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化学推断题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详细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考初中化学推断题
1.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如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与CO 2的知识网络图,“一”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一种物质一步转化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条件未标出)。
请回答:
(1)A 的化学式是_____,E 的化学式是_____;
(2)C ﹣D 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答案】2Ba(OH)(或2Ca(OH)) C 2332Fe O +6HCl=2FeCl +3H O
【解析】
【分析】
A 能和二氧化碳反应,A 可能是可溶性碱,如2Ba(OH)、2Ca(OH)等;
B 能和A 反应且生成二氧化碳,B 可能是Na 2CO 3、K 2CO 3;
C 能和B 反应又能生成二氧化碳,C 可能是盐酸;
D 能和C 反应且生成二氧化碳,D 可能是CuO 、Fe 2O 3等;
E 可能是碳。
【详解】
(1)A 能和二氧化碳反应,A 是可溶性碱,化学式2Ba(OH)或2Ca(OH);A 是碱,B 是盐,C 是酸,D 是金属氧化物,则E 是碳的单质,化学式为C 。
(2)盐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332Fe O +6HCl=2FeCl +3H O 。
2.某固体物质可能含有Na 2SO 4、Na 2CO 3、CaCl 2、CuSO 4、KCl 和KOH 中的一种或几种。
为探究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流程和现象记录如下:
(资料)CaCl 2、BaCl 2、KCl 三种溶液均呈中性。
(1)依据步骤①的实验现象得出固体物质中一定不含__________(填化学式)。
(2)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上述实验得出固体物质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可能含有
______。
为进一步确定可能含有的物质,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实验的操作、现象和结论)。
【答案】CuSO4 Na2CO3+BaCl2=BaCO3↓+2NaCl Na2CO3、KOH KCl 取少量无色溶液A 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然后滴加硝酸银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固体中一定含有KCl,否则不含KCl
【解析】
【分析】
【详解】
(1)因为步骤①得到的溶液呈无色,而硫酸铜溶液呈蓝色,所以固体物质中一定不含硫酸铜;
(2)因为步骤③中白色沉淀溶于稀硝酸,可见该白色沉淀不是硫酸钡,所以步骤②中产生的白色沉淀为碳酸钡。
因此原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碳酸钾,一定不含氯化钙、硫酸钠,因为溶液显碱性,所以一定含有氢氧化钾,故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aCl2+Na2CO3=BaCO3↓+2NaCl;
(3)根据上述实验得出固体物质中一定含有Na2CO3、KOH,可能含有KCl。
为进一步确定可能含有的物质,根据氯离子的性质,采用的方法是:取少量无色溶液A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然后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固体中一定含有氯化钾,反之不含氯化钾。
3.如图表示物质间的相互关系,其中B是铁锈的主要成分,X可以用来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Y的化学式________。
(2)通常状况下,A转化为B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和X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H2SO4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 Fe+CuSO4===Cu+FeSO4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题目中B是铁锈的主要成分可以知道,B是氧化铁,X可以用来配置农药波尔多液,波尔多液的配置原料主要是硫酸铜,熟石灰和水,根据图中A和X溶液结合生成红色固体和浅绿色溶液C,可以推断出C溶液为硫酸亚铁,根据A物质可以生成铁锈且可以和X溶液反应生成红色固体和浅绿色溶液C,可以确定A为单质铁,(1)根据图中A和Y溶液可以生成水溶液C和气体,Y溶液为一种酸,而这种酸中含有硫酸根则Y溶液为硫酸;(2)单质铁生成氧化铁的条件,根据生活经验,我们可以知道铁生成铁锈的条件为与水和氧气接触,(3)已知A为单质铁,溶液为硫酸铜溶液,则我们可以推断出A和X溶液发生置
换反应的反应方程式如答案所示。
【点睛】
本体的关键是知道波尔多液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铜,浅绿色溶液在已知和铁相关的情况下一般为亚铁离子。
4.已知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五种物质,均含有同一种元素。
其中,只有A为单质,B和C含有的元素完全相同,D与其它四种物质属于不同的类别,E是一种重要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和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己省略),请回答:
(1)D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C:_______________________;B→E: __________________
在日常生活中,对可能有物质C生成的情况,我们应怎样处理_______。
(3)请写出由A元素形成的两种单质的名称________。
A的单质之间组成元素虽然相同,但性质、用途却有着明显的差异,其原因是________。
