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诚信小故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人诚信小故事
名人诚信小故事篇1
在清代乾隆年间,南昌城有一点心店主李沙庚。

起初,以货真价实赢得顾客满门。

但是他赚钱后便搀杂使假,对顾客也怠慢起来,生意日渐冷落。

一天,书画名家郑板桥来店进餐,李沙庚惊喜万分,恭请题写店名。

郑板桥挥毫题定“李沙庚点心店”六字,墨宝苍劲有力,引来众人观看,但还是无人进餐。

原来“心”字少写了一点,李沙庚请求补写一点。

但郑板桥却说:“没有错啊,你以前生意兴隆,是因为‘心’有了这一点,而今生意清淡,正因为‘心’少了这一点。

”李沙庚感悟,才知道经营人生的重要。

从此以后,痛改前非,又一次赢得了人心,赢得了市场。

人心是一笔无形资产,是一笔不可忽视的巨大财富。

对于企业、商家而言,经营人心是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

此事亦可看出郑板桥的智慧与幽默。

名人诚信小故事篇2
强项令董宣执法的故事
汉光武帝时,京都洛阳表面浮华,暗地里却问题成堆。

聚居在城内的皇亲国戚、功臣显贵常常纵容自家的子弟和奴仆横行街市,无恶不作。

朝廷接连换了几任洛阳令,还是控制不住局面。

最后,光武帝刘秀百般无奈,决定任命年已69岁的董宣做洛阳令。

董宣到任后,遇到的第一件棘手的难题,就是处理湖阳公主的家奴行凶杀人的案件。

湖阳公主是光武帝刘秀的姐姐。

这位公主仗着自己和皇帝的姐弟关系,圈养着一帮凶狠的家奴,在北京里作威作福,为非作歹,横行无忌。

有一天,公主的
家奴在街上杀了人,董宣立即下令逮捕。

可是,这个恶奴躲进湖阳公主的府第里不出来,在街上杀了人,董宣立即下令逮捕。

可是,这个恶奴躲进湖阳公主的府第里不出来,地方官又不敢去禁地搜捕,董宣寝食不安。

没有别的好办法,董宣就派人监视湖阳公主的住宅,下令只要那个杀人犯一出来,就设法抓住他。

过了几天,湖阳公主以为新来的洛阳令只不过是故作姿态、虚张声势而已,于是公然带着恶奴出行。

在大街上,派出去的小吏立即回来向董宣报告说,那个杀人犯陪乘公主的车马队伍,无法下手抓捕。

董宣一听,立即带人赶到城内的夏门亭,拦住了公主的车马。

湖阳公主坐在车上,看到这个拦路的白胡子老头如此无礼,便傲娇地问道:“你是什么人?敢带人拦住我的车驾?”董宣上前施礼,说:“我是洛阳县令董宣,请公主交出杀人犯!”
那个恶奴在马队里看到形势不妙,就赶紧爬进公主的车子里,躲在公主的身后。

湖阳公主一听董宣向她要人,仰起脸,满不在乎地说:“你有几个脑袋,敢拦住我的车马抓人?你的胆子也太大了吧!”
可是,她万万没有料到,眼前这位洛阳令竟怒气冲天,双目圆睁,猛地从腰中拔出利剑向地下一划,厉声责问:“身为皇亲,为什么不守国法?”湖阳公主一下子被这凛然的气势镇住了,目瞪口呆,不知所措。

这时,董宣又义正词严地说:“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何况是你的一个家奴呢?我身为洛阳令,就要为洛阳的众百姓做主,决不允许任何罪犯逍遥法外!”董宣一声喝令,洛阳府的吏卒一拥而上,把那个作恶多端、杀害无辜的凶犯从公主车上拖了下来,就地砍了脑袋。

湖阳公主感到自己蒙受了奇耻大辱,气得脸色发紫,浑身打战。

丢了个奴仆,她倒并不十分痛心,可是在这洛阳城的大街上丢了这么大的面子,怎么能咽下这口她倒并不十分痛心,可是在这洛阳城的大街上丢了这么大的面子,怎么能咽下这口气!她顾不得和董宣争执,掉转车头,便直奔皇宫而去。

