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考作文分类指导课件:看图作文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习]
[练习]
[练习]
[练习]
【命题形式】
请阅读下面漫画《巧遮真相》后,写一 篇文章,文体不限,文章的主旨应该与漫画 的主旨一致。
中考看图作文,在看懂画面之后,第二关便是构思、 写作了。就写作的过程讲,看图作文与其它形式作文一 样,离不开立意、构思、表达的程序,但由于是看图而 作,也就有了其特殊性,因此应该注意: (1)若是记叙文写作,要尽快进行合理想象,根据画面内 容,编制合乎情理的情节发展过程和此中的人物活动以 及他们的语言、动作、心态的显现。编制的过程就是 “想”,要反复地想,想好之后再落笔成文,千万不要 边编边想边写。 (2)若是议论文写作,则要尽快地确定立意的方向,然后 迅速拟定三至五个可以依画面含义展开议论的“选题”, 仔细思考之后择定一个进行写作。此中要注意的是要将 画面含义引伸到实际生活中来,不要就画面议画面。
结合画意,我们可以评议恶劣的让我们反感的教 育,也可以憧憬让我们张扬个性、自由飞翔的理想的 教育。写作的前提是研究图画,弄清文意! 我们可以记述见闻,编造故事;
我们可以发表见解,提出建议; 我们可以写信,向校长,向老师,向同学,向教 育部…… 我们可以写日记,写演讲稿,写诊断书,写判决 书…… 按照要求,用擅长的文体,写出优质的文章!
看图作文指导
看图作文的“图”,主要有图表、画图 和漫画三种,出现在中考作文题中的,主要 是漫画。 做中考看图作文,具体的操作程序是读 题、析图、立意、拟题、构思、修改、定稿。 “与众不同”的关键之处是要仔细观察画面 和准确理解画“意”,先抓好读题和析图两 步,然后才构思成文。
第一、读题。读看图作文的题目,主要是了解文题中 所提出的要求,明确所规定的体裁,以便有目的有重 点地去看图。 第二、析图。 1、若文题要求写记叙文,一般是排列出多幅图。这时 便要着重观察每一幅图的内容和多幅图之间的关系, 所追求的是全面了解画面中的“情节”。 2、若文题要求写议论文,便要去挖掘画面的深层含义, 准确悟出画面的寓意、理解漫画所表达的主题才能由 此及彼,立意构思,联想引申。 总的来说,以上两点所共同追求的,就是准确把 握漫画的含义。
2.看事物变化 适用于画面中立体事物变化鲜明的漫 画材料。如漫画《珍惜我们的世界》,画 中的白天鹅穿过烟囱中冒出的浓烟后,已 经变成黑天鹅。 画面通过天鹅的变化,揭示出公害的 触目惊心,号召与各种环境污染作斗争。
3.看人物对比 适用于阅读以多个人物活动为主的 漫画。如漫画《无题》,一个老婆婆在 满头大汗地搓洗满盆的衣服,她背后的 年青人却正围成一桌喜笑颜开地打麻将。 画面运用对比的手法,呼吁社会关 心老人的生活,批评不敬老爱老的社会 现象。
另外说明一下:看图作文有一个重要的过渡性 环节,就是必须对图进行一番介绍或描绘。
看图作文的特殊性表现为,材料中所给的单幅 漫画、多幅组合漫画、以及用来说明、评论对象的 摄影作品、美术作品、科学图画等,不可能作为材 料直接引进文章。它们需要一次“再处理”,由作 者在观察、理解、提炼的基础之上,用文字叙述出 来。 这些叙述文字,如果放在记叙文的开头,就成 了一种解说性的铺陈;如果放在议论文中,这种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就往往于解说中顺势带出作者的观点。
4.看背景映衬 适用于人物活动中环境设计鲜明的漫 画的阅读理解。画中的景,画中的物,往 往有不可忽视的的烘托、反衬的作用。如 漫画《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一本《课外 作业》组成一副硕大的门,挡住了一个个 矮小的中学生。 这强烈的反差揭示了学生课业负担过 重的现实,呼唤保护中学生的健康发展。
5.看比喻手法 适用于整体构思有明显而强烈的比 喻义漫画的审读。如漫画《你来我往》, 画中的大树树身上赫然写着“原则”二 字,两个人正用一把写有“人情”的大 锯在树身上推拉。 画面喻指人情风已深深危害于原则, 讽刺了拿原则做交易、各图己利的不正 之风。
在看图作文中,析图是关键的一环,我们应该学 会从如下角度去“析图”: 1.看“情节发展” 这适用于对多幅有内在联系的组合漫画的审读。 如某地文题,设计了4幅画面:①某人手拿烟斗发誓, ②把烟斗扔出窗外,③飞身下楼,④喜滋滋地接住烟 斗。 这4幅画面构成一个夸张而又典型的故事情节,表 达了对“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的批评。 又如漫画《一万个“0”抵不上一个“1”》,也是 设计的4幅漫画,主人公在每幅画中都不断地画圆圈, 表示“想在这里种树”。而在他画圈的过程中,别人 栽的一棵树已经长大成材。 画面构成了饱含哲理的情节,表达了“不要纸上 谈兵”、“不要总是下决心而不见行动”的主题。
一、细心审阅画面,包括标题文字。
看 到 一 点 就留 写心 。各 种 的 事 情 , 多 看 看 鲁 , 迅 不
——
这幅《英才教育》极富情趣。黑板前的讲台上一只英俊 洒脱的公鸡在对着一只鸡蛋讲授高等代数,讲台前方是课桌, 课桌下面的一把椅子上空空如也,只有那只鸡蛋静静的躺在 桌面上。还没有形成生命的蛋,如何能感受这等“英才教 育”?又怎能成为英才?
二、联系社会实际,揣摩画面寓意。
这幅漫画笔墨简劲,形象突 出,发人深思。画中的人全身缠裹 着,腰间捆着带子,只露着一张脸, 从他的神态上看,明显很满足的样 子。标题“永不走路,永不摔跤”, 点出了这人的病态心理,因为惧怕 摔跤,便甘愿“永不走路”,这是 十足的逃避主义。联系现实人生, 因惧怕失败和磨难,就“因噎废 食”,不再敢去进取和斗争,这样 的人事还少吗?
“漫画是简笔 而注重意义的一种 绘画。” ——丰子恺
画 中 有 话
“问题解 决了”,问 题真的解决 了吗?联系 社会生活, 漫画作者想 讽刺什么现 象
三、根据要求联想,综合构思成文。
漫画中,在那么一种简单划一、削足适履的教育 方法之下,老师不必运用自己的智慧,学生也只有成 为千孔一面的泥塑木偶的份!你看,那两个拇指轻轻 一按,学生就只有就范,就只有成为“统一面”似的 “合格产品”了。
6.看整体意念 适用于理解含蓄的令人深味的漫画, 作者在这样的漫画中往往运用比拟、象 征的方法表现主题。如有这样一幅漫画, 主体部分是两只山羊骷髅死死顶撞在独 木桥上。 它含蓄地讽刺了为一点儿小事而争 斗不休、甚至于死不相让的坏风气,对 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企业之间的关系、 学校之间的关系均有警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