由此,你对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关系有什么认识_________。
A的单质用途非常广泛,请举出一例____。
【答案】H2CO3 2C+O2点燃
2CO CO2+Ca(OH)2=CaCO3↓+ H2O 提高氧气的浓度或增大可燃
物和氧气的接触面积金刚石、石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或石墨作电极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中的叙述可知,E为碳酸钙、D为碳酸C为一氧化碳、B为二氧化碳、A为碳;故
(1)D的化学式为H2CO3 ;(2)对应物质的转化为2C+O2点燃
2CO; CO2+Ca(OH)2=CaCO3↓+
H2O;;在日常生活中,对可能有物质C生成的情况,处理方法为提高氧气的浓度或增大可燃物和氧气的接触面积;(3)碳元素的不同的单质为金刚石和石墨,碳的单质之间组成元素虽然相同,但性质、用途却有着明显的差异,其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关系为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或石墨作电极等。
考点:物质的性质和推断
5.A ~G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B 和D 能参与光合作用,F 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相连两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表示由某一物成转化为另一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每个虚线圈中各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相同.
(1)写出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G__________.
(2)反应F→E 的基木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
(3)反应D ﹣F 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G→E 的现象是________.
【答案】H 2O 2 Na 2CO 3 复分解反应 CO 2+Ca (OH )2═CaCO 3↓+H 2O 有白色沉淀产生
【解析】
A ~G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B 和D 能参与光合作用,F 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且F 能够和D 反应,因此F 是氢氧化钙,D 是二氧化碳,B 是水;A 能够产生水和
C ,水也能产生C ,因此A 可以是过氧化氢,C 是氧气;氢氧化钙能够和G 反应,氢氧化钙和G 都能产生E ,E 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因此E 可能是碳酸钙;则G 可能是碳酸钠,带入验证符合转化关系,因此:
(1)A 是过氧化氢,G 是碳酸钠;(2)氢氧化钙可以和碳酸钠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3)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2232a()==aCO +H O C OH CO C +↓;(4)碳酸钠可以和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因此会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
6.已知A 、B 、C 、D 、甲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甲为参与大气循环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省略):
(1)若A 、B 的组成元素相同,则甲为_____(填化学式)。
(2)若反应②为复分解反应,则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O2 Ca(OH)2+Na2CO3=CaCO3↓+2NaOH
【解析】
【分析】
【详解】
(1)A、B、C、D、甲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甲为参与大气循环的物质,所以甲是氧气或二氧化碳,若A、B的组成元素相同,A和甲反应生成B,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所以A是一氧化碳,B是二氧化碳,甲是氧气,C可以是氧化铜,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加热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所以D是铜,铜和氧气加热生成氧化铜,经过验证,推导正确,
所以甲是O2;
(2)A、B、C、D、X是初中化学研究中常见的五种物质,X为参与大气循环的气体,X可能是氧气或二氧化碳,反应②为复分解反应,X可能是二氧化碳,A、B是氢氧化钙或碳酸钠,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A和二氧化碳反应会生成C,所以A是氢氧化钙,B是碳酸钠,C是碳酸钙,D是氢氧化钠,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反应②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Ca(OH)
2+Na2CO3=CaCO3↓+2NaOH。
7.酸、碱、盐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1)化学实验室有失去标签的稀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钠、氯化钡五瓶无色溶液,现将其任意编号:A、B、C、D、E,然后两两组合进行实验,其部分现象如下表(微溶物视为可溶物):
实验A+B A+C A+D B+C
现象产生气体产生沉淀产生沉淀产生沉淀
①写出溶液 B、C 中溶质的化学式: B_____,C_____。
②写出溶液 A 与 D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我国制碱工业先驱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其主要化学原理:
NaCl+H2O+NH3+CO2=NaHCO3↓+X; 2NaHCO3Na2CO3+H2O+CO2↑等;