湖阳公主一见到刘秀,又是哭,又是闹,非让刘秀杀了董宣替她出这口恶气不可。

光武帝听了姐姐的一番哭诉,不禁怒形于色。

他感到董宣如此蔑视公主,这不等于也没把他这个皇帝放在眼里吗!想到这里,便喝道:“快把那个董宣捉来,我要当着公主的面把他乱棍打死!”
董宣被捉来带上殿后,他对光武帝叩头说:“请允许我先说一句话,然后再处死我吧!”光武帝十分恼怒,便说:“你死到临头了,还有什么话说?”董宣这时十分严肃地说:“托陛下的圣明,才使汉室再次出现中兴的喜人局面。

没想到今天却听任皇亲的家奴滥杀无辜,残害百姓!有人想使汉室江山长治久安,严肃法纪,抑制豪强,却要落得个乱棍打死的下场。

我真不明白,陛下口口声声说要用文教和法律来治理国家,现在陛下的亲族在京城纵奴杀人,陛下不加管教,反而将按律执法的臣下置于死地,这样的法律还有何用?陛下的江山还用什么办法治理?要我死容易,用不着棍棒捶打,我自寻一死就是了。

”说着,便一头向旁边的殿柱上撞去,碰得满头满脸都是血。

光武帝不是个糊涂的君主,董宣那一番理直气壮的忠言,以及刚直不阿、严格执法的行为,深深地打动了他。

他又惊又悔,赶紧令卫士把董宣扶住,给他包扎好伤口,然后说:“念你为国家着想,朕就不再治你的罪了。

不过,你总得给公主一点面子,给她磕个头,赔个不是!”董宣理直气壮地说:“我没有错,也无礼可赔!因此,这个头不能磕!”光武帝只好向两个小太监使了个眼色,示意他们把董宣搀扶到公主面前磕头谢罪。

两个小太监照办。

这时,年近七十的董宣用两只胳膊支撑着地,硬着脖子,怎么也不肯磕头认罪。

两个小黄门使劲往下按他的脖子,却怎么也按不动。

湖阳公主自知理亏,却仍耿耿于怀,不出这口气心里憋得慌,便又冷笑着说:“嘿嘿!文叔(光武帝的字)当老百姓的时候,常常在家里窝藏逃亡的罪犯,根本不把官府放在眼里。

现在当了皇帝,怎么反而连个小小的洛阳令也管不住了呢?我真替你脸红!”光武帝回答得也真妙。

他笑着说:“正因为我当了一国之君,才应该律己从严,严格执法,而不能像过去做平民时那样办事了。

你说对不对?”
光武帝转过脸又对董宣说:“你这个强项令,脖子可真够硬的,还不快点退下去!”光武帝从心里喜欢董宣那股子执法如山、宁折不弯的虎气、牛劲儿。

为了对他嘉奖和鼓励,他专门派人给董宣送去了三十万赏钱。

董宣把这一笔赏金全部分给了他手下的官吏和衙役。

从此,“强项令”、“卧虎令”的威名传遍了全国,整个洛阳城的豪强、皇亲,没有一个不怯他的。

经过治理,洛阳的社会规则得到好转。

据史书记载,当时洛阳有一句民谣说:“枹鼓不鸣董少平。

”枹鼓是官衙前的警鼓,少平是董宣的字。

意思是说,董宣做洛阳令,没有人敢违法胡来,也就没有人去官府门前击鼓鸣冤了。

董宣又做了五年洛阳令,当他74岁的时候,因积劳成疾病逝,有许多大臣前来吊唁,只看见白布覆盖着遗体,连口像样的棺木也没有,妻子和儿子相对而哭,家中也只有几斗大麦和一辆破车。

