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效率带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效率
1.有用功
有用功是指做功过程中对我们有用的功,它是无论采用哪一种做功方式都必须做的功.
2.额外功
(1)额外功是在做功过程中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那部分功.
(2)做功过程中,主要是克服机械的重量、辅助工具的重量和机械部件之间的摩擦力做了额外功.
3.总功
有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和叫做总功.
4.机械效率
(1)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即η=W有/W总.
(2)机械效率常用百分数表示,它永远小于1.
(3)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有增加物体自重、减轻机械自身的重、加润滑油以减小摩擦等.
5.机械效率由有用功和总功两个因素决定,分析机械效率高低时,不能只考虑一个因素.解决此类问题,应注意以下三点:(1)当总功一定时,机械做的有用功越多或额外功越少,机械效率就越高.(2)当有用功一定时,机械所做的总功越少或额外功越少,机械效率就越高.(3)当额外功一定时,机械所做的总功越多,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就越大,机械效率就越高.
要找到一个做功过程中的有用功,我们必须先确定做功的目的,然后才可以确定有用功.若我们做功的目的是拉着物体匀速前进一段距离,则有用功W有=W手=F拉s拉=f摩s物.若我们做功的目的是提着物体匀速上升一定高度,则有用功W有=W手=F拉s拉=G物h物.
(沈阳中考)如图所示的甲、乙两套装置,每个滑轮的质量均相等,用它们分别将重力为G 1和G 2的重物匀速提升一定高度,所用竖直向上的拉力大小分别为F 1和F 2,忽略绳重和摩擦.若F 1=F 2,则G 1________G 2;若G 1=G 2,则它们的机械效率η1________η2.(填“>”“=”或“<”)
【提示】 由图可知,甲图中滑轮组绳子的有效股数为n 1=2;乙图中滑轮组绳子的有效股数为n 2=3,因为每个滑轮的质量均相等,所以每个滑轮的重力相等,忽略绳重和摩擦,由F =1
n (G 物+G 动)可得,G 1=2F 1-G 动,G 2=3F 2
-G 动,因为F 1=F 2,所以,G 1<G 2;比较甲、乙两个滑轮组可知,动滑轮重相同,提升的物体重和高度相同,W 额=G 轮h ,W 有用=G 物h ,利用滑轮组做的有用功相同、额外功相同,总功相同,根据η=W 有
W 总可知,两个滑轮组的机械效
率相同,即η甲=η乙.
【答案】 < =
01 课前预习
知识点1 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1.有用功等于为了实现做功目的,不用任何机械而________做的功. 2.________和________的总和叫做总功. 知识点2 机械效率
3.________跟________的比值叫机械效率,机械效率总是________(填“小于”“等于”或“大于”)1. 4.甲、乙两种机械的机械效率分别是80%和65%,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使用甲机械省力 B .使用甲机械做功快
C .在相同的时间内,使用甲机械完成的功多
D .乙机械的额外功在总功中占的比例大
02 当堂训练
1.用铁桶从井中打水,则此过程中( )
A .人对铁桶做的功是额外功
B .人对水做的功是额外功
C .人对水和铁桶做的功都是额外功
D .人对水和铁桶做的功都是有用功 2.(漳州中考)亮亮和体重较大的爸爸帮助邻居各扛一袋质量为5 kg 的大米,从一楼爬到三楼,爸爸用时较短,
则亮亮与爸爸所做的( )
A.有用功相等 B.总功相等
C.总功率相等 D.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相等
3.(茂名中考)如图所示,用相同的轮滑不同的绕法提起相同的重物,绳重、摩擦忽略不计,在物体匀速上升的过程中( )
A.甲图省力,机械效率甲图大 B.甲图省力,机械效率一样大
C.乙图省力,机械效率乙图大 D.乙图省力,机械效率一样大
4.(滨州中考)如图,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重800 N的物体在10 s内匀速上升了1 m.已知拉绳子的力F为500 N,则提升重物的过程中( )
A.绳子自由端被拉下3 m B.做的有用功是800 J
C.拉力F的功率是80 W 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60%
5.升旗过程中,克服旗的重量做的功是________,克服绳子重量做的是________;克服摩擦力做的功是________.(填“有用功”“额外功”或“总功”)
6.(宜昌中考)用一个动滑轮把重100 N的物体匀速提到5 m高的楼上,作用在绳上的拉力F为60 N,则拉力F做的功为________J,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
03 课后作业
7.(多选)(营口中考)如图所示,A物体受到的重力是100 N,在拉力F的作用下,能以 m/s的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向左匀速直线运动.已知拉力F=5 N,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拉力F的功率是1 W
B.2 s内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是 m
C.5 s内拉力F所做功的大小是15 J
D.物体A受到水平地面的摩擦力大小是12 N
8.(广州中考)如图所示,手用F1的力直接将物体B匀速提升h,F1做功为300 J;若借助滑轮组把B匀速提升相同高度,滑轮组机械效率是30%,则F2做功为________J.
