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仑膦酸钠联合骨肽注射液治疗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od Diagn Treat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Jul 31(14)
骨质疏松症是机体钙元素不断流失且未得到及时补充而出现的一类全身骨骼疾病,主要发病人群为中老年人,且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升高[1]。
骨质疏松症是骨折发生的主要因素,过去临床多给予钙剂及维生素D 治疗,虽有一定效果,但仍未取得理想疗效,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重,骨质疏松症受到临床广泛关注,寻求有效治疗方法是临床一直探究的课题[2]。
我院开展阿仑膦酸钠联合骨肽注射液治疗效果明显,现将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科收治的87例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进行研究分析。
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科收治的骨质疏松症患者8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4例。
均符合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伴随胸部、腰部疼痛症状,无严重肾脏功能障碍,近期未使用过任何影响骨代谢的药物,研究开始前签署同意书[3]。
观察组患者中男19例、女25例;平均年
龄62.8±2.2岁;平均病程2.9±0.6年。
对照组中男21例、女22例;平均年龄63.0±2.5岁;平均病程2.7±0.3年。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方法
1.2.1对照组予阿仑膦酸钠(生产厂家:Merck Sharp
&Dohme Italia SPA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30085)治疗,每周固定一天晨起服用。
连续治疗2个疗程。
1.2.2观察组予阿仑膦酸钠联合骨肽注射液(生产厂家:哈尔滨圣泰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03668)治疗,阿仑膦酸钠同对照组,骨
肽注射液溶于200ml0.9%氯化钠溶液中静脉滴注,10~20ml/次,1次/d ,15~30天为1疗程。
连续治疗2个疗程。
1.3临床观察指标(1)治疗前后骨密度,包含前臂近端骨密度(PBD )、远端骨密度(DBD )、近端骨矿含量(PBMC )、远端骨矿含量(DBMC )[4]。
(2)临床总效率。
(3)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胃肠道反应、头晕、口干、皮疹等。
1.4疗效判定标准运用疼痛量表法针对患者的疼痛症状展开评价,0分代表无痛,4分代表剧痛,显效:疼痛减少程度>2分,有效:疼痛减少程度1分,无效:疼痛程度未减少或加重[5]。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x 依s 表示,行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
P <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骨密度比较治疗前,两组PBD 、DBD 、PBMC 、DBMC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骨密度均有所升高,且观察组患者PBD 、DBD 、PBMC 、DBMC 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见表1。
2.2两组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治疗临床总效率为97.73%,高于对照组的8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见表2。
2.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9%,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见表3。
3讨论
阿仑膦酸钠联合骨肽注射液治疗骨质疏松症患者
的临床效果
屈雅丽(郑州市骨科医院,河南郑州450007)
摘要:目的分析骨质疏松症患者使用阿仑膦酸钠联合骨肽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科收治的骨质疏松症患者8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4例。
对照组予阿仑膦酸钠治疗,观察组予阿仑膦酸钠联合骨肽注射液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效果,观察两组骨密度变化情况:PBD 、DBD 、PBMC 、DBMC 水平。
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骨密度均有所升高,且观察组患者PBD 、DBD 、PBMC 、DBMC 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临床总效率为97.73%,高于对照组的8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9%,与对照组的6.9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阿仑膦酸钠联合骨肽注射液
治疗骨质疏松症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用药安全性较好。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阿仑膦酸钠;骨肽注射液;骨密度中图分类号:R6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11 ̄8174(2020)14 ̄2221 ̄02
2221··
Mod Diagn Treat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Jul 31(14)
骨质疏松症病理特征表现为骨组织显微结构损伤、骨矿成分减少等,在中老年发病群体中绝经女性发病率最高。
研究发现,骨吸收与骨形成相互维持平衡,如骨吸收过多或骨形成不足则引发平衡失调,导致骨量减少和骨微细结构变化,形成骨质疏松症,而骨吸收主要由破骨细胞介导,骨吸收过程通过多种细胞因子调控完成[6]。
