。

结果两组患儿均能较快实现诱导麻醉,但B组患儿心率影响较小,更稳定,且在觉醒时间、拔管时间、意向力复原时间、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等方面都短于A组(P<0.05)。

结论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术中患儿血液循环稳定,术后清醒快,值得在小儿手术中推广应用。

标签: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小儿手术
近年来,随着临床手术的需要,麻醉技术不断发展,以往单一的麻醉技术已不能满足当今的手术需求,而复合麻醉能够使诱导麻醉速度加快,维持麻醉效果稳定持久,且术后恢复迅速,对患者的生命指征影响较小,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手术中。

临床研究表明,七氟醚具有静脉麻醉诱导快、吸入维持麻醉对生命体征影响小等优点[1],本研究旨在探讨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在小儿手术中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2年1月~2013年4月收治的80例4~15岁择期行扁桃体切除手术的患儿,将其随机平均分成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全静脉麻醉组(A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5~15岁,身高95~160 cm,体重15~45 kg)和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组(B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4~14岁,身高90~162 cm,体重14~44 kg),剔除体重超过标准体重80%的患儿。

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所有患儿术前肌内注射阿托品0.1 mg/kg。

诱导麻醉:A组患儿先静脉给予丙泊酚1.5~2.0 mg/kg,再静脉注射维库溴铵(商品名:万可罗宁)0.08 mg/kg 和芬太尼3 μg/kg。

B组患儿麻醉诱导前先给氧去氮2 min,使患者的血氧饱和度>98%,应用循环回路,使呼吸道内充满6%的七氟醚,静脉注射芬太尼 1.5 μg/kg,1 min后,吸入6%的七氟醚,氧流量为3.5 L/min。

两组患儿均在肌松后行插管以控制呼吸,给予纯氧。

维持麻醉:A组患儿以恒定速度静脉滴注丙泊酚5 mg/(kg·h),芬太尼8 μg/kg分多次推注;B组患儿吸入七氟醚的浓度为4%左右,术中再根据小儿的基本生命指征调节七氟醚的吸入浓度,并静脉注射芬太尼1.5 μg/kg[2]。

A组患儿在手术结束时停止输注丙泊酚。

1.3 临床观测指标
分别记录诱导麻醉前(S1)、插管后当即(S2)、插管后1 min(S3)、插管后2 min(S4)、插管后3 min(S5)、开始手术即刻(S6)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同时记录每例患儿的觉醒时间、拔管时间、意向力复原时间、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及术后V AS疼痛评分等[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PEMS 3.1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在各时间点收缩压、舒张压、心率、SpO2等方面的比较。

A组患儿在S6的SBP、DBP均显著低于B组(P<0.05),因此B组麻醉方式在手术开始后对患儿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更小;A组患儿在S3~S6的HR明显低于B组(P<0.05),即B组麻醉方式对于维持患儿心率更有效。

在SpO2方面,B组患儿在S3~S6的SpO2明显高于A组(P<0.05),可见B组麻醉方式对于稳定患儿SpO2效果更好(表1)。

2.2 两组患儿在觉醒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复原时间、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等方面的比较
B组患儿在觉醒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复原时间、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等方面均短于对照组(P<0.05)。

而术后两组间V 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 2 两组患儿在觉醒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复原时间、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等方面的比较(min,x±s)
与A组比较,*P<0.05
3 讨论
七氟醚麻醉性能较强,成人的MAC为2%[4],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对脑血管有舒张作用,可引起颅内压升高,对心肌收缩力有轻度抑制作用,可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引起动脉压和心排血量的降低,但对心血管的抑制轻微。

七氟醚对心肌传导系统无影响,对心率影响不大,也不增加心肌对外源性儿茶酚胺的敏感性[5]。

在1.5 MAC以上时对冠状动脉有明显的舒张作用,有引起冠状动脉窃流的可能。

七氟醚对呼吸道无刺激,不增加呼吸道的分泌物,对呼吸的抑制作用比较强,对气管平滑肌有舒张作用。

另外,七氟醚对骨骼肌的松弛作用较好,可增加非去极化肌松药的作用,并延长其作用时间。

七氟醚在临床上主要应用于
麻醉诱导和维持麻醉,采用面罩诱导时,呛咳和屏气的发生率很低,维持麻醉浓度为1.5%~2.5%,术中血流动力学易于维持平稳,麻醉后清醒迅速,患儿平均清醒时间为13 min,苏醒过程平稳,恶心和呕吐的发生率较低。

周明等[6]研究发现七氟醚应用于小儿外科手术的麻醉诱导与维持麻醉时,无论在苏醒时间还是在术中血流动力学方面均有显著优势,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采用丙泊酚进行静脉注射后麻醉起效较快,诱导麻醉效果稳定,但维持时间较短,同时苏醒较快而完全。

丙泊酚没有药物积蓄作用,对心血管系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后者可能与患者年龄和注射速度有关,其主要表现为低血压[7-8]。

当丙泊酚注射量多或注射较快时会有短暂性的呼吸抑制作用,其对肝肾功能无影响,适用于全身麻醉时的诱导麻醉和静脉麻醉的维持,并且清醒的质量高,特别适用于小手术和内镜检查时的麻醉,也常用于ICU的镇静。

本研究提示,A、B两组都能较快实现手术前的诱导麻醉,但B组在术后觉醒时间、拔管时间、意向力复原时间、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均短于丙泊酚组(P <0.05),可见对于小儿手术后的恢复方面,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的临床应用价值较大。

米娜瓦尔·热扎克等[9]报道,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在小儿手术过程中对心率、循环影响较小,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小儿手术麻醉方法,与本研究观点较一致。

综上所述,从手术的整体效果来看,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对小儿手术的影响较小,尤其在术后恢复方面,明显优于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全静脉麻醉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叶泽明.七氟醚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4):153-154.
[2] 王友刚.七氟醚在小儿麻醉诱导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2,21(22):106-107.
[3] 王军,鲁振华,郑斌鹏.七氟醚在小儿吸入麻醉中的临床应用[J].临床医学,2008,28(7):105-105.
[4] 黄伟波.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用于小儿扁桃体手术麻醉的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7):135-136.
[5] 朱涛,梁敏运.七氟醚在小儿手术麻醉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药业,2013,22(3):58-59.
[6] 周明,田明.七氟醚在小儿麻醉中应用的体会[J].麻醉与监护论坛,2010,17(4):291-292.
[7] 唐华春.七氟醚吸入诱导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1,24(8):161-161.
[8] 胡笑明,黄德辉,刘衬云,等.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丙泊酚全麻在小儿耳鼻喉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3,3(14):91-91.
[9] 米娜瓦尔·热扎克,叶建荣,郑宏.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小儿手术的比较[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9,25(7):608-6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