光武帝知道后感到非常伤心,说:“董宣如此廉洁,但直到他死了朕才知道。

”因为董宣曾经当过二千石俸禄的官,所以赐予他有印纽但直到他死了朕才知道。

”因为董宣曾经当过二千石俸禄的官,所以赐予他有印纽的绿色丝带,用葬大夫的礼仪把他埋葬了。

名人诚信小故事篇3
曾子杀猪
曾子的妻子到市场上去,她的儿子要跟着一起去,一边走,一边哭。

妈妈对他说:“你回去,等我回来以后,杀猪给你吃。

”妻子从市场回来了,曾子要捉猪来杀,他的妻子拦住他说:“那不过是跟小孩子说着玩的。

”曾子说:“决不可以跟小孩子说着玩。

小孩本来不懂事,要照父母的样子学,听父母的教导。

现在你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

做妈妈的骗孩子,孩子不相信妈妈的话,那是不可能把孩子教好的。

”曾子于是把猪给杀了。

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得出一个道理:一定要言而有信。

名人诚信小故事篇4
有一次,李苦禅在家中正忙着作画,一位相交多年的老友突然来访,他赶紧放下画笔,请老友入座,命家人端上一杯清茶,俩人天南海北地聊起了故人旧事,甚是欢娱。

末了,老友将要起身告辞,才不好意思地说:“不瞒你说,今天我是来求画的,不过我看你作画辛苦,想是相求的人太多,实在难以启齿……”不待老友说完,李苦禅爽朗地笑了起来,“老兄何必这样客气呢?凭你我的交情,一幅画算得了什么?不日即可奉上,还请老兄多多指教!”老友高兴得连声道谢,揖手而别。

可是随着李苦禅名气越来越大,他的应酬也越来越多,因为事务缠身,老友所求之事也一拖再拖。

有一天,老友的儿子突然登门,臂戴黑纱,泪流满面地告之其父已于目前病故的噩耗。

李苦禅惊得跌坐在椅中,想起老友所托之事尚未如愿,悲伤之中又禁不住满怀愧疚。

应人之事未了,而所应之人已去,如何能让自己心安呢?
夜深人静之时,李苦禅在书房里神情凝重,他缓缓地铺展开一张洁白的宣纸,细细地研好墨,然后挥毫作画,时而运笔如风,时而精雕细琢,整整画了一百枝卓尔不俗的莲花。

画罢,他又郑重地题上了老友慧鉴的跋款,并盖上了平时自己最喜爱的印章。

之后,李苦禅携画来到后院中,满上两杯水酒,点燃一支高香,洒一杯酒在地,双手举画。

对天遥祭道:“吾友见谅,苦禅疏懒,未得一了心愿却惊闻老兄仙去,追悔莫及。

今作《百莲图》,焚之以追偿所愿,老兄在天有知,苦禅岂敢无信?”拜完后,划着火柴,将精心制作的画作,化作了一团鲜红的火焰。

李苦禅的奇怪举止惊动了他的儿子,他跑出来问父亲发生了什么事,李苦禅叹了口气,详述了事情的经过。

儿子听后有些不解地问:“您这又何必呢?又不是故意不给他画。

再说,您的朋友已然亡故,你画了画给他,他也无从知晓了啊?”听儿子这样说,李苦禅抬起头,正色道:“过去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应人之事,岂可食言?老友无知,而我心有知。


事后,李苦禅一再嘱咐儿子说:“今后再有老友要画,及时催我,不可失信啊!”
在苦禅大师看来,“诚信”二字,之所以要在“信”字前加一“诚”字,就是强调对信的遵守关键在于自己的内心。

