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三琵琶行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必修三琵琶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并背诵《琵琶行》全诗。
2.分析诗歌的意境、情感及表现手法。
3.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诗歌的意境、情感及表现手法。
2.难点:诗歌中的意象分析及情感表达。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利用多媒体播放《琵琶行》朗诵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味。
提问:同学们,你们感受到了什么?这首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诗歌解读
让学生自读诗歌,理解诗意。
分析诗歌的背景,了解白居易创作《琵琶行》的动机。
讨论诗歌的意象,如“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等,引导学生理解意象的作用。
3.情感分析
分析诗歌中的情感,如孤独、惆怅、失落等。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诗歌情感的理解。
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在诗歌中表达的情感,体会古代文人的悲欢离
合。
4.表现手法分析
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如对比、夸张、拟人等。
让学生举例说明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并阐述其作用。
5.课堂讨论
诗歌中的琵琶女形象有何特点?
诗人在诗歌中表达了哪些社会现实?
你如何看待诗歌中的情感表达?
6.课堂小结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7.作业布置
背诵《琵琶行》全诗。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分析《琵琶行》的意境、情感及表现手法,让学生深入了解了古代诗歌的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讨论,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但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仍显得较为拘谨,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引导和鼓励他们积极参与。
重难点补充:
1.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深入理解《琵琶行》中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感受诗人情感变化的细微之处。
难点: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诗歌,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教学过程补充:
1.导入
教师播放《琵琶行》朗诵音频,并提问:“同学们,你们在音频中听到了什么?这首诗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情感体验?”
2.诗歌解读
教师引导学生:“现在请大家自读诗歌,注意诗中的意象,比如‘浔阳江头夜送客’,这里的‘夜送客’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吗?”
学生思考并回答后,教师解释:“这里的‘夜送客’不仅仅是指夜晚送别客人,更象征着人生的孤独与无奈。
”
3.情感分析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诗人在哪里表达了最深的情感?是‘同是天涯沦落人’这句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确实,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以及对琵琶女境遇的同情。
”
4.表现手法分析
教师举例:“比如‘枫叶荻花秋瑟瑟’,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让自然景物都充满了情感。
大家还能找出其他的例子吗?”
5.课堂讨论
教师提问:“如果你们是诗人,面对琵琶女的遭遇,你们会怎么做?”
6.课堂小结
教师与学生对话:“今天的课,我们通过分析《琵琶行》,感受到了古人的情感和审美。
大家觉得这首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7.作业布置
教师与学生对话:“请大家完成两个作业:一是背诵《琵琶行》全诗,二是写一篇读后感,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感受。
”
学生回应后,教师结束:“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完成作业,我们下节课再见。
”
注意事项:
1.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提供个性化的指导,比如对诗歌理解较深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进行更深入的文学批评,而对诗歌理解较浅的学生则需耐心引导他们理解基本诗意。
2.在分析诗歌意境和情感时,鼓励学生分享个人的感受和联想,尊重他们的独特体验,避免单一标准答案的限制。
3.对于表现欲不强或内向的学生,要创造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比如小组讨论时可以指定他们担任小组长或报告人。
4.教学方式要多样化,结合传统的讲授法和现代的多媒体教学,让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在布置作业时,考虑到学生的负担,不要过多或过难,确保作业既有挑战性又能够完成,以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6.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无论是作业还是课堂表现,都要让他们知道自己的进步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