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精品课件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 第1课时 物质的分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
1.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分类
(1)物质的组成
认识物质的宏观视角
①任何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根据 元素组成 对物质进行分类是化学
研究的基础。
②绝大多数元素都能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
绝大多数元素以化合态形式存在
不同的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律,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
角度2 从组成和性质角度认识氧化物 【情境探究】
素材1 我国政府提出力争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实现目标的关 键是解决替代性能源,减少二氧化碳(CO2)的排放,实现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 素材2 石灰干燥剂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钙(CaO),其吸水能力是通过化学反应来 实现的,因此吸水具有不可逆性。石灰干燥剂可广泛用于食品、服装、茶叶、 皮革、制鞋、电器等行业。
5.胃酸的主要成分是HCl,胃酸过多会出现吞酸、反胃、吐酸等现象。常
用中和胃酸药物的主要成分有NaHCO3、Al(OH)3、MgO、CaCO3、 MgCO3、MgSiO3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NaHCO3属于酸式盐,CaCO3属于钙盐 B.从组成的阳离子来看,MgO、MgCO3和MgSiO3都属于镁盐 C.从组成的阴离子来看,Na2CO3、CaCO3和MgCO3都属于碳酸盐 D.依据交叉分类法分析,CaCO3属于碳酸盐、钙盐、难溶性盐
(1)太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电影机的光束通过空气时,为什么能产生丁 达尔效应?光束通过溶液和乳浊液或悬浊液时能否产生丁达尔效应? 提示 空气形成胶体,光束通过空气时,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光波偏离 原来方向而分散传播,产生丁达尔效应。不能。 (2)溶液、胶体和乳浊液或悬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提示 分散系粒子直径大小不同。
【方法突破】 氧化物的分类
【应用体验】
【例2】NO2是大气污染物,与NaOH溶液反应:2NaOH+2NO2 ══ NaNO3+NaNO2+H2O。SiO2常用于制造光导纤维,与氢氟酸(HF)反应: SiO2+4HF ══ SiF4↑+2H2O。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 A.从元素组成看,NO2和SiO2都是非金属氧化物 B.NO2能与NaOH溶液反应,因此NO2是酸性氧化物 C.SiO2能与氢氟酸(HF)反应,因此SiO2是碱性氧化物 D.非金属氧化物可能是酸性氧化物,也可能是碱性氧化物
Fe(OH)3(胶体)+3HCl。
将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 续煮沸至液体呈 红褐色 ,停止加热,即可制得Fe(OH)3胶体。
②胶体的性质——丁达尔效应
微点拨 ①胶体和溶液都能透过滤纸,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提纯胶体;②胶体 具有介稳性,其稳定性介于溶液和乳浊液或悬浊液之间,但胶体放置不易产 生沉淀。 教材阅读想一想阅读教材“方法导引·分类”。 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分类的标准,有哪些宏观视角和微观视角? 提示 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等宏观视角,物质的构成、结构和参加化学反应的 粒子等微观视角。
【方法突破】 分散系
【应用体验】 【例3】(2022辽宁朝阳高一期末)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光束通过红褐色透明液体,出现光亮“通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已知:3CaCO3+2FeCl3+3H2O ══ 2Fe(OH)3+3CO2↑+3CaCl2] A.利用过滤的方法,可将Z中固体 与液体分离 B.X、Z烧杯中液体的分散质种类 不同 C.该实验得出,Fe(OH)3呈红褐色 D.X、Z中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③同素异形体
概念
解读
示例
由同一种元素形成 ①性质不同是由结构
的几种性质不同的 不同引起的
单质 ,叫做这种 ②结构不同,可以是原 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子数不同或原子排列
方式不同 主要指物理性质
金刚石、石墨和 C60 是碳 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氧气 和臭氧 (O3)是氧元素的同素 异形体
(2)两种常用分类方法 ①树状分类法: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形象地称为树 状分类法。
有效成分
化学式
含量/g
蔗糖
C12H22O11
85.0
硫酸钾
K2SO4
0.87
高锰酸钾
KMnO4
1.58
硝酸钾
KNO3
0.89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A.蔗糖含有氧元素,故属于氧化物
B.从组成的阴离子看,K2SO4属于硫酸盐 C.从组成的阳离子看,K2SO4、KNO3和KMnO4都属于钾盐 D.依据树状分类法,蔗糖属于纯净物、化合物、有机化合物
②交叉分类法: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
(3)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
新概念,重点理解及应用
2.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及组成 ①定义 化学上把一种(或多种)物质以 粒子 形式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 所形成的混合物,叫做分散系。
分散系都是混合物 ②组成
微点拨 ①溶液是一种分散系,溶质是分散质,溶剂是分散剂。 ②乳浊液和悬浊液也各是一种分散系,其中被分散成小液滴或固体小颗粒 的物质是分散质,液体是分散剂。
本课结束
【变式设问】 已知:SiO2+2NaOH ══ Na2SiO3+H2O,结合例2信息,从性质角度推测SiO2属 于哪类氧化物? 提示 酸性氧化物。
针对训练2
下列反应不能说明SO2是酸性氧化物的是( D ) A.SO2+2NaOH ══ Na2SO3+H2O B.SO2+CaO ══ CaSO3 C.SO2+2NaHCO3 ══ Na2SO3+2CO2↑+H2O
O2 (填化学式)。 (3)从组成的阳离子来看,NH4NO3、(NH4)2SO4都属于 铵盐 ;从组成的 阴离子来看,NH4NO3属于 硝酸盐 ,(NH4)2SO4属于 硫酸盐 。
【方法突破】 物质的分类
【应用体验】
【例1】在花瓶中加入“鲜花保鲜剂”可延长鲜花的寿命。下表是1 L某品
