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专题训练卷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专题训练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 1.(2023·辽宁辽阳高三模拟)下列有关酶和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当酶变性失活时,其空间结构才会发生改变
B.酶和ATP都是细胞中的微量高效物质,作用后立即被分解
C.酶的水解需要ATP供能,A TP的水解需要酶的催化
D.竞争性抑制剂含有与底物相似结构而影响酶促反应速率
答案 D
解析酶与底物结合,其空间结构也会改变,A错误;酶、A TP都是细胞中的微量高效物质,但酶是可以重复使用的,A TP水解后释放能量,B错误;酶的水解不需要ATP供能,A TP水解需要ATP水解酶的催化,C错误;竞争性抑制剂含有与底物相似的结构,因此会与底物一起去竞争酶,从而影响酶促反应速率,D正确。

2.(2023·上海高三模拟)如图为pH对蔗糖酶和胰蛋白酶活性的影响曲线图。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胰蛋白酶可以用于分散动物细胞进行细胞培养
B.pH由10调至6时胰蛋白酶活性一直增大
C.pH为6时蔗糖酶和胰蛋白酶的空间结构已发生了变化
D.酶的活性可用单位时间内单位数量的酶水解底物的量来表示
答案 B
解析动物细胞培养时要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使组织细胞分散,A正确;pH由10到6的过程中,由于在pH为10时,胰蛋白酶的空间结构已被破坏,所以整个过程,酶的活性不变,B错误;与最适pH相比,pH为6时,二者的活性均降低,说明二者的空间结构
均发生了变化,C正确。

3.大菱鲆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

有研究小组以干酪素为底物探究不同pH对大菱鲆消化道中蛋白酶活性的影响,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蛋白酶活性可用干酪素块消失时间作为观察指标
B.由于pH不同,导致胃蛋白酶和肠蛋白酶活性峰值不同
C.若温度降低5 ℃,三种蛋白酶均会由于结构改变导致酶活性峰值下降
D.大菱鲆的胃蛋白酶、幽门盲囊蛋白酶进入小肠后仍能发挥催化作用
答案 A
解析三种酶活性之间的差异由自身催化能力不同和pH不同导致,B错误;图示曲线为最适温度下的结果,若温度降低5 ℃,三种蛋白酶的活性均会受到抑制,但低温不会改变蛋白质的空间结构,C错误。

4.(2023·甘肃兰州高三模拟)为验证“变性的蛋白质更容易被消化酶消化”,实验小组利用蛋清溶液和胰蛋白酶(最适温度为37 ℃,最适pH为7.8)按照如表所示步骤进行实验,并得到如图所示结果。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项目甲乙丙
①加入2 mL相同浓度的蛋清溶液
②40 ℃水浴保温30分钟60 ℃水浴保温30分钟80 ℃水浴保温30分钟
③冷却至37 ℃,加入等量的pH为7.8的缓冲液
④加入3滴胰蛋白酶溶液
⑤实时检测试管中产物X的含量
A.预期实验结果为:甲、乙、丙分别对应c、b、a三条曲线
B.若将胰蛋白酶更换成胃蛋白酶,其他条件不变,再重复上表步骤也可得到相同的结果C.省略步骤③,重复上述实验,若甲对应曲线c,则乙、丙不可能分别对应曲线b、a D.若增加酶量,重复上述实验,则曲线中t1、t2、t3都会向左移,但曲线达到的最大值不变答案 B
解析胃蛋白酶的最适pH在1.5左右,所以在pH为7.8的缓冲溶液中胃蛋白酶会变性失去活性,故再重复上表步骤不能得到相同的实验结果,B错误;由题干信息可知,胰蛋白酶的最适温度是37 ℃,省略步骤③,乙、丙仍然处于60 ℃和80 ℃,则胰蛋白酶活性受到影响,故得不到曲线b、a,C正确;若增加酶量,酶促反应速率加快,获得最大产物量的时间都会提前,曲线中t1、t2、t3都会向左移;曲线达到的最大值表示产物的量,由于三组实验底物量相同(2 mL相同浓度的蛋清溶液),故反应完最终的产物量也是一样的,即曲线达到的最大值不变,D正确。

