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梨火疫病发生与防控进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落叶果树 2023,55(6):01-07
Deciduous Fruits
·专家论坛·
DOI : 10.13855/ki.lygs.2023.06.001
中国梨火疫病发生与防控进展
刘凤权,明亮,赵延存,孙伟波∗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江苏省食品质量安全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
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江苏南京210014)
摘 要:梨火疫病是一种危害苹果、梨等蔷薇科果树的检疫性细菌病害,病原菌为解淀粉欧文氏菌。

2015年以来,梨火疫病陆续在中国新疆、甘肃等地发生和蔓延,是重点关注的外来入侵病害之一,对苹果、梨等果树产业造成了严重损失。

介绍了梨火疫病在中国的发生危害和综合防控技术的研究情况,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检疫监管、重度修剪、安全授粉、药剂防治等。

关键词:梨火疫病;发生危害;综合防控;农业防治;药剂防治
中图分类号: S43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910(2023)06-0001-07
收稿日期:2023-09-27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1YFD1400200);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CARS -28)。

∗通讯作者:孙伟波(1987-),男,河南濮阳人,助理研究员,从事植物病理学研究。

E -mail:sunweibo.1001@
作者简介:刘凤权(1964-),男,江苏泰州人,研究员,从事植物细菌病害和梨树病害灾变机制和防控技术研究。

E -mail:fq⁃
liu20011@
Progress in the occurrence and control of pear fire blight in China
LIU Fengquan,MING Liang,ZHAO Yancun,SUN Weibo ∗
(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Jiangs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Jiangsu Province Key Laboratory of Food Quality Safety -Ministry of Stat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Key Laboratory
Breeding Base ,Nanjing ,Jiangsu 210014,China )
粤遭泽贼则葬糟贼:Fire blight is a quarantine bacterial disease that affects Rosaceae fruit trees such as apples and pears.The pathogen of fire blight is Erwinia amylovora .Since 2015,fire blight has been occurring and spreading successively in Xinjiang and Gansu Provinces of China,causing serious los⁃
ses to the fruit tree industry such as apple and Korla fragrant pear,and is one of the foreign invasion diseases that China focuses on.In order to effectively suppress the occurrence of fire blight,China
has taken a series of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including quarantine supervi⁃sion,deep pruning,safety pollination,and chemical control,achieving good control effects.In re⁃cent years,there has been increasing research o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iques of fire blight
in China.This article briefly introduces the occurrence and harm of fire blight in China,as well as

1—
落 叶 果 树第55卷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iques.Som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are also proposed,which is expecte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interception and control of fire blight in China.
Key words:fire blight;occurrence and damage;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agri⁃cultural control;chemical control
苹果和梨是世界两大重要的蔷薇科落叶果树,也是中国第二和第三大果树树种。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2021年中国苹果的栽培面积和产量分别为209.3万hm2和4598.5万t,占世界的43.4%和49.4%,梨的栽培面积和产量分别为98.6万hm2和1897.8万t,占世界的70.5%和74.0%[1]。

中国苹果和梨产业的健康发展直接影响世界果树产业发展。

各种病害的发生,严重影响果树的产量和品质,是限制果树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梨火疫病(Fire blight)因寄主范围广、传播途径多、扩散速度快、危害损失重而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梨火疫病是一种由解淀粉欧文氏菌(Erwinia amylovora)引起,危害苹果、梨等蔷薇科植物的毁灭性细菌病害。

该病害于1780年首次发生于美国纽约哈德逊河流域,目前已传播到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美洲、欧洲的大部分地区以及非洲、亚洲的部分地区。

梨火疫病菌是世界十大最重要的植物病原细菌之一[2],常导致苹果、梨等寄主植物的大面积死亡,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在中国,2015年首次在新疆伊犁地区的苹果树上发现梨火疫病,2017年扩散至库尔勒地区,给库尔勒香梨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2020年在甘肃张掖梨产区被发现。

目前,梨火疫病仍是新疆大部、甘肃河西走廊等地果园的重点监测和防控对象[3-6]。

早期中国对梨火疫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传入风险评估、病原菌分子检测等方面。

近些年,尤其是2021年以来,随着梨火疫病在中国发生区域和受影响面的扩大,综合防控技术研究(尤其是抗病品种、药剂防治等方面)越来越多,相关技术的应用效果也得到验证。

