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春》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春》教案
教案- 语文
学习目标:①知识与能力目标:读准字音,疏通字词和了解课文内容。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深入理解文章,品味精妙语言,以达到提高语言分析能力,接受情感熏陶的目的。

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的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①学习并掌握借景抒情的方法,感受作者对春天的热爱赞美
②学习本文修辞的运用描写景物的写法
知识
点1:
字音字形
1、生字词
酝酿(yùn niàng) 黄晕(yùn) 应和(hè)
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的十分艳丽,文中比喻
姿态优美。

朗润:明亮滋润,朗:明亮。

润:滋润
抖擞:振作。

知识
背景简介
点2:
《春》是现代散文家朱自清的作品。

朱自清,原
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

优秀的散文家,诗人。

代表作《匆匆》、《背影》。

《春》是朱自清的散文
名篇,最初发表于1933年7月,此后长期被中国
中学语文教材选用。

在该篇“贮满诗意”的“春
的赞歌”中,事实上饱含了作家特定时期的思想
情绪、对人生及至人格的追求,表现了作家骨子
里的传统文化积淀和他对自由境界的向往。

1927
年之后的朱自清,始终在寻觅着、营造着一个灵
魂深处的理想世界——梦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颇
不宁静”的拳拳之心,抵御外面世界的纷扰,使
他在幽闭的书斋中“独善其身”并成就他的治学。

《春》描写、讴歌了一个蓬蓬勃勃的春天,但它
更是朱自清心灵世界的一种逼真写照。

朱自清的绝大部分散文都标有写作时间乃至地
点。

而惟独《春》既无时间,也没地点,也未曾
(1958
(1924年)、《背影》收入他早期出版的《踪迹》
年)、《你我》(1936年)等集子中。

于是有人推
测说:“《春》大致写于1928年至1937年。

”也有
人认为:《春》是一篇“少年气盛”之作,时间当
在1924年之前。

这个时期,正是作者彷徨苦闷而埋头于古典文学
研究的阶段,因此,对于春天只能作田园牧歌式
的抒唱,不可能在作品中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精神。

至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广大人民群众心灵深处
的“春天”,当时作者也就无从揭示与歌唱了。

思维

图:【课文链接】
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②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
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
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③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④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即时演练:1、第一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有什么好处?
拟人和反复,突出作者盼望春天的情感
2、结尾三个比喻句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
不能,是按照春天的新生、青年到成年的生长过程来写的,所以不能调换。

3、“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一句中“卖弄”一次你是如何理解的?
本身是显摆、炫耀的意思,这里是分享快乐。

贬义词褒用,运用了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鸟儿的开心,喜悦之情。

4、第四段中“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三个顺序能否调换?
不能,这里与前文的桃树、杏树、梨树是相对应
的关系。

作业预习新知:《济南的冬天》标出段落及大概段意,查清课后生字词。

《一遍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