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高二高中历史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高二高中历史期中考试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有学者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目的在于重新分配欧洲的权力,而1939——1945年的大战却是意识形态之战”。

这里的“意识形态之战”是指()
A.独裁与民主B.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
C.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D.民族主义和世界主义
2.1917年,中国北洋政府对德宣战,并派出大批劳工到欧洲战场服役。

80多年后,时任法国总统的希拉克曾这样
评价说,“任何人都不会忘记这些远道而来的、在一场残酷的战争中与法国共命运的勇士,他们以自己的灵魂和肉
体捍卫了法国的领土、理念和自由”。

结合上述材料,对中国参战的诸多评价中,你最赞成的是()
A.对德宣战导致不少中国劳工丧生
B.对德宣战是段祺瑞政府的错误决策
C.对德宣战客观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对德宣战不利于一战的尽快结束
3.有人说:西班牙内战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二战的彩排”。

这种说法的依据是( )
A.西班牙战争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B.西班牙是二战中举足轻重的国家
C.西班牙战争充分体现了当时各主要国际政治势力间的矛盾和斗争
D.国际纵队的参与使西班牙内战变成了一场国际冲突
4.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加强B.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加剧
C.奥匈帝国皇储被刺D.两大对立军事集团的形成
5.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线战场的重要战役有
①马恩河战役
②凡尔登战役
③索姆河战役
④日德兰海战
A.①②B.①②③④C.③④D.②③④
6.第三帝国《装甲兵之歌》“如果我们为命运女神所抛弃,如果我们从此不能回到故乡,如果子弹结束了我们的生命,如果我们在劫难逃,那至少我们忠实的坦克,会给我们一个金属的坟墓” 诗中所提到的坦克首先出现在下列哪个
战役中
A.凡尔登战役B.库尔斯克会战C.索姆河战役D.马恩河战役
7.下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头戴防毒面具在站岗的法国士兵,据此推测,该战役可能是
A.凡尔登战役B.索姆河战役C.马恩河战役D.色当会战
8.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卓越的天才战略家施里芬制订了“施里芬计划”,该计划最突出的特点是
A.注重以发展科技赢得战争B.强调集中兵力和速战速决
C.充分重视盟友的合作关系D.侧重挖掘各兵种作战潜力
9.《全球通史》中对一个条约描述如下:“……而且放弃了芬兰、乌克兰和高加索部分地区,这些它不仅放弃了波兰和波罗的海沿岸诸省割让包括6200万人口和125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使新生政权获得宝贵的喘息机会……”该条约是( )
A.1907《英俄协约》B.1918《布列斯特和约》
C.1919年《对德和约》D.1938《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10.1918年,德国历史学家斯宾格勒在目睹当时的状况后,出版了《西方的没落》这本名著。

就当时的历史而言,这个“西方”是指
A.欧洲B.美洲C.德国D.英国
11.第一次世界大战虽然是一场帝国主义性质的非正义战争,但就局部来看,有些国家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具有民族解放的性质。

这些国家包括()
①塞尔维亚②保加利亚③比利时④法国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③
12.一战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主要表现在
①社会主义的理想和观念,深刻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
②国际联盟形成
③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
④世界各国都卷入世界政治的漩涡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13.华盛顿会议后,美国国务卿休斯说:“多亏了这个条约,对华‘门户开放’终于
实现了。

”这个“条约”是()
A.《四国公约》B.《五国海军条约》C.《九国公约》D.《凡尔赛和约》
14.华盛顿体系反映出的直接矛盾关系有
①美日矛盾
②中国与列强的矛盾
③美英矛盾
④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
A.①②④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
15.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被称为“上一轮争夺的总结,下一轮争夺的开始”。

下列表述不能准确反映此结论的是A.在殖民地问题上,英日矛盾尖锐B.在军备控制问题上,美日矛盾尖锐
C.在处置德国问题上,英法矛盾尖锐D.在解决中国问题上,美日矛盾尖锐
16.斯大林曾说:“二战只有一个胜利者,那就是‘魔鬼’”。

