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综合(共32 分)
今年是农历甲辰年,班级计划出一期以“甲辰说龙”为主题的班刊,请你一起打磨文字稿。
第一部分文化典籍中的“龙”
“龙”字最早见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
先民们虔.诚地相信,龙是负责行云布雨的神兽,它的
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天气的稳定。
比如,他们看见发生在水面与云层间震hàn()人心的气体漩.涡现象,就会认为这是“龙吸水”。
随着时代的发展,龙的影响力逐渐fú()射到了文化生活中。
龙乘着风云,隐现于天地
之间,世人难以预测其行踪。
《史记》记载:孔子问礼于老子,归来后对门生说“吾今日见老
子,其犹龙邪”,感叹老子思想的高深莫测。
龙体型巨大,通身布满鳞甲,所以人们在制作龙塑
像时,雕镂龙纹最需细致功夫。
南朝刘勰想要探讨写文章的原则和方法,就写了一部书,名为
《文心雕龙》,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后来,历代对这本书的研究,就被称之为“龙
学”。
1. 在审稿过程中,有同学对两个加点字的读音以及两处字形产生了疑问,下列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虔(qián)撼漩(xuán)辐
B.虔(qián)憾漩(xuàn)幅
C.虔(qiān)撼漩(xuàn)幅
D.虔(qiān)憾漩(xuán)辐
2. 请你结合上下文,在文段画线处填上恰当的内容。
第二部分地方民俗中的“龙”
恰逢龙年,人们在与龙有关的民俗活动中感受新春的喜悦。
在北京什刹海,游客接踵而至
....,只为一睹巨型龙灯“蛟龙出海”。
这盏龙灯全长202.4米,
龙头在荷花市场南门,龙身由上千朵彩色“祥云灯”组合而成。
由于融合了传统彩灯工艺与现代
科技灯效,它通身光彩夺目,令人叹为观止
....。
在重庆铜梁,不看火龙就不算过年。
龙在火中飞,
人在火中舞。
赤膊上阵的舞龙人,在炽热的打铁花中穿梭,舞动着手中的火龙。
光与影交织变
幻,鼓声与喝彩声历历在目
....。
舞火龙的铜梁不仅是一张靓丽的非遗文化名片,更是一场精彩纷呈
的视觉盛宴。
2006年,铜梁火龙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名副其实
....的“中华第
一龙”。
3. 你检查文段中的成语后发现,下列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接踵而至
B.叹为观止
C.历历在目
D.名副其实
4. 第三段的画线句有两处表达欠妥,请你结合语境修改。
第三部分汉语字词中的“龙”
古人认为,龙是保佑风调雨顺【甲】庇护世人平安的吉祥化身。
因此,许多含有“龙”字的成语,都寄托了人们的赞美和祝愿。
“龙”①,所以人们夸出类拔萃的人物为“人中龙凤”,对自己的孩子“望子成龙”;“龙”②,所以人们用“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笔势雄浑,文笔挥洒自如;“龙”③,所以人们用“生龙活虎”形容人精力旺盛,充满活力。
对于像龙那样杰出的人,人们祝愿他们“蛟龙得水”【乙】获得施展抱负的机会,也希望他们功成名就、造福世人。
5. 在文段画线处填入短语,你认为最合适的一项是()
A.①雄健潇洒②生命力强③卓越非凡
B.①生命力强②卓越非凡③雄健潇洒
C.①卓越非凡②雄健潇洒③生命力强
D.①卓越非凡②生命力强③雄健潇洒
6. 你认为放在【甲】【乙】两处的标点,最合适的是()
A.【甲】逗号【乙】冒号
B.【甲】逗号【乙】破折号
C.【甲】顿号【乙】冒号
D.【甲】顿号【乙】破折号
结语
中华儿女有一个共同的称谓,那就是“龙的传人”。
这个称谓蕴含了中华民族爱国奋进、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昂扬向前的民族精神。
新的时代,人们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不断创造辉煌:国之重器“鲲龙”救援飞机水陆两栖,“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深海探秘,“雪龙2”号极地考察船破冰前行……华夏儿女让世界看到中国奋进的姿态。