笔者针对梨火疫病在中国的发生危害情况、综合防控技术研究及应用情况进行概述,期望为中国梨火疫病的阻截和防控提供参考。

1 中国梨火疫病发生情况
21世纪初,中国的多个邻国陆续报道了梨火疫病,包括俄罗斯(2003年)、哈萨克斯坦(2008年)、吉尔吉斯斯坦(2008年)以及韩国(2015年),发病位置最近的果园离中国边境不到200km[7],中国面临极高的病害传入风险。

2015年,梨火疫病首次在新疆自治区伊犁州霍城县的苹果上发生[5,6,8]。

2016年春天,伊犁州的苹果和梨上也发现了梨火疫病疑似症状,如花朵腐烂、新梢枯萎、“牧羊鞭状”下垂枝条等。

笔者团队和南京农业大学等研究人员赶赴当地采集了花朵、枝条等样品,进行了病原物的分离鉴定,根据分离菌株的16S rDNA序列以及EasdiA和gyrB基因比对结果,确认了病原物为梨火疫病菌[4,8]。

据调查,2016年在伊犁州0.67万hm2(10万亩)寄主林中,有0.25万hm2(3.8万亩)发生火疫病,大部分果园苗圃为轻度发病,重度发病的约66.7hm2(1000亩),危害果树包括苹果、梨、野山楂和海棠等(图1,图
2)。

图1 火疫病危害梨树枝条
2017年春季,梨火疫病在新疆自治区库尔勒市的香梨上大规模爆发。

库尔勒位于伊犁东南约460km,是中国著名的香梨产区,所产香梨闻名全国。

据文献资料,2017年库尔勒全市香梨种植区均
—2—
第6期
刘凤权等:中国梨火疫病发生与防控进展
有梨火疫病发生,发病面积约6700hm 2,当年造成该区域香梨减产30%~50%,部分梨园甚至毁园[3]。

2018年,库尔勒有180万株香梨树因梨火疫病被毁,
减产20多万t [9],香梨产业遭受了严重损失。

到目前为止,新疆自治区有50个县(市、区)发生梨火疫病。

图2 火疫病危害苹果花朵
根据调查,梨火疫病各年份的发生程度与春夏季的温度、降雨量等气象因素密切相关。

新疆2017年香梨花期多雨,造成梨火疫病大暴发,2018年中等发生,2019—2020年发病程度进一步减轻,2021年花期降雨导致病害再次严重发生[3],2022年和2023年病害严重度逐年降低。

梨火疫病除了危害梨和苹果,还危害海棠、山楂、榅桲、杏等,且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
其中库尔勒香梨是受害最严重的梨品种[3,6]。

梨火疫病很快蔓延到与新疆毗邻的甘肃省。

2020年春季,甘肃省河西走廊的张掖市梨园内发现了梨火疫病症状,危害程度较轻,只有零星的3个梨树枝条出现枯萎症状。

本研究团队经分离鉴定,确认
是梨火疫病菌的危害。

随后临近的武威市在2021年也观察到了零星发生的火疫病。

甘肃当地采取了重度修剪、药剂防治甚至整园清除的方法抑制梨火疫病的蔓延,病害并没有大范围传播[4]。

根据中国农业农村部发布的资料,截至2023年6月30日,梨火疫病发生于中国2个省(区)(新疆、甘肃)的58个县(市、区),比2022年增加了10个县(市、区)。

其中,新疆有22个县(市、区)已得到根除[10]。

据全国农技中心预测[11],2023年,梨火疫病全国预计发生面积3.67万hm 2(55万亩),需预防控
制面积在28万hm 2(420万亩)以上。

梨火疫病在新疆大部分梨、苹果产区中等发生,局部地区偏重发生,
在甘肃河西走廊部分县中等发生,向苹果、梨主产区进一步扩散风险较高。

2 中国梨火疫病防控研究进展
梨火疫病发生以来,中国采取了多种防控措施抑制病害蔓延,包括加强监测预警、强化检疫监管、实施综合防控(清除病树病枝、化学防控、安全授粉、规范果园管理)等,取得较好的防控效果。

