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常见症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ale Waihona Puke 内热源体温调节中枢 温阈上升
垂体内分泌
体神经
交感神经
代谢率增加
骨骼肌痉挛 体表毛细血管与竖
(寒战) 毛肌收缩排汗停止
产热增加
散热减少
体温升高
四、热型及临床意义
在临床上,按常规方法测量发热病人的体温,并标记 在体温单上所形成的不同形状的体温曲线,称为 热型。常见的热型有以下六种:
• 稽留热 • 弛张热 • 间歇热
按出血量分为: • 小量咯血<100ml /日 • 中量咯血100-500ml /日 • 大量咯血>500ml/日,300ml/次
(一)咯血病因
• 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常见,肺结核。 • (1)支气管疾病:支气管扩张、支气管肺癌、
二、常见原因与类型 1.呼吸系统疾病——最主要原因
1、呼吸道阻塞:喉头水肿、气管异物、肿瘤 2、肺部疾病:肺水肿、肺梗死 3、胸廓与胸膜疾病:胸廓变形、胸腔积液 4、呼吸机功能障碍:重症肌无力
2.心血管系统疾病——心功能不全 3.中毒性(CO中毒、尿毒症,吗啡中毒等) 4.神经精神性 5.血液病:贫血
腹痛
• 是临床极其常见的症 状之一,也是促使病人就 诊的主要原因。
• 腹痛多数由腹部脏器 疾病所引起,但腹腔外疾 病及全身性疾病也可引 起。
病因 复
杂,引
起腹 痛
机制 各

认真了解病史
进行全面的体格 检查和必要的辅 助检查(包括化验 检查与器械检查)
综合分析
联系病理 生理改变
作出正 确的诊断
肾脏:病变压痛区 输尿管:病变压痛区
• 六)胃肠神经功能紊乱:胃肠神经官能症、结肠 激惹综合症
疼痛类别
绞痛的鉴别诊断
疼痛的部位
其他特点
肠绞痛 胆绞痛 肾绞痛
多位于脐周、下腹部 常伴有恶心、呕吐 、腹
泻或便秘、肠鸣音增加
位于右上腹,放射至 常有黄疸、发热、肝可
右背与右肩胛
触及或墨菲征阳性
位于腰部,并从肋腹 常有尿频、尿急、尿液
向下放射,达于腹股 含蛋白质 、红细胞等
三、临床表现
1、肺源性呼吸困难 (1)吸气性呼吸困难:表现为“三凹症”;干咳及高
调吸气性喉鸣。见于呼吸道狭窄和梗塞。 (2)呼气性呼吸困难:呼气费力,时间延长;伴有呼气
性哮鸣音;见于支气管哮喘、阻塞性肺气肿。 (3)混合性呼吸困难:吸气和呼气均费力;频率加
快,呼吸变浅。见于大面积肺部病变、大量胸腔积 液等。
长期慢性咳嗽 晨起咳嗽加剧排痰多 平卧后咳嗽加重 2 、咳嗽的性质 干性咳嗽 咳嗽伴有痰液 3 、咳嗽的音色:咳嗽无力或声音低微;呛性咳 嗽;金 属音调咳嗽;声音嘶哑的咳嗽 4 、痰的性质: 黏液性、浆液性、黏液脓性、脓 性、血性等。
呼吸困难
• 定义: 患者感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表现呼
吸活动用力,重者鼻翼煽动、张口耸肩,呼吸 辅助肌参与活动,出现紫绀,并有呼吸频率、 深度与节律的异常。
有时体温可低于正常 缓降:体温于数天内降至正常。
三、发热机理
内源性致热源 • 致热源性发热
外源性致热源 体温调节中枢受损 • 非致热源性发热 产热过多:甲亢 散热减少:高温环境
三、发病机制 致热源:外源性致热源 内源性致热源(又称白细胞致热源)
外源性致热源作用于多形核粒细胞、巨噬细胞 释放内源性致热源 体温调定点上升 产热增多、散热减少、体温升高 发热
附件:病变压痛区
一、发病机制
• 腹部的神经分布 脊神经:分布于腹壁及腹膜壁层,对刺激反
应敏锐,传导快,能准确地指示病变部位, 是一种锐痛的感觉.
内脏神经:分布于腹腔内器官及脏层腹膜, 对刺激反应和定位作用不如脊神经敏感, 多为钝痛,可伴焦急和不安等感觉.