5.(2023·贵州毕节高三检测)如图的数学模型能表示的生物学含义是()
A.植物细胞液浓度随外界溶液浓度变化的情况
B.H2O2分解速率随H2O2酶浓度变化的情况
C.人体成熟红细胞中ATP生成速率与O2浓度的关系
D.小鼠体内酶活性与外界环境温度的关系
答案 B
解析当外界溶液浓度过大时,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故该曲线不能反映植物细胞液浓度随外界溶液浓度变化的情况,A错误;无酶时,常温下,H2O2也会分解,添加酶时,反应速率先随着酶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由于底物的量是有限的,当酶浓度过量时,反应速率不再随酶浓度增加而增大,B正确;人的成熟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进行无氧呼吸提供能量,因此它的ATP生成速率与O2浓度无关,C错误;小鼠属于恒温动物,随外界环境温度变化,小鼠体内温度保持相对稳定,因此酶活性也不发生改变,D错误。

6.(2023·江苏徐州第七中学高三模拟)越野滑雪是一种长距离雪上项目,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会经历有氧阶段、混氧阶段和无氧阶段。

如图为体内血液中乳酸含量与氧气消耗速率的变化,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强度下运动员进行的是混氧阶段
B.b强度下供能方式仍以有氧呼吸为主
C.仅c运动强度时O2消耗量与CO2产生量相等
D.高强度运动产生的乳酸可直接通过肾脏排出
答案 B
解析a组中乳酸含量是血液中乳酸正常值,因此a强度下的运动属于运动员的有氧阶段,A 错误;b强度下乳酸增多,O2消耗速率也增大,供能方式仍然是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为主,B正确;由于人体细胞无氧呼吸不产生CO2,只有有氧呼吸才能产生CO2,因此任何时刻肌肉细胞O2消耗量都与CO2产生量相等,C错误;若运动强度长时间超过c运动强度,大量乳酸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乳酸钠,乳酸钠通过肾脏排出体外,D错误。

7.“自动酿酒综合征(ABS)”是由肠道微生物紊乱引起的罕见疾病,患者消化道内微生物发酵产生高浓度酒精能致其酒醉,长期持续会导致肝功能衰竭。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BS患者肠道内产酒精微生物比例较高
B.肠道微生物主要通过有氧呼吸产生酒精
C.肠道内的酒精通过自由扩散进入内环境
D.减少糖类物质的食用可缓解ABS的病症
答案 B
解析患者消化道内微生物发酵产生高浓度酒精能致其酒醉,所以患者肠道内产酒精微生物比例较高,A正确;肠道微生物主要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B错误。

8.(2023·山东青岛高三预测)已知酵母菌中蛋白质含量占干重的50%左右,可以用作饲料添加剂。

生产该饲料添加剂时,需给培养装置通气。

下列关于利用酵母菌生产饲料添加剂和葡萄酒的叙述,错误的是()
A.通气的目的是促进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
B.生产葡萄酒时,细胞中的[H]不会出现积累
C.两种生产过程中,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主要储存在ATP中
D.两种培养过程中,培养液pH均可能下降
答案 C
解析在利用酵母菌生产饲料添加剂时,给培养装置通气的目的是促进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有利于其大量繁殖,A正确;在利用酵母菌生产葡萄酒时,酵母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H]与丙酮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酒精,因此细胞中的[H]不会积累,B正确;酵母菌无论是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有机物中释放的能量均主要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无氧呼吸大部分能量未释放出来,储存在酒精中,C错误;酵母菌无论是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均生成二氧化碳,因此酵母菌的两种生产过程中,培养液pH均可能下降,D正确。