这句话的含义是
A.非正义的一方将会赢得战争的胜利
B.战争对任何一方来说,都是一场浩劫
C.正义的一方必将赢得战争的胜利
D.只有美国成为战争真正的胜利者
17.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标志是
A.《大西洋宪章》的发表B.《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C.《开罗宣言》的发表D.《波茨坦公告》的发表
18.国联宣称其宗旨在于“促进国际合作,保障国际和平与安全”,实质上国联
A.是英法控制下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B.没有起到任何维护和平的作用
C.因美国未参加而背离了其进步性质D.完全被资本主义列强控制
二、连线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非战公约》由序言和正文组成。

正文共三条。

第1条缔约各方以他们各国人民的名义郑重声明他们斥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纠纷,并在他们的相互关系上,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

第2条缔约各方同意他们之间可能发生的一切争端或冲突,不论其性质或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处理或解决
——《非战公约》
材料二《非战公约》虽然冠冕堂皇地宣称“放弃战争”,但对当时为世人所瞩目的裁军问题丝毫没有涉及,对于破坏公约的国家也没有制定制裁的措施。

材料三对于这样一个抽象的非战公约,各帝国主义列强还有各自的解释和保留条件,如美国宣称,每个国家“有权决定情况是否需要诉诸战争以实行自卫”。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非战公约》的原则。

(2)根据材料二、三,归纳《非战公约》有何缺陷?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非战公约》的评价。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苏军在马马耶夫高地和火车站与德军交战,一星期中车站易手13次,苏军中士巴甫洛夫等24名战士在一幢大楼中顶住德军反复冲击58天;从9月13日到26日,德军每天几乎伤亡三千多人,但仍然不能占领全城。

一个德国士兵在家信中哀叹:“我们不久就可以占领斯大林格勒,但是它仍然在我们面前——相距如此之近,却同时又像月亮那样遥远。


材料二中途岛战役前,美国情报人员发现日军电报中频繁出现地点代号“AF”。

为确认该地是中途岛,中途岛驻军用被日军破译的密码向美军司令部发出电报,抱怨岛上由于蒸馏水系统故障而缺乏淡水。

不久,美军再次截获日军情报部门发给大本营的密电:AF缺乏淡水。

AF的谜底终于被揭开。

材料三在阿拉曼战役以前我们是战无不败;在阿拉曼战役以后,我们是战无不胜。

——温斯顿·丘吉尔
请回答:
(1)材料一所述的战役名称是什么?它对二战的发展有何影响?
(2)材料二所述的事件对战役的发展有何影响?该战役的结果对二战发展有何影响?
(3)如何理解材料三中丘吉尔的话?
3.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1945年)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所进行的规模最大,伤亡最惨重,造成破坏
最大的全球性战争。

战争最高峰时期,全球有60%的国家参战,战火遍及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及大洋州五大洲;交战双方同时也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及北冰洋四大洋展开战斗。

(1)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反法西斯同盟国召开了哪些重要会议?宣告日本归还所窃中国领土的是哪次会议?(2)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哪些主要的影响?
甘肃高二高中历史期中考试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有学者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目的在于重新分配欧洲的权力,而1939——1945年的大战却是意识形态之战”。

这里的“意识形态之战”是指()
A.独裁与民主B.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
C.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D.民族主义和世界主义
【答案】A
【解析】本题材料提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目的在于重新分配欧洲的权力,而1939——1945年的大战却是意识
形态之战”。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意识形态之战”是指独裁与民主的斗争,因此选A。

B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原因
2.1917年,中国北洋政府对德宣战,并派出大批劳工到欧洲战场服役。

80多年后,时任法国总统的希拉克曾这样
评价说,“任何人都不会忘记这些远道而来的、在一场残酷的战争中与法国共命运的勇士,他们以自己的灵魂和肉
体捍卫了法国的领土、理念和自由”。

结合上述材料,对中国参战的诸多评价中,你最赞成的是()
A.对德宣战导致不少中国劳工丧生
B.对德宣战是段祺瑞政府的错误决策
C.对德宣战客观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对德宣战不利于一战的尽快结束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中国北洋政府对德宣战,并派出大批劳工到欧洲战场服役”、“他们以自己的灵魂和肉体捍卫了法国的领土、理念和自由”,材料主旨,即体现“中国对德宣战所引起的国际关注”,材料从客观的角度评价了中国参加一战对协约国的贡献,从而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ABD三项均与题干主旨不相吻合,排除。


题正确答案选C。

【考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对德宣战所引起的国际关注
3.有人说:西班牙内战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二战的彩排”。