9.(贵港中考)工人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起重2 000 N的物体,若工人匀速提升这个物体所用的拉力是800 N,则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若工人用800 N的拉力在1 min内将这个物体匀速提高了3 m,他做功的功率为______W.
10.(曲靖中考)如图所示,用一个长为 m的斜面将重为45 N的物体沿斜面匀速拉到 m的高台上,斜面的机械效率为60%,则把重物拉上高台所做的有用功是________J;物体与斜面间的摩擦力是________N.
11.(潍坊中考)建筑工人要向楼上运送货物,为了省力,他在一个斜面上安装了一个滑轮组,做成如图所示的机械装置,斜面的倾角为30°且固定在水平面上.工人用400 N的力拉绳子,重为500 N的货物沿斜面匀速向上运动6 m所用时间为20 s,求此过程中:
(1)重物沿斜面匀速运动的速度大小;
(2)工人提升重物做的有用功;
(3)该装置的机械效率.
挑战自我
12.(乌鲁木齐中考)为模拟盘山公路,现将连接了重1 N小球的细线穿入一根长1 m的细管,如图,将细管从竖直放置的圆柱体底部a点开始斜向上缠绕5圈后,恰好绕至顶部b点,相邻细管间的高度均为12 cm,在b点处通过细线用 N的拉力(与管的轴线平行)将管口的小球从a点匀速拉至b点,则缠绕在圆柱体上的细管(模拟的盘山公路)的机械效率为( )
A.%
B.80%
C.75%
D.60%
第2课时 测量机械效率
1.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根据η=W 有用W 总=Gh
Fs ,如果实验中测出G 、h 、F 、s 就可以求出机械效率,待测的四
个物理量中有两个力、两个距离.被提物体的重力G 和绳端拉力F 均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拉动一段后,物体升高的距离h 和绳端拉力上端的距离s 均可用刻度尺测出.在拉动滑轮组过程中,要使弹簧测力计做匀速直线运动,只有“匀速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才稳定,读数才准确.
2.机械效率等于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可以从增加有用功或减小额外功的角度来分析,但要注意绳子所能承担的最大力,保证安全.
对于给定的滑轮组而言,其机械效率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提起不同的重物,其机械效率是不同的.
(岳阳中考改编)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同一滑轮组进行了三次实验(如图所示),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次 数 钩码 重/N 钩码上 升距离 /cm 弹簧测 力计示 数/N 弹簧测力 计上升距 离/cm 机械 效率 1 2 10 30 % 2 4 10 30 3
6
10
30
%
(2)第3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漏填,由图丙可知,弹簧测力计示数为______N ;
(3)分析数据可得实验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的物体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________(填“高”或“低”);
(4)根据实验结论推测:使用该滑轮组再次将8 N 的物体匀速提升10 cm ,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能为________(只填序号).
A .%
B .%
C .%
【提示】 (1)第2次的机械效率为:η=W 有用W 总×100%=Gh Fs ×100%=4 N× m
N× m =%;(2)由图知,弹簧测力计的分
度值是 N ,所以测力计的示数是 N ;(3)分析3次实验,随着钩码重力的增加,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不断增加,
所以,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的物体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4)该滑轮组将6 N 的物体匀速提升时的机械
效率为%,由于使用同一个滑轮组时,物体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则使用该滑轮组再次将8 N的物体匀速提升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应大于%,故C选项符合.
【答案】(1)%
(2) (3)高(4)C
01 课前预习
知识点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测量
1.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依据的物理原理是__________.
2.做“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给你如下器材:铁架台、滑轮、天平、钟表、线、钩码.其中多余的器材是__________,缺少的器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影响动滑轮机械效率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4.我们需要的、对我们有用的功叫________,对于额外负担而不得不做的功叫________.要想提高机械效率,也就是要想办法减少________,增加________.
02 当堂训练
1.同学们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时提出了下列假设.其中,能够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有( )
A.增大提升重物的高度 B.减少提升重物的质量
C.改变绳子的缠绕方法 D.减少动滑轮的质量
2.(多选)在“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做额外功的主要原因是( )
A.提起钩码做功
B.克服摩擦做功
C.提起动滑轮做功
D.克服空气阻力做功
3.(北海中考)物理兴趣小组在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实验中,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进行了4次测量,测得数据如下表所示.