胃:病变压痛区 肝、胆:病变压痛区 盲肠、阑尾: 病变压痛区
• 间歇热(intermittent fever):
a: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反复发作; b:体温波动可达数度(间歇周期:数小时或数天); c: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
• 回归热(recurrent fever): a:体温急剧上升至390C以上,数天后下降至正常; b: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 c:见于回归热、何杰金病
2、 心源性呼吸困难:主要由心力衰竭引起 特点:劳累时发生或加重,休息时缓解或减轻,平卧时加重,坐
位时减轻,重者取强迫端坐位。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急性左心衰时,常于夜间 熟睡时发生呼吸困难;重度呼吸困难,明显发绀,躁动不安 ,大汗淋漓,心率加快,咳粉红色泡沫样痰,两肺哮鸣音及 中小水泡音。 即“心源性哮喘”
胆结石、泌尿系结石 特点:发病急骤、常为阵发性与绞痛性,伴恶心、
呕吐
• 三)脏器扭转或破裂:疼痛急剧,常伴休克、内出 血及进行性贫血;
• 四)腹膜炎症:多由胃肠穿孔引起 特点:
• 疼痛定位明显,可有牵涉痛 • 多持续性锐痛 • 常因加压、改变体位、咳嗽或喷嚏而加剧 • 病变部位压痛、反跳痛与肌紧张; • 肠鸣音消失
心悸
一、定义:
心悸是一种自觉心脏跳动不适或心慌感。常 伴有 心 前区不适。身体评估可发现心率增快、 减慢、或心律失常、也可完全正常。
二、病因
1、心脏搏动增强 :可为生理性或病理性。
生理性:1)剧烈运动 、紧张、激动 2)大量饮酒、浓茶 3) 服用药物 病理性:1)各种心室肥大 2)高热、甲亢
2、心律失常:任何原因导致的心率、心律的变 化都可引起心悸,尤以突然发生 者为甚。包括:心动过速、心动 过缓、心律不齐。
第二章 诊断学基础
第一章 常见症状
一、发热
二、头痛 三、咳嗽和咳痰
四、呼吸困难 五、心悸 六、紫绀
七、恶心呕吐 八、腹痛 九、腹泻
十、便秘
十一、黄疸 十二、咯血
十三、便血
十四、水肿 十五、血尿
十六、尿频尿急尿痛 十七、尿储留 十八、眩晕
十九、惊厥
二十、意识障碍
第一节 发热(fever)
正常体温及测量部位 • 口温:36.3-37.2℃; • 腋温:比口温略低0.2-0.4℃,一般为36-37℃; • 肛温:比口温略高0.3-0.5℃,一般为36.5-37.7℃. 影响因素: • 个体差异 • 年龄时间 • 环境 • 活动状况,进餐情况 • 生理变化
• 慢性腹痛:多见于起病缓慢,病程长,或于急性起病 后转变为迁延性的一类疾病。
一)腹腔脏器的慢性炎症(主要原因) 1、慢性胃炎:上腹痛无规律性,伴食欲下降、恶 心、嗳气等,服碱性药物效果不显著; 2、慢性肝炎、胆系感染:右上腹钝痛或隐痛; 3、慢性胰腺炎:反复发作的上腹隐痛,放射到腰 部、前胸、肩胛等处,与进食有关;
二、病因
1 、呼吸系统疾病:感染;变态反应性疾 化因素;肿瘤
2 、心血管疾病:左心衰竭 3 、中枢神经因素:大脑皮质 4 、全身感染
病;理
三、发生机制
来自呼吸道黏膜的刺激,经神经传 导到延髓咳嗽中枢,再由传出纤维经神经 将冲动传至呼吸肌,引起咳嗽运动。
四、临床表现
1 、咳嗽出现的时间:突然出现的急性发作性咳嗽
• 回归热
• 波状热 • 不规则热
• 稽留热(continued fever): a:体温维持在39-400C左右,数天或数周; b: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0C; c:见于大叶性肺炎、伤寒 临床意义:伤寒、大叶性肺炎
• 弛张热(remittent fever):
a:体温在390C以上; b:24小时温差达20C以上; c:体温最低时仍高于正常; d:见于败血症,风湿热,化脓性疾病。
P29
3、中毒性呼吸困难 酸中毒大呼吸:呼吸深而规则,可伴有鼾声。 急性感染:呼吸加快 药物中毒:呼吸缓慢、比奥呼吸(临终前)
4、神经精神性呼吸困难: 颅脑疾病:深而慢 癔病:浅而快,口周、肢体麻木 神经官能症:叹气样呼吸
5、血源性呼吸困难:严重贫血、高铁血红蛋白血 症
思考题
怎样鉴别肺源性与心源性呼吸困难?