7. 在班刊的结尾,班级同学用一副对联作总结。
请你结合上下文,选出最恰当的一项()东方神龙,上天入海,①世间平安寄②
中华英才,③,展民族精神显奋进雄姿
A.①祝②吉祥祝福③昂扬向前
B.①佑②吉祥祝福③同心并力
C.①祝②美好祝愿③昂扬向前
D.①佑②美好祝愿③同心并力
8. 请你把“龙的传人”四个字用正楷抄写在横线上,作为班刊的标题。
二、句子默写(共4 分)
9. 默写
(1)窈窕淑女,_______。
求之不得,______。
悠哉悠哉,______ 。
(《关雎》)
(2)货恶其弃于地也,________ ;________ ,不必为己。
(《大道之行也》)
(3)《北冥有鱼》中“________ ,________ ”两句告诉我们:大鹏直上云霄,万里南征,凭借的是大风的力量。
(4)《虽有嘉肴》中表明作者核心观点的句子是:“________。
”
三、诗歌鉴赏(共8 分)
阅读《蒹葭》,完成各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0. 根据你对诗歌的理解,在下面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蒹葭》全诗分为三章,每章的内容和结构基本相同。
一般先写景,为人物的活动提供特定背景,渲染出一种_______ 的氛围;接着,点明追寻的对象——“伊人”可能存在的位置;最后,描绘追寻的情状,暗示“伊人”具有_______ 的特点。
11. 《蒹葭》《江南》均采用重章叠句的手法,即用相同的结构反复咏唱,只替换个别字词,以此突出事物特点、强化情感表达。
请以两诗画线句为例,具体品析这种手法的妙处。
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四、对比阅读(共12 分)
阅读《桃花源记》,完成各题。
【甲】
桃花源记
(东晋)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乙】
《和桃源诗》序
(宋)苏轼
世传桃源事,多过其实①。
考渊明所记,止言先世避秦乱来此,则渔人所见,似是其子孙,非秦人不死者也。
又云杀鸡作食,岂有仙而杀者乎?
旧说南阳有菊水,水甘而芳,居民三十余家,饮其水皆寿②,或③至百二三十岁。
蜀青城山老人村,有五世孙者。
道极险远,生不识盐醯④,而溪中多枸杞,根如龙蛇,饮其水,故寿。
近岁道稍通,渐能致五味,而寿益衰,桃源盖此比也欤?
使武陵太守得至焉⑤,则已化为争夺之场久矣。
常意⑥天地间若此者甚众,不独桃源。
注释:①实:真实情况。
②寿:长寿。
③或:有的(人)。
④醯(xī):醋。
⑤焉:这里。
⑥意:认为。
12.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或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自云.先世避秦时乱又云.杀鸡作食其翼若垂天之云.风云.变幻
B.故.外户而不闭饮其水,故.寿故.人不独亲其亲温故.知新
C.仿佛若.有光天地间若.此者甚众亦若.是则已矣若.有所思
D.忘路之.远近闻之.,欣然规往化为争夺之.场久矣一笑置之.
13. 对下面句子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甲】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翻译:(渔人)问(桃花源中的人)现在是什么时代,才(发现他们)无论是汉朝还是魏晋都不知道。
理解:桃花源人的祖先为避秦时战乱安居于此,就和外界断了联系,所以他们面对渔夫的问题无法回答。
【乙】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翻译:出来之后,渔人找到了他的船,就向着路口走去,到处做了标记。
理解:渔人在离开桃花源的路上到处做标记,是想顺利找到通往郡城的路。
【丙】近岁道稍通,渐能致五味,而寿益衰,桃源盖此比也欤?
翻译:近年来道路渐渐通畅了,(村里人)渐渐能得到多种调味品,然而寿命却减短了。
桃花源(若是与外界接触了)也就会像这样(发生变化)吧?
