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会唱歌的小瓶子》含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会唱歌的小瓶子》
一、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听歌曲、观察和实验探究材料的音乐性质,了解长度、重量、材质等和声音有关的实际问题。
2.能够理解材料与声音的关系,能识别不同材料的声音。
3.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模拟和创造声音,同时培养小班学生抛开成见进行思考、观察、实验的素质。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音乐材料和课件。
2.准备多种材料,例如:小瓶子、玻璃杯、水杯、铅笔盒等。
三、教学过程
1. 开场(约5分钟)
教师播放歌曲《小瓶子咕咕叫》并引导学生跟唱。
学生可以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反复唱这首歌。
2. 导入讲解(约5分钟)
教师通过课件介绍不同材质的物品,引导学生思考材质与声音的关系。
3. 观察实验(约10分钟)
1.教师展示不同材质的物品,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尝试碰撞发出声音,来比较不同材质物品发出声音的特点。
2.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模拟和创造声音,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尝试使用多种材料制造声音。
4. 创作体验(约20分钟)
1.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材料,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声音实验和创作。
2.学生可以将自己用材料创作的声音与同学分享,教师可以通过评价和激励鼓励学生们继续探索和尝试。
5. 总结(约5分钟)
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和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材质与声音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反思
本次《会唱歌的小瓶子》公开课让我深刻认识到,在小班教育中,通过音乐和实验,引导幼儿学习科学知识是非常有效的。
幼儿对音乐、声音的敏感度较高,通过观察和实验,他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材料与声音之间的关系。
同时,在创作体验环节中,幼儿将自己的创意表达出来,这也是培养幼儿创造力、想象力、体验能力等方面的有效途径。
在组织教学过程时,我也发现可以根据学生年龄和音乐素养的差异,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进度和内容。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还会更好地理解幼儿的认知特点,让教育更加贴近幼儿的需求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