回答下列问题:
①X 的化学式为_____。
②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 l0g 充分加热至质量不再改变,冷却,称量剩余固体质量为 6.9g,则原混合物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质量比为_____(写最简比)。
【答案】H2SO4 BaCl2 Na2CO3+Ca(OH)2=CaCO3↓+2NaOH NH4Cl 4∶21
【解析】
稀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钠、氯化钡五种溶液,能与两种物质发生反应生成沉淀的是碳酸钠、氯化钡,其中碳酸钠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气体,所以A是碳酸钠,B是稀
硫酸,稀硫酸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沉淀,所以C 是氯化钡,碳酸钠溶液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沉淀,故D 是氢氧化钙,则E 是氢氧化钠。
①溶液B 、C 中溶质分别是H 2SO 4、BaCl 2 ②溶液A 与D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 2CO 3+Ca(OH)2=CaCO 3↓+2NaOH。
(2)①化学反应前后各种原子个数相等,所以X 的化学式为NH 4Cl 。
②设原混合物中碳酸氢钠的质量为x 。
2NaHCO 3Na 2CO 3 + H 2O + CO 2↑ 固体的差量
168 106 168-106=62
x l0g-6.9g=3.1g
16862=3.1x g
,解得x=8.4g ,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是:l0g-8.4g =1.6g 则原混合物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质量比为:1.6g :8.4g=4:21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酸、碱、盐的反应以及反应现象,先判断出物质之间能发生的反应,然后利用反应现象进行确定问题即可迎刃而解。
8.A ~I 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貭,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部分产物己略去。
己知A 是人体胃酸的主要成分,B 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D 为液体,F 为气体,I 能与A 反应生成个数比为1:2的+2价、+3价铁盐。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C ________、H _________ 。
(2)上述①②③④⑤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_____、属于分解反应的是________
(3)写出G→H 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
(4)写出I 和A 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
【答案】CaCl 2; Fe ; ③⑤ ② 3CO+Fe 2O 3
2Fe+3CO 2 Fe 3O 4+8HCl== FeCl 2+ 2FeCl 3 + 4H 2O
【解析】
A 是人体胃酸的主要成分,A 是盐酸,
B 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B 是碳酸钙,CaCO 3 + 2HCl == CaCl 2 + H 2O + CO 2↑,D 为液体,则D 是H 2O ,CO 2+C
===高温2CO ,所以 F 是CO 2,C 是CaCl 2。
G 是CO ,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 2O 3,3CO+Fe 2O 3===高温
2Fe+3CO 2,H 是Fe ,E 是O 2。
Fe 在O 2中燃烧生成Fe 3O 4,Fe 3O 4是个数比为1:2的+2价、+3价铁盐。
(1)C 是CaCl 2;H 是Fe 。
(2)反应①是:CaCO 3 + 2HCl == CaCl 2 + H 2O + CO 2↑,属于复分解反应。
反应②是2H 2O ===通电2H 2↑+ O 2↑,属于分解反应;反应③是:CO 2+C
===高温2CO ,属于化合反应;反应④是:3CO+Fe 2O 3===高温2Fe+3CO 2,既不属于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也不属于复分解
反应;反应⑤是3Fe+2O 2点燃=== Fe 3O 4 ,属于化合反应。
所以属于化合反应的是③⑤、属于分解反应的是②。
(3)G→H 的化学反应方程式:3CO+Fe 2O 3===高温
2Fe+3CO 2。
(4) Fe 3O 4可看成FeO ∙Fe 2O 3,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 3O 4+8HCl== FeCl 2+ 2FeCl 3 + 4H 2O
点睛:要顺利解答推断题,就要熟悉物质的性质、用途、常发生的化学反应、与其它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甚至反应条件等,该类题是综合性较强的题,要求必须能把知识系统起来。
9.A 、B 、C 是初中化学中重点学习的物质,其中一种是单质,另两种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氧化物,它们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省略)。
(1)若A 是单质,B 是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则B 为______(填化学式),实验室制取C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若C 是单质,B 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则B 为______(填化学式),由A 生成C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答案】CO CaCO 3+2HCl=CaCl 2+H 2O+CO 2↑ H 2O 2H 2O 2
2MnO 2H 2O+O 2↑
【解析】
【分析】