2.1 风险评估和检疫管理
梨火疫病菌是国际重要的植物检疫对象。

早期
(1995—2007年)的研究中,国内研究人员根据中国梨、苹果的种植区域、梨火疫病的世界分布及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MARYBLYT、Monte -Carlo 等模型预测了中国梨火疫病的可能分布区及严重性,评估了梨火疫病随进口苗木、入境水果传入中国的风险,指出了中国大部分地区为梨火疫
病的适生区,提出了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12]。

参考国际植物检疫的做法,梨火疫病自1992年
即被中国列为进境植物检疫危险性病害之一。

近些年,中国对梨火疫病菌等检疫性外来入侵有害生物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强,2020年,梨火疫病菌被列入《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梨、苹果、山楂等蔷薇科寄主植物苗木、接穗被列入《应施检疫的植物及植物产品名单》[13]。

2023年,梨火疫病菌被列入《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14],已严禁从疫区调运高风险苗木与枝条,禁止在疫区育苗,严禁从疫区调运花粉[11]。

2.2 病原检测建立准确、灵敏、高效的病原菌检测技术是实现
病害早期发现、诊断和防控的必备条件。

国内对梨火疫病菌的检测从传统的选择性培养基、免疫学等方法逐步深入到以PCR 为基础的多种分子生物学手段(图3)。

胡白石等[15]建立了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和协同凝集技术检测梨火疫病菌的方法。

钱国良等[16]根据ITS 保守序列设计了特异性引物,建立了梨火疫病菌实时荧光PCR 检测方法。

高岩等[17]根据病菌的EAsdiA 基因序列设计了特异性引物,检测灵敏度为10个菌体。

贾平乔、袁英哲等[18,19]分别建立了套式PCR 和叠氮溴化丙啶-实时荧光定量PCR
(PMA -qPCR)检测技术,灵敏度分别为0.15pg 菌

3—
落 叶 果 树
第55卷
体DNA 和12CFU /qPCR。

羊坚[20]利用常规PCR、双重PCR、巢氏PCR 体系建立了鸭梨花粉中梨火疫病菌的检测方法。

Fei 等[21]报道了2021年从新疆巴州分离的梨火疫病菌株S618-2-2的基因组草图,为了解中国梨火疫病菌的基因组信息和遗传背景提供了参考。

图3 梨火疫病菌NA 培养基培养菌落图
2.3 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是通过选育和利用抗病虫害品种、优化栽培管理措施等防治有害生物的方法。

针对梨火疫病的农业防治措施主要有选用抗病品种、重度修剪、清洁果园、花期安全授粉等。

2.3.1抗病品种筛选 选用优良抗病的品种和砧木。

段红雁等[22]评价了新疆常见的5种蔷薇科果树对梨
火疫病的抗性,海棠多表现为高抗,山楂和苹果表现为中抗,杜梨和库尔勒香梨均为低抗。

在梨品种方面,刘华威等[23]评价了54份梨种质资源对梨火疫病的抗性,表明在中国梨种质中可能存在较丰富的抗病资源,东方梨的抗性较西方梨更强。

李洪涛、陈励坤等[24,25]评价了50余个梨品种(种质)对梨火疫病菌
的抗病性,发现了多个品种表现抗病性或耐病性。

何临梓等[26]评价了梨砧木对梨火疫病的抗病性,结果表明秋子梨属于耐病种质,杜梨属于感病种质,4种梨砧木抗性强弱排序为秋子梨>豆梨>川梨>杜梨。

蒋媛等[27]评价了杜梨实生后代的抗病性,筛选出4
个抗病材料和10个中抗材料。

吴瑞瑞等[28]研究鉴定了玉露香梨对火疫病菌的抗性,开展了抗性相关蛋白质组学分析。

在苹果品种方面,李晓妹等[5]评价
了国内20个苹果品种(类型)对梨火疫病菌的抗病性,显示高抗品种有1个为GD -9,是中国的野生塞威氏苹果,抗病苹果品种有4个。