畏寒。有两种上升方式: 骤升型:体温在几小时内达39-40℃以上,常伴寒战。 缓升型:体温于数日内缓慢上升达高峰。
• 高热持续期: 1、组织代谢增强→需氧量增加 → 呼吸心率加快 2、头痛、中枢神经功能紊乱→ 意识不清、昏迷 3、消化功能失调→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便秘 4、身体消耗大→倦怠无力、肌肉酸痛、周身不适 5、肾血流量减少、呼吸频率增加→口干、尿少、尿黄 • 体温下降期: 骤降:体温于数小时内迅速下降至正常,伴有大汗,
三种机制
一)内脏性腹痛:腹腔内器官受刺激,信号经交感神 经通路传入脊髓。
特点: • 疼痛部位不明确 • 感觉模糊,多为痉挛、不适、钝痛、灼痛 • 常伴恶心呕吐、出汗等自主神经兴奋症状 二)躯体性腹痛:来自腹膜壁层及腹壁的痛觉信号,
经体神经传至脊神经根,反映到相应脊髓节段所 支配的皮肤。
特点: • 定位准确 • 程度剧烈而持续 • 可有局部腹肌强直 • 疼痛可因咳嗽、体位变化而加重 三)牵涉痛:腹部脏器引起的疼痛,刺激经内脏神经
• 波状热(undulant fever):
a:体温逐渐上升到390C以上,数天后又下降至一定程度, 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
b:见于布鲁菌病
• 不规则热(irreguler fever):
a:发热无一定规律 b:见于结核病、感染性心内膜炎、风湿热。
疼痛
一、概念:现存或潜在的组织受损所产生的痛觉 反应。
二)空腔脏器张力变化:胃肠痉挛或胃肠胆道运动 障碍
• 三)胃十二指肠溃疡
• 特点:慢性、周期性、节律性,伴嗳气、泛酸,病程 长,进食或服用碱性药物可使疼痛缓解
• 四)脏器包膜的牵张或腹膜粘连:肝淤血、肝炎、 肠粘连,多为胀痛或钝痛;
• 五)肿瘤:腹腔器官肿瘤压迫或浸润感觉神经引 起,多呈难以忍受的钝痛;
传入,影响相应脊髓节段而定位于体表
特点:疼痛剧烈、部位明确、局部有压痛、肌紧张 及感觉过敏。
临床上不少疾病的腹痛涉及多种发生机制如:
早期疼痛在脐 周,常有恶心 呕吐,为内脏
性疼痛
阑尾炎
持续而强烈的炎症刺激影响相应脊 髓节段的躯体传入纤维,出现牵涉痛,
疼痛转移至右 下腹麦氏点 (Mc Burney point)
程度剧烈, 伴以压痛、 肌紧张及 反跳痛。
当炎症进一步发展波及腹膜
壁层,则出现躯体性疼痛,
二、临床表现及意义
• 急性腹痛:具有起病急、病情重、变化快的特点。 常见于
一)腹腔器官急性炎症:急性胃炎、胆囊炎、胰腺炎、 阑尾炎、腹膜炎;
特点: 腹痛伴发热、恶寒或寒战 疼痛部位与罹患器官有关 二)空腔脏器阻塞或扩张:肠梗阻、胆道蛔虫症、
3、神经官能症:主要由于自主神经功能紊 乱引起,心脏本身并无实 质性病变。多见于年轻女性
三、临床表现
心悸自身的表现是患者感觉心跳或 心慌。不同病因所致的心悸,均有其原发 病的表现。如心律失常者常有头晕、晕 厥等表现;由器质性心脏病引起者常有呼 吸困难等。
五、 呕血与咯血 一、咯血
• 指喉部及喉以下的呼吸道(气管、支气管或肺组 织任何部位病变)出血,经咳嗽由口腔排出者, 咯血量多少不一,一般呈鲜红色。
沟、外生殖器及大腿
内侧
咳嗽与咳痰
一、概念 三、发生机制
二、病因 四、临床表现
一、定义
咳嗽是一种保护性反射动作,借此可将呼吸道内 的分泌物或异物排出体外,若长时间或频繁而剧 烈的咳嗽,则可影响工作和休息,消耗体力,增 加心肺负担,属病理现象。
咳痰是借助咳嗽动作将呼吸道或肺部的病理性 分泌物排出口腔外的现象。咳嗽而无痰称为干性 咳嗽,咳嗽伴有排痰称为湿性咳嗽。
一、发热定义
• 致热源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或体温调节中枢本 身功能紊乱等原因,致产热过程增加,散热不能 相应增加或散热减少。体温超过正常范围即口 腔温度高于37.3℃,或直肠温度高于37.7℃ ,或一日内体温变异超出1℃时即称为发热。
病因: 1、感染性发热(最常见) 2、非感染性发热
二、临床表现
发热分度 • 低热:37.3-38℃; • 中等度热:38-39℃ ; • 高热:39-41℃ ; • 超高热:41℃以上。 发热过程 • 体温上升期:疲乏、无力、肌肉酸痛、皮肤苍白、寒战、
二、病因 头痛的病因:颅脑病变、颅外病变、 全身性病变、神经官能症 胸痛的病因:胸壁疾病、心血管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纵隔疾病 腹痛的病因: 急性腹痛、慢性腹痛
三、发 生 机 制
各种理化刺激作用于机体
受损部位释
放致痛物质
痛觉感受器发出冲动
引起痛觉
疼痛分类:
1 、皮肤痛:“双重痛觉”,定位不明确
2 、内脏痛:缓慢而持久,定位不明确 3 、牵涉痛:内脏痛常伴有牵涉痛 4 、躯体痛:以骨膜分布最密,痛觉最敏感 5 、神经痛:剧烈灼痛或酸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