物质推断题要找准突破口,易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是一氧化碳;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
由相同元素组成的氧化物中,与一氧化碳有关的是二氧化碳,与水有关的是双氧水。
【详解】
已知A 、B 、C 是初中化学中重点学习的物质,其中一种是单质,另两种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氧化物:
(1)、若A 是单质,B 是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所以B 是一氧化碳,A 可以是碳或氧气,图中一氧化碳和C 可以相互转化,所以C 是二氧化碳,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B 为CO ,实验室制取C 即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是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3222CaCO +2HCl=CaCl +H O+CO ↑;
(2)、若C 是单质,B 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所以B 是水,C 是氧气,A 会生成水或氧气,所以A 是过氧化氢溶液,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B 为H 2O ,由A 生成C 的反应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2222MnO 2H O H O+O ↑。
【点睛】
本题考查物质的推断,关键是找出题眼,即解题的突破口,本题有两处题眼可寻,一是易
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是一氧化碳,组成元素相同的另一种氧化物为二氧化碳;二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组成元素相同的另一种氧化物为双氧水。
有了物质线索,再结合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即可推导出其他物质,所有物质都推导完毕,最后进行验证确认。
10.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铜、氧化铁、氯化钠、硫酸钠、硫酸铜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现象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未标出):
根据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判断:
(1)固体B的成分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a、 b、 c含同一操作,其名称是
________。
(2)固体粉末中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铜、氧化铁、硫酸钠,过滤,(2)硫酸铜,氯化钠;(3) FeCl3+3NaOH= Fe(OH)3↓+3NaCl
【解析】
固体加水溶解后得无色溶液,说明固体中没有硫酸铜,因硫酸铜溶液是蓝色;加氢氧化钡后得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说明溶液中有硫酸钠,同时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固体加盐酸反应生成黄色溶液,和固体,说明固体中有氧化铁和铜;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氯化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1)固体B的成分是铜、氧化铁、硫酸钠,a、 b、 c含同一操作,其名称是过滤,过滤能将难溶性与液体分离。
(2)固体粉末中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硫酸铜,可能含有的物质是氯化钠;(3)氯化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反应化学方程式FeCl3+3NaOH= Fe(OH)3↓+3NaCl
11.A、B、C、D、E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关系(“→”表示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表示相连两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A、B为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E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则B的化学式为
_________,物质D的类别为_________(填“酸”、“碱”、“盐”或“氧化物”)。
(2)若A是能供给人类呼吸的气体,B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D的水溶液显蓝色。
则C—D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__,
D—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答案】CO2酸置换反应 CuSO4+Ca(OH)2=CaSO4+Cu(OH)2↓(其它合理答案也可)
【解析】
【详解】
(1)若E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所以E是碳酸钙,B会转化成碳酸钙,所以B是二氧化碳,A、B会相互转化,所以A是一氧化碳,D会与碳酸钙反应,所以D是盐酸,C会与一氧化碳、盐酸反应,所以C可以是氧化铁(或氧化铜等),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B 是CO2,物质D的类别为酸;
(2)若A是能供给人类呼吸的气体,所以A是氧气,A、B会相互转化,B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所以B是水,D的水溶液显蓝色,所以D可以是硫酸铜,B生成的E会与硫酸铜反应,所以E是氢氧化钙,C会与氧气、硫酸铜反应,所以C是铁,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C-D的反应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D-E 的反应是硫酸铜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氢氧化铜沉淀,化学方程式是:CuSO4+Ca (OH)2=CaSO4+Cu(OH)2↓。
