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c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计算机c 课程设计
一、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
1. 理解并掌握C语言的基本语法和程序结构;
2. 学会使用C语言进行变量声明、数据类型转换及运算符运用;
3. 掌握C语言中的控制结构,如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和循环结构;
4. 熟悉C语言数组、函数和指针的使用;
5. 了解C语言中的文件操作和模块化编程。

技能目标:
1. 能够运用C语言编写简单的程序,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良好的编程习惯,如规范命名、注释和代码排版;
3. 学会使用集成开发环境(IDE)进行C程序的开发、编译和调试;
4.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 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编程的兴趣,培养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团队项目中发挥积极作用;
3. 培养学生面对问题时的耐心和毅力,使他们具备克服困难的能力;
4. 引导学生关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培养对新技术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本课程针对大学计算机专业一年级学生,结合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掌握C语言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实际编程能
力和良好的编程习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运用C语言解决实际问题,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
1. C语言概述:介绍C语言的发展历史、特点和应用领域,使学生了解C语言在计算机编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章节:第1章 C语言概述
2. 基本语法和数据类型:讲解变量声明、数据类型、常量和变量、类型转换等基本概念。

教材章节:第2章 数据类型与运算符
3. 运算符和表达式:介绍各种运算符的用法和优先级,以及表达式的构成。

教材章节:第2章 数据类型与运算符
4. 控制结构:讲解顺序结构、分支结构(if语句、switch语句)和循环结构(for循环、while循环、do-while循环)的使用。

教材章节:第3章 控制结构
5. 数组和字符串:介绍一维数组、二维数组的概念和应用,以及字符串的基本操作。

教材章节:第4章 数组与字符串
6. 函数:讲解函数的定义、声明、调用,以及递归函数的使用。

教材章节:第5章 函数
7. 指针:介绍指针的概念、指针与数组的关系、指针与函数的关系,以及指针的高级应用。

教材章节:第6章 指针
8. 文件操作:讲解文件的概念、文件打开与关闭、文件读写操作,以及文件定位。

教材章节:第7章 文件操作
9. 编程实践:安排综合性的编程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编程能力。

教材章节:各章节实例及课后习题
教学内容按照上述大纲进行安排和进度,确保学生能够系统、全面地掌握C语言知识,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学方法
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 讲授法:通过系统讲解C语言的基本概念、语法规则和编程技巧,为学生提供清晰的知识框架。

在讲授过程中,注重与实际应用场景的结合,使理论更加贴近实际。

教学内容关联:C语言概述、基本语法、数据类型、运算符、控制结构等。

2.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案例,掌握C语言的编程方法和技巧。

同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讨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关联:数组和字符串、函数、指针、文件操作等。

3. 讨论法:针对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讨论过程中,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提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点。

教学内容关联:控制结构、函数、指针、文件操作等。

4. 实验法:设置一系列实验任务,让学生在实验环境中动手编写代码,培养实际编程能力。

实验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
题。

教学内容关联:基本语法、控制结构、数组、函数、指针、文件操作等。

5. 情境教学法:创设实际编程场景,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编程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内容关联:综合编程实践。

6. 课后作业与辅导: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提供在线或线下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内容关联:各章节知识点。

7. 比赛和展示:组织编程比赛或成果展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习热情,提高编程能力。

教学内容关联:综合编程实践。

四、教学评估
为确保教学评估的客观、公正和全面,本课程采用以下评估方式:
1. 平时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情况,以及在小组讨论和实验中的表现。

此部分评估旨在鼓励学生积极投入课堂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内容关联:课堂互动、小组讨论、实验操作。

2. 课后作业:布置定期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作业内容紧扣教材知识点,旨在巩固和拓展课堂所学。

作业成绩根据完成质量、代码规范和创新能力进行评估。

教学内容关联:各章节知识点。

3. 实验报告:学生在完成实验任务后,需撰写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
过程、结果和心得体会。

实验报告的评估重点关注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分析问题的深度和总结反思的能力。

教学内容关联:实验任务。

4. 期中考试:设置期中考试,以闭卷形式进行。

考试内容覆盖前半学期所学知识点,评估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关联:第1章至第5章知识点。

5. 期末考试:期末考试采用闭卷形式,全面考察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点的掌握、编程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考试内容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编程题和综合应用题。

教学内容关联:全书知识点。

6. 课程设计:安排一次课程设计,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一个小型项目。

课程设计评估关注项目的实用性、创新性和技术难度。

教学内容关联:综合编程实践。

7. 竞赛和展示: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的编程竞赛或成果展示,根据竞赛成绩和展示效果给予加分,以激励学生提高自身编程能力。

教学内容关联:综合编程实践。

五、教学安排
为确保教学进度合理、紧凑,同时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如下:
1. 教学进度:课程共计16周,每周2课时,共计32课时。

教学进度根据教材章节和知识点难度进行合理安排,确保学生在有限时间内掌握C语言的核心知识。

2. 教学时间:根据学生的作息时间,将课程安排在学生的学习效率较高的时间段进行。

例如,上午或下午的前半段。

教学内容关联:全天课程安排。

3. 教学地点:理论课程安排在多媒体教室进行,以便教师使用PPT、教学视频等辅助教学手段。

实验课程安排在计算机实验室,确保学生能够实际操作练习。

教学内容关联:理论教学与实验操作。

4.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每周安排1课时理论教学,1课时实验操作,让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及时通过实验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内容关联:各章节知识点。

5. 课后辅导时间:安排每周1课时课后辅导时间,为学生提供答疑解惑的机会,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内容关联:各章节知识点。

6. 课程设计时间:在课程中后期,安排连续3周的时间进行课程设计,以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完成项目开发。

教学内容关联:综合编程实践。

7. 期中、期末考试安排:期中考试安排在课程进行到一半时进行,期末考试安排在课程结束前一周。

考试时间分别为2课时。

教学内容关联:期中、期末考试。

8. 竞赛和展示: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参加竞赛和展示活动,具体时间和地点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

9. 考勤与请假:严格按照学校规定进行考勤,学生如需请假,应提前向教师申请,确保不影响教学进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