这种诚信能够超越时空与生死的界限,应之于心,遵之于心,不是做给别人看,而是追求自己内心的释然。

诚信的最高境界,不是简单地有信于人,更要有信于己。

名人诚信小故事篇5
曾子深受孔子的教导,不但学问高,而且为人非常诚实,从不欺骗别人,甚至是对于自己的孩子也是说到做到。

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孩子哭着叫着要和母亲一块儿去。

于是母亲骗他说:“乖孩子,待在家里等娘,娘赶集回来给你杀猪吃。

”孩子信以为真,一边欢天喜地地跑回家,一边喊着:“有肉吃了,有肉吃了。


孩子一整天都待在家里等妈妈回来,村子里的小伙伴来找他玩,他都拒绝了。

他靠在墙根下一边晒太阳一边想像着猪肉的味道,心里甭提多高兴了。

傍晚,孩子远远地看见了妈妈回来了,他一边三步作两步的跑上前去迎接,一边喊着:“娘,娘快杀猪,快杀猪,我都快要馋死了。

”曾子的妻子说:“一头猪顶咱家两三个月的口粮呢,怎么能随随便便杀猪呢?”孩子哇的一声就哭了。

曾子闻声而来,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以后,二话没说,转身就回到屋子里。

过了一会儿,他举着菜刀出来了。

曾子的妻子吓坏了,因为曾子一向对孩子非常严厉,以为他要教训孩子,连忙把孩子搂在怀里。

哪知曾子却径直奔向猪圈。

妻子不解地问:“你举着菜刀跑到猪圈里干啥?”曾子毫不思索地回答:“杀猪”。

妻子听了扑哧一声笑了:“不过年不过节杀什么猪呢?”曾子严肃地说:“你不是答应过孩子要杀猪给他吃的,既然答应了就应该做到。


妻子说:“我只不过是骗骗孩子,和小孩子说话何必当真呢?”曾子说:“对孩子就更应该说到做到了。

不然,这不是明摆着让孩子学着家长撒谎吗?大人都说话不算话,以后有什么资格教育孩子呢?”妻子听后惭愧地低下了头,夫妻俩真的杀了猪给孩子吃,并且宴请了乡亲们,告诉乡亲们教育孩子要以身作则。

虽然曾子的做法遭到一些人的嘲笑,但是他却教育出了诚实守信的孩子。

曾子杀猪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他的人品一直为后代人所尊敬。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明白,身为父母应该学会以身作则,待人诚实守信,作为孩子则应该从小养成诚实的品格。

名人诚信小故事篇6
新闻回放一瓶280克的老干妈辣酱,中国1号店卖人民币7。

9元,但在美国亚马逊却要卖3。

9美元(合人民币24元)。

风行中国的老干妈在国外被译作“Lao Gan Ma”,并登上奢侈品折扣Gilt,被誉为全球最顶级的热酱,这不由得令中国人大呼意外。

两会期间,记者们费尽周折采访到了低调且从不接受采访的老干妈董事长陶华碧,作为两会的代表,陶华碧已经参加了7年“两会”,但这却是她第一次接受采访。

对于国内外的差价问题,陶华碧霸气回答“我是中国人,我不赚中国人的钱,我要把老干妈卖到外国去,赚外国人的钱。

”看来老干妈辣椒酱在国外真的是“土豪金”呢!素材延伸为人低调,四季打假据老干妈身边的工作人员介绍,陶华碧是一个非常低调的人,她只专心做好自己的事情,“不偷税、不贷款、不欠钱、不上市,有多大本事就做多大事”这是她身上最大的标签。

同时她还关注食品安全,一年四季都在打假,凡是带‘干’
字的辣椒酱都要打假。

陶华碧说,任何人看到假冒产品后,都可以向老干妈的公司反馈,并且反馈的人还可以得到感谢费。

此次两会,陶华碧再次提交打假的建议,她最担心的就是产品质量不过关,毁了“老干妈”的名声,更伤了老百姓的身体。

名人诚信小故事篇7
有关写名人诚信的小故事1:门德尔松的诚实
门德尔松是德国著名的作曲家。

一次,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在白金汉宫为正在英国访问的门德尔松举行盛大的招待会,欢迎这位著名的作曲家的到来。