王大江等[29]利用嫩叶和嫩枝离体接种方法评价了488份苹果种质资源的火疫病抗性,筛选出高抗资源8份,其中栽培品种6份和塞威士苹果2份,可作为鲜食种质创制和砧木选育的基础材料。

2.3.2重度修剪 梨火疫病发生后,应及时剪除受害
枝条,清理地面枝条、叶片、果实等废弃物,移出园外集中烧毁,保持田园卫生,并及时消毒修剪工具,减少交叉污染。

生产上不易做到一剪一消毒,可以在修剪后全园施一次药。

吕天宇等[30]观察了GFP 荧光标记的梨火疫病菌在枝条组织中的侵染扩展动态,发现病健交界处的活菌数量最多,达到108CFU /g,未显症部位0~10cm 处病原菌数量为105CFU /g。

王杰花等[31]报道了修枝剪用3%噻霉酮水分散粒剂溶液进行消毒,对梨火疫病的防效可稳定保持在90%以上。

王俊等[32]利用电加热自动消毒修枝剪抑制梨火疫病的田间传播,修剪后的病枝复发率很低(0%~
13.33%),平均防效超过91%,而采用未消毒工具修剪的病枝复发率相比较高(16.67%~23.33%)。

马翔宇等[9]报道了园艺修剪措施对梨火疫病的防效为85.5%~100%,砍除感病杜梨防护林的防效为
86.3%~96.0%。

乾义柯等[33]
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检测了库尔勒香梨园土壤中梨火疫病菌的浓度,发现6~7月病菌浓度显著高于4月、10~11月,
加强花期病害防治和梨园病残体清理可降低土壤中病菌浓度,降低梨树根部侵染风险。

2.3.3安全授粉 昆虫授粉作为一种经济、方便、高
效的授粉方式被广泛使用,但很多昆虫也是梨火疫病菌的重要传播媒介,如蜜蜂、蚜虫、木虱等[34,35],在梨火疫病发生地区,应尽量避免使用蜜蜂授粉。

班学等[36]报道了禁蜂授粉可以显著降低梨火疫病的发病率,如兵团某梨园2019年放蜂授粉,果园发病率达到
100%,发病株率为84%,属于重度发病果园;在禁蜂授粉后,2020年发病率下降至33%,发病株率下降至10%,为零星发病果园;2021年再次放蜂授粉后,果园发病率又达到100%,发病株率为36%。

为降低授粉的工作量和成本,羊坚[20]优化了库尔勒香梨无人机液体授粉花粉液参数组合,库尔勒香梨花序坐果率达88.57%,花朵坐果率30.79%,授粉成本较人工蘸粉和人工抖粉显著下降。

2.4 药剂防治2.4.1药剂种类 药剂防治是抑制梨火疫病发生和
蔓延的重要手段。

早期国外多使用硫酸链霉素、土霉

4—
第6期刘凤权等:中国梨火疫病发生与防控进展
素等抗生素防治梨火疫病,由于病菌的抗药性不断增
强,抗生素带来的残留风险、环境风险不断加大,很多
国家已禁止了这些药剂的施用[37]。

中国于2016年也禁止了农用链霉素在农药上的登记。

作为替代药
剂,铜制剂、春雷霉素等产品在防治梨火疫病方面开
始扮演重要角色。

通过中国农药信息网(http:// /)查询到的信息来看,目前中国登记防治梨火疫病的药剂产品有12个[4](表1)。

可以看出,目前中国登记防治梨火疫病的药剂种类较多,类型包括有机铜(噻菌铜)、无机铜(氢氧化铜)、抗生素(春雷霉素、中生菌素)、噻唑类(噻唑锌、噻霉酮)等,数量上仍以抗生素类居多,春雷霉素、中生菌素各有4个产品,其它仅为1~2个产品。

单剂产品有11个,复配产品有1个。

产品剂型以液体剂型为主(8个),固体剂型的4个。

在产品毒性方面,所登记产品大多为低毒(10个),微毒的2个。

国内通过室内或田间试验明确了登记药剂对梨火疫病的防治效果。

陈伟等[38]报道了3%噻霉酮微乳剂、6%中生菌素水剂对梨火疫病菌表现有较好的室内抑菌活性。

白雪莹、热孜亚·麦麦提等[39,40]研究了梨火疫病菌对噻唑锌、噻霉酮的敏感性,发现供试病原菌均为敏感菌株,未发现抗药性菌株。

曾荣[41]报道了3%噻霉酮(细刹〇R)在田间能表现80%以上的防治效果。

王杰花等[42]报道了2%春雷霉素水剂和3%噻霉酮水分散粒剂对梨火疫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分别为81.56%和78.63%。