9.线粒体作为细胞氧化供能的中心,所需的ADP和Pi是由细胞质基质输入到线粒体基质中的,而合成的ATP则要输出到线粒体外。

位于线粒体内膜上的某大分子物质能利用膜内外H +浓度梯度差将ADP和Pi运进线粒体基质,同时将ATP输出到线粒体外。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线粒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异常时,代谢反应可能出现紊乱,导致疾病发生
B.线粒体内膜上分布着转运蛋白参与ADP、Pi和A TP的运输
C.若利用H+浓度梯度差增加进入线粒体的ADP的数量,则可能会促进A TP的合成
D.线粒体作为细胞氧化供能的中心,会发生C6H12O6→C3→CO2的转化过程
答案 D
解析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线粒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异常时代谢反应可能出现紊乱,导致疾病发生,A正确;位于线粒体内膜上的某大分子物质能利用膜内外H+浓度梯度差将ADP和Pi运进线粒体基质,同时将ATP输出到线粒体外,故线粒体内膜上分布着转运蛋白,与ADP、Pi和A TP进出线粒体有关,B正确;转运蛋白利用膜内外H+浓度梯度差把ADP和Pi运进线粒体基质,参与A TP的合成,C正确;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内,线粒体内不会发生C6H12O6氧化分解的过程,D错误。

10.(2023·甘肃金昌高三模拟)如图表示不同CO2浓度和光照强度对某植物光合作用影响的实验结果,其中甲组处于高CO2浓度下,乙组处于大气CO2浓度下。

不考虑CO2浓度和光照强度对细胞呼吸的影响。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光照强度为100 μmol·m-2·s-1时,甲、乙两组植物主要释放的气体相同
B.图中两条曲线之间的垂直距离可表示甲、乙两组植物总光合速率的差值
C.由实验结果可知,CO2浓度较高时会抑制该植物的光合作用
D.光照强度为500 μmol·m-2·s-1时,乙组植物暗反应消耗C3的速率快于光照强度为200 μmol·m-2·s-1时
答案 A
解析光照强度为100 μmol·m-2·s-1时,甲组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小于0,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释放CO2,乙组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大于0,呼吸速率小于光合速率,释放O2,A错误;图中两条曲线之间的垂直距离反映的是甲、乙两组植物净光合速率的差值,由题图可知,甲、乙两组植物的呼吸速率相等,所以图中两条曲线之间的垂直距离可表示甲、乙两组植物总光合速率的差值,B正确;甲组处于高CO2浓度下,乙组处于大气CO2浓度下,由题图可知,实验过程中乙组植物的净光合速率一直高于甲组植物,说明高CO2浓度会抑制该植物的光合作用,C正确;与光照强度为200 μmol·m-2·s-1相比,光照强度为500 μmol·m-2·s-1时,乙组植物光反应产生的A TP和NADPH更多,暗反应消耗C3的速率更快,D正确。

11.(2023·辽宁营口高三模拟)研究人员以生长状态相同的绿色植物为材料,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了四组实验。

其中D组连续光照,A、B、C组依次加大光照—黑暗的交替频率。

A组:先光照后黑暗,时间各为67.5 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50%;B组:先光照后黑暗,光照和黑暗交替处理,每次光照和黑暗时间各为7.5 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70%;C 组:先光照后黑暗,光照和黑暗交替处理,每次光照和黑暗时间各为3.75 ms(毫秒),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94%。

D组(对照组):光照时间为135 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100%。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本实验中光照强度是无关变量,故各组光合作用产物生成量和光照强度无关
B.光照处理期间,光反应通过水的分解为暗反应提供O2和NADPH
C.本实验中,暗反应一定和光反应同时进行
D.单位光照时间内,C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大于D组
答案 D
解析本实验中温度、光照强度和CO2浓度是无关变量,无关变量也是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无关变量应相同且适宜,A错误;暗反应不需要光反应产生的O2,B错误;A组和B组光照时间相同,但B组光合产物高于A组,说明在无光时也进行了暗反应,C错误;C组只用了D组一半的光照时间,其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却是94%,所以单位光照时间内,C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高于D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D正确。