当门德尔松演奏完署有自己名字的《伊塔尔兹》这支曲子时,女王倍加赞赏,说:“单凭这一支曲子,就可证明你是天才。


门德尔松并没有喜形于色,而是安详地对女王说:“不,那是我妹妹的作品。


原来她妹妹芬妮亚也是个极有音乐造诣的作曲家,她写了这首曲子,几位兄弟不赞成署女人之名,一致商定用门德尔松的名字发表。

尽管门德尔松誉满国内外,艺术才华出类拔萃,但他并不相夺人之美,贪他人之功为已有,表现出较高的素质和修养。

有关写名人诚信的小故事2:以小见大说诚信
据《玉泉子》一书记载,吕元膺任东都留守时,有位处士常陪他下棋。

有一次,两人正对局,突然来了公文,吕元膺只好离开棋盘到公案前去批阅公文,那位棋友趁机偷偷挪动了一个棋子,最后胜了吕元膺。

其实吕元膺已经看出他挪动棋子了,只是没有说破。

第二天,吕元膺就请那位棋友到别处去谋生。

别人都不知道辞退他的原因,他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被辞退。

临走时,吕元膺还赠送了钱物。

吕元膺之所以要辞退这位棋友,是由于他从这位棋友挪动一个棋子、搞了一个奷诈的小动作中发现了他的不诚信。

诚信者,真诚守信之谓也。

诚信,是人生的无形资产,是思想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无信不立”,不诚信的人,不可能做好人,也难处世。

与没有诚信的人交往,是十分危险可怕的。

挪动一个棋子,看起来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似乎不值得认真。

但小事不小,小中可以见大。

诚信,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可贵的善良;而不诚信,却是一种恶德,世间的无数不幸和灾祸的根源,无不是由恶德所滋生、引发的。

小与大,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有关写名人诚信的小故事3:晏殊信誉的树立:
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晏殊,14岁被地方官作为“神童”推荐给朝廷。

他本来可以不参加科举考试便能得到官职,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毅然参加了考试。

事情十分凑巧,那次的考试题目是他曾经做过的,得到过好几位名师的指点。

这样,他不费力气就从千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并得到了皇帝的赞赏。

但晏殊并没有因此而洋洋自得,相反他在接受皇帝的复试时,把情况如实地告诉了皇帝,并要求另出题目,当堂考他。

皇帝与大臣们商议后出了一道难度更大的题目,让晏殊当堂作文。

结果,他的__又得到了皇帝的夸奖。

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

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

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__。

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

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

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

”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

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


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名人诚信故事4:列宁打碎花瓶的故事:
有一次母亲带着列宁到姑妈家中做客。

小列宁把姑妈家的一只花瓶打碎了。

于是,姑妈问孩子们:“是谁打碎了花瓶?”小列宁因为害怕受姑妈批评,便跟着其他孩子一起说:“不是我!“然而,母亲猜到花瓶是淘气的小列宁打碎的,因为这孩子特别淘气,在家里经常发生类似的事情。

