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15_2016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安一中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历史试题(理科)
第Ⅰ部分选择题
注意事项:本部分共40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用2B铅笔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1.《礼记·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疏田”;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亲蚕”。

后来,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

这反映了( )
A.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格执行 B.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
C.重农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 D.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
2.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贵族组织奴隶、平民进行农业生产;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这两种耕作方式( )
A.都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B.都引发了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C.都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D.都实行家庭为单位的经营方式
3. 下图是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示意图,推断空缺方框中最可能填写的是 ( )
A.精耕细作B.铁犁牛耕C.封建土地私有制D.自然经济
4. 下列图文材料出自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其反映信息准确的是 ( )
A.铁犁牛耕开始出现 B.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C.男耕女织的生产模式 D.农具有了突破性的创新
5.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语汇。

以下各项,反映秦汉时期我国手工业较全面的一组是( )
A.青瓷、丝路、水排、黄道婆B.青瓷、丝路、水排、用煤冶铁
C.青瓷、丝路、灌钢、曲辕犁D.青瓷、水排、缂丝、海禁闭关
6.《鹿鼎记》里说,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曾被康熙皇帝任命,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

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的产品 ( )
A.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B.全部投放市场,所有收入归皇

C.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7. 汉武帝实行莞盐铁(莞即管),结果“盐、铁贾(价格)贵,百姓不便。

贫民或木耕手褥,土覆(农具)淡食”。

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 ( )
A.战乱不息,破坏社会经济B.土地兼并,导致民生困苦
C.盐铁官营,影响社会民生D.重农抑商,违背历史潮流
8. 18世纪,欧洲流行一句格言:只有他们中国人拥有双眼,欧洲人是独眼,世界上所有其他的居民均是瞎子。

这句话强调的是 ( )
A. 中国人素来有远见,长期领先世界
B. 世界各地彼此隔绝,了解困难
C. 中国闭关锁国,中国人盲目自大
D. 中国经济发达,技术先进
9. 某电视剧以西汉的历史为背景,其中很多故事情节发生于长安的“市”上,以下是电视剧中西汉“市”的场景,其中错误的是()
A.“市”的四面建有围墙
B.“市”门内外店铺林立
C.“市”里由专职管理的官员
D.“市”门按时开闭
10.15世纪,欧洲人狂热的追求货币并出现“寻金热”,这主要是 )
A.世风日下,奢侈腐化的生活方式需求
B.东西方贸易畅通,金银大量外流所致
C.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需求
D.资产阶级国家激进派的经济措施所致
11. 近年来有学者认为1500年以来的世界出现了三次权力转移:第一次是15世纪西欧的崛起,第二次是美国的崛起,第三次是当下正发生的“他者的崛起”。

据此及所学可得出 ( )
A.工业革命促发了第一次权力转移B.美国主要依靠强大海军实现崛起
C.两极格局确立推动“他者的崛起” D.“他者的崛起”致使美国相对衰落12. “三角航程”持续了数百年,给非洲和美洲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在客观上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主要因为是 ( )
A.开始连通欧、亚、非三大洲的贸易 B.刺激了美洲奴隶制种植园经济的畸形发展
C.欧洲的剩余资本得以大量输出 D.进一步促进世界各地的商品流通
13.“它能产生巨大的动力,而且不受地理自然条件的限制。

它的出现意味着人类第一次用智慧释放出一种自然力量,鼓励了人类的创新”。

这里的“它”是指 ( )
A.飞梭 B.改良蒸汽机 C.火车机车 D.汽轮
14. 19世纪后期,英国有钱人以坐船游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但是这一时期河水已经浑浊不堪,臭气熏天。

由此可见 ( )
A.煤炭已成为当时主要动力能源 B.城市日益喧杂和拥挤
C.工业革命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环境 D.工业革命助长了奢侈风气
15. 有人说,二十一世纪是海洋经济的时代,而古希腊的战略家狄米斯·托克利也曾说过:“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一切。

”17世纪时控制海洋、拥有海上殖民霸权的国家是 ( )
A.西班牙 B.荷兰 C.英国 D.法国
16.根据1801年首次普查,英国的约克郡有15个城镇和2万多人;而到1891年,已有63个城镇。

