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道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企业道德
首先看完问题的时候,问题提到:“你怎么看?企业会变得过于道德吗?”。
反复思考了一下,觉得个人的回答一定是片面之词,回答出的答案一定是有很多局限性的,根据个人的能力和知识掌握程度,我顶多能回答,在我国现阶段经济、政治、文化大环境下,企业会不会变得过于道德,或者说企业道德是否存在一个“度”的问题。
既然我选择回答问题的前提假设条件是:一、国家的文化。
二、经济、政治的环境。
那么首先就要讨论第一个前提条件,我国的文化下道德标准是什么,回到材料中,关于马丁企业的案例后来引起了激烈的讨论,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回答,一种是道德涉及的是对于错的标准。
另外一种是道德不仅仅是对于错的问题,道德和企业利润间是曲线关系。
这两派观点个人认为都有可取之处,也都有各自的欠缺。
第一种观点在美国一定会比较流行,因为美国文化中一直认为道德问题是可以分出对错。
第二种观点在亚洲国家比较流行,亚洲国家对于道德的对错问题,普遍会让认为道德没有对与错,对错之间是有一大块灰色地带。
第二个前提条件,现阶段经济、政治的环境。
政策背景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前提下的商业道德具有两个共同特征:一是我国的商业道德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是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为基础的,对两个文明建设起推动作用。
二是企业是市场的主题,应根据法律和国际、国内市场上通常的、有序的、公正的、文明的道德取向和原则作出自己的选择来规范企业行为,制定和形成法律的、道义上的规范和准则,既讲竞争,又讲协作。
市场环境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
在这一阶段下,中国的国有企业已经完成了企业发展的初步阶段,现在已经进入了扩张和竞争的可持续发展阶段。
而广大民营企业确实从起步到发展的关键时候。
并且在中国加入WTO之后,面临的市场竞争就是全球化的竞争,而与之竞争的外国企业都已经发展成熟,有着坚实资本和管理的国际化大企业。
简单介绍完了中国的政策背景和市场环境后,我们再回到马丁·马瑞塔公司的案例中去,现在企业使用不正当手段视乎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可以用现在比较流行的话来比喻叫做“商业里的潜规则”,如果整个商业大环境不存在各种各样的“潜规则”,那么道德问题还能被管理者当作问题来看待吗?但是在现今这样商业的大环境下,你又怎么去评价商业道德的对错或者“度”的问题勒?尤其像招投标这种事情,更像几个投标企业的零和博弈,所以大家都会去选择不去遵循过度标准的商业道德。
案例中提到马丁·马瑞塔公司竞标前收到棕色纸袋,这是个疑点,因为这个
信息的准确性太过关键,所以不得不思考这个信息的来源。
大概有三种可能:一是自己企业的商业情报人员。
二是政府部门寄出的。
三是对手故意寄出的。
那么基于这三种可能的考虑,我们也许可以得出一些比较合乎逻辑的推理,咱们暂且假设马丁·马瑞塔公司是属于那种过于道德的企业。
由于这个问题是讨论企业的道德问题,所以首先弄清楚企业是以赢利为目的,实现企业所有人和所有股东的利益最大化,也就不奇怪为什么利益与道德冲突的时候,都会选择利益最大化为前提来考虑。
企业道德是动态变化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的大小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
外部环境来讲,与所在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相关。
内部来讲,与企业现有规模相关,当企业规模较小,处于起步阶段的时候。
企业的行为不会引起公众的关注和反感,此时企业的道德标准也会较低。
在企业规模较大,行业影响力比较高的时候,企业的道德就会收到普遍的关注,此时企业的道德标准就会较高。
另外,也与企业所处行业相关,医药、食品、建筑等行业的道德就与IT等行业就不一样。
通过上面对材料的分析和论证,企业不是不需要道德,企业道德就是要结合很多相关因素把握好“度”的问题,“带着脚镣跳舞”在有限的空间里争取最大利益。
一旦超出了这个度,无论是过高还是过低,都会以牺牲企业利益为代价。
总结一下企业道德标准的问题,在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应该根据其所处环境、对象和时间点的问题来考虑。
企业道德不是社会道德,企业道德不是企业家道德,我国企业道德不是世界企业社会道德,现有企业道德不是未来企业道德。
企业的目标和手段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把手段当作目标。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本性,也是市场行为的共性,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必然要参与竞争,在社会日益发展的今天,企业要取得优势,单靠信息、产品质量、价格、服务等因素是远远不够的。
因为任何信息系统都不可能单独提供长期的企业竞争优势;科技的不断发明和应用,也使得企业在产品的质量上不可能总处于绝对优势;供应市场的产品日益丰富,使得产品的质量差异正逐步减少;运用价格优势来抢占市场,指能奏效一时;售后服务在数量和质量上也是许多企业可以互相效仿。
因此,企业要想取得长远的竞争优势,必须引入竞争道德因素。
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企业间竞争的基本方式在不断改变,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良好的信誉是企业最有价值和永久性的资产,它所产生的效益是难以估量的。
目前,许多企业正在用受社会欢迎的方式来试图实现企业的价值,提高竞争能力。
当然,在这些企业中,也存在着仅把此种手段当作幌子和摆设的情况,也有一些企业只有出现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是才承担一些社会责任。
当然,许多企
业在竞争中还是真正地在遵守竞争道德。
遵守社会公众道德是企业为了实现其利益最大化的一种手段之一,也是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
企业作为现代社会的一种必需组织而存在,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也是得到了公众认可的,所以就必须赚取能满足其发展所必需的资金,只有这样才能造福人类,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
因此企业只有在一定的道德范围内赢得最大的利润才是对社会最好的回馈和遵循社会道德的行为。
参考文献:[1]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第十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夏凌云.企业是否会变得过于道德[J/OL].商业文化,
2006-02-15/201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