白江等[43]报道了初花期施用46%氢氧化铜对梨火疫病的田间防效达96.2%。

王泓力等[44]发现喷施40%春雷·噻唑锌悬浮剂对盆栽杜梨苗梨火疫病表现出最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2d的防效分别为95.63%和80.55%,持效期最长达21d。

陈晓晓[45,46]评价了0.3%四霉素水剂对梨火疫病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4%春雷霉素可溶液剂在药后30d防治效果仍达85.34%。

班学等[47]报道了梨火疫病防治药剂(3%中生菌素可溶液剂、4%春雷霉素水剂和47%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对意大利蜜蜂均属于低风险药剂。

国内还筛选了一批新的化学或生物源药剂。

梁慧敏等[48]发现1.8%辛菌胺醋酸盐水剂、30%壬菌铜微乳剂、80%乙蒜素乳油、3000亿芽孢/g荧光假单胞菌可湿性粉剂等药剂对梨火疫病菌室内抑菌效果较好。

刘朋飞等[49]报道了丙硫唑对梨火疫病菌表现较强的室内毒力,春雷霉素∶喹啉铜=1∶9表现较强的增效作用。

笔者团队[50]研究了吩嗪类化合物对梨火疫病菌的抗菌活性,其中抗生素溶杆菌产生的堆囊粘菌素(Myxin)活性较好,EC50值与噻霉酮、中生菌素等药剂相当,吩嗪-1-羧酸∶中生菌素=9∶1复配组合表现了药效相加作用。

荣华、陈春利等[51,52]分别测定了绿茶提取物、水合肼还原的纳米铜颗粒的抑菌效果。

表1 中国用于防治梨火疫病的登记农药产品(数据截至2023.9.25,以有效期先后排序)
序号登记证号有效期至农药名称商品名剂型总含量/%毒性登记证持有人
1PD200856362023.12.26春雷霉素群达〇R水剂2微毒华北制药河北华诺有限公司2PD200901322024.1.8春雷霉素彩隆〇R水剂2低毒江门市植保有限公司
3PD201404822024.2.25春雷霉素甲米〇R水剂4低毒陕西麦可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4PD200969322024.9.25噻唑锌碧生〇R悬浮剂20低毒浙江新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5PD201902242024.12.25中生菌素细格〇R可溶液剂3低毒福建凯立生物制品有限公司6PD201515152025.8.3噻霉酮细刹〇R水分散粒剂3低毒陕西西大华特科技实业有限公司7PD201526542025.12.19春雷·噻唑锌碧锐〇R悬浮剂40低毒浙江新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8PD201100532026.1.11氢氧化铜可杀得三千〇R水分散粒剂46低毒科迪华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9PD202129122026.12.15中生菌素可溶液剂6低毒华北制药河北华诺有限公司10PD201707642027.4.9中生菌素满康〇R可湿性粉剂5低毒福建凯立生物制品有限公司11PD201817862028.5.16中生菌素无细〇R可湿性粉剂12低毒福建凯立生物制品有限公司12PD200860242028.12.29噻菌铜龙克均〇R悬浮剂20微毒浙江龙湾化工有限公司
2.4.2施药时间和方法 选择合适的施药时间及施药方法是提高防治效果的关键。

花期是梨火疫病菌侵染和传播的关键时期。

根据新疆等地的实践,施药从5%花开的初花期开始,到90%落花结束,需喷施2 ~3次杀菌剂。

在降雨、大风或冰雹等不利天气发生后,应再次喷施杀菌剂,尤其是对发病严重的果园,并应轮换喷施不同类型的杀菌剂,以避免病菌产生抗药性。

此综合防控措施可概述为“三对”(用对药剂、用对时间、用对施药方法)、“一禁”(禁蜂授粉)、“一提升”(提升树势),经新疆等实施后,梨火疫病的发生
—5—
落 叶 果 树第55卷
得到较好抑制,如2022年库尔勒市梨火疫病的发病率和感病株率分别为11.43%和0.13%,较2021年的20.59%和0.71%有显著下降。

