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一轮复习:1 第2章 第1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讲
(2018·大庆质检)读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

导学号 12892036
1.当前化石燃料的燃烧,排放大量温室气体会导致( B )
A.①减少B.②增加
C.③增加D.④减少
[解析] 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主要吸收长波辐射,导致气温升高,大气辐射(包括大气逆辐射)增强,故①、②、④过程增加,③减少。

2.我国西北地区昼夜温差大是因为( D )
A.白天地面吸收强,夜晚①弱
B.白天反射作用强,夜晚②弱
C.白天大气辐射强,夜晚③弱
D.白天太阳辐射强,夜晚④弱
[解析] 昼夜温差大,说明白天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即大气削弱作用弱;晚上散失的地面辐射多,即大气逆辐射弱。

(2018·淮南模考)热岛强度是市中心与郊区两个代表性观测点的气温差值,能准确反映“热岛效应”的变化状况。

“冷岛效应”原指干旱地区夏季时,绿洲、湖泊气温比附近沙漠低的一种局部温凉的小气候现象。

目前城市也在广泛开展这方面的研究。

读图,完成3~5题。

导学号 12892037
3.北京城市热岛效应最显著的季节为( D )
A.春季B.夏季
C.秋季D.冬季
[解析] 热岛效应显著,说明城区与郊区温度差值大。

读图,根据等值线的分布特点判断,大致在11~次年1月城区与郊区之间的等温线最密集,说明温差最大,热岛效应最显著,此时为北半球冬季,D项对。

4.图中①处出现了北京市区夏季午后的“冷岛”现象,是因为此处可能布局了( B )
A.住宅区B.公园
C.商业区D.农田
[解析] 图中①处出现了北京市区夏季午后的“冷岛”现象,说明①处气温较周围区域低。

住宅区、商业区地表硬化,不会形成“冷岛”现象,A、C两项错。

公园绿地、水面升温较漫,可能形成冷岛,B项对。

农田一般分布在城外郊区,不在市区内,D项错。

5.“冷岛效应”会使①处与周边地区相比( C )
A.年降水量增多B.热量交换增强
C.空气对流减弱D.水汽蒸发加快
[解析] ①处与周边地区相比,因气温较低,空气对流减弱,C项对;年降水量减少,A项错;热量交换减弱,B项错;水汽蒸发减慢,D项错。

6.(2017·黄冈一模)读世界局部地区某时刻水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回答下列问题。

导学号 12892038
(1)此时,我国首都北京受__高压脊__(高压脊或低压槽)控制。

(2)此时,Q、R两地风力较小的是__R__地,试说明判断理由。

(3)指出此时①②两地的风向。

(4)③④两地中,该日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__④__地,为什么?
[答案] (2)R地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R地位于陆地上,摩擦力大。

Q地等压线密集且位于海洋上,摩擦力小。

(3)①地为西北风,②地为东北风。

(4)④地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弱,且④地位于大陆内部,气候的大陆性较强;③地受低压控制,且位于沿海地区,受海洋的影响较大。

[解析] 本题考查等压线图的判读。

第(1)题,从图中可知,北京受高压中心向外凸出部分的影响,为高压脊。

第(2)题,风力的大小根据等压线的疏密程度来判断,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及摩擦力的影响。

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海平面摩擦力小,风力大。

第(3)题,近地面风向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地转偏向力来判断。

第(4)题,不同的天气系统,天气状况不同,大气热力作用不一样,气温日较差不同。

另外,海洋与陆地的比热容不同,气温日较差也有差异。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导学号 12892039
材料一新疆的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

河水补给占入湖水总量的94.8%,蒸发占出湖水总量的60.45%,但蒸发总量有上升的趋势。

湖区水位季节变化很大,但近年有减小的趋势。

湖区内湖陆风(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较显著。

多年平均数据显示,博斯腾湖夏半年陆风转湖风的时间为上午11~12时,比冬半年提前两小时左右。

材料二博斯腾湖区域图和湖区湖陆风风速月变化图。

(1)结合材料,分析博斯腾湖水位季节变化减小的原因。

(2)根据材料,找出博斯腾湖湖陆风最弱的季节,并分析原因。

(3)分析夏半年陆风转湖风的时间比冬半年早的原因。

(4)试分析在湖边大规模兴建城市对湖陆风的影响,并说明理由。

[答案] (1)夏季为湖泊丰水期,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退化,导致入湖河水减少;气温升高,导致湖水蒸发加剧;人类经济活动过度引用入湖河水,使入湖河水减少,丰水期水位下降。

冬季枯水期水位变化不大,致使博斯腾湖水位季节变化减小。

(2)冬季。

原因:冬季博斯腾湖水量最小,湖陆热力性质差异最小;冬季湖面结冰,湖陆温差小;冬季太阳高度角小,昼长短,湖水获得的热量少,湖陆温差小;靠近冬季风源地,冬季风强劲,湖陆风不显著。

(3)夏季日出较冬季早,陆地升温时间早;太阳高度角较冬季大,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多,陆地升温快;湖泊水量较冬季大,湖面升温慢,所以陆风转湖风时间早。

(4)使湖风加强,陆风减弱。

由于城市的热岛效应,白天增大了湖陆之间的温差,使湖风加强;晚上减弱了湖陆之间的温差,使陆风减弱。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信息,博斯腾湖湖水来源主要是河水,支出主要是蒸发。

而近年,蒸发总量有上升的趋势,蒸发主要与气温有关。

蒸发的加剧会导致入湖水量减少,同时人为原因也可能导致入湖水量减少。

夏季比冬季气温高,蒸发大,使用湖水量大,水位下降多,而冬季虽然入湖水量少,但蒸发少,使用也少,随着近年全球变暖的加剧,季节差异会更小。

第(2)题,由图可知湖陆风最弱的季节应为冬季。

湖陆风现象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季风原理相同。

冬季,太阳高度角小,昼长短,热量少,且水量最小,导致湖陆温差小,湖陆热力性质差异最小;且靠近冬季风源地,冬季风强劲,湖陆风不显著。

第(3)题,湖陆风的转换早晚取决于湖、陆的气温高低,风总是从气温低的地区吹向气温高的地区。

夏季
日出较冬季早,陆地升温时间早;太阳高度角较冬季大,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多,陆地升温快;湖泊水量较冬季大,湖面升温慢,所以陆风转湖风时间早。

第(4)题,风总是从气温低的地区吹向气温高的区域,湖陆风的强弱与湖陆的温差有关,温差大则风强,反之则弱。

在湖边大规模兴建城市,会形成城市的热岛效应,白天增大了湖陆之间的温差,使湖风加强;晚上减弱了湖陆之间的温差,使陆风减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