从1820年到1830年是利兹、曼彻斯特、设菲尔德以及伯明翰的人口增长最快的10年。

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
A.圈地运动使农民流入城市 B.大量吸引外来移民
C.大量人口不断迁往殖民地 D.工业革命改变了人口布局
17. 清末,中国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和内河沿岸地区,城乡居民的日常生活品很多带有一个洋字,如洋火、洋油、洋布等;而在内陆乡村,农民依然“昼出耕田夜织麻”,靠纺织业和手工作坊来解决生活基本用品需求,这说明当时 ( )
A.乡村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B.社会生活新旧并存
C.生活方式没有地区差异 D.城市仍处封闭状态
18. 近代中国,面对西方工业文明冲击,有识之士意识到,在机器竞争时代,“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

于是纷纷兴办实业,中国工业化开始艰难起步。

起步的标志是 ( )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洋务运动 D.辛亥革命
19. 十九世纪90年代,天津武举李福明开办一家机器面粉厂,官府见生意兴隆,就存心勒索。

李福明去官府讲理,结果被扣上“私设磨坊”、“哄闹官署”等罪名,革去武举功名,“交刑部治罪”。

面粉厂被迫关闭。

这一材料说明民族工业 ( )
A.发展迅速 B.受到本国封建势力的压制
C. 内部管理不善 D.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
20.下图为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两次高峰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 )
A.政府的支持 B.有利的国际环境
C.社会性质的改变 D.民族独立的实现
21.下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我国面粉出口增长情况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①面粉业在一战期间发展迅速
②面粉出口增长是由于欧洲需求的增加
③面粉业的发展推动了中国重工业的迅速发展
④面粉业的发展是民族工业短暂春天的表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2. 1929-1933经济危机期间,美国修建的田纳西河流域水利工程,该工程是一项水坝、水电站、航运、防洪兼有的水利系统。

美国政府修建这一工程的直接目的是()
A.该地区水患严重,根治水患迫在眉睫
B.解决就业问题,从而扩大消费,刺激生产
C.国家在危机期间也不能放弃大型工程的修建
D.制造繁荣景象以增加美国人民反危机的信心
23.《大国崛起》的解说词中说到:“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

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就等于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

”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主要得益于 ( ) A.建立战时经济体制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实行农业集体化
24. “战后的欧洲正需要这样的计划,并以此履行其维持和平的责任。

这一点写在法国宪法的前言中:政府保证为人民提供适当的发展条件,并保证给予个人在健康、安全、休息、娱乐等方面加以保护。

”为此( )
A.西欧普遍建立起社会福利制度B.西欧各国接受了马歇尔计划
C.法德两国倡导建立欧洲共同体D.各国间取消贸易壁垒,实行自由贸易
25. 有学者提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

”主要是指赫鲁晓夫 ( )
A.揭露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不够实事求是
B.改革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
C.坚持斯大林模式,不愿进行改革
D.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仍未从根本上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26. 2003年俄罗斯科学院某院士说,“我们俄罗斯人以我们自己的沉痛灾难为代价,成为耶稣,悲壮地走上祭坛,向世人和历史宣告:苏联的‘民主化’、‘私有化’完全是一条绝路、死路。

”这说明他把苏联解体的原因归结为 ( )
A.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 B.苏联政局动荡
C.西方的和平演变政策 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27.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面临的困难是“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为改变这一状况,中国政府( )
A.恢复发展国民经济B.组织了人民公社 C.实施了“一五”计划 D . 发动了大跃进28. 1958年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听后,“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这一顺口溜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
A.农村的生产关系中已经出现了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B.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这是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
D.经济建设的速度超越了客观规律
29. 右图反映我国1965—1985年出现两次农业总产值增长高峰,其经
济背景分别是()
A.纠正“大跃进”错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
B.实行“一五”计划、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C.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加入世贸
D.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30.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这是最早尝到包产到户好处的农民们所总结的朴实话语。

包产到户对于农民的好处是 ( )
A. 农民取到土地所有权
B. 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 乡、镇取代人民公社
D. 农民取得生产分配自主权
31. 二十世纪80年代初期,大量知青和工人返回城市,为解决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国家允
许他们开办“个体企业”,同时规定“个体户雇工不得超过7人,企业主自己也必须从事劳
动”。

这说明 ( )
A.城市经济改革已摆脱计划经济束缚 B.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己开始建立 D.单一公有制经济结构有所突破
32. 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妃子文绣1931年由于与溥仪感情不合,要求法院出面调解,并于同年10月22
日正式与溥仪解除婚约。