2.5 生物防治
与国际上应用的产品相比,中国防治梨火疫病的药剂产品仍比较单一,仍以抗生素和化学药剂为主,生物防治产品、植物诱抗剂、噬菌体和抗菌肽等新型产品仍比较匮乏。

国外已有很多生防制剂被开发和销售,包括商品菌剂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A506、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D325和P10c、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QST713及BD170,部分产品的防治效果和抗生素效果相当[37],为中国发展梨火疫病生物防治农药提供了借鉴参考。

近些年,国内筛选获得了一批表现显著拮抗活性的生防菌,因尚处于研究或中试阶段未登记应用。

鲁晏宏等[53]筛选出对梨火疫病菌表现拮抗活性的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JE7和JE4、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LP1和LP2等菌株,其中贝莱斯芽胞杆菌JE4的温室防效达到73%以上。

徐琳赟等[54]筛选出对梨火疫病菌具有抑制或竞争作用的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sp.)TN50、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sp.)HN89和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sp.)SN37等8个菌株,喷施TN50菌液对预防香梨花腐的效果显著,防效(52.36%)与农用链霉素(防效60.67%)相近。

贺旭等[55]筛选出对梨火疫病菌具有强抑菌活性的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FX1菌株,喷施FX1菌株脂肽类物质粗提液、除菌发酵液和菌体发酵液对香梨花序3~5d的保护性防效为79.07%~50.02%,对杜梨苗7~15d的保护性防效为72.85%~71.54%。

Cui等人[56]从库尔勒梨园中筛选到巨大普里斯特氏菌(Priestia megaterium)菌株KD7,对梨火疫病菌具有较强的拮抗活性,喷施KD7菌液可降低离体梨叶片、枝条和果实的梨火疫病发病程度。

3 展望
梨火疫病是中国新发现的危险性检疫性植物细菌病害,对苹果和梨两大落叶果树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和损失,极大地威胁到中国果树产业的安全。

相对于国外的研究,中国对梨火疫病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也较浅,未来可加强以下方面的研究:①开展病原流行学等方面的研究,进一步明确中国梨火疫病菌的来源、传播途径和影响因素,加强检疫监管,切断可能的传播路径。