患者出现骨质疏松症后极容易引发疼痛和骨折,并且骨折后不易恢复,临床治疗骨质疏松症药物以促进骨生长、抑制骨吸收类为主[7]。
钙剂及维生素D 过去临床应用最多,服用后可促进肠钙吸收,直接补充钙元素,本文采用的阿仑膦酸钠、骨肽注射液是目前应用较多的两种药物,笔者就两种药物联合应用的效果进行探究,结果表明,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BD 、DBD 、PBMC 、DBMC 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临床总效率为97.73%,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探究两种药物机理,阿仑膦酸钠主要成分为二代双膦酸盐,可于骨质内羟基磷灰石表面紧密吸附,抑制骨转换,减少骨吸收,逐渐增加骨密度,同时对破骨细胞活性进行抑制,诱导破骨细胞凋亡,临床经验表明长期单一使用此药物可能诱发不良反应,对临床疗效造成不良影响[8]。
骨肽注射液中含有多种细胞生长因子、无机盐及有机钙、
无机钙等,具有良好的骨代谢作用,减少破骨作用,
增加骨钙沉积,刺激成骨细胞增殖,同时实现骨代谢
平衡[9]。
骨肽中的细胞因子参与调节骨生长和代谢对新骨形成具有一定效果。
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可协同发挥疗效,因此较单一治疗效果更优[10]。
综上所述,阿仑膦酸钠联合骨肽注射液治疗骨质疏松症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患者骨密度显著增强,用药安全性较高。
参考文献:
[1]廖化波,张俊娟.阿仑膦酸钠联合骨肽治疗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效果[J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7,23(6):784 ̄786.
[2]周岳琴.骨肽注射液配合阿仑膦酸钠对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及骨密度的影响[J ].颈腰痛杂志,2017,38(2):
128 ̄131.
[3]张衡才.骨肽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30例临床观察[J ].湖南中医杂志,2017,33(3):84 ̄86.
[4]李金岭.骨肽注射液对股骨粗隆间骨折骨代谢及骨密度的影响[J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22(20):2424 ̄2426.
[5]朱伟荣,罗锦辉,方勤.骨肽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可行性分析[J ].中国药物经济学,2018,13(9):90 ̄92.[6]张殿乙,李雅男,张楠,等.特立帕肽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绝经后
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J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6,31(8):1231 ̄1235.
[7]孙
燕,张建萍.骨化三醇联合骨肽注射液对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
患者骨密度血清IGF-I 及BAP 表达的影响[J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8,24(4):9 ̄11,19.
[8]蔡效信.复方骨肽注射液对老年骨质疏松压缩性腰椎骨折患者骨代谢指标及疼痛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12):3011 ̄
3012.
[9]ReginsterJY,NeuprezA,DardenneN,et al.Efficacy and safety of cur ⁃rently marketed anti-osteoporosis medications [J ].Best Pract Res
Clin Endocrinol Metab,2014,28(6):809 ̄834.
[10]AdlerRA,FuleihanEH,BauerDC,et al.Managing Osteoporosis Pa ⁃
tients after Long -Term Bisphosphonate Treatment:Report of a Task Force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Bone and Mineral Re ⁃
search [J ].Journal of Bone &Mineral Research the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Bone &Mineral Research,2016,31(1):16.
收稿日期:2020 ̄02 ̄16
表1两组治疗前后骨密度比较(x 依s ,g/cm 2)
n
PBD
DBD
PBMC
DBMC
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t P
4443
0.36±0.03
0.32±0.073.490.000.38±0.01*0.40±0.05*
2.570.01
0.21±0.02
0.19±0.042.960.000.23±0.05*0.33±0.03*
11.340.00
0.86±0.170.82±0.131.230.22
0.88±0.14*0.96±0.18*
2.310.02
0.79±0.150.78±0.110.350.72
0.81±0.17*0.91±0.20*
2.510.01
注:与治疗前比较,*:P <0.05
表2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n
显效有效
无效总有效率
观察组对照组χ2P
4443
29(65.91)17(39.53)14(31.82)
18(41.86)1(2.27)
8(18.60)43(97.73)35(81.40)
6.250.01
表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n
胃肠道反应
头晕
口干
皮疹
总发生率
观察组对照组χ2P
4443
1(2.27)1(2.33)1(2.27)1(2.33)1(2.27)0(0.00)1(2.27)1(2.33)4(9.09)
3(6.98)
0.130.71
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