但是,小列宁向来是主动承认错误,从未撒过谎。

她装出相信儿子的样子,一直没有提起这件事,而是给儿子讲诚实守信的美德故事,等待着儿子能主动承认。

有一天,小列宁突然在妈妈讲故事时失声大哭起来,痛苦地告诉妈妈:“我欺骗了姑妈,我说不是我打碎了花瓶,其实是我干的。

”听说孩子羞愧难受的述说,妈妈耐心地安慰他,告诉他只要向姑妈写信承认错误,姑妈就会原谅他。

于是,小列宁马上起床,在妈妈的帮助下,向姑妈写信承认了错误.从此以后,列宁没有再说谎,长大以后,他也通过诚信这可贵的品质获得了人民的支持。

名人诚信小故事篇8
司马光从小就是被教导要做一个讲诚信的孩子,其实这也有一个故事。

司马光的父亲书房外,是司马光和姐姐的乐团。

一个秋天的下午,司马光捡来很多核桃让姐姐帮他把皮剥掉。

核桃皮厚且非常坚硬,所以姐姐用指甲划、手指掰都无济于事。

如果用石头砸就容易连核桃仁一块砸碎了。

姐姐吃不上,就生气地跑掉了。

剩下小司马光独自在为难。

恰好一个仆人走过来,看到发呆的司马光,感到有些奇怪,就过来询问。

听完原因后,她把司马光带进屋子里,把核桃放进开水里烫一烫,然后用小刀一刮。

这样,核桃壳一下就掉了,她把一个完整的核桃仁交给司马光。

司马光拿着核桃仁,走到先前的核桃堆前,惊奇地欣赏着,正巧被走过来的姐姐看到。

她奇怪地问司马光:“你是怎么剥掉核桃壳的?”司马光晃了晃脑袋,得意地说:“是我自己用手弄掉的。

”姐姐知道弟弟聪颖过人,前不久他还砸破水缸,救出落水的小朋友呢。


是就信以为真,连连称赞说:“好弟弟,你真聪明,但你究竟是怎样弄掉的,教教我吧。

”司马光只是兜圈子,不愿改口。

坐在书房读书的父亲将屋外发生的事情看得一清二楚。

他放下书本,走到屋外,看着司马光的眼睛问:“这核桃仁是你剥的吗?”父亲一问,司马光脸就红了,低下头去。

父亲要求司马光把核桃仁是怎样剥出来的真实情况讲给姐姐听。

司马光不得不老老实实地讲了仆人是怎样帮忙的。

父亲看到司马光没有撒谎,很满意,就告诉他说:“一个人聪明是好事,但如果仰仗聪明就说谎骗人,就不是好孩子。

我希望我的儿子不仅聪明,还要永远做一个诚实的人。


父亲的教育让司马光受益终生。

他后来成长为一位伟大的史学家和政治家,即使对皇帝权贵也不说自己违心的话,赞成就是赞成,反对就是反对。

他对当朝宰相王安石提了很多尖锐的意见,但王安石也一直赞许司马光是一位诚信无欺的人。

名人诚信小故事篇9
晏殊信誉的树立
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晏殊,14岁被地方官作为神童推荐给朝廷。

他本来可以不参加科举考试便能得到官职,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毅然参加了考试。

事情十分凑巧,那次的考试题目是他曾经做过的,得到过好几位名师的指点。

这样,他不费力气就从千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并得到了皇帝的赞赏。

但晏殊并没有因此而洋洋自得,相反他在接受皇帝的复试时,把情况如实地告诉了皇帝,并要求另出题目,当堂考他。

皇帝与大臣们商议后出了一道难度更大的题目,让晏殊当堂作文。

结果,他的__又得到了皇帝的夸奖。

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

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

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__。

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

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

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

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

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

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曾子杀猪的故事
孔子早在多年前就教育他的弟子要诚实。

在学习中,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

他认为这才是对待学习的正确态度。

曾子也是个非常诚实守信的人。

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孩子哭闹着也要去。

妻子哄孩子说,你不要去了,我回来杀猪给你吃。

她赶集回来后,看见曾子真要杀猪,连忙上前阻止。

曾子说,你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会不信任你。

说着,就把猪杀了。

曾子不欺骗孩子,也培养了孩子讲信用的品德。

以小见大说诚信
据《玉泉子》一书记载,吕元膺任东都留守时,有位处士常陪他下棋。

有一次,两人正对局,突然来了公文,吕元膺只好离开棋盘到公案前去批阅公文,那位棋友趁机偷偷挪动了一个棋子,最后胜了吕元膺。

其实吕元膺已经看出他挪动棋子了,只是没有说破。

第二天,吕元膺就请那位棋友到别处去谋生。

别人都不知道辞退他的原因,他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被辞退。

临走时,吕元膺还赠送了钱物。

吕元膺之所以要辞退这位棋友,是由于他从这位棋友挪动一个棋子、搞了一个奷诈的小动作中发现了他的不诚信。

诚信者,真诚守信之谓也。

诚信,是人生的无形资产,是思想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无信不立,不诚信的人,不可能做好人,也难处世。

与没有诚信的人交往,是十分危险可怕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