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师业务素质考试试题体例(正)2015.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试题体例:
初中物理试题
(90分钟100分)
第一部分:课程标准(共10分)
以填空题和选择题为主。
考查对2011版新《课程标准》的理解与掌握。
一、填空题:
1.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培养目标定位为。
2.物理课程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
3.物理课程内容标准由科学探究和两部分组成。
课程标准的科学内容分为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以及部分。
4.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意学科渗透,;
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注重科学探究;,。
5.在经历、认同、内化、计算等行为动词中,不是用来表示体验性目标的是。
第二部分:学科专业知识(共90分)
1.考查近五年的潍坊市中考试题,难度0.5,易中难比为5:3:2。
2.题型以2015年潍坊市初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题为模板。
选择题14个,40分;1-8小题为单选题,每题2分;9-14小题为不定项选择题,每题4分。
实验探究题3个,18分。
综合计算题2个,18分。
科普阅读题1个,4分。
3.整合引用近5年潍坊市初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题原题可占30%。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符合题意,每题
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纸上相应的字母代号涂黑。
选对的每题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
11. 如图是甲、乙两辆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的小车的s﹣t图象,由图象可知()
A.7~20秒钟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0~5秒时间内,乙车的速度比甲车的速度大
C.第10秒钟时,甲、乙两车速度相同
D.经过5秒钟,甲车通过的路程比乙车大
12.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的物体A和B,在大小为F的力的作用下,AB一起同时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图中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为0
B.乙图中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为F
C.甲、乙两图中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均为F
D.甲、乙两图中B物体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均为F
13.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具有的内能越多
B.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加
C.物体吸收的热量越多,其比热容越大
D.燃料的热值和燃料的燃烧情况无关
14.某同学对凸透镜的光学特性进行研究,完成了下列实验:
(1)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距透镜中心12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2)他再将该凸透镜和点燃的蜡烛分别固定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后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如图,对于上述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实验(2)中,物距u为20cm
C.实验(2)中,物距u为30cm
D.实验(2)中,得到的像为放大实像
15.如图所示,三个完全相同的容器内装有适量的水后,在乙容器内放入木块漂浮在水面上,丙容器内放一个小球悬浮在水中,此时,甲、乙、丙三个容器内水面高度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个容器中,水对容器底的压强相等
B.三个容器中,水对容器底的压力不相等
C.如果向乙容器中加入盐水,木块受到的浮力变大
D.如果向丙容器中加入酒精,小球将上浮
16在水平地面上的弹性小球会跳起,而且弹跳的高度会越来越低。
如图所示是小球弹跳的频闪照片,小球在1、2位置的高度一样。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在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加
B. 小球在A点的重力势能等于在B点的重力势能
C. 小球在上升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机械能不变
D.小球在B点的动能较小,机械能也较小
17.如图所示,是小滨探究“什么情况下磁可以生电”的实验装置,ab是一根直铜丝,通过导体与电流表的“3”“﹣”两接线柱相连,当把ab迅速向右运动时,并未发现电流表指针明显偏转,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
A.没有感应电流,指针不偏转
B.感应电流太小,无法使指针明显偏转
C.应把ab改为迅速向左运动
D.应把ab改为迅速上下运动
18.如图所示,闭合开关,滑动变阻器滑片P 从中点向右滑动的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电流表示数变小
B . 电压表示数不变
C . 滑动变阻器的功率变小
D . 定值电阻R 1的功率变小
四、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个小题,共14分,按要求解答下列各题)
19. (4分)如图甲所示,在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中.
(1)实验过程中,应在两个相同的玻璃杯中加入 相同、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ρ水>ρ油).选用相同玻璃杯和电加热器的目的是:使水和食用油在相同时间内______;
(2)水和食用油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
①根据图甲可判断出b 物质是______.
②根据图乙可判断出______吸热能力强.
20.(5分)用厚度为h 的均匀PVC 硬质板(ρ板>ρ水)制成的某开发区平面图A ,比例尺
为1:10 000。
现给你弹簧测力计、水、密度计、细盐、烧杯、玻璃棒、细线、一小块PVC 硬质板下脚料,要求测出开发区的实际占地面积:
(1)选用的器材是: _______ ___;
(2)写出测量的步骤(用字母表示所测物理量):
+
- R 1
(3)开发区实际面积S=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21.(5分)在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电源电压为4.5V,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约为10Ω。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15-甲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要求: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时,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大,连线不得交叉。
图15
(2)小宇同学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到某一位置时,电压表示数(如图15-乙所示)为_________V,若他想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将图甲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_________(填“A”或“B”)端移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5V。
(3)小宇同学继续移动滑片P,记下多组对应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并绘制成如图15-丙所示的I-U关系图像,根据图像信息,可计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_________W,还可以得出:小灯泡的实际功率随实际电压的增大而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共20分。
解答过程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重要的计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22.(9分)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5V且保持不变,电流表量程为0~,电压表量程为0~3V,R1为滑动变阻器,R2=
10Ω,灯泡L标有“3VW”字样(不考虑温度对灯丝电阻的影响)。
在仪表和灯泡安全工作的情况下,求:
(1)开关S
1断开,S
2
和S
3
闭合时,滑动变阻器R1消耗的最大功率;
(2)开关S
1闭合,S
2
和S
3
断开时,滑动变阻器R1允许的取值范围。
23.(11分)如图所示,课外研究小组的同学们利用卷扬机和滑轮组(图中未画出)以的速度匀速提升重为2000N的物体,该物体密度为2×103kg/m3。
提升重物过程中,卷扬机对绳子自由端的最大拉力为250N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
不计绳重、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及水的阻力,g取10N / kg。
求:
(1)物体未露出水面时受到的浮力;
(2)卷扬机对绳子自由端拉力的最小功率;
(3)课外研究小组中的小聪认为:在不计绳重、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及水的阻力的情况下,改变滑轮组的绕绳方式,能够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请分析说明这种想法是否正确?
六、科普阅读题阅读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24.(4分)气温影响空气密度,气温高,空气密度小,声速大。
因而声速与气温有关。
由此出现声音不一定由声源沿直线传播的情况。
晴天的中午,地表迅速升温,地表附近的气温较上层的气温高,声音在地表附近传播较上层快,于是地面的声音向四周传播时会向上拐弯,弯到温度低、密度大的上方。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1)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爱走温度______、密度______的路径;
(2)“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说的是:在清冷的深夜,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因传播路径向_______拐弯而传到几里外的枫桥边。
(3)赤日炎炎,在沙漠中即使相距不太远的人也难以听清对方的大声喊叫,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声音传播时向______拐弯。
七、教学设计(10分)先阅读下列教材,然后进行教学设计。
要求重点体现下列四
个方面:教材分析,目标设计,教学活动过程设计和评价设计。
补充要求:
1.除针对近5年潍坊物理中考试题整合的部分题目外,其他题目均要求原创,不要成题。
2.制定出实用的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多个答案的宜提供“答案示例”。
不能以“答案略”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