12.(2023·重庆高三模拟)如图中的Ⅰ、Ⅱ、Ⅲ、Ⅳ、AOX、UQ表示在真核细胞中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参与电子传递的蛋白质复合体或脂溶性物质复合体。

其中H+通过Ⅰ、Ⅲ、Ⅳ逆浓度梯度运输,建立膜质子(H+)势差,驱动ATP合成酶和UCP发挥作用使膜两侧的质子(H+)势差转变成其他形式的能量。

假设只要电子最终能传到H2O中,释放的总能量不变。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的膜结构为线粒体内膜,上侧为线粒体基质
B.H+通过Ⅰ、Ⅲ、Ⅳ的运输维持膜两侧H+浓度的平衡
C.ATP合成酶还广泛分布于叶绿体内膜上
D.释放的总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少部分合成ATP
答案 D
解析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有机物的进一步分解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形成水的过程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据此可判断图示的膜结构为线粒体内膜,下侧为线粒体基质,A错误;H+通过Ⅰ、Ⅲ、Ⅳ逆浓度梯度运输维持膜两侧的H+浓度差,B错误;叶绿体内膜不合成ATP,因此没有ATP合成酶,C错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少部分合成ATP,D正确。

13.(2023·湖南岳阳高三期中)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原理及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创可贴要求透气性好是为了抑制厌氧型细菌的繁殖
B.百米赛跑时,人体释放的CO2少部分来自线粒体
C.利用醋酸菌发酵制作食醋时,应给予充足的O2
D.中耕松土能提高土壤养分的利用率,促进根系的生长
答案 B
解析皮肤创伤后,选用透气的创可贴,增加通气量,抑制厌氧细菌的繁殖,A正确;人体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的终产物是乳酸,此过程不生成CO2,肌细胞释放的CO2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生成的,B错误;醋酸菌为好氧细菌,利用醋酸菌发酵制作食醋时,应给予充足的O2,C正确;经常松土,可以使土壤疏松,土壤中的空气增多,有利于根的呼吸,促进根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促进根的生长,D正确。

14.拟柱胞藻是一种水华蓝细菌,其色素分布于光合片层上。

拟柱胞藻优先利用水体中的CO2,也能利用水体中的HCO-3(胞外碳酸酐酶催化HCO-3分解为CO2)。

科研人员用不同浓度的CO2驯化培养拟柱胞藻,20天后依次获得藻种1、2、3。

测定藻种1、2、3胞外碳酸酐酶活力并探究不同浓度NaHCO3溶液对藻种1、2、3生长的影响,结果如下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富集作用常会引起水华现象,使用加酶洗衣粉、无磷洗衣液利于防止水华的发生B.拟柱胞藻细胞通过水的光解产生O2,该过程发生场所为类囊体薄膜
C.图2中,A点前3种藻净光合速率相等的原因是光照强度过弱
D.经20天驯化培养得到的三个藻种种群中,种群数量最大的是藻种3
答案 D
解析淡水中N、P元素增多会引起水华现象,因此,使用无磷洗衣液可以减少P的排放,利于防止水华的发生,A错误;拟柱胞藻细胞是原核细胞,通过水的光解产生O2,该过程发生场所为细胞中的光合片层上,B错误;图2中,A点前影响净光合速率的因素是横轴因素,即NaHCO3溶液浓度过低引起的,C错误;藻种3的驯化环境中CO2浓度最高,其光合速率高,有机物积累量多,繁殖速度快,种群数量最大,预测经20天的驯化培养后,图1的三个藻种中种群数量最大的是藻种3,D正确。

