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作业21: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1.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有一份《中外日报》指出:“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
”这突出表明甲午中日战争失败()
A.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B.使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
C.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国家意识
答案 D
解析根据材料“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促使中国人民的民族和国家意识不断觉醒,故D项正确。
2.甲午之役,民族之殇。
对此,史学家陈旭麓说:“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
”其中对“精神上的强击”的理解正确的是()
A.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B.大大加深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
C.刺激了日本军国主义扩张野心
D.推动中国救亡图存运动
答案 D
解析材料“甲午之役,民族之殇……精神上的强击”反映了甲午战争后中国严重的民族危机引发了救亡国存的维新变法运动,故D项正确;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不属于“精神上的强击”,故A项错误;“大大加深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属于甲午战争对中国社会性质变化的消极影响,不符合“精神上的强击”,故B项错误;“日本军国主义扩张野心”并不是对中国的“精神上的强击”,故C项错误。
3.《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
这主要体现在()
A.列强在华开设银行
B.列强在华投资修路
C.列强以资本输出为主
D.列强控制中国海关
答案 C
解析19世纪末,资本主义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国家对外经济侵略的方式以资本输出为主,选项中的开设银行、投资修路等就是资本输出的方式,控制中国海关是政治性贷款所附的苛刻条件。
4.《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是一部专论清末民初中国经济史的学术专著,该书在论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同时,也阐述了“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
这种中国特色的产业革命精神主要在于追求()
A.实业救国B.发展资本主义
C.民族富强D.实现民主政治
答案 A
解析“这种中国特色的产业革命”主要是指民族资本主义。
在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下,清末民初民族资本主义取得初步发展,故A与题意相符。
5.(2021·信阳高三检测)19世纪90年代,天津武举李福明办有一家机器面粉厂,他因不满官府衙门的勒索到官府讲理,结果被以“私设磨坊”“哄闹官署”等罪名交刑部照例治罪,他的机器面粉厂被迫关闭。
这件事表明()
A.封建顽固势力排斥一切新兴事物
B.资产阶级实业救国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C.清朝是一个没有法制的国家
D.封建势力严重阻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答案 D
解析解题时首先判定该企业的性质是民族工业,然后分析选项,由材料可知民族资本主义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阻力主要来自中国的封建势力。
6.20世纪初,清政府曾颁发谕旨:“通商惠工,为古今经国之要政。
自积习相沿,视工商为末务,国计民生,日益贫弱,未始不因乎此。
亟应变通尽利,加意讲求。
”由此可推出() A.中国古代一直推行重商政策
B.洋务运动实现了中国的富强
C.清政府将实行振兴工商业的政策
D.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没有发展
答案 C
解析材料中描述的是清政府认为将工商业视为末业,不利于国计民生。
由此,可以推断出清政府实行振兴工商业的政策,故选C项。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出现了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家,他们所提出的
维新主张有了明显的资产阶级特征。
这体现在……具有了比较明确的国家主权观念,反对外国侵略和维护民族独立,这是鸦片战争以来所有中国进步思想家的共同主张……为稍后而起的戊戌维新运动做了重要准备。
材料二甲午中日战争前后民办企业比较表
材料三1895-1898年,国内新创建的商办厂矿企业资本在万元以上的有60多家,其中80%属于轻工业。
纺织业是中国民族工业最集中的行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戊戌变法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概况。
(3)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有何政治意义?
答案(1)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危机的日益严重;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兴起与传播。
(2)商办厂矿数量增加;投资总额迅速增长;轻工业发展最为显著。
(3)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开始壮大,并在19世纪末作为新的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