这件事情震动了当时的社会,被称为中国千年未有的奇事。

这件事情说明 ( ) A.中国的君主专制时期已经结束 B.落后的婚姻风俗正在发生变化
C.中国已经成为近代化法治国家 D.一夫一妻制婚姻关系已经确立
33. 二战后初期,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世界银行,其筹措资金的主要来源是美国。

根据协议规定,借贷国在使用贷款时须由世界银行的代表监督,其用途主要是购买美国商品。

这表明布雷顿森林体系 ( )
①妨碍了经济全球化进程②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的扩张
③导致世界经济畸形发展④强化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支配地位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②③④
34. 统计表明:在世界贸易组织144个成员中,有90%以上的成员属于不同形式的区域经济组织。

为适应世界发展潮流,中国和东盟做出了在10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战略决策。

这表明当代世界市场 ( )
A.国际贸易形式多样化 B.商品结构复杂化 C.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D.市场竞争激烈化
35.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决定对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家进行经济援助,但是援助的前提条件是上述国家必须接受该组织为其提供的改革方案。

由此推断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是 ( )
A.加剧了价值观的冲突
B.扩大繁荣了世界市场
C.加剧了金融危机程度
D.经济主权受到了威胁
36.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曾经发表题为《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一文。

文中描述一个美国家庭在抵制中国产品近一年后发现,“没有中国产品的生活一团糟”。

并表示,以后10年都没有勇气再尝试这种日子。

这从深层意义上表明()
A. 中国产品质量差引起美国家庭的抵制行动
B. 中国产品成功进入美国市场
C. 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潮流
D. 经济全球化受到人们的抵制
37. 1979年,深圳的谬真一家5口每月可凭猪肉票买6.80元的肉,凭豆腐票买0.64元的豆腐,凭鱼票买3.20元的鱼,凭海味票买0.70元的海鲜。

这一现象可以印证当时( )
A.人们的饮食结构非常合理
B.我国已完全打破计划经济体制
C.政府给予深圳特区特殊的经济政策
D.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38. 李鸿章在对《开平矿务局招商章程》的批示中指出:在用人上,“各厂司事人等,应于商股内选充,不得引用私人”;在财务上,“煤铁钱银出入,即派司事随时登注流水簿,每月一结,每年总结。

”这一批示表明洋务运动( )
A.生产经营不计较成本
B.开近代中国机器生产的先河
C.采用近代方式管理企业
D.通过官商合股兴办军事工业
39. 19世纪中期,欧洲的技工学校和工人学院为女生开设读、写、算术、平板缝纫等课程;男生则学气象学、地质学、陶瓷制作、电学等课程。

以下选项最符合作者观点的是( )
A.传统男尊女卑思想依然严重
B.男女平等观念不占主流
C.工业化加剧了性别歧视
D.工业化进程强化了性别分工
40. 有学者认为,20世纪初期“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

”该学者旨在说明( )
A.随着西方文化的侵入,中国的传统文化开始受到冲击
B.随着社会政局的更替,中国的民俗风情发生巨大变化
C.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D.随着中国半殖民地状态改变,人民真正成为国家主人
第Ⅱ部分非选择题
注意事项:本部分共3大题,共计40分;
请使用黑色签字笔,将每题答案直接写到答题纸指定区域;
答题不规范,一律按无效答案处理。

41. 读下列材料分析以下问题。

(13分)
材料一:苏州……桑麻遍野,茧丝棉之所出,四方咸取给焉,虽秦晋燕周大贾,不远数千里求罗绮缯布者,必走浙之东也。

——张翰《松窗梦语》材料二:毅庵祖,家道中微,以酤酒为业。

……因罢酤酒也,购机一张,织诸色贮巾(帛),备极精工。

每下一机,人争鬻之。

计获利五一。

积两旬,复增一机,后增至二十余。

商贾所货者,常满屋外,尚不能应。

自是家业大饶。

——张翰《松窗梦语》材料三:迨至嘉靖末,隆庆间……末富居多,本富益少。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材料四: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工商者三倍于前;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者,又十之二三矣。

——何良浚《四有斋丛书》(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苏州经济的什么特色?(2分)
(2)材料二中毅庵祖其“家业大饶”的原因。

(3分)
(3)材料三、四中的“本”“末”各指什么?(2分)
(4)以上材料反映了明代中后期我国出现了哪些重要的经济现象。

(6分)
4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1分)
材料一:外部世界的封锁包围和军事压力,国内的粮食危机和政治叛乱,促使苏维埃政权采用新的方式来发展经济。