②开展病原菌致病机理、药剂作用机理等方面的基础研究,挖掘潜在的作用靶标。

③筛选和培育抗病的优良品种和砧木,优化品种布局。

④研发安全、高效、环保的生物防治新产品,尽快实现产业化应用,降低对抗生素及其它化学药剂的依赖。

⑤巩固现有的防控成果,总结防控实践经验,加强标准化建设,建立科学的梨火疫病综合防控技术体系,提供一套系统性、绿色、可持续的梨火疫病综合防控方案。

参考文献院
[1] FAO(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Data for the production/trade of crops and livestock products[EB/ OL].(2023-3-24).https:///faostat/en/#data.
[2] MANSFIELD J,GENIN S,MAGORI S,et al.Top10plant patho⁃
genic bacteria in molecular plant pathology[J].Molecular Plant Pa⁃thology,2012,13(6):614-629.
[3] 黄伟,盛强,罗明,等.新疆库尔勒香梨火疫病的发生特点及防
控建议[J].植物保护,2022,48(6):207-213.
[4] SUN W,GONG P,ZHAO Y,et al.Current situation of fire blight
in China[J].Phytopathology,2023.
[5] 李晓妹,韩丽丽,何亚南,等.20个苹果品种(类型)对梨火疫
病菌的抗病性评价[J].植物检疫,2022,36(4):6-12. [6] 韩丽丽,荆珺,王杰花,等.杏树梨火疫病在中国首次发生
[J].植物检疫,2022,36(6):46-49.
[7] ZHAO Y,TIAN Y,WANG L,et al.Fire blight disease,a fast-ap⁃
proaching threat to apple and pear production in China[J].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2019,18(4):815-820.
[8] 陈硕.新疆苹果枝枯病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及菌株的遗传多样
性分析[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20.
[9] 马翔宇,何全龙,张王斌.不同防控措施对果园梨火疫病的防
效研究[J].新疆农垦科技,2023,46(2):39-43. [10] 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分布行政区名录[EB/OL].
2023./govpublic/ZZYGLS/202309/
t20230904_6435699.htm.
[11] 2023年重大植物疫情阻截防控工作方案[EB/OL].2023.ht⁃
tps:///.
[12] 陈晨,陈娟,胡白石,等.梨火疫病菌在中国的潜在分布及入
侵风险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07,40(5):940-947.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告第351号[EB/OL].2020.
/govpublic/ZZYGLS/202011/
t20201110_6356064.htm.
[14] 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EB/OL].2022.http://www.
/govpublic/KJJYS/202211/t20221109_6415160.
htm.
[15] 胡白石,卢玲,刘凤权,等.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和协同凝
集技术检测梨火疫病菌[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3,26
—6—
第6期刘凤权等:中国梨火疫病发生与防控进展
(4):41-45.
[16] 钱国良,胡白石,卢玲,等.梨火疫病菌的实时荧光PCR检测
[J].植物病理学报,2006,36(2):123-128. [17] 高岩,宋俊贤,张蕾,等.EAsdiA基因的克隆和作为新靶标对
梨火疫病菌的检测[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7,15(2):312
-317.
[18] 贾平乔,周国梁,吴杏霞,等.进境苹果果实中梨火疫病菌的
套式PCR检测[J].植物病理学报,2009,39(5):449-457.
[19] 袁英哲,韩剑,王岩,等.梨火疫病菌活菌快速定量检测方法
的建立[J].果树学报,2020,37(9):1425-1433. [20] 羊坚.库尔勒香梨授粉花粉保存、梨火疫病菌检测及无人机授
粉花粉液参数组合优选[D].阿拉尔:塔里木大学,2021. [21] FEI N,SONG B,YANG Y,et al.Draft genome sequence data for
Erwinia amylovora strain S618-2-2isolated from Pyrus sinkian⁃
gensis in China[J].PhytoFrontiers,2023.
[22] 段红雁,李紫英,王兰,等.5种蔷薇科果树对梨火疫病的抗
性[J].中国果树,2022(2):65-67.
[23] 刘华威,王晓鸣,郭庆元,等.梨种质对梨火疫病的抗性研究
[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8,9(2):195-200. [24] 李洪涛,张静文,盛强,等.我国20个梨品种(种质)对国外
梨火疫病菌的抗病性评价[J].果树学报,2019,36(5):629-
637.
[25] 陈励坤,徐叶挺,王永鹏,等.新疆梨种质资源的火疫病抗性
评价[J].中国果树,2022(8):16-22.