牌“鲜花保鲜剂”的有效成分及含量:
针对训练3 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中写道:“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月光 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关于 月光穿过薄雾所形成的种种美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空气中的小水滴颗粒大小约为10-9~10-7 m B.光是一种胶体 C.雾是一种胶体 D.发生丁达尔效应
解析 NO2和SiO2都是由非金属元素(N、Si)和氧元素组成,故属于非金属氧 化物,A正确;NO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两种盐和水,且N元素化合价发生变 化,故不是酸性氧化物,B错误;SiO2与氢氟酸反应生成的SiF4是气体,不生成 盐,因此SiO2不是碱性氧化物,C错误;非金属氧化物可能是酸性氧化物,但不 可能是碱性氧化物,D错误。
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探究一 物质的分类——研究物质的重要视角
角度1 从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的角度分类 【情境探究】 大气污染是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使得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 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危害了人体的健康和环境的现象。大气污染物 的类型及来源如图:
(1)上图中,属于氧化物的是CO、NO、SO2、NO2、SO3;属于酸的是 HNO3、H2SO4 ;属于盐的是 NH4NO3、(NH4)2SO4 ;属于有机化合物 的是 CH4 。 (2)从物质的类别来看,O3属于 单质 ;与其互为同素异形体的物质有
解析 NaHCO3 由 Na+和 HCO3- 构成,属于酸式盐,CaCO3 由 Ca2+和 CO32-构成, 属于碳酸盐、钙盐,A 正确;MgO 由 Mg 和 O 两种元素组成,属于氧化物,B 错
误;从组成的阴离子来看,Na2CO3、CaCO3 和 MgCO3 都含有 CO32-,故都属于碳 酸盐,C 正确;从不同角度对 CaCO3 进行分类,属于碳酸盐、钙盐、难溶性盐, 该方法是交叉分类法,D 正确。
易错辨析判一判
(1)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 (×) (2)冰和干冰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 √ ) (3)金刚石和石墨之间的转化属于物理变化。( × ) (4)CuO不能与水化合生成Cu(OH)2,但CuO是碱性氧化物。( √ ) 提示 (1)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O2和O3的混合气体;(3) 石墨和金刚石互为同素异形体,是不同物质,二者之间的转化是化学变化。
D.2SO2+O2
2SO3
解析 酸性氧化物具有的化学性质,如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与碱性氧化物
反应生成盐,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更弱的酸(或氧化物)等。
探究二 从构成和性质角度认识分散系 【情境探究】 素材1 清晨,当你漫步在美丽的校园,阳光射入密林时,你会看到从树叶间 的缝隙透过一道道光柱,这种现象就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丁达尔效应。 素材2 电影院中老式电影机在放电影时,观众能清楚地看到放映室射到 银幕上的光柱,光柱的形成也属于丁达尔效应。
第一章 第1课时 物质的分类

01 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2 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03 学以致用•随堂检测全达标
全章体系构建
1.能从不同层次认识物质的多样性,并对物质进行分类;从宏观和 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形成宏观辨识与微观探 析的核心素养。 素养目标 2.通过对Fe(OH)3胶体性质的讨论,能从微观粒子尺度和宏观性质 相结合的角度解释相关自然现象,形成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核 心素养。
(1)从元素组成角度看,CO2和CaO分别属于哪类氧化物? 提示 CO2属于非金属氧化物,CaO属于金属氧化物。 (2)从化学性质角度看,CO2和CaO分别属于哪类氧化物?试描述判断理由。 提示 CO2属于酸性氧化物,理由是CO2与碱(NaOH)反应生成盐(Na2CO3)和 水;CaO属于碱性氧化物,理由是CaO与酸(HCl)反应生成盐(CaCl2)和水。
③分类 a.根据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对分散系进行分类,可分为三大类:
b.按照分散剂的不同,可分为液溶胶、气溶胶和固溶胶,如表:
类型
液溶胶
气溶胶
固溶胶
分散剂 举例
液体 Fe(OH)3胶体等
气体 云、雾等
固体 有色玻璃等
(2)胶体的制备及性质
①Fe(OH)3胶体的制备 a.制备原理:化学方程式为FeCl3+3H2O b.实验操作
学以致用•随堂检测全达标
1.(2021福建6月合格考)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C )
A.空气
B.海水
C.硫酸铜 D.稀硝酸
解析 空气是由N2、O2、CO2等组成的混合物,海水中含水、NaCl等;稀硝 酸是HNO3和H2O组成的混合物。
2.(2021新疆7月学考)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 B ) A.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 B.分散质粒子直径为1~100 nm C.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D.胶体的分散质能通过滤纸,而乳浊液或悬浊液的分散质不能
3.(2021福建6月合格考)下列分散系中,具有丁达尔效应的是( D ) A.碳酸钠溶液 B.硝酸钾溶液 C.蔗糖溶液 D.Fe(OH)3胶体 解析 丁达尔效应是胶体所特有的性质,溶液不具有该性质。
4.物质的分类如图所示: 由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D ) A.甲图所示的分类方法属 于树状分类法 B.乙图所示的分类方法属 于交叉分类法 C.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D.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解析 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H2O、CO等都是非金属氧化 物,但都不是酸性氧化物,D错误。
考题点睛
针对训练1 (2021广东中山大学附中高一期中)分类是认识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一 种常用的科学方法。下列分类不合理的是( D ) A.H2SO4属于酸 B.Ca(OH)2属于碱 C.NaHCO3属于盐 D.KMnO4属于氧化物 解析 氧化物只含两种元素,其中一种是氧元素,KMnO4含有K、Mn、O三 种元素,故不属于氧化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