次数钩码所受的
重力G/N
钩码提升
高度h/m
拉力
F/N
绳端移动
距离s/m
机械效
率η
1 1 %
2 1 %
3 2 %
4 4
(1)实验中应竖直向上___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
(2)第4次实验测得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
(3)比较________两次实验,小组同学发现: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重物被提升高度无关;比较第3、4次实验数据可知,同一滑轮组,__________________越大,机械效率越高,第4次拉力做的额外功与第3次相比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由此可见机械效率提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3 课后作业
4.在公路上骑自行车上坡时很费力,而且坡度越大越费力.学习了机械效率后,有些同学也想到了这个问题(坡度、机械效率),下面是同学们对这个问题的不同表述,其中最有利于科学探究顺利进行是( ) A.上坡时坡度越大越费力,机械效率呢
B.斜面的倾斜程度改变后,其机械效率是否发生变化
C.随公路坡度的增大,机械效率减小吗
D.斜面的机械效率与省力、费力是否有关
5.(盘锦中考)在探究“滑轮组机械效率”时,小强利用两组滑轮组进行了4次测量,用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测得前3组数据,用两个动滑轮和两个定滑轮测得第4组数据,如下表:
实验
次数
物重
G物/N
动滑轮重
G动/N
钩码上升

高度h/m
动力
F/N
动力作用
点移
动的距离
s/m
滑轮组的

械效率
η/%
1 1
2 2
3 4 2
4 4 1
(1)根据表中前3次实验数据,画出甲图中滑轮组的绕绳方法.
(2)在实验中,测量绳端拉力F时,应尽量______匀速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读出乙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N,第3次实验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
(3)由表中第________组数据可知,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重有关.
(4)由表中第3、4组数据可知,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摩擦和__________有关,请计算出第3组实验中克服摩擦所做的额外功________J.
6.(南通中考)用图示装置探究“斜面机械效率”,实验记录如下表.
实验
次数
物体
种类
物重
G/N
斜面高
h/cm
沿斜面的
拉力F/N
斜面长
s/cm
机械效
率η/%
1 木块 4 15 90
2 小车 4 15 90
(1)沿斜面拉动物体时,应使其做__________运动.
(2)根据图中测力计的示数,可知第2次实验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由实验可得初步结论:斜面倾斜程度相同时,________越小,机械效率越大.
(3)第1次实验中,木块所受摩擦力为________N.
7.某实验小组利用图示装置研究杠杆的机械效率,实验的主要步骤如下:
①用轻绳悬挂杠杆一端的O 点作为支点,在A 点用轻绳悬挂总重为G 的钩码,在B 点用轻绳竖直悬挂一个弹簧测力计,使杠杆保持水平;
②竖直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缓慢匀速上升(保持O 点位置不变),在此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F ,利用刻度尺分别测出A 、B 两点上升的高度为h 1、h 2.
回答下列问题:
(1)杠杆机械效率的表达式为η=________.(用已知或测量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2)本次实验中,若提升的钩码重一定,则影响杠杆机械效率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 (3)若只将钩码的悬挂点由A 移至C ,O 、B 位置不变,仍将钩码提升相同的高度,则杠杆的机械效率将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第3节 机械效率 第1课时 认识机械效率
课前预习
1.必须 2.有用功 额外功 3.有用功 总功 小于 当堂训练
1.A 5.有用功 额外功 额外功 % 课后作业
7.BCD 000 160 10 11.(1)货物运动速度v =s t =6 m
20 s = m/s (2)物体在斜面移动6 m ,上升的高度
h =12s =1
2×6 m=3 m 工人所做有用功:W 有用
=Gh =500 N×3 m=1 500 J (3)由图可知,滑轮组的n 值为2,绳
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nh =2×6 m=12 m 工人所做总功:W 总=Fs′=400 N×12 m=4 800 J 装置的机械效率:
η=W 有W 总×100%=1 500 J 4 800 J
×100%=%
第2课时 测量机械效率
课前预习
1.η=W 有用W 总
2.天平、钟表 弹簧测力计、刻度尺
3.动滑轮的重力 所提物体的重力
4.有用功 额外功 额
外功 有用功
当堂训练
1.D 3.(1)匀速 (2) (3)1、2 提起的物体重力 增大 有用功增加比额外功增加的多得多,从而使有用功占总功的比值变大
课后作业
4.B 5.(1) (2)竖直 % (3)1、2、3 (4)动滑轮重 6.(1)匀速直线 (2) 摩擦力 (3) 7.(1)Gh 1Fh 2×100% (2)杠杆的自重 (3)变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