理解:苏轼认为,老人村的村民与外界的接触是导致他们寿命变短的原因。
14. 《桃花源记》结尾,太守派人跟随渔人去寻找桃花源,结果_____。
苏轼________②(A赞成B.不赞成)这样的结尾设计,从乙文中的“③______,_______”可以看出。
五、名著阅读(共8 分)
4月23日是第29个“世界读书日”。
为迎接这一天,初二年级策划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图书特展,现在需要同学们协助完成以下任务。
(1)以上四图记录了保尔一生的重要时刻,把它们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④③②
D.①③④②
(2)同学们准备为参展图片写介绍词。
请你从图②或图③中任选一幅,介绍图中事件及其体现的人物精神,字数在 80 字左右。
答:我选择图_____(填序号),我撰写的介绍词如下: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共24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①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是加快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石。
有了清晰的目标,才能更好地推动这一体系的建设。
②我国构建这一体系的根本目的是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具体目标是:到2025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8.5%;政府提供的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社会力量提供的普惠性公共服务达到付费可享有、价格可承受、质量有保障、安全有监管的标准;群众健身热情进一步提高。
到2035年,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建立,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5%以上,体育健身和运动休闲成为普遍生活方式,人民身体素养和健康水平居于世界前列。
材料二
①早上七点半,在西二环沿护城河的滨水健身步道上,市民王女士结束了一个小时的晨跑,准备去上班。
②“这里的健身步道修得太好了!它是塑胶材质,踩上去有回弹,能减轻对膝盖和脚踝的压力。
”王女士是在2020年经跑友推荐才发现的这块宝地,来了之后就不想走了。
她笑着说:“这里不仅路面平整,步道旁边的绿化也很好,还亲水,跑的时候心情更舒畅了。
”
③健步走、跑步是很多人运动的首选项目,近年来,为满足市民这类运动需求,北京市积极开辟健身步道。
从2018年到2020年,北京市①。
④不仅如此,北京市②。
田径、游泳、足球、滑冰、滑雪等不同类型的场地,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健身选择。
2021年以来,北京市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更是日趋完善,北京市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水平逐步提高。
⑤这些年来,北京市积极推进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让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毛细血管”更加畅通发达,老百姓实实在在地从中受益。
表12018年-2020年北京市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情况
材料三
①为了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政府需要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赛事活动体系。
比如: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赛事,培育形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职业联赛,支持打造群众性特色体育赛事,鼓励群众自发组织跳广场舞、健步走等健身活动。
②以江苏无锡为例,仅2023年一年,无锡就顺利举办了一批国际体育赛事:世界跆拳道大满贯冠军赛、环太湖公路国际自行车赛、亚洲击剑锦标赛、亚洲体育舞蹈节、国际篮联大师巡回赛……无锡市新体育中心和江阴体育中心作为主场比赛场地,共接待观众2.4万人次,盛况空前。
与此同时,无锡马拉松、阳羡越野挑战赛等本土品牌赛事,首届企业运动会、无锡社区运动会等群众性体育赛事也红红火火。
③这样多层次多样化的赛事体系,将体育运动和健康生活送到老百姓“家门口”,成为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一环。
15. 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要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为根本目的。
B.到2025年,政府提供的普惠性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要达到以下标准:付费可享有、价格可承受、质量有保障、安全有监管。
C.王女士认为,西二环沿护城河的滨水健身步道有材质友好、路面平整、绿化好、亲水的优点。
D.2023年,无锡的国际体育赛事、本土品牌赛事、群众性体育赛事均如火如荼地展开。
16. 根据材料二的文字内容和表1中的信息,将文中横线处补写完整。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