12.下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A是氧化物,B是碱、C是单质,无色溶液中只含一种溶质,各物质间恰好完全反应(部分产物已略去)。
请你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无色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是(填离子符号)____________。
(2)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黄色溶液与硝酸钡溶液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
蓝色溶液与C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H+、SO42- Fe2(SO4)3+3Ba(NO3)2==3BaSO4↓+2Fe(NO3)3 Fe+CuSO4=FeSO4+Cu
Ca(OH)2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无色溶液中只含一种溶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该溶液中含有氢离子,并与B是碱反应生成蓝色溶液,蓝色溶液中加入x可以配制波尔多液,所以蓝色溶液是硫酸铜溶液,x是氢氧化钙,B是氢氧化铜,无色溶液为硫酸;A是氧化物,与硫酸反应生成黄色溶液,所以A是氧化铁,黄色溶液是硫酸铁溶液,硫酸铁溶液与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硫酸钡白色沉淀,在硫酸中加入单质C得到浅绿色溶液,所以C是单质铁,代入验证,推理正确。
【详解】
由分析可知:
(1)无色溶液为硫酸,含有的离子是H+、SO42-;
(2)硫酸铁溶液与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2(SO4)3+3Ba(NO3)2=3BaSO4↓+2Fe(NO3)3;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CuSO4=FeSO4+Cu;
(3)x是氢氧化钙,化学式为:Ca(OH)2。
【点睛】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二、中考初中化学流程图
13.有一包由KCl、MgSO4和CaCl2组成的固体混合物,为了除去其中的MgSO4和CaCl2,得到纯净的KCl,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1)M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_____?
(2)请设计实验证明滤液Ⅱ中除KCl外的其他溶质_____。
(写出实验步骤和现象)(3)最后所得KCl的质量大于原固体中KCl的质量,写出一个可使KCl质量增加的化学方程式_____。
【答案】Ba(OH)2取滤液Ⅱ少量,加入足量CaCl2溶液(或BaCl2溶液等),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有K2CO3;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成红色,证明有KOH。
K2CO3+CaCl2=CaCO3↓ +2KCl
【解析】
【分析】
由KCl、MgSO4和CaCl2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加水溶解,然后加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硫酸镁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氢氧化镁白色沉淀,过滤后,滤液Ⅰ中为氯化钾、氯化钙和氢氧化钡混合溶液,向滤液Ⅰ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钾溶液,氯化钙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氯化钾,氢氧化钡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钾,过滤后,
向滤液Ⅱ加盐酸,蒸发即可得到固体氯化钾。
【详解】
(1)由分析可知,M 溶液中的溶质是Ba(OH)2。
(2)滤液Ⅱ为碳酸钾、氢氧化钾、氯化钾的混合物,碳酸钾、氢氧化钾都显碱性,都能使酚酞变红色,所以设计实验证明滤液Ⅱ中除KCl 外的其他溶质是:取滤液Ⅱ少量,加入足量CaCl 2溶液(或BaCl 2溶液等),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有K 2CO 3;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成红色,证明有KOH ;
(3)氢氧化钾、碳酸钾都会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碳酸钾为后加入的,碳酸钾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钾,化学方程式为:K 2CO 3+CaCl 2=CaCO 3↓+2KCl 。
14.某科研小组对废弃辉铜矿(主要含有Cu 2S 、ZnO 及一些不溶性杂质)进行物质提纯以实现废物综合利用。
部分实验流程如下:
请根据上述实验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1)“焙烧”(加热而又不使熔化)中生成CuO 和SO 2,该气体直接排放会使雨水pH 小于_____,形成酸雨。
(2)“酸浸”时发生的反应属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置换”时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写出一个即可),滤渣2的成分为_____(填化学式)。
(4)“氧化”时高锰酸钾溶液和双氧水(过氧化氢溶液)都能将Fe 2+氧化为Fe 3+,从绿色化学角度考虑物质A 选用_____较合适。
【答案】5.6 复分解 44=Fe+CuSO FeSO +Cu 或2442=F Fe+H SO SO +H e Fe 、Cu 过氧化氢溶液
【解析】
【分析】
【详解】
(1)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显酸性,能使雨水的pH <5.6,形成酸雨,故填:5.6;
