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教学改革的认识和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小学教学改革的认识和理解
沪太一小老师1、教学改革首先要转变与提升教师的教学理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要达到上述境界,教师理念的转变和提升是最为关键的。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具备全新的教学观、质量观、教材观、学生观和信息观,这也是我们研究的首要内容。
从我们学校的情况来看,教师的自我发展的意识增强了,个性化教学凸现了。
(1)教师自我发展意识增强
由于二期课改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无论是专业素养的提高,还是对专业外渊博知识的掌握,都促使教师必须自我学习、自我发展。
各学科教师除了认真参加新教材培训外,还注重每天上网查寻有关资料,到资料室与图书馆自我充电,还购置大量的教学软件,优化教学质量。
(2)教师个性化教学凸现
通过理论学习,教师钻研教材,由过去备课本转变为备学生、备教法学法,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运用与课堂教学之中。
教师们从情景创设、授课方式、学法指导、课堂评价等环节开动脑筋,各显神通,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形式,有部分教师已初步形成具有个性的教学风格。
2、教学改革要转变旧有的不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行为与模式
以往的教学行为是以传授为主、问答为辅为主要形式的,学生比较注重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练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就是要从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而达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因此,旨在
转变陈旧的教学方式的新的教学模式的尝试与研究便成为我们实施课改的最主要的内容。
(1)教师角色行为的变化。
教师将不再只是课本知识的传授者和管理者,而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逐步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教师在学生的学习经验中渐渐失去了第一主角的地位”。
“教学不只是忠实地实施课程计划,而更是课程的创生与开发”。
(2)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
我校的大多数教师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
教师在教学中学会“给一个空间,让学生学会发展;给一个权利,让学生学会选择;给一个机会,让学生学会抓住;给一个问题,让学生学会思考;给一个条件,让学生学会创造”。
(3)教师教学情境的变化。
新课程的教学内容综合性强,教材答案不确定性,使教师创新空间增大;教学方法和过程的不确定性,使教师可支配的因素增多。
崭新的教学情境将促进教师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
(4)教师教学手段的变化。
广大教师在教学中不在单一用粉笔、黑板的手段来进行,而是采用多媒体、实物投影、音像资料等多种现代技术手段,使教学过程变不可视为可视,变静态为动态。
3、打造新概念现代课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应该更多地让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让学习充满探究的快乐;教学要适应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差异性和选择性,允许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教学要适应不同智能类型的学生,愉悦学生身心、激发学习兴趣、发展个性特长。
走进我校的课堂,可以发现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发言踊跃,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问题和看法。
这一转变是源于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创设一些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实践体验、操作领悟、合作交流等方式进行学习的机会和条件,使学生不是用单一接受的方式来进行学
习,开始关注学生体验式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自己独立地开展各种活动,在活动中进行学习、在探索学习中发展个性,发挥创造才能。
如:演一演、议一议、比一比、赛一赛、摆一摆、画一画、玩一玩,学具操作和交流社会实践调查等,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活动,使学生身心活跃、学习情绪高涨,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实现了学生多方面能力的综合发展,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4、教学改革中校本课程的开设与推广是一块不可忽视的有效阵地
利用多种渠道,开发课程资源,努力建设开放的有活力的校本课程是富有积极意义的教改举措。
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为了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我们学校提出了“学校成为学生心灵故乡”作为办学指导思想。
根据拓宽知识视野、发展思想能力、培养研究能力、民族精神和人文素养为重点的综合素质的需要,来构建校本课程体系的。
经过一年的研究、实践,我们已经开发出了两本比较完善的校本教材:《文学与思维》、《数学与思维》。
《文学与思维》注重语言积累,增加文化积淀,全面提高语文素养(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交际能力、学习能力等方面),提升文化品位及审美力,培养思维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与思维》使学生体会到生活处处有数学,学习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运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获得成功的体验。
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的发展,使他们所学的知识所形成的能力可再生长与再发展;同时教师思想理念的发展与专业素质也得以提高,教材的不断调整增删以及教法的改进,促使校本课程与校本教材发挥更大的作用。
5、教学改革要关注评价方式的变革与完善
对教师、学生和课程的评价既体现出课程改革的要求,又体现出我校的教学特色,这是非常关键的。
仅凭一纸试卷上的分数判定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显然是不全面、不合理的。
而且,传统的评价方式常常制约着教学探索的进一步开展,因此,建设较为全面的学习评价体系(尤其是过程性评价体系)就成为了我校研究的最切要内容。
本学期,我校完善评价方式,让学生能够感受学
习的乐趣。
1.在评价中侧重于过程的评价,发挥学生的作品、作业、经历和活动等的评价功能。
a、语文学科的评价可以由口头表达和书面练习相结合。
口试的内容可以分为朗读、诵记、听说等;也可以是就每一主题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见解……但无论哪种形式,其意旨在培养学生大胆“说”的能力,使我们的学生逐渐变得能说、敢说、善于说。
书面练习的内容可以是听写、单项练习、写作等。
b、小学数学的考核内容为:计算、图形、动手操作。
考核方法可以为:口答、笔答、竞赛、使用学具、制作简单学具。
新的考核内容和方法使教师在知识传授过程中更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针对他人的意见提出评价和纠正,从而使学生乐学、会学,教育教学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局面。
c、英语学科可以加大日常评价的力度,每周二、四中午12:30——1:00开设英语角,由英语老师进行指导并设立一定的评价标准,鼓励学生参与英语角的活动,由英语老师记录其在英语角中所获得的学分,并以30%的比例充实到其英语口试考查成绩中。
2.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a、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定期与家长进行反馈交流。
(教师评价的权重在60%——70%。
)
b、加强伙伴间的相互评价,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C、每月发放一次家长调查表,让家长对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进行客观评价。
3.从学生心理需求出发,开设形式多样的奖励机制,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潜能,达到主动自觉学习的目的。
a、尝试“免试”措施:对在日常学习中积极主动,勤于动脑,上课积极发言且较有创见,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技能,经本学科教师确认有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生,相应予以免试;在市(区)级以上学科竞赛中获得优秀名次的,相应学科予以免试;在某一学科单项竞赛中获得优秀名次的,相应考核项目予以免试。
b、准许复试:对于期末综合考核不过关的学生,允许其在考后三天内进行重试;
学生认为自己的考核结果不理想,也可以提出申请,在考后三天内进行重试,直至本人满意为止。
c 、取消以期末综合考试分数进行学生间的名次排列,减轻学生身心负担。
d、在各项活动评比中,除设有三好学生奖外,还可专设进步奖、勤学奖、创造奖等,以培养学生兴趣。
e、学科课程的考核采取平时考核与期末等级考核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期末的综合考核结果分为优、良、较好、再努力四个等级。
学生无论在平时考核还是期末的综合考核中,如果对现结果不满意可以在三天内申请重新考核。
开展学生语文学习现状的全面调查,针对所了解的学情,采取应对的措施;立足课堂教学,发挥教师的个性特长, 全面开展不同方式的教学研讨和展示活动,摸索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的规律;将参加课改实施的班级的多方面指标与不参加课改的班级或往届学生的情况作比较,研究课改的效益;及时总结并交流经验,汇编成果,扩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