……为此,列宁对党内的同志说:“我们在夺取政权后就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成方法。

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些问题。

我们必须根据实验做出判断。


材料二:(经济大危机下)千百万人只因像畜牲那样生活,才免于死亡。

宾夕法尼亚州的乡下人吃野草根,蒲公英;肯塔基州的人吃紫罗兰叶、野葱、勿忘我草、野莴苣以及一向专给牲口吃的野草。

城里的孩子妈妈在码头上徘徊等待, 一有腐烂的水果蔬菜扔出来, 就上去同野狗争夺。

——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材料三:他(罗斯福)在接受(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的演说中说:“我向你们保证, 我对自己立下誓言, 要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

”从此,“新政”就成为罗斯福施政纲领的标志。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上卷)》(1)材料一中列宁“根据实验做出判断”,而后在1921年实行了什么政策?(1分)该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分)
(2)材料二所描述的经济大危机有什么特点?(3分)
(3)根据材料三,罗斯福提及的“新政”的中心措施是什么?(1分)“新政”的特点是什么?(2分)(4)上述材料一和材料三所反映的事件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2分)
43. 清末崛起于无锡荣巷,民国时名震上海滩,重生在新中国,以荣毅仁为代表的荣氏家族
的命运折射了三个世纪以来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历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6分)
材料一:自1902年起,荣氏兄弟与友人在无锡合办保兴面粉厂,1903年独资更名为“茂新”面粉厂。

1905
年又设立振新纱厂,1912年后陆续在上海、无锡、汉口开设申新纺织厂、福新面粉厂、茂新面粉厂。

历经二十余年,荣氏兄弟便进入了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家行列,成为名震工商业界的“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

到1922年2月,荣氏兄弟经营的面粉厂和纱厂已经达到16家。

材料二:1927年,蒋介石以荣氏企业认购国库券不力,下令封杀他们在无锡的产业,迫使荣宗敬认购巨额库券而了事。

八一三事变后,荣氏企业备受重创,申新一、二、八厂全部被毁,其他企业不同程度遭受损失、劫掠和强占。

在此逆境下,荣氏家族为求生存,历经艰难,将申新四厂、福新五厂迁往后方。

……上海解放后,荣氏企业面临困难,不仅资金紧张,原料也供应不足。

此后国家通过发放贷款、供应原料、收购产品、委托加工等方法,对荣氏企业予以大力支持,实现新的复苏。

材料三: 在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荣毅仁、荣智健父子,一南一北,纵横商海,叱咤风云,财富神话再次震撼世人。

荣氏家族三度名列《福布斯》中国大陆富豪排行榜首位。

荣氏家族在中国、在世界各地正续写着新的辉煌和传奇。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华网》)
(1)1912年后到1922年间,荣氏能陆续在上海、无锡、汉口开设多家企业,受惠于当时哪些有利的客观条件?(6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荣氏企业陷入困境和实现复苏的原因(6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在新时期,荣氏企业在国内外再度辉煌的主要原因(4分)
长安一中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Ⅰ部分选择题
注意事项:本部分共40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用2B铅笔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1----5:DCBBB 6---10:CCCBC
11——15:DDBCB 16---20:DBCBA
21----25:BBBAD 26---30:DCAAD
31----35:DBCCD 36---40:CDCDA
第Ⅱ部分非选择题
注意事项:本部分共3大题,共计40分;
请使用黑色签字笔,将每题答案直接写到答题纸指定区域;
答题不规范,一律按无效答案处理。

41.
(1)纺织业发达,发展成为全国纺织品交易中心。

(2分)
(2)转换经营行业;采用新兴技术;不断扩大生产规模。

(3分)
(3)本:农业;末:工商业(2分)
(4)商品经济发展;纺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以工商著称的城市在江南兴起。

(6分)
42.
(1)政策:新经济政策(1分);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2分)
(2)特点: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3分)
(3)中心内容:对工业的调整(1分);特点:在资本主义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2分)
(5)要根据国情制定经济政策或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或协调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言之有理都可)(2分)
43.
(1)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华民国政府成立后,颁布了一些支持民族工商业发展的措施;群众性的抵制外货的反帝爱国运动。

(6分)
(2)官僚资本对其欺压和勒索;战争的破坏及日军的掠夺。

复苏的原因:新中国成立初期对民族工商业的扶持。

(6分)
(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90年代后提出建立社会主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