(2)酸浸过程是氧化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水:2442=ZnO+H SO ZnSO +H O ,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2442=CuO+H SO CuSO +H O ,这两个反应均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3)“置换”时,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4=Fe+CuSO FeSO +Cu ,同时铁也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为:2442=F Fe+H SO SO +H e ↑,
(4)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铁过量,故滤渣2为反应生成的铜和过量的铁,故填:Fe 、Cu ;
(5)“氧化”时高锰酸钾溶液和双氧水(过氧化氢溶液)都能将Fe 2+氧化为Fe 3+,但是从“绿色化学”的角度,双氧水氧化后,产物只有水,比较环保,故选用双氧水比较合适,故填:双氧水(或过氧化氢溶液)。
15.为实现废物“资源化”利用的目的,以电石渣[主要成份为Ca (OH )2和CaCO 3,其中Ca (OH )2为微溶物]为原料制备KClO 3,其主要流程如图:
(1)氯化过程中,Cl 2 与Ca (OH )2作用,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最终生成Ca (ClO 3)2和CaCl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这两种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比为1 : 5。
①生成Ca (ClO 3)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②提高Cl 2转化为Ca (ClO 3)2的转化率的可行措施有_________(填标号)。
A 适当减缓通入Cl 2速率
B 充分搅拌浆料
C 加水使Ca (OH )2完全溶解
(2)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_____;步骤甲的操作名称为______________;残渣A 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
(3) 向步骤甲得到的溶液中加入稍过量KCl 固体可将Ca (ClO 3)2转化为KClO 3,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
【答案】()2223226Cl 6Ca(OH)5CaCl =Ca ClO 6H O +++ AB 吸附有毒的Cl 2 过滤 活性炭、 CaCO 3 复分解反应
【解析】
【分析】
【详解】
(1) ①根据题意,Cl 2 与Ca(OH)2反应生成Ca(ClO 3)2和CaCl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这两种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比为1: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生成物中含6个钙原子,12个氯原子,6个氧原子,反应物中也应含有12个氯原子,6个钙原子,故氯气和氢氧化钙的化学计量数为6:6,故反应物中还含有12个氢原子,12个氧原子,故生成物中还应含有12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223226Cl 6Ca(OH)5CaCl =Ca ClO 6H O +++;
②转化率是指某一反应物转化的百分率,氯化时,为提高转化率,需要增加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
A 、适当减缓通入Cl 2速率,能使反应物接触时间长,提高转化率,符合题意;
B 、充分搅拌浆料,增加接触面积,提高转化率,符合题意;
C 、加水使Ca(OH)2完全溶解,导致接触面积降低,降低转化率,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 (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有毒有害气体,故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有毒的氯气; 步骤甲是分离固体和液体,故步骤甲的操作名称为过滤;
电石渣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与氯气反应生成Ca(ClO 3)2和CaCl 2,加入活性炭,吸附多余的氯气,活性炭不溶于水,故滤渣A 中一定含有:碳酸钙和活性炭; (3)由题意可知,氯化钾能将Ca(ClO 3)2转化为KClO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故另一生成物为氯化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332Ca ClO +2KCl=+C KClO aCl 2,该反应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16.我国制碱工业先驱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
其模拟流程如下:
(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2)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氮气,属于 变化。
(填“物理”或“化学”) (3)操作a 的名称是 ,实验室进行此操作时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
(4)写出NH 4Cl 的一种用途 。
【答案】(1)CaCO 3 高温CaO + CO 2↑;分解反应(2)物理(3)过滤;漏斗(4)可以用氮肥
【解析】
试题分析:反应一是煅烧碳酸钙,反应的方程式是CaCO 3 高温CaO + CO 2↑;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氮气,属于物理变化,其中是利用物质的熔点的不同,过程中没有产生新的物质;操作a 产生了固体和液体的分离所以名称是过滤;实验室进行此操作时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NH 4Cl 中含有氮元素它的一种用途是用作氮肥。
考点:基本概念和原理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物质的变化 过滤的仪器 化学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