[26] 何临梓,张校立,叶春秀,等.4种梨砧木对梨火疫病的抗病
性评价[J].西北农业学报,2023,32(3):458-467. [27] 蒋媛,位杰,王岩,等.杜梨实生苗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火疫病
抗性鉴定评价[J].果树学报,2023,40(10):2204-2213. [28] 吴瑞瑞,叶云锋,陈松余,等.梨品种‘玉露香’抗火疫病蛋白
质组学分析[J].植物保护,2022,48(6):90-97. [29] 王大江,高源,张玉刚,等.苹果种质资源火疫病抗性鉴定评
价与筛选[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22,23(6):1682-1695.
[30] 吕天宇,徐琳赟,席海珅,等.梨火疫病菌在库尔勒香梨枝条
中的侵染定殖和扩展特征研究[J].果树学报,2023,40(8):
1692-1702.
[31] 王杰花,韩丽丽,郭铁群,等.修剪处理防控香梨园梨火疫病
的效果[J].中国植保导刊,2023,43(7):96-98. [32] 王俊,高建诚,巴音克西克,等.利用电加热自动消毒修枝剪
阻断梨火疫病田间传播[J].植物检疫,2022,36(2):25-28.
[33] 乾义柯,韩丽丽,陈珊珊,等.土壤中梨火疫病菌实时荧光定
量PCR检测及动态分析[J].果树学报,2023(9):1839-
1847.
[34] CELLINI A,GIACOMUZZI V,DONATI I,et al.Pathogen-in⁃
duced changes in floral scent may increase honeybee-mediated
dispersal of Erwinia amylovora[J].The ISME Journal,2019,13
(4):847-859.
[35] PEDRONCELLI A,PUOPOLO G.This tree is on fire:a review on
the ecology of Erwinia amylovora,the causal agent of fire blight dis⁃
ease[J].Journal of Plant Pathology,2023.
[36] 班学,何全龙,张王斌.蜜蜂授粉对库尔勒香梨火疫病发生影
响及综合防控[J].现代园艺,2023,46(5):95-97. [37] 方茜,徐幼平,蔡新忠.果树火疫病研究进展[J].浙江大学
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22,48(6):731-743. [38] 陈伟,段红雁,李紫英,等.不同类型杀菌剂对解淀粉欧文氏
菌室内毒力测定[J].新疆农业科学,2021,58(9):1723-
1728.
[39] 白雪莹,热孜亚·麦麦提,蔡超,等.梨火疫病菌对噻唑锌及
其他几种杀细菌剂的敏感性[J].植物保护,2022,48(6):118
-126.
[40] 热孜亚·麦麦提,盛强,白雪莹,等.新疆梨火疫病菌对噻霉
酮的敏感性及抗药性分析[J].果树学报,2022,39(9):1669
-1677.
[41] 曾荣.噻霉酮防治西瓜细菌性果斑病和梨火疫病研究[D].南
京:南京农业大学,2020.
[42] 王杰花,牛玉玲,覃建国,等.4种杀菌剂对梨火疫病的田间
防治效果与评价[J].农药,2022,61(7):523-525. [43] 白江,朱海涵,张国强.库尔勒地区梨火疫病防治药剂筛选及
防治适期分析[J].新疆农业科学,2023,60(3):675-682. [44] 王泓力,王岩,吴曰福,等.12种杀菌剂对杜梨苗梨火疫病的
预防与治疗效果测定[J].植物保护,2022,48(6):111-117.
[45] 陈晓晓,艾尼赛·赛米,粟神强,等.梨火疫病病原菌的分离
鉴定及室内抑菌药剂筛选[J].西北农业学报,2023,32(3):
468-478.
[46] 陈晓晓,伟力·肉孜,吕振豪,等.10种杀菌剂对梨火疫病的
田间药效评价[J].中国果树,2023(7):69-72. [47] 班学,马翔宇,张飞鹏,等.梨火疫病防治用药对意大利蜜蜂
的急性毒性与风险评价[J].浙江农业学报,2023,35(9). [48] 梁慧敏,刘君,王希东,等.梨火疫病抑菌制剂的室内筛选
[J].新疆农业科学,2019,56(2):333-344. [49] 刘朋飞,王岩,王泓力,等.6种杀菌剂对梨火疫病菌的室内
毒力测定和混配试验[J].植物保护,2022,48(6):98-104.
[50] 孙伟波,赵杨扬,明亮,等.吩嗪类化合物对梨火疫病菌的抗
菌活性研究[J].植物保护,2022,48(6):105-110. [51] 荣华,刘龙,郭庆元.茶叶活性成分对梨火疫病菌的抑制活性
及稳定性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22,38(24):118-123.
[52] 陈春利,胡洋,张楠楠,等.基于不同还原体系铜纳米颗粒的
可控制备及其对梨火疫病菌的抗菌性能[J].农药,2023,62
(7):486-491.
[53] 鲁晏宏,郝金辉,罗明,等.梨火疫病拮抗菌筛选及温室防效
测定[J].微生物学通报,2021,48(10):3690-3699. [54] 徐琳赟,古丽孜热·曼合木提,韩剑,等.香梨内生拮抗细菌
的筛选及对梨火疫病的生防潜力[J].西北植物学报,2021,
41(1):132-141.
[55] 贺旭,韩剑,盛强,等.梨火疫病拮抗细菌FX1及其抑菌物质
的防病作用[J].园艺学报,2023,50(5):1118-1129. [56] CUI Z,HU L,ZENG L,et al.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riestia megaterium KD7for the biological control of pear fire blight
[J].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2023(14):1099664.
—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