15.紫叶李(阳生植物)和绿萝(阴生植物)均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植物。

如图为两种植物在适宜的温度、水分等条件下,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速率的比值(P/R)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适当增加土壤中无机盐镁的含量,一段时间后B植物的a点右移
B.光照强度为a时,每日光照12小时,一昼夜后绿萝干重不变,紫叶李干重减少
C.光照强度在b点之后,限制绿萝P/R增大的主要外界因素是CO2浓度
D.光照强度为c时,紫叶李和绿萝的净光合速率相等
答案 C
解析对于B植物而言,a点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速率的比值(P/R)为1,对应的光照强度为光补偿点,若适当增加土壤中无机盐镁的含量,B植物合成叶绿素增多,到达光补偿点需要的光照强度变小,故一段时间后B植物的a点左移,A错误;光照强度为a时,对于绿萝(B)而言,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速率的比值(P/R)为1,白天12小时没有积累有机物,晚上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一昼夜干重减少,B错误;阴生植物的呼吸速率比阳生植物的呼吸速率更低,光照强度为c时,二者的P/R相同,但呼吸速率不同,故净光合速率不同,D错误。

16.(2023·山东聊城高三模拟)如图表示人体内某种酶促反应的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曲线。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在B点时升高温度,则B点将上移
B.C点时酶的活性高于A点时酶的活性
C.在A点时,添加少量同种酶,反应速率几乎不变
D.限制BC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浓度
答案 C
解析酶的活性受温度、pH值、抑制剂等的影响,不受底物浓度影响,故A点与C点酶的活性相同,B错误;曲线AB段限制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是反应物浓度,故在A点时,添加少量同种酶,反应速率几乎不变,C正确;BC段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不变,说明限制BC段反应速率的因素不是反应物浓度,可能是酶的浓度,D错误。

17.(2023·辽宁丹东高三模拟)某公司利用A TP存在时荧光素酶催化荧光素氧化发光的原理生产荧光检测仪,为节约荧光素酶的用量,该公司测定了使荧光素发光的荧光素酶溶液最佳浓度,结果如下表。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荧光素酶浓度(mg/L) 0 10 20 30 40 50 60
发光强度(×104RLU) 0 5.2 8.8 11.3 13.1 13.1 13.1
A.荧光素氧化发出荧光的过程属于吸能反应
B.由表可知荧光素酶溶液的最佳浓度即为40 mg/L
C.表中发光强度不再增大的原因之一是荧光素含量有限
D.该方法可用于测定熟肉制品中微生物的污染情况
答案 B
解析荧光素氧化发出荧光的过程属于吸能反应,该过程中有ATP的水解供能,A正确;由于该实验涉及浓度跨度较大,只能说明该实验范围内40 mg/L较为合适,但若要确定最适浓度,应在40 mg/L左右缩小浓度梯度进一步实验,B错误;发光强度与荧光素的含量有关,40 mg/L以后随荧光素酶浓度增加,发光强度不再增加,原因之一是荧光素含量有限,C正确;荧光素发光需要A TP供能,微生物呼吸可产生ATP,故该方法可用于测定熟肉制品中微生物的污染情况,D正确。

18.(2023·云南丽江高三模拟)玉米根部细胞中既含有乳酸脱氢酶又含有乙醇脱氢酶,能催化不同类型的无氧呼吸。

如图是玉米根部细胞在无氧和氧气充足时细胞呼吸生成二氧化碳的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ad段和de段细胞呼吸所需的酶和发生的场所不完全一样
B.消耗等量葡萄糖时,ab段和bd段细胞释放的能量是相同的
C.cd段二氧化碳产生速率下降可能与细胞呼吸产物的积累有关
D.ab段细胞只进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bd段只进行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
答案 D
解析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所需的酶一样,玉米是真核生物,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A正确;无论无氧呼吸生成酒精还是乳酸,第一阶段均释放少量的能量,而第一阶段是完全相同的,所以释放的能量相同,B正确;cd段产生酒精,酒精积累可能使细胞呼吸速率降低,C正确;ab段不产生二氧化碳,说明细胞只进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bd段产生二氧化碳,说明细胞进行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但无法确定是否进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D错误。