这种说法的依据是( )
A.西班牙战争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B.西班牙是二战中举足轻重的国家
C.西班牙战争充分体现了当时各主要国际政治势力间的矛盾和斗争
D.国际纵队的参与使西班牙内战变成了一场国际冲突
【答案】C
【解析】
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干的要求“二战的彩排”,这主要是由于当时的各种政治势力都在西班牙内战中登场,这些政治
势力的活动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德意法西斯的嚣张和英法的绥靖政策形成鲜明的对比,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故选C。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主要归罪于法西斯国家扩军备战,侵略扩张,排除A;西班牙不是二战中举足轻重的国家,排除C;国际纵队的没有改变西班牙内战性质,排除D。

【考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战﹒西班牙内战
4.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加强B.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加剧
C.奥匈帝国皇储被刺D.两大对立军事集团的形成
【答案】B
【解析】图解一战爆发的原因
由此可知,ABCD项都是一战爆发的原因,但根本原因应是B项,故正确选项为B项。

【考点】一战爆发的原因
点评:本题考查一战爆发的根本的原因知识点,阐述历史现象、分析历史成因的能力,难度中等。

5.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线战场的重要战役有
①马恩河战役
②凡尔登战役
③索姆河战役
④日德兰海战
A.①②B.①②③④C.③④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意在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内容。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线战场的重要战役包括马恩河战役、索姆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等陆战和日德兰海战,故答案选择B项。

6.第三帝国《装甲兵之歌》“如果我们为命运女神所抛弃,如果我们从此不能回到故乡,如果子弹结束了我们的生命,如果我们在劫难逃,那至少我们忠实的坦克,会给我们一个金属的坟墓” 诗中所提到的坦克首先出现在下列哪个战役中
A.凡尔登战役B.库尔斯克会战C.索姆河战役D.马恩河战役
【答案】 C
【解析】略
7.下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头戴防毒面具在站岗的法国士兵,据此推测,该战役可能是
A.凡尔登战役B.索姆河战役C.马恩河战役D.色当会战
【答案】A
【解析】依据图片中士兵站岗需要带防毒面具可知此次战役使用了毒气弹,凡尔登战役中德军首次使用了毒气弹给法军造成巨大伤亡,故答案选择A项。

在索姆河战役和马恩河战役中德军没有使用毒气攻击,色当会战是普法战
争中的战役,因此B、C、D三个选项不符合题意。

8.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卓越的天才战略家施里芬制订了“施里芬计划”,该计划最突出的特点是
A.注重以发展科技赢得战争B.强调集中兵力和速战速决
C.充分重视盟友的合作关系D.侧重挖掘各兵种作战潜力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施里芬计划”是为了解决未来战争中如何面对俄国和法国的两面夹击,
施里芬元帅提出了集中兵力速战速决的方案,因此答案选择B项。

9.《全球通史》中对一个条约描述如下:“……而且放弃了芬兰、乌克兰和高加索部分地区,这些它不仅放弃了波
兰和波罗的海沿岸诸省割让包括6200万人口和125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使新生政权获得宝贵的喘息机会……”
该条约是( )
A.1907《英俄协约》B.1918《布列斯特和约》
C.1919年《对德和约》D.1938《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信息的能力和对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由题干信息可知该条约放弃了部分领土和主权,最重要的是“使新生政权”得到喘息机会,联系俄国十月革命后的史实可知,符合1918 年苏俄与同盟国签订的《布
列斯特和约》。

故选B。

【考点】《布列斯特和约》
点评: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之后,由于原来俄国属于协约国一方而与同盟国处于交战状态,为了退出战争,新成立不久的苏俄政府在提出的和平建议被协约国拒绝后,便与同盟国的德国进行和平谈判并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

它充分地利用了国际间的矛盾,使新生的苏俄政府有了巩固政权的时间,为此后维护政权创造了有利条件。

10.1918年,德国历史学家斯宾格勒在目睹当时的状况后,出版了《西方的没落》这本名著。

就当时的历史而言,
这个“西方”是指
A.欧洲B.美洲C.德国D.英国
【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西方的没落》是作者目睹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状况后出版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场在欧洲,故A项正确。

B项不符合题意,美洲没有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

德国和英国只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局部。

11.第一次世界大战虽然是一场帝国主义性质的非正义战争,但就局部来看,有些国家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具有
民族解放的性质。