17. 从上述三则材料可以看出,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需要有_______、
_______、_______。
阅读《泰山上的石刻》,完成各题。
泰山上的石刻
陈丽伟
①三上泰山,都在金秋。
登高远眺,层林尽染。
那漫山遍野滚荡起伏、饱经岁月风霜洗礼的泰山石,或硕大雄壮,或精巧圆润,组成了附着在泰山骨骼上的肌肉群。
拾级而上,与泰山相伴,我蓦然发现:泰山,浑身刻满了字。
②从李斯的泰山刻石到唐玄宗的《纪泰山铭》,从历代官员的偕友登临到个别游客的“到此一游”,从店小二李和谦的“鼠”到吴大澂(chéng)的“虎”…… 泰山,用满山的石头,做了书写文字的纸张。
【甲】这些文字有的气宇轩昂,有的敛衽(rèn指衣襟)收襟,有的端庄雅正,有的龙飞凤舞……【乙】千百年来,人们挥毫书丹不止,斧凿刀刻不息,以泰山石为纸,让泰山躯体成书,把无言无语的巍巍泰山,“写”成了一部中国书法史。
③其中李斯的泰山刻石,不仅是珍贵的书法资料,还是难得的秦代史料。
从书体来看,它使用了小篆书体,这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书同文”的有力佐证。
从内容来看,碑文前半部分叙述了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申明法令的情况,后半部分记录了李斯请求刻诏书的经过,为秦史研究者提供了材料。
④我本是一个不太爱看自然风景的人,总觉得风景处处,大多雷同,无非是奇松怪石、岩泉飞瀑等等。
然而在泰山,一块天然的石头,被刻上了字,便不再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它从此有了文化的力量。
⑤登山起点处有一石刻牌坊,横额书丹“孔子登临处”。
孔子是否于此登临,已不可考,但古藤掩映、绿树婆娑中,典雅端庄的石坊洋溢着人文气息,让人恍见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豪迈。
⑥我在登山途中发现,描绘赞颂泰山风景的刻石应该最多。
历下苏容德、刘芳桂镌立的“肤寸升云”,天津宁世元书写的“既雨晴亦佳”,锡山嵇瓒书写的“人间天上”,禹州马起予书写的“曲径通霄”,还有很多没有落款的石刻,如“通幽”“天衢”等等,不胜枚举。
这些来自不同地域的人同登泰山,同立刻石,从不同角度描写了自身的独到体会,用优美的文学作品赞颂泰山。
行走在泰山之中,游人络绎,欢声在耳。
然而,一种惆怅却不时袭上我的心头。
和路旁巨大的山石相比,人的生命是多么渺小,多么短暂!可能正因如此,从古到今,人们便刻字入石,期望将短暂的生命附着在相对的永恒中,让人类的精神绵延传递。
⑦泰山还有一些石刻,原不在此山,却被搬运过来,陈列于此。
是借泰山增色,还是为泰山增色,抑或二者兼而有之?这些石刻,存放于岱庙的《衡方碑》《张迁碑》可做代表。
《衡方碑》是学生朱登等所立,意在颂扬自己老师夙夕为民、德义为先的人品。
《张迁碑》是谷城故吏韦萌等为追念张迁功德而立,铭文着重宣扬张迁及其祖先张仲、张良、张释之和张骞的功绩。
古代为人树碑立传,自是旌表碑主人功德,这一扬善启后的传统,一直流传至今,也为传承中华民
族优秀传统文化起到不可磨灭的功用。
⑧我放弃缆车,选择步行上山。
从几千层盘旋曲折的台阶一步步走上来,我双腿直哆嗦,两膝不由自主地几欲跪下。
这并非单纯的筋骨劳累,更有一种莫名的敬畏——泰山海拔并不算高,它的地位却有万仞之高。
⑨没去过泰山的人最想看的、去过泰山的人最不能忘的,一定是“五岳独尊”这四个大字。
位于玉皇顶东南的“五岳独尊”可谓泰山众多石刻中最具代表性的杰作,已成为泰山的标识,并被设计为人民币背景图案。
这四个正楷字,是清光绪丁未年(公元1907年)泰安府宗室玉构书写的。
“五岳独尊”高度概括了泰山的历史、文化地位。
它和旁边的“昂头天外”以及山上的“第一山”“雄峙天东”等其它刻石,共同彰显出泰山雄浑的气魄。
⑩泰山的石刻约有两千处。
有人说,泰山,是一座中国书法艺术的博物馆,我觉得不错,但不够全面。
我觉得泰山是一部书,一部大书,不仅书写着中国书法史、文学史,也书写着中华民族的政治发展史,更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8. 阅读文章第④-⑨段,将下列语段补充完整。
作者的泰山之旅,与其说是一次自然之旅,不如说是一次文化之旅。
在登山起点处,他欣赏着(1)______(填特点)的石刻牌坊,恍见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豪迈;在登山途中,他遍览描绘赞颂泰山风景的刻石,却因_________,心生惆怅;在_________(填地点),他见到本不在泰山,却被搬运过来、陈列于此的《衡方碑》与《张迁碑》,肯定了它们在文化传承方面的价值;一路步行至玉皇顶东南,他被泰山的崇高地位与雄伟气魄折服,心怀
_________之情。
19. 请从第②段的画线句中任选其一,赏析其语言,写一处旁批。
20. 在文章结尾,作者为什么说泰山是“一部大书”?请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七、作文(共8 分)
21. 题目:
追寻美景时,人们登山涉水,不辞辛苦;追寻理想时,人们废寝忘食,不畏艰难;追寻友情时,人们付出真心,坦诚相待……追寻的过程,也是人认识自然、社会与自我的过程。
请以“追寻”为题,写一篇文章,可写实,可想象。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要求:请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字数在600-800之间,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22. 题目:请以“传信”为题,写一篇文章,可写实,可想象。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要求:请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字数在 600-800之间,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