19.下列有关高中生物学教材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镊子撕取黑藻叶片的下表皮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
B.在淀粉酶催化淀粉分解的实验中,提高温度就能加快淀粉的分解速率
C.在探究酵母菌细胞无氧呼吸的实验中,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检测酒精
D.在提取绿叶中的色素时,研磨后可将研磨液用置有单层尼龙布的漏斗过滤
答案 D
解析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因此用镊子撕取黑藻叶片的下表皮不能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A错误;当温度达到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时,再提高温度会使淀粉酶活性下降甚至失活,导致淀粉的分解速率下降,B错误;在探究酵母菌细胞无氧呼吸的实验中,可用澄清石灰水检测CO2,用酸性重铬酸钾检测酒精,C错误;用单层尼龙布过滤,既可以去除研磨产生的叶片碎渣,又可以将色素提取液充分过滤到试管中,D正确。

20.某大学对某甜瓜品种进行“低温锻炼对冷胁迫下幼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该酶能减缓
植株的衰老)活性与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实验。

设置了如下三组实验:T1(昼夜15~10 ℃),T2(昼夜10~5 ℃)和CK(昼夜25~15 ℃)。

低温锻炼十天后,将三组幼苗同时进行低温胁迫处理,测定各项生化指标,结果如下。

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低温锻炼不能防止甜瓜幼苗在冷胁迫下叶绿素的分解
B.在冷胁迫下,经低温锻炼的处理组SOD活性逐渐下降,但仍高于未经低温锻炼的CK组C.幼苗经过低温锻炼后可增强其对冷胁迫环境下的适应能力
D.未低温锻炼的CK组冷胁迫后SOD活性降低是由于其空间结构发生了改变
答案 D
解析在低温胁迫下,T1和T2组甜瓜幼苗细胞中叶绿素含量低于CK组,说明低温锻炼不能防止甜瓜幼苗在冷胁迫下叶绿素的分解,A正确;据题图可知,未经低温锻炼的植物冷胁迫前后SOD活性下降明显高于经过锻炼的植株,无论胁迫前还是胁迫后,锻炼后的SOD活性都高于未经低温锻炼的CK组,B正确;由题干信息可知,SOD能减缓植株的衰老,幼苗经过低温锻炼后,SOD活性提高可增强其对冷胁迫环境下的适应能力,C正确;低温会使酶的活性降低,但其空间结构不改变,故未低温锻炼的CK组冷胁迫后SOD活性降低,不是其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导致的,D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小题共5小题,共50分)
21.(10分)NAGase是催化几丁质降解过程中的一种关键酶,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微生物中。

研究发现一些糖类物质对NAGase催化活力有影响,如图1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以果糖、蔗糖、半乳糖和葡萄糖作为效应物,这四种糖对NAGase的催化活力均有______________(填“抑制”或“促进”)作用,其中影响该酶作用最强的是____________。

(2)某小组开展实验探讨这四种糖影响该酶催化活力的机制,图2是效应物影响酶催化活力的两种理论:模型A表示抑制剂与底物存在竞争关系,可以结合到酶的活性部位,并表现为可逆,但该结合不改变酶的空间结构;模型B表示抑制剂与底物没有竞争关系,而是结合到酶的其他部位,导致酶的空间结构发生不可逆变化。

图3是依据这两种理论判断这四种糖降低NAGase活力类型的曲线图,其中曲线a表示不添加效应物时的正常反应速度。

请根据图3简要写出探究实验的实验思路,并根据可能的实验结果推断相应的结论。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预期结果:若实验结果如曲线b,则为模型________;
若实验结果如曲线c,则为模型________。

(3)该小组还探究了温度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作用机理,其作用机理可用如图4坐标曲线表示。

其中a表示不同温度下底物分子具有的能量,b表示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c表示酶促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

据图分析,处于曲线c中1、2位点酶分子活性是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的,酶促反应速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答案(1)抑制葡萄糖(2)(加入定量的不同种类的效应物后)持续增加底物浓度,检测反应速度是否能恢复到正常反应速度A B(3)不同底物分子的能量酶活性
解析(1)分析图1可知,相比于效应物浓度为0,NAGase催化活力随效应物果糖、蔗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