这些国家包括()
①塞尔维亚②保加利亚③比利时④法国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③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第一次世界大战虽然是一场帝国主义性质的非正义战争,但就局部来说,塞尔维亚抗击奥匈帝国侵略、比利时抗击德国侵略的战争是出于保卫自己的主权和独立,他们所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具有民族解放的性质。

12.一战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主要表现在
①社会主义的理想和观念,深刻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
②国际联盟形成
③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
④世界各国都卷入世界政治的漩涡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答案】C
【解析】1917年十月革命后俄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在欧洲广泛传播;第一次世界大战
给参战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战后和平主义思潮盛行,因此答案为C项。

国际联盟是一战后形成的国际组织,②
不符合题意。

④本身错误。

13.华盛顿会议后,美国国务卿休斯说:“多亏了这个条约,对华‘门户开放’终于
实现了。

”这个“条约”是()
A.《四国公约》B.《五国海军条约》C.《九国公约》D.《凡尔赛和约》
【答案】C
【解析】关键信息点是“对华门户开放”,《九国公约》使中国恢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
支配的地位。

14.华盛顿体系反映出的直接矛盾关系有
①美日矛盾
②中国与列强的矛盾
③美英矛盾
④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
A.①②④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
【答案】D
【解析】依据华盛顿会议的内容《四国条约》直接反映了美英有关太平洋岛屿的争夺;《五国海军条约》可以直接反映出美国和日本的矛盾;《九国公约》直接反映了中国与列强的矛盾,故答案为D项。

参加华盛顿会议的都是
战胜国不能直接反映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

15.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被称为“上一轮争夺的总结,下一轮争夺的开始”。

下列表述不能准确反映此结论的是A.在殖民地问题上,英日矛盾尖锐B.在军备控制问题上,美日矛盾尖锐
C.在处置德国问题上,英法矛盾尖锐D.在解决中国问题上,美日矛盾尖锐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关键是“下一轮争夺的开始”,即矛盾依然非常激烈。

英日在殖民地问题上的矛盾并不尖锐,日本主要争夺亚太地区的殖民地,主要同美国矛盾尖锐,故此项不能准确反映题中的结论,答案选择A项。

在军备控制问题上美英限制日本,矛盾尖锐;在处置德国问题上英法矛盾尖锐,
英国不主张过度削弱德国为日后埋下隐患;在中国问题上日本妄图独霸中国,美日矛盾尖锐。

可见B、C、D三选
项不符合题意。

16.斯大林曾说:“二战只有一个胜利者,那就是‘魔鬼’”。

这句话的含义是
A.非正义的一方将会赢得战争的胜利
B.战争对任何一方来说,都是一场浩劫
C.正义的一方必将赢得战争的胜利
D.只有美国成为战争真正的胜利者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对二战的反思,二战对战争双方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所以战争没有胜利者。

17.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标志是
A.《大西洋宪章》的发表B.《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C.《开罗宣言》的发表D.《波茨坦公告》的发表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基本的记忆能力。

《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是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标志。

1942年1月
1日,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宣言表示赞成《大西洋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强调战胜共同
敌人的重要性;签字国保证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与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作战,与盟国合作,不单独同敌人缔结停战协定或和约;现在或可能将在战胜法西斯主义的斗争中给予物质上援助和贡献的其他国家可加入本宣言。

宣言的签署和发表,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

故本题选B。

18.国联宣称其宗旨在于“促进国际合作,保障国际和平与安全”,实质上国联
A.是英法控制下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B.没有起到任何维护和平的作用
C.因美国未参加而背离了其进步性质D.完全被资本主义列强控制
【答案】A
【解析】依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联的实质是英法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故A项正确。

国联协调列强的矛
盾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维护和平的作用,B项错误。

国联并没有因为美国参加或不参加而改变其性质C项错误。

D 项没有阐述国联的实质不符合题意。

二、连线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非战公约》由序言和正文组成。

正文共三条。

第1条缔约各方以他们各国人民的名义郑重声明他们斥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纠纷,并在他们的相互关系上,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

第2条缔约各方同意他们之间可能发生的一切争端或冲突,不论其性质或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处理或解决
——《非战公约》
材料二《非战公约》虽然冠冕堂皇地宣称“放弃战争”,但对当时为世人所瞩目的裁军问题丝毫没有涉及,对于破坏公约的国家也没有制定制裁的措施。

材料三对于这样一个抽象的非战公约,各帝国主义列强还有各自的解释和保留条件,如美国宣称,每个国家“有权决定情况是否需要诉诸战争以实行自卫”。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非战公约》的原则。

(2)根据材料二、三,归纳《非战公约》有何缺陷?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非战公约》的评价。

【答案】(1)谴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争端,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用和平方式处理可能发生的一切争端或冲突。

(2)没有涉及裁军问题,没有制定制裁违约国的措施,对维护和平和制止战争发生的实际作用大打折扣。

(3)《非战公约》有利于巩固欧洲的和平秩序。

第一个提出放弃把战争作为国家政策的国际条约。

为和平解决国家间的争端,奠定国际法中互不侵犯的原则,提供了重要的法律基础。

但是,《非战公约》对侵略者没有强大的约束力,未能对制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起到实际作用。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1)依据材料一可以直接概括出《非战公约》的原则,即谴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争端,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用和平方式处理可能发生的一切争端或冲突。

(2)从材料二可以直接概括出《非战公约》没有涉及裁军问题,没有制定制裁违约国的措施;从材料三可以看出《非战公约》的缔约国都有保留条件使它的实际作用大打折扣。

(3)综合上述三则材料我们可以从积极面和局限性来评价《非战公约》。

积极面来说《非战公约》有利于巩固欧洲的和平秩序。

第一个提出放弃把战争作为国家政策的国际条约。

为和平解决国家间的争端,奠定国际法中互不侵犯的原则,提供了重要的法律基础;局限性来说《非战公约》对侵略者没有强大的约束力,未能对制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起到实际作用。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苏军在马马耶夫高地和火车站与德军交战,一星期中车站易手13次,苏军中士巴甫洛夫等24名战士在一幢大楼中顶住德军反复冲击58天;从9月13日到26日,德军每天几乎伤亡三千多人,但仍然不能占领全城。

一个德国士兵在家信中哀叹:“我们不久就可以占领斯大林格勒,但是它仍然在我们面前——相距如此之近,却同时又像月亮那样遥远。


材料二中途岛战役前,美国情报人员发现日军电报中频繁出现地点代号“AF”。

为确认该地是中途岛,中途岛驻军用被日军破译的密码向美军司令部发出电报,抱怨岛上由于蒸馏水系统故障而缺乏淡水。

不久,美军再次截获日军情报部门发给大本营的密电:AF缺乏淡水。

AF的谜底终于被揭开。

材料三在阿拉曼战役以前我们是战无不败;在阿拉曼战役以后,我们是战无不胜。

——温斯顿·丘吉尔
请回答:
(1)材料一所述的战役名称是什么?它对二战的发展有何影响?
(2)材料二所述的事件对战役的发展有何影响?该战役的结果对二战发展有何影响?
(3)如何理解材料三中丘吉尔的话?
【答案】(1)名称:斯大林格勒战役。

影响: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也是整个二战的转折点。

(2)影响:它使美国了解了日本的作战计划,从而提前部署,集中优势兵力,打败日本。

战役结果的影响:中途岛战役是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从此美国掌握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

(3)阿拉曼战役后,英国掌握了北非战场主动权,一步步走向胜利,因而丘吉尔的话是有道理的。

【解析】本题意在考查学生获取材料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依据材料一中的数字和德国士兵信中所提城市可知该战役是斯大林格勒战役。

结合所学知识可推导出它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也是整个二战的转折点。

(2)依据材料中多次提到的中途岛可知该战役是中途岛战役。

材料所述事件让美国获得了重要情报,了解了日本的作战计划,从而获胜。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途岛战役是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从此美国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阿拉曼战役是北非战场的转折点,此后英国掌握了主动权并一步步走向胜利,因而丘吉尔的话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3.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1945年)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所进行的规模最大,伤亡最惨重,造成破坏最大的全球性战争。

战争最高峰时期,全球有60%的国家参战,战火遍及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及大洋州五大洲;交战双方同时也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及北冰洋四大洋展开战斗。

(1)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反法西斯同盟国召开了哪些重要会议?宣告日本归还所窃中国领土的是哪次会议?(2)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哪些主要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